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天早晨,天还没有全亮,应美妮就醒了,她看了看手表,还不到六点。她听了听,卧室里还没有动静,她也只好继续赖在睡垫上,怕起来走动会吵醒海珍姐他们。

又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应美妮听见卧室里有了动静,一会儿,林海珍推开门出来了。美妮马上起身迎了上去,低声地问:“海珍姐,你们几点钟要出门去上班啊?早餐要做什么?”海珍答道:“这儿吃早餐是很简单的,都是现成的食品,不用准备什么。面包、火腿片、牛奶在冰箱里都有,谁起身了要吃时,自己煮一下牛奶就好了。”“要不要煮点稀饭之类的?”美妮问。海珍连忙说:“不用,不用。早上起床后到出门上班时间很短,吃早餐用不了十分钟,谁还有时间去搞这些。在这里住久了,大家都是这样打发的。你先不用忙,等一会我来告诉你怎么弄好了。”说完,她就匆匆进了洗漱间。美妮回头一看,海毅不知何时也已起身了。这时,李朝阳还穿着睡衣也走出了房门,与他们俩打了声招呼。小小的房间里有了动静,三个小孩子也陆续揉揉眼睛,先后坐了起来。

海毅也问声好后,连忙问道:“姐夫,你今天去制衣厂上班,能不能顺便帮我问问,现在他们还要不要人,若需要的话,介绍我去做吧。”朝阳答道:“据我了解,最近制衣厂好像活不是很多,况且他们即使招人,也是要招熟手的。制衣厂里一般女的就是专门车衣,男的有重活时要你去干重活,没有重活时就去缝衣服、剪线头。你一点也没有学过,马上上岗可能有点困难。”朝阳见海毅一脸焦虑的样子,接着说:“你不用慌,这一、两天,你们先到警察局和区政府把有关手续办好,接下来,美妮再花些时间去联系学校,让大龙他们尽快上学,这是最要紧的。前些天听朋友说起过,雷诺工厂现在还是需要工人的,我的意见是,你先去那里做一段时间的工,反正做一天算一天工钱。等各方面基本安定后,以后有机会再找一份固定的工作就好了。美妮呢,除了接送三个孩子上学外,晚上也可以看看海珍是如何缝制衣衫的,它同在柬埔寨时家里的裁缝不是完全一样的,工业缝纫机与家庭缝纫机操作上也会有些区别。等孩子上学都习惯了,可以再去制衣厂找份工做不难。”

听了李朝阳的这番话,林海毅和应美妮心里似乎踏实了许多,他们对着姐夫连连点头。这时,应美妮看见海珍姐已在冰箱里往外拿东西,连忙招呼海毅过来一起将两张睡垫收拾起来,放到墙角,接着拉出桌子。

正如海珍姐说的那样,他们家的早餐确实简单。一包面包片、两瓶果酱和一大瓶鲜牛奶在桌子上一摆,谁要吃什么,吃多少各人随意。朝阳拿起几片面包咬几口,在碗里倒了大半碗的牛奶,三二口就喝个精光,就算早餐吃好了。应美妮也在碗里倒了点牛奶,试着喝了一口,觉得既冰凉又有一股腥味,实在难以下咽。三个孩子倒是对牛奶十分感兴趣,大龙喝了一杯还要喝,舒云见大龙又加了一杯,她也吵着要再加一杯。法国的鲜牛奶确实是个好东西,不像过去在柬埔寨一样,小孩子喝牛奶,都是要用奶粉加温水来调配,比较麻烦。法国的这种鲜牛奶在所有超市都能买到,而且很便宜。后来,在林海毅家里,即便孩子们到了十多岁了,冰箱里都不能缺少这种鲜牛奶,他们放学回来,第一件要事就是打开冰箱,拿出鲜奶瓶,倒上一大杯,咕噜咕噜就喝个底朝天。

林海珍出门上班前,还特地留了二百法郎给应美妮,作为林海毅一家这几天中午的食用,并交待说,晚上他们收工回来时,会顺便到华人食品店买只烧鸭回来,她只要煮好米饭和炒一个素菜就可以了。李朝阳还在一张纸上写下了警察局和区政府的地址以及地铁出口的站名,要林海毅尽早将一些必要的纸张办下来。李朝阳、林海珍夫妇的热心和体贴,让初到法国的林海毅、应美妮夫妇重新沐浴在温馨的家庭亲情之中,几天来忐忑不安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

