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林徽因与梁思成:这世间的美好都与你有关(下)

与其他动不动便陷入出轨攻防战的普通夫妻不同,在婚姻这座围城里,林徽因与梁思成一直保持着对彼此的信任。梁思成兴趣广泛,品德高尚,其中的道理他最清楚。作为著名建筑师,又是名门之后,梁思成在教育孩子上亦是颇有心得。他和林徽因共育有一子一女,女儿名叫梁再冰,儿子叫梁从诫。对于女儿,梁思成是万分喜欢的,梁再冰不仅是梁思成的第一个孩子,更是在万众期待中诞生的孩子。再冰这个名字就是为了纪念梁启超,希望女儿能继承祖父的品格。他五十四岁时给女儿写信,称呼仍然是宝宝。那天女儿生日,他写信祝女儿生日快乐可见其对孩子的爱护。受家庭教育和自身成长环境影响,梁思成和林徽因教育孩时一样充分讲究民主,梁再冰在演讲中提到我们家里,儿童可以提问或发表意见,但不允许哭闹。

梁思成和林徽因俩人工作繁忙,常常不在家,父母出差孩子总是难过失落,为了安慰孩子林徽因会给孩子写信,告诉女儿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俨然把孩子当成大人看待。有书信为证,信上列举十条,全是林徽因诉说自己在做什么工作,已经游历了哪些地方。还叮嘱女儿认真读书,听姑姑的话。除了民主开明的家风,最重要的教育是永恒的爱国情怀,特殊时期梁家在逃亡路上,不时的遭到日军轰炸。本是紧张苦闷的路途,梁思成一直保持着乐观心态,还教孩子唱《义勇军进行曲》。许多清华和北大的教授也来到了长沙,众人打算在昆明筹办大学,就是有名的西南联大。因为林徽因热情好客,在北京就有承办文化沙龙的经验。饭后众教授总来到梁思成家中商讨国际大事,梁思成是乐队总指挥,唱到“向前走,别退后,生死已到最后关头!”大家总是**澎湃,他们的热情就像一团团火焰,生生不息,日月同辉。正是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让梁再冰心中爱国主义情怀愈演愈烈,她曾经选择离开清华学堂,参加人民解军的南下服务团,全心全意的投身到解放事业中。

新中国成立后,梁再冰女士成为一名新华社记者,继承祖父遗志。而梁从诫也不甘示弱,他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失之交臂后,将父亲写的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翻译成中文,对中国建筑界意义重大。梁思成教会给孩子的不只是知识和爱国主义的精神,还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全家逃亡到贵州时,衣食上吃尽苦头,林徽因身体又不好。贫困交加之际,梁思成带着孩子们看地图,一家人去河边做打水漂的游戏。

后来他们又辗转到了四川,地方偏僻,生活环境异常艰苦,他们甚至到了要靠典当物品来维持生计。梁再冰回忆这段往事时,说家中没有钱财可用,父亲只能拿着衣物到典当行换钱,派克钢笔、手表等贵重物品被卖掉时,梁思成开玩笑说要将手表红烧掉,或是将衣服清炖。因为有了梁思成的玩笑,完美调剂了当时迷茫和困苦的生活。在一次空袭中,梁家的房子被击中,炸弹落在距离大门十几米的地方,当时家里人几乎都在生病,梁思成和林徽因听到声音后,本能的抓着孩子向楼下冲去。炸弹太近了,房子全塌下来,街上全是黑呼呼的烟,他们一家人被炸飞又落下,好在人只是受了些皮肉伤。爆炸发生之后,他们又踏上了逃亡之路,可是这一次并不顺利,十天的路程走了四十多天。

梁思成之前常背痛,现在已经到了行走艰难的程度,他给自己设计了一件装了铁架子的衬衫,方便支撑脊骨。梁思成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家人心中的主心骨,家里都是女人和孩子,他要是乱了脚步,所有人都活不下来。他没有和任何人诉苦,还安慰孩子,默默承受着一切。因为有梁思成这样的父亲,孩子们才快乐的长大,拥有乐观坚强的性格。家庭教育是一方面,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爱情,也让孩子们动容。

