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颜尚书秉公救李白
颜真卿带领平原郡和清河、博平部分官吏及其家属八百余人,由河防招讨使李铣率领二百骁骑护卫,自至德元载(756)十月二十二日南渡黄河之后,沿运河直下广陵,于至德二载春节前夕到达扬州。
曾任哥舒翰掌书记的高适,此时担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领淮南节度使,驻节扬州。
高适是平原郡蓨县人,又是颜真卿的旧雨,曾经写过一首长诗赞颂颜真卿在平原的治绩。颜真卿在扬州受到高适的热情款待,并从高适处先后得到一忧一喜两个消息,惊天动地,震撼人心。
令人担忧的消息是,太上皇李隆基在逃往成都的路上颁布了一道《命三王制》,任命他的十六子永王李璘为江陵大都督,掌领山南东道、山南西道、岭南和黔中四镇节度使;任命他的第二十一子盛王李琦为广陵大都督,掌领河南、淮南、江东三镇节度使;又任命第二十六子丰王李珙为武威郡都督,掌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四路节度使。三王各怀鬼胎,皆欲称霸一方。不久,太子李亨于灵武即位,被李亨尊为太上皇的李隆基于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收回成命将收复两京、光复大唐江山的使命,托付给已登了皇帝大位的三子李亨。但是,此时永王李璘已经到达江陵走马上任。李璘手持四节,封疆数千里,在江陵看到稻谷山积,钱赋盈库,遂心生二志图谋不轨,他在自己雄心勃勃的儿子和几个别有用心的幕僚的撺掇之下,招兵买马,调兵遣将,发甲兵五千众,乘楼船百艘,舳舻相继,挥师东下,意欲割据江东,与三哥李亨分半壁江山。中原尚未光复,江淮继而动摇,皇室内讧,兄弟相残,霎时之间,天下大哗,四海震**。高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被李亨委以重任,令他与淮西节度使来瑱和江东节度使韦陟在金陵一带布下天罗地网,趁着李璘羽翼尚未丰满之际将他及时平息。
令人惊喜的消息是,春节过后的初六那天,祸国殃民的元恶大憝安禄山突然暴死在洛阳的上阳宫内。有人说是安禄山双目失明,又浑身长满了毒疮,病入膏肓,突然暴死;有人说是安庆绪为了抢班夺权,勾连伪宰相严庄和内侍李猪儿将安禄山乱刀砍杀;也有人说是安禄山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罪行累累,恶贯满盈,天讨神伐,万劫不复,天杀也;还有人说,常山太守颜杲卿灵魂不散,凝聚在上阳宫内,将安禄山肢解,为他的亲人和常山的数万父老乡亲报仇雪恨。总之,安禄山是暴死了。高适欣喜之下,向已将行在所迁到彭原的皇帝李亨上《贺安禄山暴死表》一封,表曰:
臣高适言:臣得河南及诸道来牒,皆言逆贼安禄山于近日暴亡,或曰贼子鼻眼残没,手足俱落,苦痛而死;或曰为贼魁之间内讧而死。
臣闻,负天者天诛,负神者神怒。其言至理,今乃昭彰。逆贼辜负圣朝,祸乱天下,啸聚吠尧之犬,倚赖射天之矢,欺罔人主,浊乱海内,残酷生灵,涂炭黎庶。臣恨不戮贼于万戟,肉贼于三军。今闻贼死,四海同欢,举国大庆。河北采访黜陟使兼平原太守颜真卿奉诏西赴行在,路过扬州,闻此喜讯,手之足之,载歌载跃,山呼万岁,热泪盈眶,恭祝陛下万寿无疆。
陛下泽深似海,功济艰难,挽社稷于将倾,拯万民于倒悬,令日月增辉,风云突变。臣定不负浩**皇恩,率三军将士,覆已亡之贼巢,驱未尽之牛羊,虽马革裹尸,亦万死不辞。特奉表陈贺以闻,诚欢诚喜,顿首顿首。
臣高适书
高适写罢贺表,封缄之后,在函封标上“十万火急,限定日行五百里”,派专人乘驿站的高足快马送往关内彭原行在。
颜真卿在扬州休息了数日,怕影响高适厉兵秣马,欲辞行上路。高适道:“方下长江两岸陈兵百里,从江都到瓜洲都已封江,一场恶战在所难免。永王久居禁宫,不更人事,意欲趁火打劫,割据江东,实在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明日我即与韦陟、来瑱二公歃血会盟,布阵迎敌。李璘,一个黄口小子尔耳,除了吃喝玩乐,懂什么兵法战术?不消几天,定打他个落花流水,片甲不留。足下且随遇而安,再等三五日,和我一起饮罢庆功酒,我为足下设宴饯行。”
