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的心结

由于案情重大,当天下午,江苏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政委吴大有、调研员白金陵等刑侦专家相继赶到七套乡案发现场。盐城市公安局局长戴苏生传达了省厅领导的指示精神。吴大有一行听取前期侦破工作情况汇报,复勘了现场。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专案指挥部初步认定:凶手系和平进入,戴手套作案,自带致伤工具,采用多种方式致被害人死亡,有泄愤、唯恐不死情节。从现场痕迹分析,倾向于一人作案,男性,倾向于与死者生前熟悉。由于被害人独居单位宿舍,室内许多物品以及原先摆放情况等细节暂时无法见底,但是死者的手表、戒指以及包内1300元现金未被劫走,谋财杀人的可能性不大。较多迹象符合矛盾、情仇杀人案特征。

几天后,省厅刑侦局派出由法医专家王甫云带队的专家组,再次对现场和尸体进行复勘、复检。专家组一行对现场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在盐城法医分析意见的基础上,明确头部锐器损伤为尖刀类工具刺戳形成,提出了作案过程的几种可能性。

2005年1月5日,盐城市公安局刚刚投入运行的DNA实验室,对现场提取的血迹做出鉴定,死者身上、墙壁、地面以及方凳等处的血迹,均为被害人血迹。

侦查工作分几条线继续紧张地进行。

然而,大网撒下去,没有捞到实质性线索。

刑侦领域有一个共识,案件侦破是有黄金期限的。通常来说,案发的头三天,是一宗“热案”,也是最容易破案的阶段。三天后,就成为了“温案”。若一个月后仍未破获,案件就会变成“冷案”。

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案件的侦查工作主要依靠传统手段进行,组织人工排摸,查找破案线索。

沈立海又召开专案组会议,进一步分析研究案情,部署下一步侦查工作措施。

这个从基层刑警队历练出来的支队长,看到案子一天天“冷”下来,他不免有些着急。

他点上一支烟,连吸了几口,香烟就烧掉半截。

他说:“经过紧张工作,各条线陆续搜集了一些情况,但都是面上的初步排查,有价值的线索不多,说明我们的排查工作还不细,面也不够广,思路还不够开阔。”

他本来就黑的脸更黑了,用手点了点桌子:“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同志们,这是一起命案,大家应该知道我们刑警肩上的责任。”

在座的面面相觑。

陈玉龙政委立即给大家鼓气:“不过,大家也不要气馁,我们还是有收获的。经过省厅法医专家复检,同意彭明琪他们的尸检结论,被害人的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已经明确,这就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时间节点。”

沈立海扔了支烟给正在埋头看现场图的副支队长熊新民:“大熊,你是分管侦查的,谈谈你的看法?”

熊新民是搞痕迹检验出身的,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他慢慢放下现场图:“我刚才又看了一遍现场,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凶手作案时身上应该沾有血迹,作案后极有可能换掉血衣。因此,要排摸在27日晚上到28日上午这个时间段更换衣着或者穿潮湿衣服的人;二是凶手作案后的行为举止可能有反常,或临时出走,或恐惧害怕;三是要注意排查案发前,特别是最近几天与被害人有过纠葛的人。另外,对案发地周边的男性也要进行定位排查。”

喝了口茶,熊新民继续说:“七套乡位置偏僻,可以排除流窜作案。我想,我们侦查的重点,应该是七套乡,重点中的重点是乡政府和七套中心街一带。当然,面上、线上都要统筹兼顾,主要是围绕被害人生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的熟人及其他交往人员开展排查。”他说话不紧不慢,逻辑性强,给人以沉稳、内敛的感觉。

“熊支队提了很好、很具体的意见,我完全赞同。”沈立海巡视一下会场,“我们下一步的侦查方向,要紧紧抓住死者的关系人这条主线,要想方设法,穷尽查证见底。现场提取的指纹、掌纹要仔细核排,对上谁,要进一步查清;要多渠道、多措施同步进行,文检、痕检也要齐头并进。另外,被害人小灵通手机的通话、短信记录要抓紧梳理。在侦查力量的安排上,市、县两级刑侦力量进行整合,以线分组,领导要带队负责到底,就不要天天派工了。”

王荣华副支队长补充了一句:“对袭击单身妇女的案件,目前看关系似乎不大,但建议还是要关联碰撞一下。”

又一道网撒了下去。

几天下来,依然没有突破。

由于这起蹊跷的杀人案没有理出头绪,新的情况接踵而来——原本是一起普通的杀人案,因被害人是乡党委委员,又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年轻女性,狡猾的凶手作案后伪造了现场,加上受当年刑事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案件侦破一时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上开始议论纷纷,包括对被害人也有一些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被害人的亲属情绪激动,多次到公安机关,强烈要求尽快破案,严惩凶手。这些不仅给公安机关的声誉带来影响,而且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

盐城警方的压力陡增。

彭明琪和周亮又在中心现场猫了一个上午。他们再次仔细观察了现场物体、痕迹的位置、状态,对照被害人的衣着、尸表以及伤痕的性状等要素,分析其中的相互关系。

两个人一前一后走了出来。

摘下口罩,彭明琪敲了敲发酸的后腰:“亮子,你看这雪后的乡村多美啊。”

“我可没有闲情逸致欣赏这田园风光,现在我们就像在黑夜里的大海上行舟,完全找不到方向。”周亮无精打采地回道。

“不一定吧?”

