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三钗1

最悲情——董鄂妃

本章简介:

情殇董小宛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解密的秦淮名妓说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史实?顺治帝的董鄂妃与秦淮名妓董小宛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董小宛是否被豫亲王多铎俘获送入宫中?顺治皇帝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可谓是红颜薄命,她的悲剧不仅在于她入宫前的特殊经历,更在于无法挣脱满蒙联姻的桎梏,而同时她神秘的经历以及她同顺治皇帝的生死恋也给后世留下了太多的话题。那么为什么说她又是红颜祸水呢?董鄂妃是否原为顺治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妻子呢?当君王成情种,上演了一幕什么样的情感大戏?宠冠后宫的董鄂妃到底有什么样的秘笈呢?红颜是如何成为薄命人的呢?董鄂妃是顺治帝在世时所册封的第三位皇后,但为什么她的皇后身份却是在去世后追封的?顺治皇帝到底是出家了还是死了?他真的成了一个和尚头的皇帝了吗?为什么说后面传奇也惊悚呢?

情殇董小宛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最初董鄂妃的印象就是从这样的故事蓝本里走向寻常百姓家的。

(注:下面的这段故事是取自于我的一部历史作品)

在江南如皋,有一个仗义疏财家资又豪富堪敌国的才子冒辟疆,不论萍水相逢,还是闻名急难相投,无不有求必应。一时间,才子冒辟疆结交遍天下,朝中亲王大臣都折节下交,就是古时的孟尝君,想也不过如是。

而冒辟疆不但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闺中那多多的姬妾也是个个绝色,其时吴中的顾秋波、李蕙兰、马湘君,还那位董小宛,被并称为四大美人花中魁首。她们都爱慕这位风流才子,先后委身相事,于是羡慕冒公子者有之,妒忌冒辟疆的也同样着实不少。

到了崇祯帝殉国,弘光帝南京嗣位,马士英当国,就矫旨要冒辟疆助饷。冒辟疆正痛于明社稷的沦亡,立捐三百万金。马士英见冒辟疆这样慷慨,就又指名强索他家中的美人李蕙兰;当然他不能太直接,就说想与李美人一晤,以慰自己为国重振而日夜操劳的辛苦。冒辟疆只得把李蕙兰送去,不想李蕙兰竟在途中投河自尽。马士英又心疼又恼怒,于是又遣使来索董小宛。

这时冒辟疆的四个美姬,顾秋波已病卒,而当年崇祯帝犹未殉国,为助师逐灭入江南的秦贼,富甲天下美姬盈室的冒辟疆不仅捐五十万以助官军饷,且还慷慨豪爽地把他艳丽的歌姬马湘君,送给了召各镇兵剿贼、艳羡马湘君已久的江南抚台祁扬名。

结果感动了祁抚台,为玉人一偿久仰之苦。祁扬名把对冒辟疆的感激化成了行动,飞檄各镇,调齐人马,一昼夜夺回二十四寨。秦贼败走湖北,江西九江就这样有赖冒公子保全了。现在冒公子全部的最爱都就是这一个董小宛了,再也舍不得,于是四处找门路,幸得才子冒辟疆多财广交,终算保住了董小宛。可这一场祸事虽然销灭,但冒辟疆也就此家道中落了。

冒公子却并不后悔,为了一个爱姬,几乎倾家**产。在豫王多铎兵下江南时,冒辟疆已是门可罗雀,本来栋宇连云楼阁巍峨的冒家早把巨厦尽行典卖。不过冒辟疆家资虽不丰,但他济困扶危的豪侠气却并不因此而改变,他仍是竭尽全力帮助有困难的人。