时局动**时,家里甚至没办法购买新鲜的食材。可他们没有忘记照顾对方的感受,不过男女在思维逻辑上不同,所表现出的方式亦不一样。林徽因爱美,战乱时东奔西跑,衣服大多丢失,只剩下几件旧衣服,当时梁思成在耶鲁大学做客座教授,林徽因希望他能给自己带些衣服回来。可梁思成却是带回一些钟表、收音机类物件。他也不是不尊重林徽因的喜好,梁思成总是觉得在动**时代,这样的物件实用。万一出事,还可以把这些物件换成食物。逃亡的路上,他们已经吃尽苦头,不能不为以后的生活着想。林徽因喜欢文学,也喜欢讨论时事,每当她和朋友说话时,梁思成总思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不离不弃的陪伴就是梁思成表达爱意的方式。

到昆明生活时,日子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程度,林徽因还有严重的肺病需要吃药,她在云南大学兼职做英文老师,每月只能赚到四十法币,微薄的薪水没有用来治病,而是花了大价钱去给梁思成买一把测量用的皮尺。 因为她知道梁思成希望拥有皮尺继续工作,完成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国建筑史》这本书正是梁思成凌晨四点写出来,林徽因在夜里两点修改的。那时林徽因已是病入膏肓,只能卧床休息,梁思成因为长期的奔波和俯案工作患有颈椎灰质化病,常常被病痛折磨得没办法抬头。

如此困顿时刻,他们互相理解和鼓励,完全不畏惧病痛的折磨,用一腔热血撒向建筑事业,成为最佳夫妻。时局安稳后,林徽因终于能够得到全面的救冶,可是因为肾脏严重感染,只能将其摘除。术后,梁思成成为了贴心小护士,煎药护理都是他亲历亲为。林徽因的肺病传染性极高,梁思成为了照顾林徽因的自尊心,从不作任何隔离措施。以至于他也染上了肺病,幸运的是梁思成最后治愈了。

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林徽因想梁思成说话聊天。不过护士以夜深病人需要休息的理由拒绝了林徽因,正是因为此理由,梁思成没有见到林徽因最后一面。悲痛欲绝的梁思成坐在病床前大哭,他心疼妻子被病痛折磨,更加惋惜他们没有见到最后一面。当时的林徽因因为病痛被折磨的不成样子,她那么爱美,时时刻刻都希望自己穿着体面容光焕发。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却是灰头土脸没有往日光彩。

林徽因去世后,许多友人怨恨梁思成没有照顾好她,导致她感染严重肺病去世。尤其是金岳霖,他和林徽因做了一辈子的好朋友,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在林徽因病入膏肓时也常伴她在侧。他觉得在流亡期间,梁思成明知道林徽因身体不好,还要带着她去测量古建筑,导致林徽因的身体更加虚弱。面对外界的指责,梁思成只是付之一笑罢了,他了解妻子,病体不能拖跨她的意志和理想。如果真的什么都不做,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才会让林徽因觉得痛苦难堪。

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梁思成一撅不振,他身边的亲朋好友主动安慰他。朋友中有一位女子名叫林洙,她是梁思成助手的妻子,也是林徽因照顾的晚辈。她不仅仅是在心灵上安慰梁思成,更在生活上对他照顾有加。林徽因离世七年后,梁思成宣布自己将要和林洙结婚组成家庭。反对声铺天盖地地向梁思成袭来,原因无他,皆是因林洙的品质令人担忧。林洙之前有过一段婚姻,前夫正是梁思成的助手及同事程应铨。程应铨到北京工作后,因不想和女友异地生活,便带着刚高中毕业的林洙来到北京。

巧合的是林洙的父亲正好和林徽因相识,他主动请林徽因照顾女儿林洙。通过这层关系,林洙和梁思成一家人的关系更进一步。在上海生活时,林洙也算是小有名气的才女,可是到了人杰地灵的北京,她实在不出彩。尤其是在著名才女林徽因面前,林洙有些自惭形秽。不管是样貌、才情、名声还是家世、她样样都不如林徽因,林洙感觉自已就像是小丑遇到了天鹅。在上海,她在小姐妹中高人一等。可是在北京,她如尘埃一般,不易被人发现。更让她无所适从的是,她没办法在人才济济的清华崭露头角。她无天份又不是绝顶聪明的人,其次不肯下苦功夫读书,自然没办法让其他人刮目相看。只能借着程应铨的名头,才能勉强融入清华的生活。

当时程应铨协妻常常出入梁思成家中,和梁思成夫妻亦师亦友,顺理成章的梁思成成为了他们俩人的征婚人。那时谁也没想到,梁思成和林洙在多年后会结成夫妻。1912年,程应铨在清华的职务被罢免。丈夫失去体面的工作让林洙很难堪,所有人都想办法为程应铨奔走,而林洙在此时提出了离婚。离婚时,林洙还放下话,自己与丈夫的婚姻只有两件事让她满意,一个是程应铨的稿费,另一个是程应铨作为建筑家代表出访欧洲。由此,更可以断定林洙就是一个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只能共富贵,不可以同困苦的人。这样的女人怎么能够配得上谦谦君子梁思成,还有他们可是相差了二十七岁。当时结婚年龄偏早,很多人在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就结婚了。二十七岁的年龄,可以相差两代人。

