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胜利会师1

第一节打蛇打七寸

此时,在缅北的中国驻印军,在三条线上同时作战。

第一条,是以新22师为主力,步步推进,自北向南,攻打孟拱河谷的第一道重镇加迈。

第二条,是以新38师为主力,奇兵突袭,越过加迈,直接攻击加迈后方的孟拱,孟拱是孟拱河谷最大的城镇,也是日军第18师团司令部所在地。之所以说新22师和新38师为这两条线上的主力,是因为除过这两个师,还配属有中国驻印军直属的少量战车部队。

第三条,史迪威命令中美两国的特种突击部队,在孟拱河谷尚且处于激战时,直接越过孟拱河谷,偷袭缅北最大的城市密支那。这支特种突击部队,叫中美混合先遣突击队。

中美混合先遣突击队是由中国军队和美国加拉哈德团组成。加拉哈德团的正式番号是美国陆军507团。加拉哈德是远古一名骑士的名字。

我在前面介绍过中国驻印军的编制结构,中国驻印军主力是新一军,另外还有一个团的正规美军,和一个团的美军特种部队。一个团的美军特种部队,就是指前面写过多次的麦支队,一个团的正规美军,就是这支加拉哈德团。

史迪威有私心,在缅甸的崇山峻岭中,中国军队斩荆棘,披肝沥胆,前赴后继,奋力死战,史迪威不使用这支美军的正规部队;而现在缅北最困难的战争即将结束,史迪威才把这个美军正规团派到了战场上。

中美混合先遣突击队又兵分三路,第一路由美军肯利生上校率领,兵力有加拉哈德团第一营、中国新一军30师第88团、中国军队新22师山炮第四连。中

国军队是主力,第二路由美军亨特上校率领,兵力有加拉哈德团第二营、中国军队第530师 150团、美军山炮一个排。中国军队还是主力。

第三路由加拉哈德团第三营和缅甸克钦族300人组成这一路知道的人比较少,因为很多资料中都没有记载这一路。

在缅北作战的中国军队不是只有新22师和新38师吗?怎么又冒出来两个中国师的番号?

在孟拱河谷战役以前,缅北的中国军队只有两个师,可是在孟拱河谷战役幵始后,缅北的中国军队已经达到了五个师。但是投放在孟拱河谷的,只有两个师,这就是从雷多一路打到了这里的新22师和新38师。另外三个师的番号是:14师、30师、530师。这三个中国师没有部署在缅北,而是部署在印度。

印缅边境上,英帕尔战役正在进行,日军攻占了科希马,对英帕尔构成包围,而且攻击的日军已经能够望见英帕尔城里的寺庙屋顶。英帕尔一旦失守,日军就能够进入印度。而印度的加尔各答,美国援助中国的军事物资堆积如山,中国抗战的输血管,又要被切断了。

尽管蒋介石和史迪威都不再信任英国人,因为英国人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出卖了中国远征军,但是美国的援华物资即将落入敌手,蒋介石和史迪威又不能不管。所以,蒋介石从中国战场紧急派遣了三个师——14师、30师、530师,走驼峰航线空运印度,一方面保护中印公路,一方面警戒英帕尔高原。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先来说说孟拱河谷战场,也就是三路中国军队的第一路和第二路。说完了孟拱河谷,再说中美混合先遣突击队奇袭密支那。

因为史迪威去与蒋介石争权夺利,把中国驻印军交给了门外汉参谋长鲍特纳。鲍特纳水平极差,却又自以为是,结果让中国军队在孟拱河谷的突袭,变成了持久战。

日军就喜欢持久战,因为日军可以将缅甸南部和泰国方面的兵力,源源不断地顺着铁路和滇缅公路,运输到缅北的孟拱河谷,日军也有自知之明,他们知道仅仅依靠第18师团,是无法阻挡中国驻印军的进攻的。

在孟拱河谷,日军希望持久战,但是新一军不能打持久战。

因为雨季马上就要来临了。

当时,中国驻印军从开始大举反攻缅甸,到现在已经八个月了。八个月来一直作战,从未休息。新38师112团和114团集结于孟拱附近,新22师和新38师 113团集结于加迈附近。加迈和孟拱都有日军重兵集结。这个时候,在孟拱河谷,日军的兵力战力占据优势加迈和孟拱,急切间都攻不下来,而雨季就快要到来了。

陷人胶着的不仅仅是加迈和孟拱,还有密支那密支那的突袭也变成了持久战。日军凭借着密支那坚固的城防,让中美军队一筹莫展。

加迈、孟拱、密支那三个地方呈三角之势。而现在,中国军队兵分三处,三处都攻不下来。而漫天的乌云正从喜马拉雅山脉,以猎狗撵兔的速度,不分昼夜地赶来。

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的心情很矛盾。他一方面盼望着雨季快快到来,雨季来临了,就能够困死中国驻印军,然后第军司令官本多政材就能够带着18、35、56、第2师团展开反攻,一举收复缅北;他一方面又盼望着雨季千万不要到来,因为日军第15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此刻正带着15、31、第33师团在印缅边境的英帕尔高原激战,而且占据上风,雨季将会让第15军前功尽弃。

雨季,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

无论是在缅北战场的孟拱河谷,还是在滇西战场的松山腾冲,或者是在印缅边境的英帕尔高原,战争都处于胶着状态。

最先打破战场僵局的,是缅北战场。

而打破缅北战场僵局的,是一封日军的信件。

这封信件,是日军加迈守军步兵指挥官,也就是第18师团步兵指挥官相田俊二少将写给第18师团补充兵大队指挥官野恒光一大尉的。

当时,中国军队攻占了一座山头,打死了野恒光一大尉。打扫战场时,中国军人从他的身上找到了这封信件。

这封信件是这样写的:

