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李渊称帝之谜

李渊是受禅而称帝吗?杨侑是心甘情愿的吗?这里面的潜规则是什么样的?

唐高祖李渊的年号为什么要称武德呢?

李渊对待隋王室成员是什么样的态度?

李渊乘天下大乱之际称了帝,不久就把他一手扶植起来的傀儡皇帝杨侑谋害。此举一下子就引发了无数强雄称帝……

隋廷名臣苏威是怎么死的?

一、李渊称帝

李渊手段高

李渊受禅公然称帝

唐高祖置官封家族

二、李渊如何对待隋王室成员

李渊对待隋王室成员的态度

唐高祖修律令

苏威之死

一、李渊称帝

李渊手段高

当时宇文化及弑君的消息,不仅让魏公李密屯兵在巩水、洛水一带,好一顿迎头痛打,其他的地方官也是十分愤怒的,其中吴兴太守沈法兴就借着这种愤怒,乘机占了江表十余座城池,声称讨伐宇文化及。

李渊的部下将领也在这种声势气氛里,为各自富贵为计,积极劝李渊也自立称帝,李渊依旧是迟疑不决。本来李渊当时得了长安后,也颇有称帝之心,却又恐李密得了东都,也仿而效之,那样于己有碍,争鹿中原的局面难更。于是就没敢那样做,同时又特命长子李建成为抚宁大将军,次子李世民为副,渡河南下,名义上援助东都,实则为牵制李密,使他不敢专攻东都。

这时正是宇文化及起变之际,到得了江都传来的急报,说炀帝被弑,宇文化及虽说另立秦王杨浩为帝,但其自己称尊之意图日益明显。李渊马上召集将士,当众失声恸哭痛不欲生,且泣且说着:

“我北面称臣侍奉君王,君主失道不能挽救,岂敢忘记哀痛悲伤呢(炀帝凶问至长安,唐王哭之恸,曰:“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将士们都被李渊的成功表演感动得士气高涨。

李渊又恐宇文化及奉了秦王杨浩回东都,于他的称帝计划不利,就想利用兵强马壮的窦建德,于是就决定邀他夹击宇文化及,使宇文化及不能北还。李渊这一计可谓妙哉,窦建德若能击败宇文化及,那样最好;若窦建德反为宇文化及所败,那么李渊也可以少个劲敌,也同样未尝不是件佳事。

同时李渊指使裴寂等心腹大臣,加紧登基前的准备,这时候,全国各地称王称霸的活动,天天在开幕。

洛阳的杨侗在元文都等人的拥立下,即皇帝位,改元皇泰,并尊杨广为明帝,庙号世祖,可惜名号没李渊送的炀帝响亮,所以我们现在都是称杨广为隋炀帝,若是叫隋明帝,肯定会被人笑你说外行话。

这时全国三支最大的农民起义军,窦建德的河北方面军,也着手建立自己的政权;杜伏威的江淮方面军,也称霸一方;李密的河南方面军,则仍然与王世充纠缠不清,进行着拉锯战,虽没做皇帝,却已称王了。

这时的江都靠陈棱治理整顿,那肯定没戏,不久他就被农民军李子通打得去投靠杜仕威了。同时,李子通称吴王。

而这时的杜仕威,已向杨侗称臣了,被封为楚王。

处在今天湖南湖北一带的萧铣,也几乎将华南的大片地方给占了,正式称梁帝,拥兵四十万。我们前面提到的出身江南世族的沈法兴也向杨侗称臣,自称梁王。

自此江东一带,形成了吴、楚、梁三个政权的三足鼎立局面,此时,江南的半壁江山,已没有一寸土地是隋廷“标签”了。

李渊也终于沉不住气了,于是杨侗适时地下诏:李渊进位相国、加九锡,并赏了一大堆只有皇帝才可以用的东东。

但杨侗为什么下这样的诏书?背后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李渊是如何逼迫的呢?一会我们再揭秘吧。

史书记载说,五月乙巳,隋帝命唐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

五月十五日,李渊在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的同时,李渊的功绩更是被吹捧上了天——到处都是李渊如何伟大如何英明、众望所归、理应必当皇帝的赞誉。

鼓吹手裴寂自然不会寂然无声。

那一天,裴寂率文武百官两千余人向李渊上劝进疏,并直呼陛下。可是,李渊又将劝进疏退了回去。

这倒也不奇怪,这不过是个例行作法,比如曹丕比如司马家小儿。

总是这样推辞再三,最后弄得没办法才只好受禅了。

没办法,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和特色。

与之同步,各种各样的奇异事件,也不断涌现。

什么奇异事件呢?