颜真卿道了一声“客随主便”,即令防河招讨使李铣率二百骁骑随高节帅同赴战场,参加战斗。
永王李璘果然做了一场黄粱美梦,五千甲兵一触即溃,父子二人逃到南岭大庾山下被追兵斩杀,浩**长江顿时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颜真卿一行在扬州辞别了高适和李铣之后,溯长江、汉水浩**而上,至三月上旬到达襄阳。在襄阳小憩数日,又继续西行,越过大巴山到达梁州,然后沿褒斜道翻过秦岭,步出大散关。
此时,皇帝行在已经向前移至京畿道扶风郡的雍县城内。大散关至雍县一百里路,虽拖儿带女动作迟缓,也只两天行程。颜真卿一行八百余众从河北平原郡出发,绕道大半个中国,前后历时五个多月,行程五千余里,千辛万苦,历经坎坷,终于在至德二载(757)四月上旬到达雍县行在。
雍县乃周王畿地,春秋时为秦之国都,汉为右扶风,唐初置为岐州,天宝初改为扶风郡城。
雍县城西边和北边靠山,东边和南边临水。一条雍水从西北向东南绕城半周潺潺流过,城东还有一个绿水**漾、一碧万顷而且状如凤凰展翅似的湖泊,故名凤翔湖。雍县城东距长安三百里,金城汤池,四面铁山,在阴阳术士眼中这是一个龙腾虎啸的吉祥宝地。李亨将行在所移驻此地之后,遂将雍县改为西京凤翔府,决心在这里运筹帷幄,传檄八方,收复两京,一靖天下。
这天傍晚,颜真卿一行八百多人风尘仆仆来到凤翔府城下,虽然已经日落西山,夜幕朦胧,凤翔城南门外依然来了许多迎接的官员。其中有凤翔府尹李岘,中书舍人兼尚书右丞徐浩等。另外,出城迎接的还有杜鸿渐、岑参、杜甫、颜允南、张镐等人。李岘和徐浩是奉皇帝李亨之命代表朝廷迎接颜真卿的;杜鸿渐是颜真卿的同年好友,原任朔方留守,因为劝进有功晋为朝臣;岑参原在安西副大都护封常青旗下,封常青在潼关被宦官杀害之后,从安西直奔行在,被李亨授予右补阙;杜甫是从陷敌的长安逃到凤翔,被授予左拾遗一职;颜允南和张镐二人原在朝廷任职,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五日听说潼关失守,追随李隆基到了成都,太子即位之后,李隆基让张镐随房琯和韦见素一道奔赴灵武辅佐李亨。颜真卿将到凤翔的消息,被飞鸟使传到成都,李隆基念颜真卿忠心可嘉,即令颜允南带着儿子颜颖赶赴凤翔,代表太上皇表示慰藉。凤翔府参军颜是已经去世的颜真卿的六哥颜幼舆的仲子,听说十三叔来到行在,跟着府尹李岘出城迎接。
民谚曰: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一百多年间,原本平平安安的大唐天下,突然被推进了战火的深渊,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打得国人晕头转向,措手不及。两京失守,数千官人被杀,一千多万人死于非命。多少人妻离子散,多少人家破人亡,亲人见面,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浓缩成了一句话:“你还活着呀?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颜真卿突然之间见到了这么多的亲友,既没有作揖,也没有寒暄,他一一拥抱着亲人。特别是见到二哥允南,兄弟二人一别四年之久。两人抱在一起,一个叫“哥”,一个喊“兄弟”,呜咽声声,泪如泉涌,久久没有说出一句话。
二百多官人,六百多眷属,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在与亲人的拥抱中,哭哭笑笑,打打闹闹,犹如庙会一般。凤翔尹李岘和参军颜急忙招呼大家进到城内,一一安排进旅舍,旅舍备好了床铺和吃食。李岘在凤翔湖边的栖凤楼特备了两桌酒席,准备为颜真卿、李择交、范冬馥、刁万岁、沈震、李崿和张献直等主要官员接风洗尘。颜真卿顾虑到行在正处在艰难困顿之期,不愿朝廷破费。正在推让之时,忽见一个内侍来到旅舍,大声宣道:“圣旨下——河北道采访黜陟使、招讨使兼平原太守颜真卿进宫见驾!”