“目前进入第一线后方,妨碍第一线补给之敌,仅六七十人,本兵团长指挥贵官,击退此敌,并应先至拉瓦司令部,与本职同往。但贵官前夜十时,自卡盟出发,至翌日夕刻,尚未达到。初意贵官不及候本职已先至第一线,当即率司令部人员三十名,赶至第一线,然全出意外,贵官等竟尚未到达,现究竟彷徨于何处,部下之疲劳,余自详悉,昼间有敌机飞来,余亦尽知,然就第一线全员之疲劳,且缺乏给养,尚思与敌死斗思之,不必要之休息与昼间躲避空袭等,乃绝对不许可者。故须激励部下,以最大之速度追及,倘判明贵官等不足赖时,本职决心率领本部三十名,突入敌阵中。”

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来,相田俊二在责怪野恒光一行动迟缓。他本来与野恒光一约好在司令部见面,可是等不来野恒光一,相田俊二就决定,如果野恒光一还不来,他就要发动自杀式袭击。

这只是这封信的第一层意思。

这封信的第二层意思是:首先,日军伤亡重大,兵力已全部用于一线。因为,连少将相田俊二都要带着30个日军冲锋了,可见日军已无兵可用。其次,日军士气低沉,甚为疲惫。因为经过了一天一夜,野恒光一尚未到达指定地点。而加迈距离孟拱,只有4公里;而且在孟拱以北24公里处,还有一条铁路,这条铁路经孟拱、密支那,南下直达仰光港口。加迈,就是信中所写的卡盟。

孙立人和将领们商量后,觉得可以用一个团的兵力,直接袭击加迈后方基地西通。从地图上看,加迈与西通相距10公里左右。

西通是日军的后方基地,粮食弹药堆积如山。按照常理,此处应囤积重兵,如果是曹操,曹操肯定会把精锐集中在屯粮之所,因为曹操善于断人粮道。可是,田中新一,这个日军第18师团的师团长,他的能力远远不及曹操。他在西通没有驻扎重兵。

日军是否在西通驻扎重兵,孙立人也不知道,他只是判断的。既然第18师团步兵指挥官相田俊二都要带着30名士兵发起进攻,那么加迈一定兵力祜竭。可是就算加迈兵力不敷,日军依靠坚固工事,中国军队急切间也难以攻下,而雨季可是不等人的。既然相田俊二只带了30个士兵去增援加迈,那么作为距离加迈仅有10公里的西通,肯定已经没有多少日军了。奇袭西通,既可以占据日军重要的粮食弹药基地,而且还能够把孟拱河谷的日军一切为二,让日军首尾不能相顾。

中国将领就在赌日军在西通没有重兵,理由是缴获的那封信件。

战争,其实就是赌博。当年日本军事实力远远不及俄国,但是东乡平八郎贸然一击,击垮了外强中干的俄国,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当年日本的明白人都知道日本绝对打不过美国,但是山本五十六就是赌美国一开打,就会退缩,不会参战,而日本却可以增加与美国谈判的筹码,结果发起了珍珠港偷袭,但是,山本五十六赌输了。

中国军队准备奇袭西通,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了鲍特纳。

当时,史迪威问孙立人,偷袭西通,需要多长时间?

孙立人回答:需要六天。

当时加迈、孟拱、密支那三个地方都处于胶着状态,雨季又在快马加鞭即将到来,史迪威嫌六天时间太长,问孙立人,三天时间如何?

孙立人打开地图,指着南高江西岸的崇山峻岭和茂密丛林说,偷袭的军队,上山下山,穿越丛林,偷渡河流,一路上最少要走300里,而且在敌占区偷袭,还要做到人不知鬼不觉,非六天不可。

史迪威沉吟不语。

可是,一旁的参谋长鲍特纳说话了,他说他可以去,只需要三天就能够赶到西通。

孙立人在冋忆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写道:“因为从我国内地新来了几团人,他(鲍特纳)认为是新生力量,预备从中间挑选一团,再由美方自认为久经森林战训练者百余人引路,所以他敢于自告奋勇地如此说。我说:“我走东边,你走西边,两相包围,而你又能早到,那不更好?”

史迪威通过了孙立人的建议。于是,中国军队兵分两路,一路是新38师 112团,也就是方家绩所在的那个团;一路是鲍特纳挑选的一个团。

方家绩所在的112团是在下午2点出发的,没有山炮,没有马匹,没有战车,所有人都只有随身携带的轻武器。预计六天到达西通,而每个人只带了四天的干粮,因为六天的干粮,没法带动,长途奔袭,随身行装越少越好。而且,这一路上还不能生火做饭,以免炊烟被日军发觉。

夜色渐浓,四周的鸟鸣渐渐停息,黄昏来临了,而团长陈鸣人带着这一支奇兵才行走了不到10公里。因为劈树开路,路实在太难走了。

当时,112团有1800人。1800人要行走00里,而且还要穿越高山峡谷,飞瀑激流,而且是在日军的占领区,随时都可能与日军不期而遇,所以风险相当大。

然而,如果此举成功,陷入僵局的孟拱河谷战役,一下子就活泛了。

112团出发的这一天是1944年5月21日,他们在丛丛的密林中披荆斩棘,伐木开道,所幸没有遇到日军。

5月22日,突然天降大雨,哗哗的雨声能够掩盖战士们行走的脚步声和砍伐树木的声音,但是也会给他们的行走带来极大的困难。

这是方家绩第二次在密林中潜行,上一次是在李家寨。半年前,李克己营长带着一个加强连被日军包围在了李家寨,方家绩所在的机枪连奉命增援,他们也是在日军的眼皮底下,趁着夜色,偷偷穿过日军的封锁线,潜人到了李家寨。而日军做梦也想不到,就在夜晚,有一个连的中国军队,扛着机枪,踩着露水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走进了他们围成了铁桶一样的包围圈中,进行增援。

方家绩说,在蓝姆伽训练的时候,有过夜袭的课程。为了掩盖行动的脚步声,就要踩着周围能够利用的一切声音,声音起,脚步起;声音停,脚步停。

四天后,这支奇兵突然出现在了南高江边。而南高江的对岸,就是日军的屯粮之所西通。

南高江,是缅甸最长河流伊洛瓦底江的上游。

平时,南高江宽只有五六百米,然而因为连续四天的暴雨,南高江面已经宽达上千米,河中心水深高达十米。

112团是奇袭,连山炮都没有携带,更何况船只。砍伐树木做木筏,更不可能,因为对岸就是日军的岗哨,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被发觉。

面对着波涛翻卷的茫茫江面,怎么才能渡过去?