亲友反对,有些好友还放出狠话,如果梁思成和林洙结婚就绝交。不仅如此,儿女也不赞成,梁思成一意孤行,坚持要娶林洙。可能是他太孤独了,可能是他真的需要一个人寸步不离的照顾他,最后他们还是成为了夫妻。林洙和林徽因是完全不同的人,林徽因天资聪颖,才情绝佳,还善交际。她把所有的坏脾气都留给了梁思成,而其他人只知道林徽因才貌双绝,善解人意。最真实的林徽因只有梁思成知道,敏感刻薄,容易耍小性子发脾气。

而林洙姿色平凡,又不肯用功读书,和林徽因相比,林洙身无长物。不过她只有一个优点可以和林徽因媲美,那就是选男朋友的眼光。可能就是因为她平凡,所以她才能够放下身段,认认真真的从生活角度上去照顾身边人。年轻的时侯,我们都向往热烈浪漫,至死不渝的爱情。到了晚年,我们更希望能够有贴身照顾的保姆性伴侣。尤其是照顾了别人一辈子的梁思成,更欺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护。

梁思成对林洙没有一丝一毫的爱意,他想得到伴侣的尊重和敬仰,而林洙能满足他。同样林洙爱慕虚荣,她想要的是林太太的头衔,得到别人羡慕的眼神,梁思成可以做到。这场婚姻无关风花雪月,只是一场交易罢了。每个月四百元的工资,梁思成只给林洙八十元做生活费,其他的钱他都给了林徽因的母亲,林徽因去世后,他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前岳母。不仅如此,梁思成也不允许林洙的孩子住在这里,偶尔留宿也只能跟林洙挤在一张**。这样的命令让林洙感到伤心难过,这个家里连保姆都有单独的房间,她名义上是梁思成的太太,或许在梁思成眼里,林洙连保姆都不如。

客厅里总挂着一张林徽因的画像,梁思成总站在画像前沉思,有时甚至会流眼流。林洙气不过,她这个活着的人难道还比不上一个死个么,忍无可忍后,林洙将客厅画像取下来。梁再冰发现后,狠狠甩了林洙一巴掌,怒骂她不能动自己母亲的照片。梁思成也只是冷冷的扔下一句何必呢,完全没有安慰她。

直到后期,梁思成被下放到村桩劳动,身份地位远不如从前,万万没想到,林洙没有像之前那样选择离开,她这一次选择跟随梁思成共进退,同甘苦。梁思成当时没什么工资,只有林洙有微薄的薪水,靠着这点子工资,林洙勤勤肯肯的侍候一家子,直到梁思成归西。梁思成去世之前留下言语,这些年多亏你了。林洙嚎啕大哭,她终于得到了梁思成的认可。她没有成为梁思成最爱的那个人,但好歹能得到一句夸赞。可能林洙是真的喜欢梁思成,爱意早埋在心底,不敢宣之于众,而梁思成的眼里只有林徽因。待林徽因去世后,林洙才真的敢表达自己感情。

回顾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史,不免叫人动容。林徽因十六岁时,年少懵懂的她遇到了风度翩翩的徐志摩。那时她总独自一人在公寓中消磨时光,方兴未艾的年纪对另一半充满了幻想。可是徐志摩并不符合,她的标准和要求。她曾告诉自己的孩子们,徐志摩喜欢的是诗人幻想中林徽因,而不是活在现实中的她。那段无疾而终的感情,让林徽因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更清楚自适合什么的伴侣。

遇到彼此是他们之间最幸福的事,在亲人安排下,两位年轻人变相相亲。他们早几年见过,说过些话,梁思成当时调皮的像个猴子,成为情侣时还被人调侃过。即使是金童玉女的爱情路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同是一家人却有两门心思。梁启超是极欣赏林徽因的,他喜爱有天赋懂艺术的女孩子。

