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等

面对催顺的质疑,李恪淡笑道:

“崔大人何出此言?本王这些日子以来,用印刷机降低了书籍成本,又推行了金融变法,让商贸繁荣了不说,还减少了奸商欺行霸市的现象。”

“更不用说这占城稻了。一旦推广,那可是利在千秋的好事。”

“难不成你们看本王在金融变法的成效,看到本王一口气放贷三千万的阔绰,所以想来分一杯羹?”

这……

面对李恪的反问,不仅是崔顺,就连在场的其他士族文官,都哑口无言了。

看着崔顺被李恪的话驳斥得哑口无言,在场士族文官心里是一个焦急啊!

面对此情此景,长孙无忌一咬牙一跺脚,干脆对着李恪告罪一声,便拉着崔顺,还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几个文官大佬离开朝堂,到外面议论。

如果是李世民在时,他们这种行为绝对是大不敬。

但如今只有李恪在朝堂监国。

李恪知道这些人和自己有立场和利益冲突,必定会私下串联,因此也懒得理会他们。

反正他们再怎么整,实力差距还是摆在那里的。

就算他们能想到什么高招,自己一手系统,一手未来人的远见,还能输给这些人不成?

离开朝堂之后,崔顺率先对长孙无忌说道:

“大人,这次是下官疏忽了,没想到这李恪竟然会如此回答我们的问题。”

对此,长孙无忌却没有责怪崔顺的意思。

他说道:

“这不怪你。”

“李恪这话,似乎是从道德层面,质问这些我们是不是贪图他创造的利益。”

“但实际上,却是在隐晦地强调他的态度——他就是靠变法捞钱的,如果我们阻止他变法,那就是在触犯他的利益!”

理是这个理。

然而,杜如晦却颇为无奈地说道:

“其实我们也不想和他敌对。毕竟他的背后,是武将,是商贾,这些人连成一片,哪怕是我们,也不好得罪。”

“但奈何李恪这话还是太暧昧不清了,不足以打消老夫的疑虑。”

“只要李恪一天不承认变法失败,就一天掌握着通过变法削弱士族的合法性。”

文官们不敢在李恪没有主动挑事的情况下得罪他,却也无法打消对李恪的疑虑。

一时之间,他们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

想到这里,房玄龄无奈道:

“如果能够和李恪一条条确认变法的合法性,在取消那些会触犯士族利益的变法的情况下,让李恪保留相关能让他捞钱的变法,那就好了。”

“不可能!”

面对房玄龄的提议,杜如晦断然拒绝。

他说道:

“如果没有削弱士族的变法存在,陛下是不会允许他这么捞钱的!”

“李恪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绝对不会放弃削弱士族的变法!”

“那和他私底下达成妥协呢?”

长孙无忌也想出了一个方法。

然而杜如晦却也否定了他的想法。

“这简直是脱裤子放屁!我们要的,是彻底杜绝李恪变法的可能性。”

“如果他真的铁了心要装孙子,那即便和我们私底下达成协议,事后他也可以翻脸不认人。”

“李恪这人有多厚颜无耻,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而房玄龄也在一旁补充道:

“甚至如果我们把他逼急眼了,他直接假意答应我们,事后完全可以和陛下告密。”

“原本他装孙子,可能还需要面对陛下那边的压力。但如果我们逼他逼得太紧,他在陛下那边,也有理由解释自己为什么装孙子了。”

“一旦李恪有了堂而皇之装孙子的理由,我们今后想要试探他,恐怕会难上加难!”

看着几个大佬在议论,崔顺直接懵了。

这就是大佬吗?

短短几句话的交锋,就能够引申出这么多勾心斗角。

这也太可怕了吧!

而能够以一己之力,与他们周旋的李恪,又该有多可怕?

也得亏他不是皇帝。

这若是李恪当上皇帝,那他们这些文官,岂不是要压力山大了?

不过他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各位大人,我们就不能直接逼迫李恪取消变法吗?毕竟他确实有频繁咱们利益的可能性,我们这么做,其他士族应该也会支持才对。”

听到这话,在场所有人都像看白痴一样看了他一眼。

长孙无忌冷声说道:

“难道你不知道师出有名的重要性吗?如果我们只需要对付李恪,那还好说,情况顺利的话,师出无名也没有关系。”

“可这家伙和军方,商贾利益盘根错节,加上陛下也对变法持支持态度,一旦直接逼迫李恪取消变法,势必会导致士族遭到围攻。”

“如果咱们的利益的确受到侵犯,那士族团结一致,还能共同应对难关。可如果我们成为主动挑事的一方,一旦战局焦灼,我们这边一些人支持不住,那势必会给李恪分化打击我们的机会。”

“现阶段,我们万万不能做这种师出无名的事情!”

长孙无忌的话,说得崔顺云里雾里,似懂非懂。

不过他还是问出了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

“既然如此,那长孙大人,咱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听到这话,长孙无忌还没有回答,房玄龄就说道:

“为今之计,只有等了!”

“一方面,等太子那边撬动军方和李恪的同盟,减少之后军方维护李恪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也等陛下——毕竟只要我们不过分逼迫李恪,而李恪又不进行削弱士族的变法,那陛下迟早会对李恪失去耐心。”

“最后,是等商贾们的态度。我研究过李恪在他那什么金融领域的建设,虽然我也没研究懂,但起码可以肯定一点……这玩意是个新鲜事物,哪怕是李恪,也不可能有掌控他的经验。”

“人嘛!在没有经验的事情上面总会犯错的!只要他在商贾那边也犯了错,那他面对的,必然是一个众叛亲离的局面。”

“届时我们再对李恪发难,压力也将小很多。”

听到这话,杜如晦点点头,说道:

“也只有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