陈鸣人用电报告诉了孙立人,112团已经到了南高江江边。

孙立人问:“沿途是否被日军发现?”

陈鸣人说:“没有。”

孙立人命令道:“设法于拂晓之前渡过南高江。如果不能渡江,就原路返回,不做无谓牺牲。”

可是要渡江,没有渡江工具,怎么办?

中国驻印军有的是办法。方家绩说,当初在蓝姆伽训练的时候,每个人除了进行精准射击等常规训练外,还针对缅北的地理环境进行丛林战训练,每个人要能够负重爬树,每个人要能够负重游泳。

负重爬树还好理解,只要四肢力量足够,就能够爬上高高的树梢,可是,负重游泳怎么游?任何一个人,只要负重,就会沉下水中。

中国驻印军的办法是,利用每个人随身携带的装备,比如背包、胶布、钢盔、水壶、干粮袋等,凫水过河。在蓝姆伽,每一名中国军人都学会了这种新颖的负重游泳方法。

所以,上千米的河面,对这些中国军人来说,算不上一件难事。

缅北战役的四年前,山西南部的中条山,96军被日军包围。在突围的时候,96军的作战部队冲出去了,而新招的学生兵和童子军000人被日军截断。这000名少年,很多人连枪都没有领到,更没有进行过任何军事训练。日军将手无寸铁的他们逼到了黄河岸边,他们宁死不降,纷纷跳人黄河中。最后,生还的,只有几十个人。

这就是人们传说的“八百壮士跳黄河”。实际上,当年那场战役中,跳人黄河的不是800人,而是3000人;他们也不是成年男儿,都是些刚刚放下书本的娃娃。这是笔者在中条山多年采访后得知的。

如果这些娃娃能够得到新一军这样的系统训练,该有多好啊。

112团全部渡过南高江,无一伤亡。团长陈鸣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孙立人后,孙立人命令陈鸣人,立即攻击西通,截断从加迈到孟拱的公路,将孟拱河谷的日军拦腰斩断。这条道路,是日军穿越孟拱河谷的唯一一条道路。

孙立人在电文中说:“迟则误事。”

陈鸣人接到孙立人的电文后,立即带领112团展开攻击。向前进攻,或许会有一条生路;向后退缩,只有死路一条。

112团偷偷迂回到西通周围。奇怪的是,日军居然连岗哨也没有设立。因为这里是后方,西通的日军绝对想不到,中国军队会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向北,有加迈的日军在抵挡着中国军队新22师;向南,有孟拱的日军在抵挡着中国军队新38师。而中间的西通,是最安全的地带。

112团完成了包围圈后,然后发一声喊,冲进了西通的日军后方基地。此时,厨房里的早餐还没有做好,慰安妇也还没有起床。

西通有日军多少兵力?说出来都会让人震惊。此处仅有日军一个辎重中队、一个不满员的炮兵中队,另外还有两个看场子的监护中队。辎重兵和看护兵能有多大的战斗力?这都是些老弱病残,死老汉病娃;炮兵战斗力也不怎么样,在近距离的白刃战中,炮兵总不能给大炮装上刺刀。所以,112团一个冲锋,就占领了西通。

112团攻打西通的时候,日军还不知道中国军队是从哪里出来的。他们拉响了防空警报,以为中国军队是空降到西通的。

如此重要的地方,日军就把这些老弱病残放在这里。可见,当时的日军已经把兵力用到了极限。中国军队算准西通没有多少守军,果然112团长途奔袭,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西通,将日军的交通线截断了。

只带着4天干粮偷袭西通的中国军队新38师112团,胜利了;而只带着20天给养大举进攻英帕尔高原的日军第15军,赌输了。

112团占领西通,缴获多少战利品?说出来更会让人震惊。此战,缴获15公分重榴弹炮4门,满载械弹的大卡车75辆,骡马500匹,装满粮食和弹药的库房15座,汽车修理厂1座,至于日军的被服衣服鞋子,那更多得数不清。甚至还有1个慰安所。

陈鸣人向孙立人报告说攻占了西通后,孙立人立即去见史迪威。史迪威半信半疑,就派出小型飞机进行侦察,结果侦察飞机回来说,西通正打得激烈异常。日军向西通方向增兵。史迪威兴奋不已,他明白新38师112团已经占领了西通。

史迪威亲自与陈鸣人通话,询问需要什么帮助,要不要空投粮食弹药。

陈鸣人豪迈地说:“空投大炮和弹药就行了。粮食不要,这里多得是。”

是的,占领了日军的屯粮之所,粮食大大的有,而且还都是质量上乘的泰国香米,足够中国军队这一团人吃10年。

于是,史迪威命令把大炮用飞机赶快空运过去。

在中国驻印军司令部,孙立人问起了鲍特纳那一团人现在在哪里。这一团人,是距离112团最近的一支部队,他们能够立即增援112团。可是,史迪威很气愤地说:“他们回来了。出去了天,在森林中不辨方向,无法前进,只能让他们回来。谁知道他们居然用半天时间就回来了。”

鲍特纳确实是一个喜欢说大话的人。

指望不上鲍特纳的这一团人,孙立人立即命令,距离西通最近的114团飞速增援112团。

史迪威派出的小型飞机上看到的日军增援部队,是第二师团第四联队全部,第5师团第128联队和第151联队各一部,第18师团第114联队一部,共有一万余人,另外还有重炮4门,野炮12门,速射炮16门,战车5辆,向西通猛扑过来。

现在,日军有了五个联队的兵力,还嫌不够,一路上遇到谁就抓谁,补充进来;遇到哪支部队,就抓哪支部队补充进来。现在,整个缅北战场最重要的事情是,夺回西通。没有了西通,这几万日军吃什么,用什么。