冒辟疆和董小宛迁居到一幢名唤水绘榭的别墅里,榭后有一座花园,建筑得精致异常。美人才子优游林泉,逍遥自在地过着闲适又快乐的光阴。

豫王多铎兵定江南,听说吴中美女极多,就心痒难耐,也想搜罗几个进京供自己受用。于是派人四下寻找,冒辟疆就这样走进了人生的低谷。

多铎不便以亲王身份去强占良家妇女,为声名雅计,适巧太湖巢匪作乱,多铎就空张大口,含血喷人地说冒辟疆家私藏巢匪,于是令官军往水绘榭去搜捕。

一向仗义结交遍天下的冒辟疆早得了署中书吏的飞报,于是冒辟疆星夜逃到通州,而他留下的眷属和仅有的一点家产却被豫王搜捕尽去。

到了冒辟疆知道豫王为夺他的爱姬董小宛而无故陷他罪名,就匆匆赶去想法营救爱人时,豫王早奉诏进京,已一叶轻舟载了美人北去了;调洪承畴来督理两江。冒辟疆于是再日夜兼程进京,好在都中士大夫半多是他的故交,当即写成诉状,赴刑部控豫王霸占有夫之妇。

刑部大臣冷僧机忙私下报知与他有郎舅关系的多铎,多铎也见汉御史赵谷臣上疏劾奏,知道这姓冒的有些来历,心里胆寒,于是就想出一条恶计,把那董小宛载入毡车,乘夜献进宫中。果然董小宛进宫的消息直气得冒辟疆目瞪口呆,因为这样一来,什么诉状劾奏都是不中用的了,他只好垂头丧气又一文不名地南归了。

其时朝中的摄政王多尔衮刚刚薨逝,顺治帝亲了政。这一年已十六岁的顺治帝由皇太后指婚,册立科尔沁克图亲王的女儿董禄氏为皇后。大婚不到一月,皇帝和皇后就反目了几回。正这时,顺治帝见了豫王进献的这个芳姿秀媚艳美惊心的大美人董小宛,顿时喜出望外。

顺治帝弄不明白董小宛何以眉锁春山,昼夜常啼哭。可她玉容虽日渐憔悴,却不减娇艳,令顺治帝仍然欲舍不能,但也欲爱不成。

就这样,开始的时候董小宛拼死拒绝皇帝临幸,忽然那一天在顺治帝又如以往那样痴情地看望她时,董小宛却笑脸承迎。顺治帝在召幸董小宛的次日便封她为董鄂妃;同时还令赐才子冒辟疆几多金,这样冒公子虽然没有往日的巨富,却也可保后半生的衣食无忧。可怜的痴情女子董小宛终于用自己的特别方式,报答了她心仪的爱人才子冒辟疆。

皇后董禄氏见顺治帝专宠董小宛,以至寸步不离;而对自己则弃如敝履,于是就去皇太后那里告了一大状,说什么皇帝年轻,迷恋汉女,荒废朝政。

在摄政王多尔衮薨逝后就迁居回皇宫的皇太后听了自然大怒,立刻召顺治帝进宫,当面训责了一顿。

顺治帝诺诺退去后,太后又把董小宛召到跟前,细细一打量,冷笑道:“好一个狐媚子,你是哪里来的妖妓,胆敢扰乱宫禁狐媚皇帝?”

董小宛虽然也被这位顺治皇帝的十分多情而感动了芳心,但她的最后顺服是源于想替冒公子讨公道和保全衣食性命、非得皇帝的欢心不可的想法。如今有了这么好的陈述机会,原拚着一死的董小宛就把豫王强占良家妇女并私献进宫的经过朗声说了一遍。

太后越发愤怒,于豫王私进汉女迷惑皇上这一点上。太后于是下懿旨,在把豫王多铎宣进宫痛骂一顿的同时,也传谕将董鄂妃送往玉皇宫去,永远不得召幸。

玉泉宫是一所在西山的清净冷宫。董小宛在这冷僻的所在,只影单形,凄凉万分。转念起自己的身世,不觉悲从中来,她本是名门闺秀,先不幸堕落到了做歌妓,后幸得冒公子多情,拯救出火坑,正期望相偕白首,中道又逢魔障,身入陷阱,及至遇见了这位多情的皇帝,位晋皇贵妃,万不料却也不能让她一个弱女子此生,得安享到老。

做了皇帝还不能庇护一个妃子,无怪乎冒公子不能保全爱姬了。这个想法在董小宛脑子里转来转去,转到最后就让独自一人的她有了红颜薄命所遇皆非之感。渐渐地,董小宛感觉红尘可厌,心镜渐空洞,终日也不和侍候她的宫人侍女说一句话。