可是李蕙仙不喜欢女人抛头露面,那个新旧更替的时代各执一词,有人愿意跳舞社交,读书唱歌,也有人裹小脚守着旧思想。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名的观念。林徽因和李蕙仙的碰撞,不只是是婆媳打擂台,也是新旧交替时代中产生的火花。两个女人互不相让,为难的是梁思成。一边是悉心照顾自己的母亲,一边是倾心的妻子。李蕙仙对整个家族的付出是有回共睹的,对梁思成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困难时期,梁启超躲避到国外生活,父母孩子都由李蕙仙照顾,更糟糕的是家里断了经济来源,简直是举步维艰。生活一团糟,李蕙仙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因为了解李蕙仙的辛苦,所以梁思成不想违背母亲的意愿,同样也不想和挚爱分开。上天有好生之德,老天爷都看不得这对金童玉女遭受爱情的苦,李蕙仙因癌症去世,林徽因不用再面对婆婆阻拦,两个人成功的在国外举行婚礼。事业爱情双丰收,俩人算得上人生赢家。徐志摩彻底成为了过去式,于林徽因而言,他就像是一缕春风,可以享受美好时光,却不能相守。面对徐志摩的疯狂追求,林徽因无所适从,外界传言也有很多,大多是攻击林徽因的。

好在梁思成出现了,他们热恋时特别喜欢到北海快雪堂松坡图书馆读书和约会,当时深爱着林徽因的徐志摩,听说林徽因的去向后也总去图书馆找她。林徽因和梁思成不喜欢被人叨扰,于是用自备钥匙锁上了大门,还在门上贴上了一张白纸,上面用英文写着“情人不愿受干扰”。一般人怎么可能认识英文,这张纸条是给谁看的大家都很清楚,徐志摩看到这张纸条后,再也没有去过这家图书馆,也正式退出了和梁思成的竞逐中。

梁思成曾经在《图像中国建筑史》此书中这样描述的他和妻子的关系。他把林徽因的定位说成是妻子、同事、同窗,在当时的社会能够得到如此肯定很不易,证明林徽因实力不一般,也证明梁思成对妻子很尊重和欣赏。他还说没有妻子的合作和启发,自己是不会成功的。最主要的是林徽因还是梁思成事业上的领路人,他第一次正式的去拜访林徽因时,林徽因刚从英国回来,在交流中她提到自己以后想要学习建筑学,彼时梁思成只了解美术,在清华学的也是绘画,不知道建筑学是什么。林徽因告诉梁思成,建筑学是集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林徽因喜欢绘画,也喜欢建筑,所以她以后想学习这门专业。也就是通过林徽因,梁思成打开了建筑学大门。

上大学时,俩人性格上的差异也同样体现在学习和工作上,林徽因更具有创造性,她总是先画出基本的草图或是建筑图样,随着时间的推进,她的想法会越来越多,有的时候还会推翻自己之间想法,那么之前的草图就会被丢弃。到了快要交图时,林徽因总是要加班加点的赶工作图,可即便是这样还是没办法按时交图。为了帮助林徽因,梁思成也会参与进来,有了梁思成的加入,工程图就能变得清清楚楚、整整齐齐的交上去。

在性格上互补,在事业上同样能够互相进益,他们如此的默契,所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家庭和建筑学上宏大的支撑。而林徽因是精致的雕刻,镂空的门窗,还有栩栩如生的飞廊。他们是艺术家和诗人的结合,是黄金组合更是天生一对。不只是在事业上珠联璧合,在孩子的教育上俩人也很满意。

林徽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女儿继承了她和丈夫的优点,在学校里学习成绩突出,交友也颇多。而且大女儿很喜欢笑,她总是容光焕发,灵动中带着女孩子独有的矜持,儿子也很懂事,在乡下晒得像黝黑的乡村小子,脚上还穿着草鞋。儿子在家里总是关心林徽因的健康,还会专心致志的做些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做起事来一丝不苟的样子让林徽因甚是欣慰。从林徽因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林徽因对孩子的态度,她是人间四月天,也是降落凡间的天使,而此刻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个平凡的母亲。

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第一次碰面是说什么时候,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在最好的年华遇到对方。尽管他们的爱情之路上并不顺利,可是我觉得大多数的时候他们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相比于大多数人,他们是志趣相投的同事,也是相知相守的几十年老友。林徽因的追求者众多,最有名的就是徐志摩和金岳霖。他们都是才子,都有名气学历,还都很喜欢林徽因。可是林徽因还是坚定不移的选择梁思成,因为她知道他们最合适。从初遇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梁思成都在全心全意的爱着林徽因,都在为他们的家庭和事业奔波。