而且,第38师团长田中新一也离开了炮火连天的加迈,带着警卫队赶往西通后院起火了,田中新一需要赶紧把火扑灭。目前,什么事情也没有这件事情重要。

而中国军队在西通有多少?说是112团,其实只有两个营,第一营和第三营,第二营还在围攻瓦兰。瓦兰,就是相田俊二在信中写到的“瓦兰司令部”,位于加迈。孙立人命令112团第二营,把围困瓦兰的任务,移交给113团一部,赶快顺着112团开辟的道路,赶往西通。

在孟拱,新38师攻,日军守;在加迈,新22师攻,日军守;在密支那,中美联合突击队攻,日军守。现在,新38师112团一下子占领了日军的屯粮之所西通,日军无论如何都要攻打下来。现在,整个缅北的主战场,变成了西通。在这里,中国军队守,日军攻。攻守一下子发生了角色变换。日军你不是不进攻吗?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现在只要占领了西通,你就不得不进攻。

在缅北丛林,防守比进攻容易得多。

因为这一步棋,整个缅北战场的棋,一下子活了。

西通,就是官渡之战的乌巢。曹操占领了乌巢,掐住了袁绍的命脉;112团占领了西通,掐住了日军的命脉。

现在,整个孟拱河谷的形势就更为复杂了。

整个缅北战场的焦点,都集中在了西通。谁占据了西通,谁就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因为西通集中了多得数不清的粮食和弹药。当然,这些弹药对于中国军队是没用的,因为中国军队是美式武器,但是对于日军可就太重要了。就算中国军队是美式武器,一旦没有了弹药,这些日式武器也照样能用,会开美国道奇卡车的,肯定也会开日本三菱。至于弹药,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弹药, 112团人手一支三八大盖,不停地打一年,也许才能把这些子弹打光。

112团夺占西通,这一步棋实在太妙了,妙不可言,妙在毫巅。这就好像两个人在决斗,一个伸拳踢腿,哼哈运气,看起来功夫挺深的;一个冷不丁上去,伸手锁住了对方的咽喉,现在看你怎么踢腿,看你怎么运气。

打蛇打七寸,新38师112团一下子捏住了日军的七寸。

日军的增援部队行走的是铁路公路,而中国军队行走的是高山峡谷,所以,当日军的增援部队已经赶到西通的时候,中国的增援部队还在遥远的山林中艰难前行。

上万名日军,对着西通猛攻了6天6夜,112团的1800名战士,死守了6天6夜。这时的112团,已经有了三个营。

方家绩说,当时,战士们困到了极点。先是在丛林中不分昼夜行走六天六夜,趁着夜晚渡过南高江,顾不上休息,向西通发起攻击;攻占了西通后,本来可以休整了,没想到日军立即进行反扑,又晕血战6天6夜。

在缅甸,有铁路可以从南部的海边城市仰光,一直通到孟拱河谷的西通以南10公里处。所以,缅甸南部城市仰光,甚至太平洋孟加拉湾的日军海军陆战队,只需要坐上火车,打一个吨,睁开眼睛的时候,就到了孟拱河谷。然后坐上汽车走10公里,就到了西通。

如此长途跋涉自然疲惫不堪。每天,只能等把日军打退了以后,派上岗哨,其余的人坐在地上眯瞪一会儿。

在西通,日军兵力是中国军队兵力的6倍。

1944年6月1日拂晓,日军第二师团第4联队开始进攻112团一营三连坚守的阵地。

112团一营三连,这个连队对第五军有大功。上面写到过,第一次缅甸战役失败后,就是这个连,在连长周友良的率领下,走人野人山,救出了杜聿明和第五军军部,也救出了廖耀湘和新22师。

现在,这个连的连长还是周友良。

这个连要抗击日军一个联队,而且是日军以凶焊残忍著称的第4联队,战斗的惨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第4联队,是日军中资格最老的联队之一,隶属于第二师团,也是第二师

团战斗力最强的联队。

第二师团代号勇,兵员来自于仙台,又名仙台师团,是日军资格最老的六个师团之一。1888年,日本建立了六个师团,序号是从第一到第六,兵员分別来自于东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广岛、熊本。第二师团和别的五个师团一样,含有两个旅团,包括四个联队:第4、第16、第29、第30联队,另外还有野战炮兵第二联队等等兵力,战时人数可以达到万。

第二师团一直被日军认为是头等主力,先后担任过第二师团师团长的有:首任师闭长佐久间左马太,后来担任“台湾总督”,疯狂镇压当地民众反抗;被日军奉为“军神”的乃木希典;后来担任关东军司令的梅津美治郎;后来担任“中国派遣军”司令的冈村宁次……

第二师团先后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徐州会战、瓜岛战役、缅北战役、滇西战役等等。从履历中看出来,这个师团参加的都是日军侵略史上决定性的战役,尤其是九一八,当时担任第二师团下属第4联队联队长的石原莞尔,带领第4联队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二师团被编人今村均中将的第16军,攻陷爪哇全岛。此时,由于日军兵力短缺,第二师团只剩下了三个联队。在瓜岛争夺战中,第二师团第4联队抢先增援瓜岛上的日军,没想到首战,第4联队就死亡 900人。接着,第29联队发动夜袭,又丢下了552具尸体;第16联队继续攻击,又伤亡惨重。第二师团三个联队长那须弓雄少将、古宫正次郎大佐、广安寿郎大佐都被打死。第4联队联队长是少将,而别的联队联队长是大佐,可见第4联队在第二师团的特殊地位。

此后,第二师团与美军开始了长期对峙。因为没有后勤补给,第二师团从师团长到马夫,三天才能吃一顿饭,个个饿得身体虚弱,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日本大本营只好命令第二师团从瓜岛撤退,然而,此时很多士兵摇摇晃晃走到了日军军舰的跟前,却没有力气爬上高高的舷梯。于是第二师团在滩头发布了一道命令:凡是自杀者,等同战死。于是,那些趴在地上没有力气站起来的日军士兵,纷纷结束自己的性命。