颜真卿接旨之后,急忙辞别李岘,连衣服也没有来得及更换,就风尘仆仆、一身汗味地跟着内侍进了行宫。颜真卿早就认识李亨,倏来忽往,时移世改,往日的太子虽龙袍加身,显然比战前老了许多。君臣见面之后,颜真卿只道了一声“罪臣颜真卿叩见陛下——”跪到地上呜呜地哭了起来,边哭边道:“臣不才,臣有罪……”
李亨这年四十七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似的做了十八年太子,几生几死,身上掉了两层皮,总算逃出了李林甫、杨国忠的魔掌。乘了国难之机,又挣脱了父皇的羁绊,落荒灵武,登上皇位,对于手中这个流亡朝廷十分珍惜。他知道,无论打天下还是守天下,人才第一。灵武即位时,满朝文武不到三十人,历经八个多月艰难地运筹经营,至今朝官也不满五十员。在时下正当用人之际,凡到行在投奔他的官人,无不加官晋爵,厚礼相待。听说颜真卿带了一帮官员来到凤翔,兴奋得连连击节叫道:“来得好,来得好!”本欲亲自到旅舍去看这位万里迢迢从敌人的大后方来到凤翔的大英雄,却被内侍大宦官李辅国拦住了。他对李亨说道:“《礼记》中写道:‘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李亨只好传旨,令颜真卿到行宫见驾。李亨见到颜真卿,如见到久别的亲人一般,急忙离座,俯身拉住颜真卿,安慰道:“朕都知道,朕不怪你。太宗诗曰:‘疾风知劲草,板**识诚臣。’颜爱卿精忠奉国,正身守位,怀不贰之心,秉难夺之操,真正是一位国朝忠良啊!史思明十万大军如洪水猛兽一般,颜爱卿孤城难守,弃城南渡,国人都能理解。再说,我这里也正需要人手,你来得好啊!”于是叫颜真卿起身,与自己抵膝而坐,向他征求收复两京平定天下的意见。
颜真卿长途跋涉,身子疲惫不堪,见皇上问复国之计,头脑十分兴奋,答道:“古贤曰,为君者以信御下,为臣者以忠奉上。天子信不可失,臣下忠不可亏。君臣同心,励精图治,为时不久,必可扫平妖孽,光复天下。”
李亨笑笑,说道:“话是不错。不过,这都是大道理。”
颜真卿笑笑,也感到话空了些,拍了下有些木木的脑袋,想起太上皇朝的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又道:“陛下欲大治天下,身旁首先要有一批文可治国,武可安邦的正人君子。”
李亨问:“何谓正人君子?”
