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年之劫

其实,王莽本人也是有苦说不出。瞅着眼前的国势,他也是忧心如焚,坐卧不宁。

凭心而论,要论勤政,王莽在两千年来的三百五十二名皇帝中完全可以排进前十名。登基之前就不说了,他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称帝时已经年近花甲,他还是依旧勤政不倦。

每天天没亮,王莽早早地起**朝办公。不夸张的说,他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自然不敢落后,跟着王莽一起早起晚睡。大新朝君臣们的敬业精神堪称古今少有,可惜他们的功夫全都用错了地方。南辕北辙,大方向错了,只能是适得其反!

王莽性子很急躁,对于国家大政处理的很草率,有时甚至不经大脑考虑。等政策出了问题,再手忙脚忙的到处补窟窿,完全是浪费精力和时间。

王莽还有个毛病,就是事无具细都要亲自过问,其实有些鸡毛蒜毛的小事,交给弟兄们办就行了,他应该主抓大政方针的制定,这才是他的本职工作。

其实王莽大包大揽,当然不仅是出于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而是另有原因的。当年他就是靠着厚黑手段巧妙弄权,这建立了自己的江山。故而他对任何人都信不过,不敢过于放权。万一下面出了个小王莽,在背后给自己拆台,自己还有好日子过么?!

王莽为了揽权,调整了人事制度,他规定各宝库、国库和钱粮官一律由亲信宦官管理;官吏和平民的密奏,由亲信宦官、心腹随从分别开拆,尚书不得擅自拆封。

既然要大包大揽,时间与精力都成了问题。面对乱麻一般的朝局,王莽头痛不已。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他除了“干的比牛多”,也没什么好办法。这几年王莽加班加点的工作,有时散朝之后,他还在殚精竭虑地思考。有时一干就是通宵,有时批阅文件批到天明还没有办完。

由于王莽酷爱改变制度,政令本来就异常繁多。很多原本应由下面有司官员奉命执行的,总要考察过问以后才交去办理,以致前面的事情没有完,后面的事情又赶上了。搞的王莽整日里头昏脑涨,精神极为紧张。

比如对于某个县的县令出缺这样的小事,地方上上报了很久,他却迟迟不作批复。有时他忙于其他公务,把这事竟忘了。最终导致某些地方好几年都没有正式的长官,只能由下属代管。有时百姓到长安上访鸣冤,本来应交给有司官员处理,他却要亲自过问,结果过段时间也给抛到了脑后。

还有就是朝廷里的十一公士遍布各地,负责督促农桑,安排每季每月的生产工作,检查各种规章的实行情况。十一公士的车队在路上络绎不绝,车水马龙,搞的地方上不胜其烦。他们督促郡县官员征收赋税、贡物。

除此之外,王莽还要监督司法,勘验证据,甚至还要亲自逮捕罪犯。由于制度不健全,加上素质良莠不齐,官员们层层贿赂,混淆是非,搞出了很多冤案。导致前往长安上访、诉苦的人数以万计。

须知王莽也是个人,他又不是铁打铜铸的,时间长了,他如何吃的消!尚书台的尚书弄权。他们趁王莽倏忽之机,私受贿赂,阻塞下情,极大地降低了官僚机构的工作效率。

有些地方官员提出了一些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王莽却一直拖着,甚至讨论了好几年都没有作出处理。这样的倏忽不是一次两次,最终导致赃官横行,冤狱遍地。

各县县宰(令、长)缺员严重,多半由其他官员代理;郡县监狱里的犯人刑满不能释放,必须要等到大赦时才能放出来,贪墨成凤,政风日益酷烈。尤其是派驻到各郡国中郎将、绣衣使者们,以权谋私,甚至互相攻讦,搞的朝野上下乌烟瘴气。

士卒劳苦在外多年,得不到休息,就连京城卫戍士兵不能轮换,甚至达到三年之久。

最可怕的是因为粮价飞涨,谷物奇缺,卫戍边疆二十多万军队竟然断了粮。全都仰仗官府供应吃穿。由于王莽迟迟不下拨粮米,导致军中经常发生士兵哗变。

这些落难的士兵没饭吃,只能当了土匪,几千人成群结队,转到邻近各郡。尤其是五原郡、代郡二地闹得最凶。王莽急令捕盗将军孔仁率军与地方军会剿,折腾了一年多才将叛乱平定。