第二师团从瓜岛撤离后,在菲律宾补充兵员。后来缅北战局紧张,第二师团又被派往缅北,与中国军队作战。

第二师团还是一支老母鸡,日军的第1师团和第28师团,都是从第二师团分出来的。除了第二师团,早期的六个师团都派生过日军师团,可见日军甲种师团的再生能力都很强,北形势危急,第4联队作为第二师团的主力,抢先增援缅北。第4联队先配属于第5师闭,后第24成旅团,然后又配属于第18师团,昼夜兼程赶往西通。

村上磐是当年第4联队的一名士兵,他在战后写了一本书,叫做《战争与步兵第四联队》,回忆到了这场战争。在赶往孟拱河谷的路上,第4联队看到路边全是败退下来的第18师团士兵。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形容枯槁,互相搀扶着,嚎哭声和呻吟声四处弥漫。

第4联队的联队长叫一割永册,这个名字很怪。一割永册将第二大队放在中间,第一大队为左翼,炮兵大队为右翼,向中国阵地展幵攻击。而中国阵地,就是西通主阵地向南突出的一个山嘴经过中日两方资料比对,镇守在这里的,就是周友良的112团一营三连。

三连的阵地经过了巧妙伪装,日军站在高处,也无法知道哪里是堡垒,哪里藏着人。三连将这个突出的阵地经过了精心处理,所有的堡垒都连成一线,地下还有交通壕相连,每一个点上,随时都有大量的兵力赶来增援。在这个突出的阵地上,三连面朝南边构筑了一个半圆形的工事,像一把打幵的扇子,阻击日军进攻。

关于战斗开始的时间,中方记载是6月1日早晨6时,村上磐记载是6月1日下午6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关于这场战斗的经过和细节,中日双方的记载都惊人相似。

第4联队的攻击阵型形成后,一割永册命令炮兵开火。炮弹落在了中方阵地上,令所有日军没有想到的是,日军的炮兵阵地立即遭到中国军队强大的炮火还击,第4联队的多门大炮被炸坏,连电话线都被炸断了,日军联队部和各个大队之间失去了联系,只能各自为战。

村上磐想不明白,中国军队为什么会有这么猛烈的炮火?这需要去问田中新一,是他把装满粮食和弹药的15座仓库留给了中国军队,日军向前冲,是死亡,前面有中国军队的枪口瞄准他们;向后退,也是死亡,后面有日军指挥官的战刀顶着他们的脊梁骨。

日军冲锋时,指挥官用战刀顶着日军士兵的脊梁骨,确有其事。不但村上磐这样说,参加过衡阳保卫战的多名老兵都回忆道:“我们趴在战壕里,看到日军的指挥刀,就顶在士兵的脊梁骨上,逼迫他们冲锋”

然而,这种挺着刺刀向前玩命的打法,对付中国战场上武器低劣的中国军队确实很管用,而对于武器占据优势的中国驻印军,只能是送死。

6月1日午夜,战火将天空映红,第4联队的两个中队发起了当天的最后一次冲锋,但仅仅炸毁了守军的四门迫击炮和两挺重机枪,最后还是败下阵来。

村上磐记述道:6月2日,日军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又开始了进攻。日军两门速射炮对着中国军队坚守的一处阵地猛轰,士兵借助着树木、石头作为掩体,向阵地逼近。可是,中国守军丝毫也不畏惧,他们从战壕里挺出上半身,架着轻机枪,向着日军疯狂扫射。速射炮弹炸飞了机枪手,马上就有新的补充人员架起轻机枪继续射击。这些士兵又被炸飞了,但是不断又有新的士兵顶上来,进行阻击。

坚持到了当天下午,中国守军阵地上的枪声渐渐稀落,日军发起冲锋,占领了阵地,但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村上磐写道:“第六中队的小山尚武小队长,手握军刀战死在距离中国军阵地20~30米远的地方。”阵地上,中国士兵已经死亡殆尽,他们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战壕里全是积水,这些中国士兵就站在这些浑浊的雨水中作战。有的尸体全身都是泥水,泥水糊住了鼻孔和嘴巴,他们在濒临死亡的时候,就将这些泥水从鼻孔和嘴巴里吸进呼出。

村上磐在自己的记述中,对中同士兵的顽强抵抗大出意外。

按照中方的资料记载,被日军攻占的这个阵地,是三连一排坚守。当天,有600名日军在进攻这个阵地,《缅甸**寇志》这样记载:“一排长周浩和全排战士在击毙20名日军后,全部壮烈牺牲。”“第一排被000多发炮弹,把阵地完全打垮了,排长周浩和全排弟兄没有一个人后退,全排壮烈牺牲,但敌人却也在周排阵地前留下20具死尸,周排这种至死不退和阵地共存亡的精神,便是敌我死亡人数众寡悬殊的最好说明。”

3000多发炮弹攻打一个排坚守的阵地,平均用90发炮弹攻击一个战士。可见,日军是发疯了,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地要占领西通。

多种中方的资料是:一排全部牺牲后,二排战士接替了一排的阵地,村上磐的回忆是:日军尽管在局部取得了胜利,但是无法扭转战局。估计二排战士一定是经过了殊死进攻,才将日军赶下了刚刚占领的阵地。

村上磐的记载中,有一个这样的事例,一股中国军队趁着夜色冲进了日军阵地,使用白刃战击退了日军。估计所写的,应该就是二排吧。想来,二排在 6月2日的夜晚,偷袭了日军,将日军赶了下去。

西通保卫战,中国军队牺牲了连长周友良和排长周浩等00多人周友良连长是在6月1日牺牲的。日军在阵地前丢下了2700具完整的尸体,包括大队长增永少佐,而被炮弹炸飞,无法计数的日军尸体,最少也在000具。我阵亡人数与日军相比,在1:15以上。