顺治帝听说太后把董小宛幽禁于玉泉宫里,异常懊丧万般痛苦。用不多久,这种心情就把顺治帝折磨得终日笑一会叹一会,神志混乱。那天晚上,明月当空,大地如昼,顺治帝悄悄带了两名小太监,跑到西山玉泉宫去。见了董小宛,两人也不悲哭也不多叙谈,只管相对着痴笑了一会儿。

半晌,董小宛悠悠然说道:“人生万事皆空,你我何必来世上一回,空来世上受苦一回!”顺治帝一听,深思了一下,也抚掌大笑道:“好,好!”

顺治帝出宫下山后,犹隐隐听得董小宛在山上娇声叫道:“陛下有心,五台山上再行相见。”

侍从的两名小太监感觉其中不妙,生怕自己落什么责任被追究,就忙忙地将这事报知了皇太后。太后恐皇上因董小宛而想痴了,就秘密吩咐内监到玉泉宫去放了一把火,连董小宛并许多宫人侍嫔一齐烧死在西山上。

玉泉宫被焚、董小宛烧死的消息传到顺治帝的耳中后,他只是呆呆地发了半天呆,然后拍手大笑道:“好,好!”从此就不言不语,也不进饮食。皇太后急急地来看,顺治帝还是个呆呆地不开口,依旧抚掌笑道:“好,好!”

皇太后没奈何,只得命宫监等小心伏侍,自己也觉得对于董鄂妃,有点太过了。皇太后平日一遇到事就想起摄政王多尔衮,可现在他已经死了。于是“可以商量事儿的人”这一点,就让皇太后想到了大学士洪承畴。当初正是因为那位摄政王拈酸,所以远调洪承畴出督两江。

深宫孤居的皇太后在不无寂寞中,传懿旨,令大学士苏克萨哈代督两江,调洪承畴星夜进京觐见。

顺治帝自从知道皇太后焚了玉泉宫,呆痴得就更厉害了,终日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又喃喃自语。皇太后把洪承畴从江南召回京来,洪大学士除了能一慰太后的孤衾独帏之苦,对于顺治帝也是束手无策。

两个多月后的一天晚上,顺治帝晚饭时清醒得很,可一会儿功夫,忽然想到自己枉为一国之君主,居然还不能庇护一个心爱妃子的平安,顿时旧恨新愁一齐汹涌。大哭一场后,蓦地哈哈大笑起来,笑了一阵子,顺治帝就把宫门闭上了。宫女们不敢进去,只在外面听他在里面踱来踱去的脚步声,从门隙中一望,见顺治帝忽然坐下,研墨吮毫疾书了一阵子,就又掷笔大笑了一会儿。笑不多时又痛哭了起来。

三更以后,室中再就寂静无声,宫女内监也都偷懒睡了。酣睡初起,已是红日照窗,还不见室中声息。内监们有些心疑,轻轻地一推宫门,门却是虚掩的。一个胆大的内监蹑手蹑脚地走进去,四面一瞧,不见了皇帝,御榻上也没有,里外也找不见。于是内监们就分头去看皇帝是不是临幸别宫了,结果众内监宫女分头找了好半天,到处找遍了,仍没有皇帝踪迹。内监们吓得忙去报知皇太后。

皇太后急急驾凤辇亲自到宸寿宫来瞧看,见皇帝平日的服用器物仍在,单单不见了皇帝。皇太后也急得泪珠滚滚,这时皇后以及各宫嫔知道了皇帝失踪,都拥在宸寿宫内,也有哭的,也有叹息的,也有议论的。众声杂沓中,忽见一个妃子在皇帝的御榻上找出一张东西来,上面潦潦草草地写着几行汉文。那妃子不识汉文的,就呈给皇太后。皇太后也不识汉文,就下谕宣她的洪大学士进宫。结果洪承畴一看顿时惊得面无血色,原来这是一份顺治帝的逊位诏书,洪大学士一句句讲解给皇太后听,诏中说:

朕以冲龄践祚,忽忽十有八年,德薄才疏,毫无政绩。上负祖宗创基之苦心,下失臣民望治之本意。所幸元臣辅导之功,得歼贼殄叛,享今日太平之乐。然清夜默思,愧据神器,抚心不无内疚。此朕所以弃国而去也。矧富贵浮云,人寿几何?朕已彻悟禅机,遁出红尘,尔等无庸悬念。至于大位,自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为佟佳妃所出,聪敏颖慧,克承宗祧,着令继统即皇帝位。内大臣鳌拜,大学士苏克萨哈等,皆先皇股肱之臣。忠心为国,亦朕素日所信任,堪以辅佐嗣皇帝,庶不负朕寄托,祈各凛遵无违!钦此。

皇太后也惊得无措可施,半晌做声不得。还是洪承畴有见识,忙建议照顺治帝的诏书办理,飞召苏克萨哈来京,同时派亲王外戚秘访皇帝踪迹,万一找不到,只有扶太子嗣位;但目下皇帝失踪的消息切不可泄漏出去,否则必招来藩镇作大乱。

皇太后这才有了主张,又下谕立皇长子玄烨为太子,以便嗣统;又把是日的管门内监及侍候皇帝的宫女内侍一齐监禁起来,以防走漏风声;又将总管内监宣来,痛骂一番,即行革职。皇太后诸事处置妥当后,就和洪大学士回了慈宁宫。直到三更多天,才由两名小内监掌着碧纱灯送洪承畴出宫。

顺治帝在写好传位诏的那天晚上,先倚榻假寐,所以宫女内侍们听得室内寂静无声,就悄悄睡去了。鱼更三跃后,顺治帝悄悄开了宫门,一口气跑出宸寿宫。

星辰满天,月光全被云遮没,宫外黝黑如漆。顺治帝沿着御道向前,越过跨虹石桥便是御苑。守苑的内监也已睡了,一两个值班侍卫尚苑外踱来踱去。顺治帝怕惊动他们,就悄悄地走到御苑西门,幸得苑门没有落锁。

顺治帝出了御苑,也不辨天南地北,只管脚下七高八低地走着。看看到了皇城门前,城门早已下键。顺治帝喝叫开门,守门官见他仪表非凡,疑是内宫近侍,就忙打开了门,经过外城时也不曾阻拦。顺治帝这时也没有方向和目标,只管低头向前直走,其时天将破晓,寒露侵衣。又走了半晌,天色已大明。

晨曦初上,照耀得大地犹若黄金炫目。顺治帝惘惘然怅怅然地往丛林深处走去,猛听得当当的云板声激**耳鼓,如晨钟清磐。顺治帝抬头一瞧,见一个癞头和尚,眇着一目,跛着一足,挑了一副破香担,担上悬着一幅墨龙。左手云板,右手木棰,走一步打一下。顺治帝见那和尚来得蹊跷,就立住了脚问道:“你这个疯和尚,在这荒山野地走来走去干什么?”

那癞和尚举手答道:“我在寻我师父。”顺治帝道:“你师父叫什么?”癞和尚指着担上的画道:“你不见我那幅画吗?我师父叫龙空和尚,在圆寂的那天,对我说:‘我将投生尘俗,有墨龙一幅,未画双睛。待过三九之年,你可下山去打寻,有人替你画上点睛,那就是我的后身到了。’”癞和尚说罢,又从香担内取出破衲一袭,拂尘一柄,念珠一串,紫砂钵一个,都递给顺治帝,说:“这都是俺师父的遗物。”

顺治帝检视破衲、拂尘、念珠、紫砂钵等物,却好似自己的旧物,不由得从癞和尚的担上取出一枝秃笔来,就给那幅黑龙添上了眼睛。果然,那龙有了眼睛,张牙舞爪地大有驾云上天之气概。癞和尚看了,慌忙跪倒在地,不住地磕头道:“师父到今天才来,几乎想煞我也。”

顺治帝被他一叫师父,心里顿有所悟,就脱去身上的锦绣团龙箭衣,披了破衲,笑对癞和尚说道:“你看这三十年故物!今日还我本来面目。”