颜真卿道:“胸怀正义,足行正道,口出正言,一身正气,是为正人君子。简言之,就是品行端正、道德高尚的人。如前朝的魏征、狄仁杰、宋璟、张九龄以及韩休、裴耀卿诸公。正人君子行事皆正大光明,正行无私,真心诚意,刚正不阿。朝堂之上正人君子多了,则如百姓说的,关云长坐堂——一堂正气,天下大治指日可待。”
李亨笑道:“颜爱卿不妨再说得具体一点,不必空谈道理。”
颜真卿口干舌燥又饥肠辘辘,遂向一旁侍立的李辅国要了一碗水,咕咚咕咚地喝进肚内,想起在平原时曾经上书朝廷献“围魏救赵”之计,请求发兵攻打敌人的范阳老巢。于是对李亨拱了一揖,说道:“自安禄山叛乱以来,叛兵在东西两京和各占领区抢掠的金银财货、奇珍异宝,几乎全部运到了范阳,密储于戒备森严的雄武城中,他们将范阳视为大本营、**。方下,范阳只有牛廷玠和安忠志两个伪将把守,士卒不足一万,而且多为刚招的新兵,虽坚甲利器,却不堪一击,而史思明重兵把守在通往范阳的咽喉之地——常山。陛下如令太原的李光弼发兵奇袭范阳,横行于长安的安守忠、田乾真以及盘踞洛阳的阿史那承庆立马就会率军救援。乘敌人重兵撤离之机,陛下再令郭子仪及各路王师迅速包围长安和洛阳,收复两京虽不敢说唾手可得,足可取事半功倍之效。”
颜真卿对平逆之战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谈起来兴致勃勃,激昂慷慨。李亨听得心情激动,眼前一片光明,不断点头表示赞赏。颜真卿不敢扫了李亨的兴,偷偷打了个哈欠,又就当前许多叛军老兵已经厌战、饱受煎熬的敌占区百姓亟盼王师解放的现况,提出来绥靖四夷、抚恤百姓、加强对敌策反、加紧江南物资运输等诸多建议,最后从衣袋中取出康没野波给皇帝的信。李亨看罢,连连击节称善,嘱咐颜真卿继续做康没野波的工作。
颜真卿身着征衣,身上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汗味,一边讲,一边偷偷将坐凳向后挪一点点。李亨听得聚精会神,不时将座椅向前挪一点点。二人谈了一个时辰,竟将座位向前挪了数尺。及至发现,李亨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半年多来,几生几死饱受艰难的李亨还从没有这样开怀大笑过。他轻轻道了一声:“朕求贤若渴啊!”吩咐李辅国端上几盘糕点菜肴和两杯御酒与颜真卿一起消夜。
李亨召见颜真卿的次日,即拜颜真卿为掌管全国司法行政及审判的尚书省正三品刑部尚书。对于颜真卿属下的李择交、范冬馥、刁万岁、李崿、李平、沈震、穆宁、张澹、王延昌、张献直、萧晋田以及尚留在平原的李铣、贾载、马燧等人全部加官晋爵。常山太守颜杲卿、长史袁履谦及其将士和亲属,在敌人刀枪的威逼之下英勇不屈壮烈殉国,也都一一受到赠官和封赏;魏郡太守司马垂、清河太守王怀忠、邺郡太守王焘、饶阳太守卢全诚、河间司法李奂,守河的静塞军将和琳、高抗朗、马相如、徐浩,以及柳城太守兼平卢节度使刘正臣等为国捐躯的烈士均一一赠官表彰,以荫庇子孙,延福后代。颜真卿的长子颜颇赴平卢为质,为国献身,亦定为烈士,赠官太子洗马,从五品下衔。为国牺牲人员凡有家属在世者,责成有司厚加抚恤。朝会之后,李亨传谕中书侍郎平章事房琯,以宰相身份代表朝廷为颜真卿一行举行接风宴会,宴会虽然简素,却十分隆重。
颜真卿在凤翔行在通过二哥颜允南得知,颜家的亲朋之中,除妻伯父韦述陷在贼手被软禁在洛阳之外,其他如岳父韦迪,女儿颜梅、颜兰以及各位颜氏兄弟和亲戚朋友均安然无恙,这让颜真卿感到十分欣慰。但是有一位朋友却让颜真卿非常牵肠挂肚,耿耿在心。这位朋友不是别人,正是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诗人李白。