因为西通久攻不下,日军军心动摇,粮弹无继,只好撤退。到了最后,日军只能以挖野菜和芭蕉根度日。因为饥饿难忍,日军战斗力急剧下降,连枪支都拿不起来了。

第二节饿死日军2000名

西通被占,孟拱河谷的日军被切为两段,首尾难以相顾,不能互救。为了夺取西通,日军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田中新一本来在北面的加迈阻击新22师,现在跑到了西通;留在加迈的,只有日军第18师团第55联队第一大队和第 114联队第一大队各一部分,另外还配属有一个工兵中队,人数大约有600人。美国的黑人工兵团和中国的两个工兵团此时都在孟拱河谷以北修筑公路,干自己的老本行;而日军的工兵现在在第一线作战。把工兵当成了步兵使用,可见,日军实在是没有兵力可以增派了。

守卫孟拱的日军,兵力比加迈的雄厚,计有第5师团第128联队主力,第 151联队一部,第5炮兵联队;第56师团第145联队一部;第二师团第4联队一部;第18师团第114联队一部。《缅甸**寇志》中记载,守卫孟拱的日军,除了以上这四个师团的部队外,还有“武兵团19大队”。“武兵团”是一支什么部队?日军第九师团代号武。但是,第九师团当时正在参加太平洋战场的战役。那么,是不是这个“武兵团”就是第九师团?

孟拱的日军番号很多,好像兵力很多,但是战斗力并不强。因为孟拱河谷所有日军的精锐都去攻打西通,而剩下的也大多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早就如同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加迈兵力单薄,孟拱兵力衰弱。为什么?因为大量的日军都被吸引在了西通。这是攻击加迈和孟拱的绝好机会。

5月28日中午,也即是112团占领西通的第二天,孙立人向史迪威发了一封电报。电报中说:“如本师能够全部向南急进,当可充分把握时机,占领孟拱和加迈。”

当时,新38师已经被分散在各处,甚至以营为单位在孟拱河谷的敌后独立作战,无法形成战斗力。孙立人想要集中兵力,向日军重镇孟拱和加迈奋力一击,彻底扭转战局。他在电文中对史迪威说:“希能派任何部队一个团接替本师瓦兰、芒平、沙老间的警戒,则本师即可集中兵力南下突击。”为了能够说动史迪威,孙立人在电文的最后说:“时机急待,有如4300米至最后一秒钟,成败在此一举。”

奇袭西通,只是孙立人的第一步,而攻占加迈和孟拱,将日军赶出孟拱河谷,才是中国军队的战略目的。

史迪威的意见是,连中国军队已经在孟拱河谷占据的阵地都不要了,全部放弃,集中兵力,猛击日军把守的重镇加迈和孟拱。

以前,中国军队分成小股部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敲打日军,现在,要把榔头和棒子换成十二磅重锤,砸向日军的天灵盖。看看是你的天灵盖硬,还是我的重锤硬。

新38师112团在西通坚守,每日血战;113团在团长赵狄的带领下,自南向北攻击加迈,与加迈北面的新22师形成两面夹击局面;一俟加迈被攻占,11团立即回师援助西通的112团。114团放弃所有阵地,在团长李鸿的带领下,以最快的速度,向南攻击孟拱。

当时,新22师已经在加迈以北,攻击二十余日,毫无进展。日军虽然仅剩了600人,但是坚壁高垒,死守一线,新22师还真是没有任何办法。

113团自南向北,攻向加迈,几乎每一座阵地,都要与日军苦战。当时,因为大雨数日,两军的士兵在齐腰深的积水中冲杀,每行走一步都很艰难。

经过连日激战后,113团终于占领了南高江的渡口。想要渡河,没有渡河工具。天空中大雨倾盆,江面上波推浪涌。如果仿效112团轻装渡江,也是不可能的。因为112团奇袭西通,轻装急进,日军毫不知觉;而113团要去攻打加迈,要去与日军打阵地战,没有重武器万万不行。

赵狄给驻印军指挥部发报,请求立即空投渡河器材。可是,连续三天,都等不到飞机的踪影。新22师在加迈受阻,新38师112团在拼死厮杀,113团实在

等不及了,赵狄就命令寻找所有可以渡河的工具,砍伐树木,捆扎竹排,划向对岸。可是,此处水流湍急,处处旋涡暗礁,连续强渡三次,都没有成功。

所幸的是,第四天早晨,飞机终于出现了,空投了一百多艘橡皮舟。而此时,因为113团在南高江边徘徊三日,早就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日军组织火力在对岸拦截,赵狄命令所有轻重机枪和火炮朝着对岸的日军阵地猛轰,然后 100艘橡皮舟同时下水,每艘乘坐五人,拼命划向对岸。

上午9时,113团全部渡过南高江。

然后,一个冲锋,就占领了加迈东南侧的一处高地。现在,加迈日军的所有活动全在113团的眼皮底下。113团架起大炮机枪,对着加迈疯狂扫射,反正这些弹药也不想再带走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西通,西通有日军那么的弹药库,想用多少就用多少,干脆把所有弹药全部倾泻在加迈日军的头顶上。

加迈之战出乎意料地顺利,到了中午12时,日军就已经放弃了抵抗,逃往高山密林中。下午时,113团与新22师在加迈会师。

《廖耀湘与蒋介石》中记载,蒋介石接到这封电文后,兴奋不已,马上叫来何应钦、陈诚等一干要员,一起阅读电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加迈之战,田中新一的座驾都被缴获了,那么田中新一又是如何逃脱的?

田中新一又是从暗道中逃走的。

深山忠男中佐是第18师团的工兵头目,他在开路打洞方面确实很有一套。在胡康河谷的瓦鲁班,田中新一借助着他在密林中开辟的秘密通道逃脱了,把关防大印都给弄丢了;而在孟拱河谷的加迈,田中新一又借助挖掘的地道偷偷逃脱了,这次把自己的专车弄丢了。

据老兵介绍,田中新一的座驾是一辆银灰色的小卧车,编号是菊字001。

菊,是第18师团的代号。

此时,中国军队在孟拱河谷歼敌多少人?