癞和尚笑道:“忽去忽来,忽来忽去。来自来处来,去往去处去,来来去去,都是幻梦浮云。去即是来,来即是去,无非浮云幻梦。”

顺治帝大笑道:“是哪里来?是哪里去?什么幻梦浮云,实是无什么幻,更无什么梦。幻是更非幻,梦亦更无梦,都是濛濛空空。”

癞头和尚抚掌道:“阿弥陀佛!西方路上有莲台,无叶无枝雪玉堆。”顺治帝道:“色是空兮空是色,碧云拥护踏风来。”癞和尚笑道:“好了!好了!女菩萨等够多时了。”顺治帝道:“哪里的女菩萨?”癞和尚合掌闭目笑道:“玉泉宫的女菩萨,师父难道忘了吗?”顺治帝笑道:“真的吗?”

癞和尚笑道:“似真似假,似假似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无真亦无假。”顺治帝大笑道:“好!好!”于是那癞和尚挑起香担,顺治帝拿了拂尘念珠,托了紫钵,师徒两个上清凉山去了。

这以后,有人见清凉山上,于月白风清时,或者夕阳西垂之际,暮色苍茫中,常远远有一对璧人携手往来于山麓间,徘徊于碧树绿荫中,如果走近一瞧,却又倏忽不见。后人有咏清凉山的一首七绝:

绿杨香草气如兰,倩影双双夜漏残。

古刹红墙留古迹,梵声艳影两清寒。

解密秦淮名妓说

顺治帝的董鄂妃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关于她的故事,到现在也一直在民间流传着。前面讲的这个故事,是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故事蓝本。清末至今,说得最多的均是将孝献皇后董鄂妃说成是秦淮名妓董小宛,说董小宛被豫亲王多铎俘获,送入宫中。

史上确有董小宛其人。董小宛,名白,字青莲,生于明朝天启四年即1624年,是为秦淮名妓。崇祯十五年即1642年,19岁的董小宛从良,嫁给了比她大14岁的著名的“四公子”之一的江南名士冒辟疆为妾。二人感情真挚,相敬如宾。战乱中,夫妻二人颠沛流离,相依为命近十年。董小宛终因劳瘁过度,于顺治八年即1651年正月初二日病死,时年28岁,葬于如皋昌氏的影梅庵。

这是史上真实的秦淮名妓董小宛。

当时名妓多倾慕名士,流行佳人配才子,如李香君与侯方域、柳如是与钱谦益、卞玉京与吴伟业、顾眉生与龚鼎孳,都如是。

从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里,我们得出的印象似乎董鄂妃是位汉族女子,但实际上,在清军于顺治二年南下时,冒家的财产确实被洗劫一空,但这位苏州名妓却并未作为战利品被送到北京。

根据冒辟疆《影梅庵忆语》记载,冒辟疆初识董小宛在崇德四年即公元1639年,那一年董小宛16岁,顺治帝才2岁。而顺治娶董鄂妃时是19岁,董鄂妃18岁。如果董鄂妃就是董小宛,那么此时她应当是33岁了,显然年岁不合。

同时,《影梅庵忆语》对董、冒二人从相识、完婚、蒙难到董小宛病死,都有比较详尽的记录。大致的情形是:

1639年,董小宛16岁。冒辟疆初遇董小宛。

1641年,冒辟疆又邂逅陈圆圆,称其“令人欲仙欲死”,于是疏远了董小宛。

1642年,陈圆圆被周奎购京师,冒辟疆重逢董小宛。

1643年,董小宛20岁,入冒辟疆家,为其妾。董小宛“却管弦,洗尽铅华,精学女红”,一心一意做良家妇女。

1645年,董小宛22岁。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渡江,破南京。冒辟疆在逃难中患病,“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旁。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摸,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身起伏,为之左右翼”。董小宛辛苦侍疾,无微不至。