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反正都是一些暗示李渊须顺天命当皇帝的东东,古代皇帝登基,不但要有民心基础,还要有君权神授的社会舆论,于是就需要出现一些神神怪怪的东西,甚至哪家母鸡生了个双黄蛋,或是星星忽闪忽闪一类的事,都会被大做文章,成为上天的警示或告诫。

总之,现在李渊方面,龙袍也选好了、广告也做好了、一切准备就绪,李渊就要坐上他朝思暮想的皇帝宝座了。

李渊受禅公然称帝

这时的天下,自隋室灭亡后,四方起义的豪杰越聚越多,内中有几个势力浩大的,都已称帝称王了。其中窦建德,起义数年,占据了许多地方,手下兵精粮足,在河北可称得上一霸,且早已自称长乐王,现在就干脆自称了帝,在乐寿城中,即皇帝位,改元为五凤元年,国号大夏,立曹氏为皇后。一时间,夏国的威势很是强盛。

窦建德本欲攻打宇文化及,恰这时李渊方面差刘文静送书来,约同会兵黎阳,征讨弑君叛党,于是窦建德的出师就更快了。

而这时,李渊却把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两人唤回长安,和他们商量说部下都欲推举自己为帝的事。这兄弟二人一听,比谁都高兴。

本来当初唐王李渊攻打并占领了长安的时候,李建成和李世民就力劝其父称尊,以帝王身份来号召天下,李渊当时却经过再三考虑,最后只是决定立代王杨侑为皇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改年号为义宁,自为相国,职总百揆。

这时一见其父李渊已动了帝王之心,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不由分说,立刻就带剑进宫去,立逼着代王杨侑这个傀儡小皇帝禅让帝位。

此时才不过十四岁的代王本来就年纪太小,加上本性庸懦,当场就被这兄弟二人威吓得唯唯从命。

至此,我们就可以给前面的一些现象揭秘了:一看情景不妙,马上就有一群攀龙附凤势利眼的臣下,闻风赶来替代王拟诏,什么今日加唐王李渊九锡,明日许唐王李渊戴十二冕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延挨到五月戊午日,这个小皇帝终于被逼得最后宣告禅位了。

那道禅位诏书上说道:

天祸隋国,大行太上皇遇盗江都,酷甚望夷,衅深骊北;悯予小子,奄造丕愆,哀号永感!心情糜溃。仰维茶毒,雠复靡申;形影相吊,罔知启处。相国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东征西怨;致九合于诸侯,决百胜于千里;纠率夷夏,大庇忙黎,保乂朕躬,紧王是赖;德俟造化,功极苍旻。

兆庶归心,历数斯在;屈为人臣,载违天命。在昔虞夏,揖让相推?苟非重华,谁堪命禹。今九服崩离,三灵改卜,大运去矣,请避贤路。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废,岂其如是;庶凭稽古之圣,以诛四凶;幸值维新之恩,预充三格。雪冤耻于皇祖,守禋祀为孝孙,朝闻夕陨,及泉无恨!今遵故事,逊于旧邸;庶官群辟,改事唐朝;宜依前典,趣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假手真人,俾除丑逆;济济多士,明知朕意。

代王发下这道禅位诏书后,刑部尚书兼太保萧造和司农少卿兼少尉裴之隐,马上就捧着皇帝的传国玺绶,屁颠屁颠地跑到李渊府中。接着李渊的部下就在府中大堂上,以最快的速度筑起一座受禅台。唐王李渊到了此刻,才算应天顺人,公然称帝了。

甲寅,王德仁降。戊午,隋帝逊于位,以刑部尚书萧造、司农少卿裴之隐奉皇帝玺绂于唐王,三让乃受。

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于太极殿。

——《二十四史·新唐书·本纪一》

戊午,隋恭帝禅位于唐,逊居代邸。甲子,唐王即皇帝位于太极殿,遣刑部尚书萧造告天于南郊,大赦,改元。罢郡,置州,以太守为刺史。推五运为土德,色尚黄。

——《资治通鉴·唐纪》

李渊到了受禅台上,萧造和裴之隐把幼主逊位诏书奉上,李渊态度严谨表情忠诚地再三推让,揖三回,让三回,才拜受了。

接下来李渊就从受禅台上,被用全副的帝王仪仗,迎接进宫去,把大兴殿改称太极殿,定在甲子日登基。

这时李渊年已五十二岁,须发花白,推算五运是土德,朝服都用黄色,戴黄冕,穿黄袍。

到了甲子日的辰刻,先派萧造祭告南郊,再行即位的典礼。

然后由侍卫簇拥着,李渊登上了帝座,殿下那群宗戚大臣,纷纷趋跄上殿,争相排班朝贺,顿时丹墀下跪伏了一大片,都在三呼万岁。

于是唐朝第一代的高祖皇帝李渊就依照历来习惯,他选自己的年号为武德。

为什么年号要称武德呢?

