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焉耆之变

虽然王莽华丽地忽视了四夷叛乱,但他忽视了,不等于不存在。她现在就象是一只把头埋进沙堆里的驼鸟,露出硕大而肉感的屁股,随便让人当球踢。这么讲虽然有些刻薄,但事实却就是这样。

在四夷叛乱中,对大新帝国威胁最大的无疑是匈奴。论块头,论实力,也只有匈奴人敢和王莽血淋淋的拼刺刀。不过匈奴人还有些战略眼光的,他们并没有直接南下和新军大打出手,而是搞起了“代理战争”,寻找战争代理人,将新朝的战略方向引到他们希望看到的角度。

这次,匈奴人选择了西域。西域距离新朝统治核心比较远,而离匈奴则比较近,所以匈奴来往西域很的方便。在匈奴人的暗中挑动下,大新朝在西域的形势急转直下。

天凤三年(西元16年),王莽令五威将军王骏、西域都护李崇、戊已校尉郭钦三人为特使出使西域。他的本意是想安抚西域诸国,让他们和匈奴划清界线。

王莽的这个战略考虑从理论上来讲是正确的,但没想到事情却偏偏在王骏那里出了大问题。王骏当年在匈奴,靠着运气把挛鞮知给骗了。王骏尝到了甜头,这次他还想如法炮制。

王骏认为西域都是小国,只要他以威立信,杀几个倒霉蛋子,就能镇住这些小国。王骏等人来到西域,各国国王热情招待,派人到边境迎接,好吃好喝好招待。

王骏带兵到了焉耆国,国王听说大新特使光临,很客气地派人出迎,随后在王宫大摆酒宴,款待大新特使。谁曾想王骏为了捞功,竟然在半路上突然拿下了来迎接他们的国王。

国王是个聪明人,好汉不吃眼前亏,为了活命,他先是诈降,骗得了王骏的信任。王骏暂时没杀他,而是将他关押了起来。国王一边在心里痛骂王骏无耻,一边派心腹人悄悄溜出新营,逃回国内,通知焉耆部队准备和新军交战。

王骏根本不知道有人溜出去了,第二天他命令郭钦和何封率本部先行前进,自己押着焉耆国王,由姑墨、封犁、危须等国军队护送,飞速向焉耆国首都进发。

王骏所部刚刚进入焉耆境内,就中了焉耆军的埋伏,王骏大惊,立刻招呼各国部队准备迎接。哪知道这些小国现场全都反了水,一窝蜂的地新军大打出手。其实这些国家早就和焉耆国王有了联系,准备在半路造反。

在各国部队的努力下,焉耆国王被顺利救出,这位爷生龙活虎地跳出笼子,立刻指挥联军反扑。王骏这回傻眼了,想逃?敌军千万重,上哪里逃?愚蠢的王骏及其部下还没来及调转马头,就被联军乱刀砍死。

这时新军的先锋部队郭钦所部已经进入了焉耆国,听说王骏主力被各国联军歼灭,自己现在的处境很的危险。郭钦为了保命,先下手为强,趁着焉耆军主力都出城了,郭钦率部血洗焉耆国,将焉耆国老弱妇孺杀了个精光!

大屠杀之后,郭钦当然知道焉耆军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他要落在焉耆军手里,还不得被人家撕个粉碎!郭钦连夜抄小路,经车师国东下,狼狈逃回新朝境内。

王莽听说王骏战死,很的伤心,这可是一员名将。不过王莽得知郭钦“英勇善战”,取得了“焉耆大捷”,很高兴,封刽子手郭钦为“填外将军”,封为“胡子”(爵位名)。

王莽这边正在爽歪歪,焉耆军已经哭号震天了。家人老小全都被新军给杀了,他们岂能善罢甘休!愤怒的焉耆军将士举着武器,跪在地上,向苍天发誓复仇。

焉耆国王立刻联络姑墨、封犁、危须等国,同时派人去匈奴报信,他知道没有匈奴的援助,他们根本就不是王莽的对手。随后焉耆军向新朝西域都护李崇所部发起了突然而猛烈的进攻。李崇自以为是白起、韩信再生,大摇大摆地出来迎战。哪知道一战下来,新军大败,他的老命差点没了,李崇抱着头,夹着尾巴退保龟兹。

经过这次荒谬而滑稽的焉耆事件,大新王朝在西域地区名誉扫地,再没有人相信他们了。西域都护李崇得不到援军的支持,只能苦守龟兹、玉门关一线,勉强自保。七年后,王莽败死不久,李崇也挂掉了。从此龟兹失陷,汉人势力缩入玉门关之内,西域改奉匈奴为宗主,与中原断绝了一切联系。

在王莽的冒进政策下,正北的匈奴、东北的乌桓与高句丽、西南的句町接连反叛,外部环境日益恶化。再加上焉耆事件的爆发,导致西域诸国与中原彻底翻脸。

公平地说,从权谋策略的角度看,王莽的政策是可行的。可问题是他太冒进了,正是在这急躁的心态下,导致四边形势变得不可收拾。尤其是在对外作战屡战屡败,军心受到了严重挫伤。为了挽回败局,王莽只得从内地征调资源补战,可这些战争的代价却让满目疮痍的中原地区来承担。

中原百姓已经被王莽折腾的快要破产了,哪还能经得起这等盘剥,百姓不堪重负,他们的忍耐力接近极限,民怨沸腾。各级官吏迫于王莽的巨大压力,不得不横征暴敛,使得中原地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

也许,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马上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