据《廖耀湘与蒋介石》记载,新22师歼敌不下5000人;而据《缅甸**寇志》记载,新38师歼敌7700人。

这仅仅是从中国军队进入孟拱河谷到攻占加迈的歼敌人数。而114团攻打孟拱的战役,还没有统计。因为此时,孟拱战役才刚刚打响。

接下来,再看看孟拱战役。

孟拱战役的精彩程度,超出了小说家的想象。

1944年6月16日,当田中新一爬出地道,仓皇逃出加迈,新38师113团与新 22师胜利大会师的时候,新38师114团占领了西通南面的多处据点。围攻西通的日军见状,担心会被中国军队反包围,吓得要死,赶忙向南撤退。112团血战西通多次,至此才终于能够休息了。

从加迈逃出的日军、从西通逃出的日军,都在向孟拱方向逃窜。即使逃窜,日军也不敢走大路,因为空中有美国的飞机在轰炸。只要见到一名日军,阔绰的美国人都会把成吨的炸弹丢下来。所以,日军只能选择在没有路的地方,在树林的缝隙间穿行。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困得东倒西歪。

因为没有路标,没有参照物,缅北的丛林到处都是一样,到处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树木,有一支2000多人的日军队伍走人了孟拱西南部的一条死谷里,

活活饿死。后来,当地人来到这里,看到山谷中到处都是骨骸,地面上到处都是二八大盖。

田中新一倒是早早来到了孟拱,他站在孟拱城外迎接这些只剩下最后一口气的日军。在一条河边,田中新一看到有一支人群正在渡河,他们衣衫褴褛,

低垂头颅,像鬼魂一样。这支人群有三十多个。

在这群人中,田中新一看到了第18师团第56联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吉田,此时他才判断出,这支比乞丐都不如的部队,居然是大日本皇军。

田中新一见到吉田,询问第二大队还有多少兵力?

吉田说:“都在这里了。”

原来,这群形同地狱鬼魂的日军,就是日军“丛林战之王”第18师团第 56联队第二大队仅剩的兵力。日军一个大队满编满员有1100人,现在仅剩下了三十多人。

田中新一把这些残兵败将纠集起来,准备在孟拱和中国军队再打一场。然而,这些早就被吓破胆的日军,岂能阻挡中国军队前行?

就在新38师114团准备渡江攻击孟拱时,英军第三师77旅少校参谋迪克匆忙渡过江来,向114团求援。

迪克少校说,两个月前,空降到孟拱南面的英军77旅,此刻正被日军围困在孟拱东南的五里处,伤亡惨重,此时全旅仅剩五百余人。如果中国军队不能在24小时内赶到救援,他们只能向东南山区撤退。

在缅北这种山区,没有补给,要想以小部队生存,那是相当困难。2000名日军走入死谷,全部被饿死,就是例子。

孙立人的新38师师部当时跟随114团一起行动,他得到消息后,立即决定暂停攻击孟拱,全力救援这支落单的英军。

当年参加这次救援行动的张义栻连长,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

“这时,由温盖特将军率领的英军空降第77旅乘虚进攻孟拱城,不料在孟拱东南遭日军围困,伤亡惨重,有被全歼的危险,英军急派人向我军求援。当时,天气骤变,大雨倾盆。团长李鸿闻讯后,率我们114团冒雨沿孟拱山迂回急行,于6月18日赶到孟拱河北岸。当天,团长李鸿与副团长王东篱经过化装,在当地两名向导的带领下,绕过孟拱正面,在孟拱以南铁路和公路附近,对孟拱周围的地形和敌人守备情况进行了详细侦察。6月19日,孟拱河因暴雨河水猛涨,河深浪险,舟渡不易,但为解盟军之围,团长李鸿决定连夜以橡皮舟强渡孟拱河。

“由于我军行动秘密,始终未被敌人发觉,同时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会来得这般神速。我们114团主力由孟拱展开,以一部兵力占领南堤附近所有据点,另派一个加强排扼守通往孟拱的铁路,并在南堤以北设置疑兵。

“这时,在我军右翼的英军突击队500人被敌第18联队围困,情势危急。团长李鸿遂与英军蓝敦师长约定,请他们把靠近铁路的阵地让出一部分,作为我军攻击出发地。那天晚上,英军炮兵打了一夜,掩护部队转移,至夜间时移动完毕,随后,团长李鸿派一营的一个排,接替了英军一个营的阵地。经与日军反复拼杀,终于使日军弃尸数十具,我军阵地仍屹立如山。英军被困之危遂解。原来只有数十名敌军牵制了英军一个营,而我军一排就驱逐了敌人。事后英军旅长亲到我军114团团部,收集战斗资料,并表示感佩不已。一些中外报纸也发出消息和报道:“新38师再创仁安羌奇迹!英军再次死里回生!”

《缅甸**寇志》也写到了张义栻连长所介绍的这场战斗。当时,第5师团第5炮兵联队是从孟拱赶去增援密支那,没想到走进了 114团的伏击圈。当时的日军大摇大摆,毫无戒备。因为他们只知道中国军队还在孟拱以北,根本就没有想到,孟拱东南居然还会有中国军队。

歼灭第5炮兵联队完全属于搂草打兔子。当时的114团只想救援英军,谁会想到这1000名日军硬要往枪口上撞。

密支那战役中,守卫密支那的日军,共有000人,如果把这1000名日军放进城去,攻击密支那肯定会更加艰难。

很多资料中记载,歼灭第5炮兵联队的,是114团三营九连的彭新民排。日军有1000人,彭新民排仅有40人,兵力之比是25:1,但是,这个排将日军击退了,打死了第5炮兵联队联队长高见量太郎。

实际情况应该是,114团三营九连打响了进攻日军的第一枪,击毙日军有近百名,并缴获重炮一门。这个排就是张义栻回忆文章中提到的扼守铁路的加强排。

而且联队长高见量太郎也不是这个排打死的,打死高见量太郎的是八连,

高见量太郎遭到伏击后,突然醒悟过来,中国军队行动好快啊,他们居然从孟拱以北偷偷地来到了孟拱以南,不但包围了孟拱,而且还把孟拱通往东面密支那的铁路也掐断了。孟拱之敌陷入了孤立,密支那之敌也陷人了孤立,两个城市的日军只能“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所有日军都没有想到114闭会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

在孟拱外围,中国军队抓住了一名日军。这名俘虏的名字叫其蒲源七,他是这样介绍自己被俘经过的:“被俘的那天早晨,我和其他分队六人,同往孟拱东北附近老百姓家中买香烟,回来碰到中国军队,战友五人当时就被打死,大家都没有想到中国军队来得这么快!”

