第九章 狂澜万丈

(一)中原**

始建国三年(西元11年),洛阳以下的沿黄河各郡,发生了严重的蝗害。到了夏秋之间,黄河发了大水,狂澜滔天。

黄河大水泛滥,严重威胁到了元城县王氏祖坟。王莽不敢让祖宗们做虾兵蟹将,立刻诏令魏郡太守,要求他们想尽办法保护新朝祖陵,否则一旦陷水的话,全部杀头!

皇帝的命令,谁敢不听?魏郡官员没办法,只能放弃其他黄河沿岸的救灾工作,专心保护元城。因为黄河决口后泄洪,一直向东泛滥,官员们不敢堵口,生怕水位抬高后威胁到皇陵。

虽然元城王氏皇陵就此安全上岸,可元城县以下黄河沿岸却变成一片泽国,清河国以东数十郡深受其害,老百姓溺死无数。从此黄河滚滚东流自然形成河道改道入海。这样的惨象,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

因为王莽自私自利的决定,才造成了这场惨绝人寰的悲剧。黄河决口后,给清河国以东诸郡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由于库房存粮都被对外用兵消耗殆尽,官府无力赈济。

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只能靠掘草根、啃树皮为生。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并没有感动王莽。这头鳄鱼没有为百姓流过一滴眼泪,他现在心无旁骜,他要全力的“深化改革”,他想在历史上隆重地刻下自己的名字!

第二年,也就是始建国四年(西元12年)二月,王莽在长安明堂召集文武会议,宣布以洛阳为东都,以常安(即长安)为西都,国家从此实行两京制。很显然,王莽这是模仿周公当年在灭商后经营洛邑之举。王莽泥古不化,事事必依古法。

不管是两京制也好,还是三京制也罢,其实都没有涉及到王公贵族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对这个决定没什么反应。但随后王莽又颁了一道诏,差点没让这些王公贵族当场疯掉!

王莽随后下诏说:“大新幅疆万里,当为一体,朕今依《禹贡》之记载,全国由十二州改为九州,如此才合古法。按照西周旧制,将汉时二十级爵位制度改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分封一千八百个封国,其封地之数也应一如西周之制!”他还宣布:今后公爵不分厚薄,一律实封一万户。其他爵位,依次递减。现在已经受封的侯、伯、子、男四等爵位以下共七百九十六人。另外,还有袭爵有封地者一千五百五十一人。只因户籍没有查清,土地尚未完全测量完毕,因此应该全部收回。

从即日起,除了公爵以外,其余受封者的封邑土地全部上交给大司农府。受封者的日常生活用度,一律由大司农发放月薪俸。月俸按照人头计算,没人每月数千钱。

大人先生们听完了王莽滔滔不绝的宣读完了他的分封政策,差点都口吐白沫,一头栽倒在地。王莽这是在做什么?土地是他们的**,他们全靠着土地吃饭!

此前他们有的使用奴婢干活,有的雇佣佃户生产。田里打出的粮食,除了上交国家以外,剩下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这几年灾害连年,粮价飞涨,他们全仗着手里有土地才不至挨饿。

现在王莽一句话,把把封邑的土地收归国有,只给他们几千钱的生活费。自己谁不是一大家子张嘴吃饭,几千钱够吃几个窝头的?还让不让我们活了!

由于失去了地租,也不能自留粮食,有的诸侯甚至变得一贫如洗。有的实在活不下去,甚至出去给人打工干活,换取口粮填肚子。有封地的诸侯们都混的这么惨,平民老百姓的生活也就可想而知了。全国上下,怨声载道。

尤其是推行了三年的“王田制”,民众的意见最大。由于不能买卖,再加上灾害连年,地里打出的粮食越来越少,就是全部给自己吃都不够,还拿什么交租!

百姓们被王莽逼的实在没有活路了,好抛弃了土地逃亡,反正交不起租子,是要被杀头的。各地出现的逃难风潮,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加剧了粮食供应困难。

始建国四年(西元12年),高高在上的王莽也察觉到了百姓们的苦难。王田制经过三年的苦苦挣扎,实在也坚持不下去了,王莽终于难得地服了软,下诏取消了王田制。王莽宣布,从即日起,凡是持有国家土地的,都可以自由变卖,不受法律限制。犯法私自买卖平民的,暂且都不处罚。

可羊都被狼偷吃光了,再补牢还有什么实际意义?这时取消王田制已经来不及了!由于货币制度依然混乱,盐、酒专卖政策并没有取消,官府各项苛捐杂税依然压着老百姓喘不过气来。

记得古代小说中经常有土匪打家劫舍,嘴里念念有词: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当人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只能挺而走险,除了造反,还能让他们选择什么?他们还有选择余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