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1、

“写作工厂”准则第一条:不能有“我”

(因此,这一章我们将使用第三人称。)

在“写作工厂”的写手,不能有“我”的存在。这是白河来到“写作工厂”被告知的第一条准则,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因为“自我”的存在将会损害到整部电视剧的统一性,伤害到它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

所谓的“写作工厂”其实是一座建于地下的旅馆。白河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个房间,他就住在其中的一间。他只知道,每个房间里都住着一个像他一样的写手,他们有的是为了挣钱,有的像他一样由于种种原因被诓骗进来。他们的任务就是构思分配给他们的电视剧的某个部分,或者细节。旅馆的走廊两旁挤满了房间,地面铺着厚厚的红色地毯,走在上面毫无声响。每个房间的样式都是标准的,毫无区别。有时白河会悄悄走出门,来到走廊中透透气。偶尔,他能看到其他一些写手急匆匆地从房间走出去,或者刚好进门。他们或许会对视一眼,但从不交谈。那些面目苍白的人让他印象深刻。他想,自己是不是也变成了一个面目苍白的人?他来到洗手间,愣愣地盯着镜子里的人脸。

这里的写手全部都为了一个目的而存在,就是延续那部超级电视剧《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白河被分配到的任务是填充第3022集其中一个角色的故事大纲。旅馆房间构造很简单:一张单人床,一张书桌,还有床头柜。洗手间当然也是有的,并且很洁净。

刚到“写作工厂”时,他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新人培训。培训会议上,他被老师反复提醒不能有“我”的重要性。

“写作者的通病就是过于自我。”老师在培训会上说,“这对于这部电视剧是绝对有害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结构、价值观和叙事节奏,而自我的表达将会破坏一切,就像病毒一样扩散,最后发现时已经不可挽回了。”

每个写手拿到的任务都是被细致规定的,不能与整部剧有丝毫偏差。写手能做的就像字面理解的一样,只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无非是对素材进行组装和加工,但严禁加入自己的想法,一旦违反此条准则,必须推倒重写。

白河每天下午都要去会议室开会,将自己写好的文字交于审查员审核,通过后方可领取下一组写作素材。此外,写手们每天都要抽出时间集体观看往期电视剧,用以熟悉剧集风格。其间,会有专业讲解员为写手们拆分讲解电视剧的各种要素,让他们可以更深入地领悟这部剧的精神层面。

放映室,白河会偷偷观察其他人的表情。光影照在这些人的脸上,每个人的神情都很专注。他们穿着统一的着装,甚至发型都相差无几。

放映会结束,人们陆续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彼此没有交谈。白河坐在书桌前,琢磨着3022集的人物发展。对于这部剧的“精神”(讲解员经常喜欢提及的词),他还没有太多把握。房间里有一扇窗户,但由于是在地下,所以窗子外的景色全是虚拟的,为了让房间里的人不至于丧失时间感而产生心理问题,窗外会按照正常的时间进行昼夜交替,只不过,窗外的“太阳”、“月亮”、“树木”等等全部是影像合成的。

此时此刻,白河正注视着窗外的“月亮”。他仿佛陷入了沉思,可具体在思考什么,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白河已经失踪一周了,跟谁也没联系,这在以前是从没发生过的情况。陈涤开始有些坐立不安,他拨打白河的手机,总是无人接听。他在屋子里转来转去,想出去找白河,但最近他从窗口查看,发现了一些形迹可疑的人总在楼下转悠。他担忧是母亲知道了他的行踪而派来的探子,因此不敢贸然下楼。

“很奇怪啊。”阿鲸坐在沙发上,啜饮着啤酒,又摇了摇头,“不太正常。”

“要报警吗?”陈涤问。

阿鲸瞪了他一眼。

“别忘了我可是私家侦探。”阿鲸气恼地说,“自己的朋友失踪了却要报警,丢不丢人?”

“那怎么办?”

“容我想一想。”阿鲸说着将剩余的啤酒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