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篇 养生主
养生是一门大学问。它处理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让生命活得既有分量又有质量,换句话说,就是活的时间要足够长,还要活的足够好,尽享天年,不受伤害。养生不能脱离人世来讲,养生也好,处世也好,究竟有没有一个主宰呢?在庄子看来是有的。所谓的“养生主”,就是庄子要告诉我们的主宰支配养生和处世的大法。
【原文】
吾生也有涯[1],而知也无涯[2]。以有涯随无涯[3],殆已[4];已而为知者[5],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6],为恶无近刑[7]。缘督以为经[8],可以保身[9],可以全生[10],可以养亲[11],可以尽年[12]。
【注释】
[1]涯:一作崖,极限。
[2]知:知识。
[3]随:追逐。
[4]殆:通怠,困乏,疲惫。已:助词,通了。
[5]已:既然。而:还。为知:追求知识。
[6]为:做。近:接近,贪图。名:名利。
[7]刑:刑杀。
[8]缘:因。督:中道。经:常。
[9]保身:保全自身。
[10]全生:保全天性,顺其自然。
[11]养亲:奉养父母。此句与上下文意不能贯穿衔接,且老子、庄子对养亲问题付诸阙如,疑此句为衍文。
[12]尽年:享尽天年,人的自然寿命不中途夭折。
【译文】
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会让人很倦怠。既然如此,却还要追求知识,那就会让人更加困乏疲倦。行善不贪图名利,为恶不遭受刑杀,因循自然中道,以为恒常之法,这样就可以让身体无伤,保全天性,享尽天年了。
【阐释】
吾生也有涯,但尽头具体在哪一天却是未定的,于是活着的人需要考虑如何活下去,如何更好地生活下去。知也无涯,就不要去追逐追求了,这会让人倦怠疲顿,不能好好地活下去。活下去,好好地生活下去的硬指标:保身、全生、养亲和尽天年。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庄子说:“缘督以为经。”这是《养生主》整篇文章的总纲。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响然[3],奏刀然[4],莫不中音[5]。合于《桑林》之舞[6],乃中《经首》之会[7]。文惠君曰:“[8],善哉!技盖至此乎[9]?”
庖丁释刀对曰[10]:“臣之所好者道也[11],进乎技矣[12]。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也[13]。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4],官之止而神欲行[15]。依乎天理[16],批大郤[17],导大窾[18],因其固然[19]。技经肯綮之未尝[20],而况大乎[21]!良庖岁更刀[22],割也;族庖月更刀[23],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4]。彼节者有间[25],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6],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7],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8],视为止[29],行为迟[30]。动刀甚微[31],然已解[32],如土委地[3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4],善刀而藏之[35]。”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注释】
[1]庖(páo)丁:庖,厨师,庖丁即一个姓丁的厨师。文惠君:人名,是作者假托的一个君王,历史上并无其人。解:剖割分解。
[2]踦(yǐ):抵住。
[3]砉(xū)然响然:砉、响,都是解牛过程中发出的皮肉骨相分离的声音。
[4]奏:进。(huō):音响大于砉的砍割裂之声。
[5]中(zhòng):合乎。
[6]桑林:商汤时的乐曲名。
[7]经首:尧时的乐名。会:音节。
[8](xī):同嘻,惊叹之声。
[9]盖:通盍(hé),为何。
[10]释:放下。
[11]好(hào):喜好。
[12]进:超过。
[13]全牛:完完整整的一头牛。
[14]神遇:从精神上去感知事物、事理,即心领神会。
[15]官:指耳目等感觉器官。
[16]依:遵循。天理:牛的天然的生理结构。
[17]批:击,劈。郤:筋骨间的空隙。
[18]导:引。窾(kuǎn):空。导大窾:刀引入到筋骨间的空隙。
[19]因:因循。固然:本来的样子。
[20]技:当做枝字来解。枝经,经脉相连处。肯:附在骨头上的肉。綮(qìng):筋肉纠结之处。
[21]大(gū):此处指大骨头,即所谓的盘结骨。
[22]良:善。岁:年。更:更换。
[23]族:大多数。折:用刀砍断骨头。
[24]硎:磨刀石。
[25]节:骨节。间(jiàn):间隙,空隙。
[26]恢恢乎:宽绰的样子。游刃:运刀。
[27]族:骨节筋腱聚集处。
[28]怵(chù):一心谨慎。
[29]视:目光。为:因。
[30]行为迟:动作因此放慢。
[31]微:轻。
[32](huò):象声词,这里指牛体解开时的声响。
[33]委地:堆积在地上。
[34]踌躇满志,从容自得,心满意足。
[35]善:收拾。
【译文】
厨丁为文惠君宰牛割肉,手触及的,肩倚住的,脚踩着的,膝顶着的,都有哗哗的声响,进刀之时有更大的响声,都没有不符合音乐节律的。合于《桑林》舞曲的拍节,合于《经首》的节奏。文惠君说:“啊,太好了!解牛的技术为何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厨丁放下刀说:“我喜好的是道,早超过技术了。刚开始我宰牛时,所看到的无非是完完整整的一头牛;三年后,就未曾看到过整牛了。到现在,我只用心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器官停止作用了而心神还在活动。依循牛的自然结构,劈开筋骨间隙,导入骨节间的空隙,因循本然的结构去运刀,连经脉筋骨相会之处都不成什么障碍,何况大块的骨头呢!好厨子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开筋肉;大多数的厨子每月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斫骨头。现在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宰解的牛有几千头了,刀刃却像刚刚磨过的一样。牛的筋肉骨节是有空隙的,而刀刃薄得几乎没有厚度,以没什么厚度的刀刃切入到有空隙的筋肉骨节,绰绰有余地运转刀口,必然有回旋的余地。所以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磨过一样锋利。即便如此,每当碰到筋骨盘结交错的地方,我也觉得难以下手,不得不小心谨慎,眼神专注,手脚放慢动作,刀轻微一动,牛体哗啦哗啦就解开了,如同泥土堆积在地上。此刻,我提刀而立,环顾四周,心满意足,把刀收拾得干干净净而后收将起来。”