王莽把一个好端端的天下折腾的千疮百孔,上至官军,下于黎民,无不痛骂王莽。

早在始建国二年(西元十年)时,王莽就不顾各地民不聊生的严峻现实,再度推行货币恶政。实在无法理解,王莽对货币改革有着如此狂热的**,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改革币制了。

他下令恢复上次暂缓投入市场的金币、银币、龟币、贝币,又对其面值做了略微调整。王莽宣布,将五株钱(大钱)以及几年前铸造的新钱(小钱)全部取消,改由新发行的货布、货泉二种钱币代替。但因为五株钱(大钱)流通已经接近二百年了,社会上已经用习惯了,很难改变。

王莽也考虑到了这点。他给出了一个“体察民情”的政策,设置了一个为期六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特准百姓暂用大钱。六年之后,完全禁绝大钱。到了那个时候,再有用大钱者,杀!

现在的百姓们对王莽朝令夕改的政策早就麻木了,根本没有兴趣。因为全国各阶层都已经在前两次货币改革中破产。尤其是第二次币制改革,导致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各阶层几辈子积累下的财富化为乌有,变成赤贫阶层。还有的为此犯了法,被逮进了监狱。

现在民众们最关心的不是谁家有多少铜钱,也不关心谁家有多少土地。他们最关心的是,谁能给我饭吃?只要全家人有口饭吃,那就是最大的幸福。对于老百姓这个低的不能再低的要求,王莽也满足不了,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帝国,慢慢的崩塌……

混乱的地方总会有谣言出现,这是千古不破的铁律,因为天下大乱,民间开始流传着一个可怕的传言:大难,就要来了……

天凤三年(西元十六年)二月,中原发生了地震,天降大雪,关东地区的灾情特别厉害,雪深的地方有一丈多深,植物大多都冻死。漫天的大雪,满山遍野的尸骨,遍地的饥民,呜呼!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大司空王邑看这破败的局面,对帝国和他个人的前途彻底失去了信心,王邑上书请辞。王邑是王莽的左膀右臂,岂能说走就走?王莽驳回了他的奏章,强行将他留任。

二月九日,位于泾河边上长平馆(行宫)发生了崩岸,河西岸大量的泥土滚入水中,阻塞了河道。原本滚滚东流的河水竟然掉头北上,自行开辟河道,滚滚浊流淹没了右扶风的大片土地。早春二月,寒气袭人,竟然发生决口现象,真不知道是天灾还是人祸?!

大新群臣们却认为这是一个拍皇帝马屁的好机会,他们纷纷向王莽祝贺:“陛下!这就是《河图》上所说的“以土服水”啊!匈奴在北,河水奔灭之,正是匈奴败灭之象啊!”

这些小人为了讨好王莽,连最起码做人的廉耻都不要了,真是一派胡言!如果真是如此,中原早就被胡人灭了!黄河中游干流岂非从匈奴冲向中原的?好几万年了。

其实王莽又不傻,当然知道这伙马屁精们明摆着寻他开心的。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王莽还指望这帮人给自己卖命呢。这几年帝国也没见到什么祥瑞,只好拿崩岸灾害当祥瑞凑数了。

王莽为了维护这些“祥瑞”,王莽下令让并州牧宋弘、游击都尉任萌等人出兵进击匈奴。这会匈奴人都躲在穹庐里猫冬避寒呢,谁会傻到在野外挨冻?宋弘、任萌找不到匈奴人,也不敢班师,只好就地驻扎,在寒风中耐心等匈奴人出窝了。

到了五月,王莽又开始折腾了,这次他的政策更加惊人:停发工资!他宣布由于国家俸禄制度不健全,上自王公大臣,下到微员末吏,全都停发俸禄!

王莽的说辞很动听:现在自然灾害频仍,国库空虚,粮食物资不足。朕做个表率,以后不再吃肉,直到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为止。希望诸公能发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君臣们同心同德,救社稷黎庶于水火!

王莽真是站在说话不腰疼,你再不吃肉,总还有口热饭吃,可弟兄们都是靠拿工资糊口的,你一句话就把我们的活路给断掉了,成心要饿死我们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