天宝年间,“一生欲报主,百代思荣恩”的李白在长安遭高力士谄言,被李隆基赐金还山,李白一时茫然不知所往。开元末年,李白已经将家从淮南道的安陆迁至离泰山不远的衮州。妻子许氏到衮州不久,因病不幸去世,留下一双儿女,女儿叫平阳,时年十岁,儿子叫伯禽,时年三岁。妻子去世之后,李白带着儿女又移居到江东的宣州南陵,到南陵不久受诏入京。李白在入京之前又匆匆将一双儿女送至衮州,寄住在原来的邻居家中。李白仕途不顺奉旨还乡,此时哪里又是他的家乡呢?他在灞水桥头举目远望,望尽天涯路,何处是归处?顿时大诗人再次陷进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境地之中。思来想去,还是去看看儿女吧!于是一路东行,边走边结交社会名流。在开封,经人介绍与武则天神龙年间的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婚后不久与儿女见了一面,就又天南地北云游去了。转眼到了天宝末年,李白回到开封不久,就突闻安禄山攻陷洛阳,又发兵攻打开封。于是匆匆带着宗氏和儿女逃往江南,几经颠沛流离,在庐山屏风叠一个道观安顿下来。
屏风叠又名九叠屏。站在道观前放眼瞭望,只见四周重岩叠嶂,浓荫蔽空,飞瀑如练,流云似烟。头上一片蔚蓝的天空,谷底一泓幽幽的龙潭。时有仙鹤翩翩起舞,又见白鹭飞去飞来。红日当空时,阳光穿过绿荫洒进密林深处,好似仙女将片片轻纱抛在人寰,斜斜地挂在林间。此时此刻,万绿丛中万籁俱寂,唯闻松涛澎湃,小鸟啼啭,泉声叮咚,飞流潺潺。谁不说这是一处人间净土、避秦桃源?哪位神仙置身于此情此景能不如痴如醉,如梦如幻?此时的李太白虽然名震天下,但作为一介布衣,虽有救世之心,也不得不远离兵戈,苟且偷安。李白自己毫不避讳,在《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一诗中写道:“大盗割鸿沟,如风扫落叶。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永王李璘谋逆,曾四处搜罗天下名士,拉大旗作虎皮以壮大声势,迷惑人心。人闻其事,为之惴栗。长沙太守李岘被聘为副大都督兼都督府长史,称病拒绝赴任,绕道奔赴凤翔;庐陵郡司马崔祐甫接到永王聘书,连同聘金一并退还永王,然后躲了起来;颜真卿的好友刘晏和萧颖士也都接到厚礼,但称病谢绝;孔巢父、鲍防二人入幕不久,发现李璘非正人君子,所作所为也不像他宣言中的那样北上平逆,就相继寻找借口溜之大吉了。李璘气得咬牙切齿,跳脚骂道:“这些不识时务的臭文人,待本王一统天下,灭他的九族。”
李璘驱楼船百艘,云旗猎猎,锣鼓喧天,刀枪森森,挥师东下。到达浔阳时,听说国朝大诗人李太白隐居在庐山屏风叠道观,遂准备五百金派使者上山邀请李白入幕,以振军威,以壮声势。
天宝初,李白在宫中任翰林待诏时就认识李璘,还参加了李璘的冠礼,被李璘拜为先生。李白离京之后,在全国各地漂泊了十几年,对李璘再无了解。隐居庐山之后,每天与几个老道一起沉迷于吐纳行气、炼丹服药、辟谷入定和遗形忘我之中,追求清心寡欲,鼓捣三昧真火,全忘了人世间的兵荒马乱,血流成河。李璘派使者高举绣着“永王”二字的皇家大旗,带着丰厚的礼金,一百名羽林军禁卫健儿前呼后拥地来到屏风叠道观,说是永王奉太上皇和皇帝之命,挥师东下,北上平贼,请翰林大学士李白入幕,帮助永王挽社稷于将倾、救万民于水火,一展自己的雄才大略。