1647年,董小宛24岁。冒辟疆再病,“勺水不入口者二十余日”。“姬当大火烁金时,不挥汗,不驱蚊,昼夜坐药炉旁,密伺余于枕边足畔六十昼夜”。董小宛二度侍疾。

1649年,董小宛26岁。冒辟疆患病,董小宛三度侍疾。

1651年,董小宛28岁,因肺结核病医治无效,病死,时为顺治八年。这不仅有冒辟疆的笔记,还有当时不少文人学士的悼念诗词,均可证明当时董小宛确实死在冒府。

而这时的顺治帝才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子,董小宛比顺治大14岁。显而易见,董小宛并非董鄂妃。

为什么将风马牛不相及的董小宛与董鄂妃扯在一起了呢?就是因为她们俩的姓中都有一个“董”字,两个人又都是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其实,董鄂妃的“董”是满语译音,“董鄂”也有译为“栋鄂”、“东古”、“冬古”、“东果”的。董鄂妃姓“董鄂”,而董小宛姓“董”,根本就是两个人。将董小宛说成董鄂妃,其实是一些文人写野史时移花接木的结果。

董小宛即董鄂氏之说实属望风捕影,不能成立。

红颜祸水

董鄂妃,又作栋鄂妃。《清史稿·后妃传》对董鄂妃有如下记述:“孝献皇后栋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三宫,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

从这段记述里,我发现有诸多问题,问题之一是晋升速度之快和典礼之隆重。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九月二十八日再晋为“皇贵妃”,相距仅一月有余。这样的升迁速度,史上十分罕见。并且,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颁恩诏大赦天下。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上,因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此为绝无仅有的一次。

皇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在册立皇贵妃时大赦天下,是极不寻常的迹象,顺治在八年、十一年两次册立皇后均未大赦天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皇贵妃董鄂氏在顺治心中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地位。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

鄂硕隶属满洲正白旗,屡立战功,被赐予世袭子爵。他的这个女儿生于1639年,在盛行早婚的时代,13岁左右基本完婚,比顺治小一岁的董鄂妃何以要迟至十八岁才入宫?更何况,十八岁也早就过了入宫待选的年龄。

这里面必有原因,但在清代官方的记载中,对董鄂氏入宫前的身世一直讳莫如深。

越是这样,董鄂妃的传奇色彩就越重,在越传越神之中,董鄂妃于是就成了清代最具传奇色彩的红颜之一了。除了前面提到的董小宛说之外,在现代也有许多著述和影视剧,认为董鄂妃原为顺治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妻子,后被顺治帝纳入宫中,成为宠妃的。那么这是不是真的?依据是什么呢?

可以断定,董鄂氏不是通过正常的渠道进入皇宫的。据考证,董鄂氏在顺治十年入选秀女,被指配给襄亲王,那年董鄂氏16岁。

襄亲王名叫博穆博果尔,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十一子,是顺治的同父异母弟弟。生于崇德六年即1641年十二月二十日申时,其生母是皇太极并建五宫中的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他是在顺治十二年即1655年二月二十一日册封为和硕襄亲王,翌年七月初三日己刻卒,年仅16岁。

顺治帝为少年天子,母亲孝庄文皇后对他管教极严,加之朝廷大权长期旁落于多尔衮之手,这一切,形成了他暴躁、猜忌的性格。

满蒙联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定下的既定国策。大清帝国的建立,蒙古八旗也立下汗马之功,蒙古王公在清廷政治生活中,一直是一股倚为股肱的力量。为了确保这种关系代代相传,也为了保持自己家族的特殊地位,福临即位不久,孝庄皇太后就册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部卓礼克图贝勒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

可以说,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是多尔衮摄政时给包办的。对于这位“睿王于朕幼冲时因亲订婚,未经选择”的皇后人选,顺治并不想接纳,尚未合衾,已心存芥蒂。顺治对婚姻的抵触,同与多尔衮积怨甚深有一定的关系。加上顺治对汉族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使得皇帝同皇后在文化上的差距日益扩大。来自科尔沁草原的皇后,连汉话都说不顺溜,还能指望她同皇帝探讨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明清小说?据《清史稿·后妃传》所记:“美而慧”的皇后从来就没有得到过皇帝的欢心,顺治曾直言不讳地这样说道:“自册立之始,即与朕志意不协。”