我们从道理上来推定一下:

此时,天下并不太平,李唐王朝还只是全国各地割据势力中势力较强的一个,离一统天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李渊定的年号为武德可以看出来,他考虑到当时毕竟是战争年代,很多事情还是要靠武力去解决的。

李渊又下诏改义宁二年为唐武德元年,大赦天下,并派刑部尚书萧造在南郊祭天;官员各赐爵一级;义兵过处,豁免三年赋税。

退朝后,唐高祖李渊又在便殿上赐百官筵宴,赏赍金帛。

唐高祖置官封家族

第二日又下诏授李世民为尚书令,相当于国务院总。从子李瑷为刑部侍郎。裴寂当了尚书右仆射、知政事,而刘文静只当了一个纳言,这为以后两人之间的斗争,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窦威、萧瑀为内史令。李纲为礼部尚书,窦琎为户部尚书,屈突通为兵部尚书,独孤怀恩为工部尚书。

自殷开山以下,各加给官爵。

又在都城里建立四亲庙,追尊高祖李熙为宣简王,曾祖李天锡为懿王,祖父为景皇帝,庙号太祖;父李昺为元皇帝,庙号世祖;

祖妣和母后,俱称后;

追封元配夫人窦氏,为穆皇后。

己卯,追谥皇高祖曰宣简公;皇曾祖曰懿王;皇祖曰景皇帝,庙号太祖,祖妣梁氏曰景烈皇后;皇考曰元皇帝,庙号世祖,妣独孤氏曰元贞皇后;妃窦氏曰穆皇后。

——《二十四史·新唐书·本纪一》

同时李渊大肆分封皇室成员为王,从这个时候开始,追封已逝皇子李玄霸为卫王,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二、李渊如何对待隋王室成员

李渊对待隋王室成员的态度

就这样,李渊终于用部将们的生死厮杀和实在算不上光彩的政治手段,搏来了这个皇帝做,那是在著名的公元618年5月甲子日,这时距离隋炀帝被杀的3月3日不过两个月余,李渊终于抛掉他苦心扶植起来的傀儡皇帝、当年的代王、现在的恭帝杨侑,而自己正式称帝了,国号唐,建年号为武德,定都长安。

为什么国号是唐呢?

因为李渊祖上的封号一直就是唐,自己也被人叫作唐国公;另外唐字的本意是**也、广也、大也,有一种振奋人心的气势和美好的祝愿,所以定了国号为唐。

虽然唐高祖也建都于大兴城,但他易名为长安,此又为汉代及以后南北朝时期许多位于附近的王朝的古都名称。

无数史书这样记载,公元 618 年阴历五月二十日,即李渊下令逮捕两名副将和晋阳起兵一周年之际,李渊废黜了隋朝傀儡幼帝,自己登极成了新朝的开创之主。当然他做得很漂亮,有杨侑的正式禅让皇帝宝座给李渊的退位诏书(恭帝禅位于唐,逊居代邸)。

接着李渊就又降故废帝杨侑为酅国公,在长安京师给他一座邸第住着,追封隋太上皇为炀皇帝。

史书记载说,乙酉,奉隋帝为酅国公,诏曰:“近世时运迁革,前代亲族,莫不夷绝。历数有归,实惟天命;兴亡之效,岂伊人力。前隋蔡王智积等子孙,皆选用之。”

从上面的这段文字,我们看出来,李渊对待杨氏宗室,可以说是尽加优待,量才选用。

这样,李渊总算是和前面的那个篡国的宇文老兄,专以灭绝失国的宗室为能事之做法,稍稍有所不同。

可在李渊的内心深处,他明白若是正名立论,自己的得有天下,恐终难免一个篡字。

唐高祖李渊攻陷长安的六个月后,在这里建立了后来几乎延续三个世纪的新王朝,它与汉代并称为中华帝国的两个黄金时代。

由于隋代在差不多三十年前已经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所以当李渊接着在全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权的时候,他幸运地继承了隋王朝这一份大家业。李渊新王朝的制度便是在前朝遗留下来的坚实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唐高祖修律令

李渊初克长安,与民约法十二条。

除了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判为死刑外,其余皆蠲除严法重刑。

现在当了皇帝,李渊自然更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显示一个新王朝的诞生。

其中之一,就是“罢郡置州”,即废掉郡名改为称州;另外,他还改太守为剌史。

于武德元年(六一八)五月,李渊令裴寂、刘文静等修定律令,废除隋朝的“宪法”《大业律令》,颁布大唐新律,尽削大业所用烦峻法令。又制五十三条格,务在宽简,取便于时。

苏威之死

当初,宇文化及因为苏威不参与朝政,也放过了他。不但放过了他,而且因为苏威名声、地位历来显赫,在他去参见宇文化及过后,作为回礼,宇文化及又召集了众人来回访了他,对他之格外尊重可谓非同一般。不久,他就任命苏威为光禄大夫。

但苏威的磨难并没有到此为止。

前面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耿介直臣,王世充降唐后,当时在东都的隋朝大臣请苏威一同去求见李世民。

但苏威声称自己年老有病不能下拜。

拒绝不肯前去。

因为在苏威的价值观里,他对于用如此手段得了江山的李家父子很是蔑视。

李世民不高兴,过后派人前去责备他,当然不能直接说因为人家不拜见自己生气,而是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你身为隋朝宰相,在隋朝危难之时不能扶救,造成臣弑君的局面。而你见到李密、王世充等人却都下拜称臣。今天你既自称老病,就不劳相见了。”

苏威后来到了长安,却又请求见李世民,毕竟生存是压倒一切的事情。

无奈啊。

不料,李世民仍然不许。

苏威年老贫困,没有任何官爵,后来死在穷困的家中,时年八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