早年曾经一度胸怀高志,一心要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匡时济世的大诗人李太白,足有半年多时间满脑子都是玄之又玄的九转金丹,看罢李璘言辞恳切的聘书,不由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只道了一声“大丈夫岂能老死林下”?昂然吟诗道: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后,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李白吟罢,昂首阔步地下了庐山,上了贼船。一个月后,李璘船到丹阳公然叛朝,一战败北。李白还没有弄清怎么回事儿,就被扣上了“叛国附逆”的罪名,关进了浔阳大牢。李白一展骥足、匡时济世的美好愿望再一次化为泡影,转瞬而逝。他在大牢中满腔悲愤地喊道:“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
李白痛定思痛,感深而泣,不怪别人,只怪自己太迂腐、太偏执、太书生气。于是挥笔向驻节扬州的淮南节度使高适写信一封,请求帮助。
李白与高适结交于天宝三载夏天,李白被天子“赐金还山”之后,先在洛阳结识了杜甫,然后李杜二人结伴东行。在梁苑,杜甫介绍高适与李白相识。此时,李白虽然名动京师,三人仍为布衣之交,杜甫、高适二人每日陪同李白登览古迹吹台,游猎于孟渚大泽,临风放歌,把酒长吟,豪情满怀。
高适受命于危难之时,只负责平息叛乱,不负责处理乱党。更何况永王幕僚又属于钦犯,由朝廷直接审理,自己怎敢染指?读过李白信后,自知爱莫能助,急忙将信封蜡,令驿站迅速送交凤翔行在朝廷的刑部尚书颜真卿,同时又给凤翔朝廷的左拾遗杜甫和右补阙岑参各写信一封,请他们关照。
杜甫和岑参皆与李白交厚,但是二人官微言轻,在皇帝面前说不上话,只好抓住颜真卿不放。颜真卿是直接掌管天下大狱的最高长官,一言九鼎。两人三天两头找到颜真卿为李白申冤,请颜真卿面奏皇上,救李白出狱。
颜真卿初闻李白上了贼船被打进浔阳死牢的消息时,还以为是同名同姓什么人,及至接到高适的信才大吃一惊。他急忙到刑部档案房调出浔阳监狱上报的大辟[1]。文件细细看了一遍,虽然感到十分棘手,仍决心出面援救。
永王事件的涉案人员属于皇帝钦犯。李亨听说弟弟李璘逃到大庾岭被杀,心里边酸甜苦辣不是滋味,毕竟手足情深难以割舍。他把满腔怨恨一股脑儿倾泻到李璘身旁那些野心勃勃、图谋不轨的下属身上。一次朝会论及此事,李亨抓起龙胆朝御案上用力一击,下令将李璘的属下和幕僚统统斩立决。
国家律令是维持天下秩序的大法,自古有“三尺法人共守之”之说。刑部尚书负责掌管国家的刑狱政令,既是国法的执行人,也是国法的守护神。颜真卿认为,天子虽然金口玉言,但在气头上说的话不能领命。缓了两天,颜真卿单独找到李亨,以太宗钦定的死罪五复审和钦犯由三司使会审的旧制,请求下诏成立三司使鞫审房,专门审理永王一案,根据每个犯人的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此时李亨急于收复两京,每天忙于听取前线战报,无暇困扰于过去的烦恼之中。再说,此时的颜尚书正受他的信任,当即在奏书上批了一个“可”。
三司即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三个全国最高的政法机构,负责案件的监察、审判和执法。唐代的大狱钦犯,皆以刑部尚书、刑部侍郎与御史中丞、大理寺卿联合会审,三方派出的人员称三司使,参加审案的刑部郎官、侍御史以及大理评事、大理司直称小三司使,为三司房的主审人员。
说起来事有凑巧,李白禀性豪放,历好结交天下名流。许多文宗大儒、骚人墨客、清官廉吏、高品大德以及芝兰玉树、四方才士,都得到过李白的颂扬和赏识,三司使鞫审房的大小官员几乎都与李白有旧。