十七岁的梁思成温润如玉谦谦君子,可他还是喜欢在林徽因面前展示自己幼稚的一面。在外人眼中,他是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一个人,可只有林徽因知道他心中藏着一个泼猴,会爬树,会做恶作剧,还让康有为哭笑不得。外人眼中的林徽因才华横溢,知书达理,善解人意。也只有梁思成知道林徽因的脾气有多暴躁,还有些敏感和自备。她的自卑完全于来自自己的母亲和原生家庭,林徽因的母亲算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可是林徽因从来不愿意承认她庶出的身份,如果族中姐妹笑话她的身世,她会暗自伤心。

林徽因天赋极高,又有自己的骄傲,身世是她藏在心中唯一的痛苦。其他人不知道,梁思成知道,所以在她患病以后,梁思成明知道是传染病,还和她一起吃饭生活,最终自己也患了病。原因就是他清楚林徽因的性格,她最怕被家人冷落,被爱人疏离。后来梁思成也染了病,幸运的是他的身体抵抗力更强些,遇上医疗比较发达的时代,疾病彻底被治愈。林徽因走后,不少人都为此感到惋惜。尤其是金岳霖,他是林徽因的头号追求者,终生未娶一直默默的守候在林徽因身边。他埋怨梁思成没照顾好林徽因,在林徽因死后多年,他还能记着关于林徽因的一切,某次聚会上金岳霖无意中说出今日是林徽因生日,众人一顿唏嘘。

有了黄金组合的名号,大家理所应当的认为梁思成会为林徽因独身,万万没想到梁思成找了林洙做妻子。林洙无什么才气,品行也不好,曾经做过抛弃丈夫的事。大家想不通梁思成有什么理由让他力排众议坚持娶她为妻。从资料上看,梁思成对林洙并不好,他心里一直记着林徽因,家里的摆设都按照林徽因的喜好。梁思成也不喜欢林洙的两个孩子,到了心里厌烦的地步。面对李梁思成对前妻的款款深情,林洙也只能是一忍再忍罢了。

不过林洙照顾了梁思成十年,还帮着梁思成照顾林徽因的母亲。林徽因曾说母亲是一个极无能又喜欢管闲事的老太太,还喜欢吃红烧肉,照顾这样的老人需要耐心和细心,林洙做到了。没有人可以强迫梁思成不娶,他是自由的,也需要别人安慰。尽管有这些小插曲,依然不能掩盖神仙眷侣的光辉。结婚前梁思成也问过林徽因为什么会选择自己,毕竟林徽因当时有名气,长得也漂亮,在文艺界颇受欢迎。林徽因告诉他,答案很长,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回答。在相伴的一生中,林徽因做好了妻子的角色,也努力为建筑事业添砖加瓦。

同时他们也是一对慈爱的父母,他们对儿女的照顾不只是生活上的,还是情感上的,教育上的。梁再冰和梁从诫均受过高等教育,在事业上的建树虽然没有父母震古烁今,但是也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我们常说慈母严父,可是梁思成很少板着脸教训孩子,相反他成为了孩子最好的朋友。林徽因为孩子们缝补衣服的同时,也给女儿缝制漂亮的布娃娃,还给孩子们设计儿童房,亲自打造书桌和书柜。孩子生病的时候,他们也会亲自示范怎么吃药丸,亲力亲为就是最好的教育。

梁再冰怕狗,梁思成和林徽因想办法弄来了一只小狗仔,还给小狗取名叫冰狗,让孩子多接触小狗,帮助孩子克服恐惧。闲暇时,一家人在树下读书识字绘画,在这样一个求知好学、思想活跃的氛围中,不管多大年纪都可以感觉自己永远年轻,同时孩子们也深刻的理解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孩子的成长时期正好是最艰难的那段日子,一路西迁险象环生,可是梁思成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收集当地的地图来教孩子认路,林徽因则教孩子写作,帮助孩子订正错字。日子可以苦一些,孩子的教育不能少。吃不饱穿不暖时,梁思成坚持给孩子买书看,他没有刻意要求孩子必须读哪些书,不管是中外名著,当代诗歌还是儿童文学,只要孩子喜欢,他都会尽力买给孩子。

作为天才的父母不容易,作为名人的后代更难,梁启超威名在前,梁思成谨小慎微,不敢踏错一步玷污父亲名节,他也提醒自己的孩子牢记祖父的思想精髓“自强自立”,不要以为自己是名人之后就可以为所欲为。梁再冰曾说自己的父亲有着海一般的品格,表面上风轻云淡波澜不惊,实际上大有乾坤,富有内涵。结婚二十七年,恋爱八年,他们一共度过了三十五年,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他们没有忘记初心,办学校测量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属于自己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