把八连的枪口放在这里,纯属偶然。

当时,114团已经完成了对孟拱的包围。副师长唐守治在检查包围圈的时候,看到这里有个缺口,很容易就成为孟拱城里日军的逃跑通道。唐守治让团长李鸿在这里布置一支部队,于是李鸿就把八连放在这里。

没想到的是,高见量太郎向孟拱城里回撤时,刚好就走的这条通道,正好就撞在了八连的枪口前。

第5炮兵联队出现在八连枪口前的时候,连长牛志仁命令:不准冲锋,只准射击。

日军那么多,而这一连中国士兵才有多少?傻子才会挺着冲锋枪和日军拼刺刀。冲锋枪的强项在于射击,而不在于白刃战。

就这样,第5炮兵联队遭到了一个夜晚的伏击,丢下了近千具尸体,连5炮兵联队联队长高见量太郎也被击毙。

回头再说说温盖特的第77旅。

温盖特是驻扎在印度的几十万英军中,唯一一个敢于反攻缅甸的硬汉。缅甸沦陷后,英军畏敌如虎,躲藏在英帕尔高原背后,幻想着日军不要进攻印度,却又不加强戒备。在这样一支军队中,温盖特是个另类,也一再遭到排挤打击:,他就像安徒生童话中那只总是遭到鸭群攻击的丑小鸭一样。为此,他曾经自杀过一次。

温盖特伤愈后,蒙巴顿就把他派到了缅甸,从事敌后游击战。

温盖特来到缅甸后,很快就显示出了自己的才能。他建立了一支钦迪特空降纵队,而且屡次主动攻击日军。史迪威很欣赏英军中这个特立独行的勇士,

蒙巴顿就让他配合中国远征军作战。

当中国军队在北线连战连捷的时候,在南线配合作战的温盖特旅却被日军包围了。114团立即前往营救,没想到搂草打兔子,几乎全歼了 5炮兵联队。

救出了英军77旅后,114团只派遣了一营三排接替英军这个旅的攻击阵地。英军官兵大为惊骇:我们一个旅都无法攻占的一个高地,你们一个排就敢去攻占?这太看不起人了。

当日,三排在攻打日军占据的高地时,英军军官在一边观摩,他们很不相信,这一个排怎么能够攻上他们一个旅攻打了很久也没有攻上的阵地?

可是,枪声一响,英军军官就全部傻了眼。

中国士兵冲锋的时候,人员全部散开,半个排在进攻,半个排在掩护,相隔很远。而且进攻的这半个排,又分成两组,一部分依托着所有能够借助的遮掩物,射杀任何一个露出阵地的目标,另一部分飞快地接近日军的阵地,像一只只山间的羚羊一样。两部分交相掩护,交替攻击。而一直担任掩护的那半个排,所有的火器全部发射,火炮强大的火力,一直压得日军直不起腰来。

英军的打法是什么?他们是漫山遍野地冲上日军的阵地,像打开了羊圈门一样,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去和日军的火力网死拼,那当然是有多少就能死多少。

同时期英国人的打法,还照搬“一战”时期的教学大纲。

“一战”时期,在马恩河战役中,德军第一次使用了他们最先批量制造的重机枪,而英军还在排着队向前冲锋,结果一天之内,德军就用重机枪打死了 6万英军。

现在已经到了“二战”后期,印缅战场上英军战斗力最好的温盖特旅,居然还在使用这种落后的冲锋打法,怪不得要被日军打得落花流水,怪不得又要被中国军队营救。

这是中国军队第二次营救英国人。上一次是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的仁安羌,新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率领1000人解救了7000多名英军。而这次是在第二次缅甸战役的孟拱,新38师114团团长李鸿率领主力,救出了英军一个旅仅剩的500人。

孟麵妮,英军第三师师长蓝纖带着温盖特旅等英军部队退出了缅北战场。

1944年6月2日,114团架起大炮,对着孟拱狂轰,摧毁了日军的外围工事,然后士兵突击,奋力拼杀,接近孟拱。一份资料中这样写道:“时间由白天转到黑夜,又由黑夜转到白天;距离由一千码,缩短到五百码、三百码、二百码……五十码;战火由炮火、机枪、步枪,进到手榴弹、刺刀、肉搏;敌军自知面临死神,反而镇静一些,断壁颓垣,都成了他们有利的掩护。然而,时间是过去了,空间是紧缩了,困兽犹斗,又有什么用呢?”

在张义栻的回忆录中,中国战士是在第二天下午5时攻入了孟拱城里。大批日军看到走投无路,就跳进了河水中。仅仅在这一天里,114团就击毙日军 1500名,俘虏21名。

攻占孟拱和攻占加迈,仅仅相隔10天。而在这10天里,新38师击毙日军军官高见量太郎以下81名,击毙日军士兵400名。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饿死山中的日军。

田中新一呢?那个几天前还站在孟拱城外迎接溃兵的第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呢?他在哪里?

114团的炮弹一落在孟拱城里,田中新一就知道大事不妙,准备开溜。可是,往哪里溜呢?最近处是密支那,那里中日双方正在交战,“逃跑专家”田中新一不会选择去密支那,否则他还要再跑一次。田中新一决定一步到位,他带着随从沿着伊洛瓦底江边的密林,一直逃到了南部的八莫。

八莫无战事。

但是,田中新一没有想到,几个月后,中国军队还会进攻八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