审理永王案的三司使由刑部尚书颜真卿、刑部侍郎韩择木、御史中丞宋若思和大理寺卿严向等人组成,小三司使则由大理评事穆宁、大理司直张澹、监察御史王延昌等人组成,都是颜真卿的平原旧属。刑部尚书为正三品阶,遂为三司使的首脑。三司使鞫审房成立之后,颜真卿主持召开了两次会议,即令御史中丞宋若思带领王延昌、穆宁和张澹到江淮调查取证,鞫审案犯。
当时,原剑州刺史崔涣因迎接玄宗入蜀有功,被擢为宰相。李亨即位之后,崔涣奉太上皇之命和房琯、韦见素一起赴灵武辅佐李亨。不久罢知政事,被李亨任为江南宣慰使,与宋若思同行,赴江南慰问民众,招揽人才。宋若思到浔阳不久,即向颜真卿写了一份为李白洗冤的报告,称李白一片忠心,误上贼船,罪不当死,有人证、物证和李白的几十首诗为证,建议责其写份检讨,判定无罪开释。江南宣慰使崔涣则以李白为国朝的槃槃大才,历怀匡时济世、安邦治国的凌云高志,名动京师,誉美朝野,因此推荐李白赴朝入仕,为皇上补阙拾遗,献可替否,一展骥足,以光朝列。
颜真卿收到宋若思和崔涣的报告非常高兴,认真写了一份奏章,寻找机会面禀皇上。颜真卿担心自己舌笨口拙,不能说服皇上,想找一位朝廷重臣打打边鼓。一日,在行宫外边刚好碰到郭子仪从前线到行在晋见皇上。郭子仪时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李亨全指望他收复两京,扭转乾坤,是皇上可以托孤寄命的柱石之臣,在朝中说话一言九鼎。二十二年前,郭子仪在太原军府任领兵校尉时,曾因途中救人贻误了军机,按军法当斩。当时李白受元演邀请正在太原作客,元演的父亲是太原尹,李白当即为郭子仪讲情,救了郭子仪一命,郭子仪终生难忘。当颜真卿拦住郭子仪,将李白的情况和营救方案一五一十地详细介绍了一番之后,郭子仪连连点头答应,并当即入宫为李白喊冤说情。颜真卿站在行宫门外,一直等到郭子仪出宫。郭子仪说:“我的话都说到了,皇上一言不发,未置可否。”想了下又道:“也许是默许了。”说罢,飞身上马,匆匆上前线去了。
又过了两天,颜真卿估计李亨不会再固执己见了,于是带上李白的一应材料和判书晋见皇上。他先向李亨汇报了有关永王部属的全部情况和处理意见,最后提到李白,说道:“陛下,李白乃国朝俊杰,人间精英,世称天之骄子。天宝初,太上皇将他拜为翰林学士,一封吐蕃赞普的来信,难倒了满朝文武,李白却如读童子作文一样轻而易举,满朝官员无不敬佩。赞普来信气势汹汹不可一世,李白一封《和蕃书》说得吐蕃人心服口服,五体投地,一连多年称臣纳贡。永王打着平叛靖乱的大旗,发甲兵五千,驱楼船百艘顺江而下,老百姓皆以为他会沿运河北上,与敌人作战,哪里会想到他心怀异志、图谋不轨?永王派使者三番五次地游说李白,都是高唱着抗贼救国、匡时济世的赞歌掩人耳目。李白在庐山九叠屏炼丹避世几近半年之久,对外界一无所知,完全是抱着平定叛乱、光复大唐的满腔热情误上了贼船,决非有意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所以他才满怀豪情地写诗:‘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净,西入长安到日边。’陛下,李白上了永王的楼船之后还期盼着天子的召见和赏赐呢,怎么可能附逆永王而反对陛下呢?陛下若以附逆叛国之罪判他死刑,这叫罚不当罪。今经御史中丞宋若思等人调查取证,江南宣慰使崔涣推荐,三司使共同研究讨论,决定判李白无罪释放。然后调至行在,依才任用。”说罢,将三司使判书放到李亨身旁的几上。
李亨先白了颜真卿一眼,将判书朝旁边一推,很不满意地说道:“颜卿,李白若是一个无名之辈倒也罢了,正因为他名气太大,所以才影响极坏。不杀不足以解我心头之恨啊!”