“什么不一定?这现场反反复复看了多少遍,外围排查也撒了几回网,凶手在哪里?他在现场留下字条,是在向我们示威呢。”

“少安毋躁。亮子,我给你提个醒啊,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过细的勘查。尽管凶手的性别、身高、体貌特征不详,但是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的。”

“我估计这未必是……”

“未必是什么?”

“……再说吧!”

彭明琪自然明白周亮想说什么。现场的痕迹杂乱无章,凶手加害的动作毫无规律可言,尽管现场留有“我来报仇”的字条,但是并不能充分说明凶手因仇杀人的动机,况且文字检验也没有核对上重点嫌疑人。这起命案疑雾重重。

“案子没破之前,一切皆有可能。还是靠证据说话吧!”彭明琪像是说给周亮听,又像在自言自语。

考虑到被害人生前工作过的乡镇多,具体承担过的事务门类多,因岗位形成的人际关系也相对复杂,为方便走访排查和保密需要,指挥部决定分两条线工作:对被害人生前特定关系人的排查,由市局刑警负责;社会面上的走访调查由县局负责。

市局刑警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先后排查了陈港、张集、黄圩、小尖、七套等乡镇526名特定关系人。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发现了一些线索和有疑点的人员,但是最终被一一排除。

响水县公安局抽调警力,围绕七套乡附近区域组织社会面排查。民警们按照上门入户,逐一访问14岁以上50岁以下男性的要求,过筛子般排查了一遍,也没有获取有价值的线索。

市、县两级50余名刑警连续奋战,继续双线并进。

又是十多天过去了。

“大熊,案件侦查有新的进展吗?”市局戴苏生局长打电话给盯在一线的熊新民。

“目前还是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新线索。”熊新民的语气里有点懊恼。

戴苏生安慰道:“不要泄气,这起案件的现场情况相对复杂些,一时找不到突破口也正常。我想,要反复勘查现场,认真翻阅现场资料、会办记录和走访材料。另外,重点人头与重点线索材料也要过细再梳理一下,弄清底数,看看有没有遗漏的人头线索。”

“又甄别出遗漏人头17人,但是都被排除了。”

“省厅和市领导一直很重视,要求尽快破案。”戴苏生停顿了一下,“这件案子搞了这么长时间,仍然没有理出头绪,我看外围辅线的工作需要再加强一下,不能放松。必要时,再请省厅和兄弟市的同行帮我们把把脉。”

于是,指挥部又邀请省厅以及徐州、常州、扬州等地刑侦专家来响水会诊,针对现场笔迹等检材多次组织会商,听取各方面意见,集思广益,寻找案件侦查的突破口。

徐州市公安局时任副局长、知名刑侦专家王铁兵复勘现场后,对案件的性质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推断:这是一起强奸杀人案。

但是,目前还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王铁兵的观点。

从现场字条和被害人的伤口情况分析,有仇杀、泄愤的迹象,而且现场也没有提取到凶手的相关生物检材。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省公安厅领导来到七套乡案发地,实地察看现场,听取侦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与市、县局有关领导和侦技人员详细研究分析案情,要求专案组坚定信心不松劲,扎实稳步地推进排查工作,对案发现场要研究透彻,同时空中信息、电信资料梳理等措施要紧紧跟上。

指挥部决定成立由市、县两级公安机关15名刑警组成的专案攻坚组,针对前期工作“查漏补缺”,寻找新的突破口。

专案刑警们反复走访调查,耐心做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带破了12起侵袭单身妇女隐案。

但是经审讯,相关犯罪嫌疑人都不具备“2004·12·28”案件的作案条件,嫌疑相继被排除。

再次对被害人原籍地及其相关工作地展开查访,还是没有收获。

回访被害人最后接触过的人员、最后通信的人员,以及具备被害人宿舍钥匙的人员,弄清他们在近几年内的生活状况,排摸异常情况,也没有收获。

反查已采集进指纹库的重点人头,没有收获。

扩大范围采集指纹、笔迹,仔细检验,没有收获。

将重要现场物证白色毛巾、红色保暖长裤、白色睡衣、木凳、门把手、笔套、水果刀等先后送公安部进一步检验,仍然没有收获。

……

刑案侦破,有时就是这样徒劳无功。在案件没有水落石出之前,你无法判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有些工作做过了,才知道是徒劳的,但是只有坚持做下去,才有可能看到希望,如果停下来也就关闭了破案的大门。

专案组尽管有一些模糊不清而又无法细致明言的预测和判断,但总归让大家在茫茫大海里似乎见到了一丝漂浮不定、若隐若现的希望。

刑警有句口头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参战刑警们毫不气馁,顶着隆冬的寒风,继续深挖细查。然而,推测与现实有时会存在惊人的差距,其结果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时间一天天过去。

此案疑云密布,侦查工作陷入了僵局。但是专案组在挫折面前誓不言败,侦查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案件不破,班子不撤,工作不停。

因为破案是刑警的天职。他们忍辱负重,暗刀藏鞘,默默追踪着杀人凶手……

“2004·12·28”命案,成了盐城、响水两级公安刑警的共同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