文惠君说:“好!我听了庖丁一席话,就知晓养生之道了。”
【阐释】
zhong国历史上最有名、最有神采、最具思考力的厨子,恐怕非“庖丁”莫属了。庖丁,只是一个姓丁的厨子,只知其姓,不知其名。这是一个在工作岗位上老老实实干活、踏踏实实求进步的普通劳动者。他很专注,有追求——“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还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几经摸索和历练,最终把劳动生活场景提升为一场让人叫绝的艺术表演。庖丁是一个提刀四顾、踌躇满志、神采飞扬的行为艺术家,一个默默践行大道的劳动者。
应当视庖丁为老师。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处理社会事务,也应该像庖丁解牛一样,循序渐进地专心干活,一点点认清要处理的对象,“依乎天理”、“因其自然”、“游刃有余”地避开是非矛盾,进入到从容不迫的类似于艺术创作的境地。熟能生巧,巧又出精,精进不止,最终体认大道。
【原文】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1]:“是何人也?恶乎介也[2]?天与,其人与[3]?”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4],人之貌有与也[5]。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6],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7]。神虽王[8],不善也[9]。
【注释】
[1]公文轩:人名,复姓公文,名轩,宋国人。右师:官名,这里指担任过右师的人。
[2]恶(wū)乎:何以。介:单足。
[3]其:抑或。与(yú):通欤。此句是说,天生就是这个样子呢,还是人为造成的呢?
[4]是:此,这样子。独:与介的意思相同,一只脚。
[5]貌:形体。与(yǔ):给予,赋予。
[6]泽雉:生活在草泽处的雉鸟,即俗称的野鸡。
[7]蕲(qí):求。樊:笼子。
[8]王(wàng):通旺,旺盛。
[9]不善:不好,这里指不自由。
【译文】
公文轩看到右师,惊讶地说:“这是怎样一个人呀?为何只有一只脚呢?是天生就这样的,还是被人砍掉的呢?”公文轩接下来又说:“生下来就是这样的,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天然之性使他只有一只脚,人的外在形体本来就是上天赋予的。因而可知这是天性,并不是人为的。”
草泽里的野鸡十步才一啄食,百步方能一饮水,可是它并不期求蓄养在笼子里。因为在笼子里,神情虽旺盛,但并不自由。
【原文】
老聃死[1],秦失吊之[2],三号而出[3]。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4]”
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5],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6],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7],必有不蕲言而言之[8],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9],忘其所受[10],古者谓之遁天之刑[11]。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12]。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13]。”
指穷于为薪[14],火传也[15],不知其尽也。
【注释】
[1]老聃(dān):即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秦失(yì):人名,老聃的朋友。
[3]三号(háo)而出:号,哭而不哀,没有真情。吊丧之礼,当哭死而吊生。三号是说哭死者不尽哀,无言而出是说吊生之意不足。
[4]弟子:老聃的弟子。夫子:指老聃。
[5]其人:得道之人。
[6]向:刚才。
[7]会:聚集。
[8]言:通唁。
[9]遁:逃避。倍:违背。
[10]所受:禀受的本性。
[11]刑:刑罚。
[12]适:偶然。来:生。去:死。
[13]是:此。帝:天帝。县(xuán)解:县,通悬,悬解,就是解除束缚,生和死都无所谓。
[14]指:通脂。薪:即烛薪。古时没有蜡烛,以薪裹动物脂肪而燃之。此句的意思是油脂为烛薪而穷尽。
[15]火传:油脂燃尽,火却不会熄灭,可以传下去,没有尽头。
【译文】
老聃死了,秦失去吊丧,号了三声就出来了。老聃的弟子问道:“你不是我们老师的友人吗?”
秦失说:“当然是他的友人。”
“那么,这样子吊唁,可以吗?”
秦失说:“可以的。之前我认为老聃是得道之人,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刚才我进去吊唁时,看见年长之人哭他,像哭自己的儿子;年轻人哭他,像哭自己的母亲。他们聚集在这里,必定有不想吊唁而吊唁,不想痛哭而痛哭的。这是逃避自然、悖逆真情的,忘记上天所赋予的生命寿夭,古人称之为逃避自然的刑罚。偶然而来,你们的老师应时而生;偶然而去,你们的老师顺遂而死。应时而生而顺遂而死,那么哀乐之情就不能进入到内心,古人称这是天然的解脱。
烛薪油脂的燃烧是可以穷尽的,火却可以传续下去的,无穷无尽。
【阐释】
什么是哲学?有人说,哲学就是教人如何面对死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换一句话说,就是人必定会死去,这是一个明白无误毋庸置疑的大现实,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真心领受。
当死亡的现实降临时,又该如何去面对呢?老聃死了,秦失前去吊丧,只不过干号了三声,装装样子满不在乎就出来了。之所以这样做,因为这位高人知道,“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偶然而生,偶然而死,安时处顺,生死两忘,哀乐之情就进入不到内心。
如果说死对死者是一种解脱,那么坦然地面对生死,解开心结,对生者而言也是一种解脱。这是庄子带给我们的解毒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