颜真卿没有想到,李亨回了他一杠子,愣了一会儿,急忙面带笑意,拱揖说道:“陛下,影响毕竟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何况事件已经平定,一切影响也都灰飞烟灭,风流云散。方下大敌尚未平定,国家正在用人之际,陛下推恩草木,为何就容不下一个诗人呢?古贤曰:民怀其德,近悦远来。希望陛下以仁慈为怀,赐李白不死。”
李亨鼻孔内又哼哼冷笑两声,面露不悦之色。颜真卿对着李亨又抱拳拱了一揖,说道:“陛下,你要杀十个八个胆敢谋逆造反,对陛下怀有二心的王公贵胄、巨奸大猾,满朝文武百官都会额手称庆!陛下要杀三五百个为官不清、做人不正、腐败堕落、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黎民士庶一定会给您立一通‘圣明天子’的功德碑!陛下如果要杀千儿八百拦路抢劫、杀人越货、敲诈勒索、为非作歹的土匪强盗,天下百姓则无不拍手称快!陛下兵兴灵武,力挽狂澜,发兵收复两京,如果杀十万八万攻城略地、烧杀抢夺、嗜血成性、无恶不作的乱兵叛将,国人皆曰陛下为中兴明主、复国宗君,炎黄子孙世代不忘您的隆德厚恩,让您流芳千古,光照汗青。”颜真卿一口气说到这里,看了李亨一眼,声音低低地接着说道:“陛下,退一万步讲,似微臣这等平平的中庸之辈,您要是想杀,即使杀错了也就杀了,算不上什么。但是……”颜真卿说到这里,突然提高嗓门大声说道:“陛下,您如果杀了李白,国人世世代代都会指责您是一位小肚鸡肠的无道昏君啊!陛下乃当今天下的圣君明主,天听四达,灵光昭远,您可千万不要做出不明智的事啊!”
李亨被颜真卿的一番话说得额上沁出了一层晶莹的汗水,他一边掏出帕子擦汗,一边呆呆地看着颜真卿,许久才说道:“他不就会写几首歪诗吗,有什么了不起?国朝的诗人车载斗量,不可胜数。这些人只会舞文弄墨,耍嘴皮子,百无一用。”
颜真卿摇摇头,轻轻叹了口气,又道:“陛下,国朝诗人多如牛毛不假,但是,笔下的诗篇能够传之后世永垂不朽者则凤毛麟角。李白的诗可不是那些风花雪月之辈的无病呻吟,李白的作品足以给国朝增光添彩,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李白和他的诗将永远活在世人心中。”
李亨又翻了颜真卿一眼,说道:“你把他说成神仙了。”
颜真卿击掌笑道:“陛下,开元中,秘书监贺知章大人初见李白,就说李白乃天上谪仙下凡,遂将李白称为诗仙。朝野上下无人不知,决非臣信口雌黄。不信,陛下可问玉真公主。”
李亨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冷冷一笑,说道:“颜真卿,我心中明白,你们这些文人儒士都是惺惺相惜。你就不怕朕问你一个结党之罪?”
颜真卿笑笑,说道:“陛下,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乃行伍出身,安邦守边,东征西讨,出生入死,历经百战,他不算是书生吧?郭元帅不是也希望李白能无罪释放吗?”颜真卿说到这里,起身对李亨高高拱了一揖,面孔十分严肃而又诚恳地说道:“陛下,千里江山易得,天才一个难求啊!请陛下三思而明断。”
李亨在东宫夹着尾巴谨小慎微地做了近二十年太子,灵武兴兵即位之后也底气不足,长期养成了犹犹豫豫、优柔寡断的性格。他既没有太宗李世民的英明果断,也不像他父亲李隆基晚年那样昏庸而又固执。对于他信得过的身边大臣,只要敢多磨几句,还能听得进去,不是油盐不进的主。他看颜真卿站了起来,自己也从椅子上下了地,说道:“颜卿,朕念你忠心耿耿,又如此爱才,李白一案,朕就依了你。”颜真卿急忙高高一揖,道了一声:“谢主隆恩!”李亨胸一挺又道:“死罪可免,活罪不赦。”回头喊了一声“李辅国”。他看到李辅国手执拂子躬身站在旁边,说道:“传中书舍人拟旨:判附逆叛国犯人李白长流三千里。”颜真卿抱拳拱揖,想再次为李白争取无罪释放,李亨长袖一甩,不耐烦地说道:“朕累了,颜卿不要再为李白喋喋不休了。”说罢,由四个宫女搀着回寝宫去了。
此时,专为皇帝起草四方诏令的中书舍人知制诰是集贤院学士徐浩,徐浩比颜真卿长六岁,二人都是张旭的弟子,有同窗之谊。徐浩也认识李白,颜真卿想请徐浩到皇上那里为李白美言几句,徐浩摇了摇头,低声说了一句:“爱莫能助。”
[1].大辟: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