这位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博尔济吉特氏皇后虽然漂亮虽然聪明,即所谓的美而慧,但她自小生长在优越的环境中,以自我为中心,善妒、娇纵、奢侈、浪费、尖酸刻薄,令顺治十分反感。她非但不能体谅顺治帝的烦恼与痛苦,反倒常常与顺治帝口角,不用说,小两口的感情不好。两年后,这位蒙古知名的美人终因性情刁蛮、奢侈无度,而让顺治帝终于使孝庄太后同意,将这个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

孝庄皇太后可以同意废后,但绝不会坐视满蒙联盟受到危害,在太后的主持下,废后的侄女——吴克善的孙女博尔济锦氏又从大清门抬了进来,成为了顺治的第二位皇后。但顺治对这位蒙古包里出来的漂亮姑娘同样不感兴趣。

清初有命妇轮番入侍后妃的制度,董鄂妃也不例外,她经常到后宫入侍,这是顺治帝与董鄂妃相识相恋的必要基础。

董鄂妃的美貌和才华强烈打动了少年天子;而董鄂妃的丈夫常年出兵打仗,闺中的寂寞让她常常进宫。

在频繁的接触中,两个人迅速坠入情网。

《汤若望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千六百六十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皇帝竟为哀痛孝康章皇后所致,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那么,这位皇子是皇几子?生母是谁?汤若望没有明说。福临共有8个皇子,除玄烨外,在7个皇子中,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宁、皇六子奇授、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干等5人皆卒于康熙朝,勿庸考虑。这样只剩下皇长子钮钮和皇四子。钮钮生于顺治八年即1651年十一月初一日,殇于顺治九年,仅存活了89天,生母是庶妃巴氏,从未封过贵妃,因此,钮钮和巴氏不可能是汤若望所说的皇子和那位贵妃。现在只剩下皇四子了。该子生于顺治十四年即1657年十月初七日,殇于顺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生母是皇贵妃董鄂氏,即后来的孝献皇后。董鄂氏死于顺治十七年即1660八月十九日。由此看来,汤若望所说的只能是皇四子和皇贵妃董鄂氏。

顺治朝实录也的确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文字: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在顺治十三年七月初三去世,七月初九“礼部择吉于八月十九日册妃,上以和硕襄亲王薨逝,不忍举行……”因襄亲王之死而不忍心册封董鄂氏,足以反映出顺治、董鄂氏、襄亲王之间存在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君王成情种

前面我们说过,已为人妇、不可能做秀女入宫的董鄂妃之所以在顺治帝的视野中出现,是与清代实行的命妇轮流到后宫侍奉后妃的制度有关。就这样,襄亲王妃董鄂氏作为命妇入宫,让她与顺治帝碰撞出了火花,自然也会有一些绯闻产生。当时的世人也许更愿意将这解读为一段风流韵事。

于是我们看到,一向不过多干预政务的孝庄皇太后在顺治十一年四月初五颁布了懿命,以“严上下之体,杜绝嫌疑”为由,停止实施这个历代都没有的命妇入侍制度。可见,这位皇太后是为了打消多情天子同弟媳的风流事而采取的行动。

切断顺治帝同董鄂妃幽会的条件,让这份恋情一点点冷却,直到淡化消失。但是,这样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吗?

从顺治十一年四月到顺治十三年八月十九的两年多中都发生过什么,已经无从考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太后的这道禁令并没有阻断顺治帝同董鄂妃的恋情。

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听到了风声,于是董鄂妃也就受到了丈夫的“斥责”,接着就是顺治帝打了这个满腹委屈的丈夫一个“耳掴”,为他的心上人出气。

博穆博果尔无法接受,“乃因怨愤”在七月初三去世。

丈夫一死,董鄂妃就自由了,27天丧期过后,董鄂妃就被纳入顺治帝宫中。当时还依照满族“收继婚”的习俗,因此可以公开纳入。

但由于博穆博果尔之死与妻子外遇有关,因此顺治皇帝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董鄂妃接到宫中的。

宠冠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