因为林海毅、应美妮一家是由国际红十字会直接安排来到法国的,法国政府和人民基于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对于从柬埔寨战火中死里逃生的难民,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几天来在办理各种证件时,都比较顺利,并得到了政府的一些临时补助;三个小孩子也分别被小学和幼儿园接收,安排到各个班级,只要家长每天准时接送就可以了,并且中午在学校里吃午餐也是免费的。小孩子学法语很快,不到半个月,他们放学回到家里就能用法语进行一些简单的会话了。这让林海毅、应美妮夫妇既惊喜又欣慰,想不到孩子们进步真快,让他们少了一份担忧。

星期天,是李朝阳和林海珍的休息日,不用上班。只是到了晚上,林海珍还要在家里将制衣厂里带回来的十多件衣衫缝制好,星期一要回到厂里交货。

几年来,她都是这么做的,只要有货,在厂里工作了一天,晚上回家还要继续缝制衣衫,不到夜里十一点钟不会停手。林海毅和应美妮一家来了以后,一到晚上,应美妮就先将三个孩子安排在里间屋的**睡觉,出来后,她就一边给林海珍打打下手,一边也就学着在缝纫机上练习。在这方面她本来就有一定基础,几天下来,就能单独在缝纫机上操作了。等到她俩的工作完成后,林海毅就帮着应美妮将睡垫在地板上铺好,再把大龙、舒婷和舒云一一抱到睡垫上让他们继续睡。日复一日,睡垫早上收起,晚上又要铺开;晚上,先让孩子们在李朝阳、林海珍的**睡觉,差不多到了半夜时分,才将他们抱回到客厅,每天晚上都要做着同样重复的工夫。但是用应美妮的话来说:这总是暂时的生活,虽然麻烦一点,但是比起在柬埔寨战火中逃难的地狱日子,现在等于在天堂里生活了。最大的好处是不用再像在柬埔寨丛林里逃难时那样,这一刻不知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每天总是在提心吊胆之中度日。现在好了,来到了法国,心里踏实了。虽然生活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但是起码一家人过得舒心、过得有奔头了!

林海毅、应美妮一家从鲁昂附近的难民临时安置营搬到姐夫、姐姐家才一个多星期,林海毅就在雷诺汽车厂找到了一份工作。

许多年后,林海毅回忆起第一次去雷诺汽车厂找工时的情景,仍然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

那天早上不到六点钟,李朝阳就催促林海毅出门上路。李朝阳怕林海毅第一天去见工不知道东南西北,特地请了一天假,陪着林海毅一起去,让他熟悉和记住从家里去到工厂的路线;到了工厂后,又要到什么地方去排队,接受工头的挑选。临出门前,李朝阳叫林海毅再好好检查一下有没有带上有效的身份证件?若没有身份证件,工厂是不会雇用他的。

先坐地铁再转乘郊区公共汽车,到达工厂足足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

十一月底的巴黎,早上七点钟了,太阳还没有升起,天边只透出微弱的光亮,大地好像还没有完全苏醒过来。秋天与冬天交接时期的晨风吹在脸面上,虽说不上剌骨,但是也会让人感到一阵阵的寒意。林海毅尽量将脖子上的围巾再次用力拉紧一些,才觉得暖和一点。

李朝阳似乎熟门熟路,不用向人打听,下了公共汽车后,他带着林海毅径直越过工厂的大门,来到厂房转弯的一条街上,远远就看到厂房围墙的一个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看样子足有一百来人。李朝阳招呼了林海毅一声,小跑一样的赶上前去,排到了队伍的后面,林海毅也赶紧过去和李朝阳站在一起。

不多一会儿,在林海毅他们后面,又有不少人排起了长队。但是等了一会,总不见前面的队伍有什么动静。林海毅问李朝阳:“为什么这么久了,队伍动也不动?”李朝阳看了一下手表说:“每天招工是从早上八点开始,八点半结束。被录取的人,九点开始工作,到下午六点钟收工。而厂方每天需要的临时工数量是不同的,有些天要得多,有些天要得少。要得少的那天,可能不到八点半招人处就关门了。”他们俩聊着,又不时的瞄一眼手腕上的手表。不一会,林海毅看到队伍开始向前移动,心里也马上紧张了起来。今天是第一天到雷诺厂来见工,希望能顺利踏进这个世界闻名的汽车制造厂,找到抵达法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柬埔寨的华侨华人,没有人不知道雷诺汽车是法国的一个著名汽车品牌,因为过去在柬埔寨马路上就跑着不少雷诺牌子的各种车辆。

林海毅随着人流往前走。到这时,他才定下心来将队伍里的人群仔细地看了看,发现排队的这些人中,大部分是黑人青年和长满一脸胡子的阿拉伯小伙子们,他们三五成群地在一起大声地说着他们自己的话语。在队伍中,林海毅也看见了一些亚洲人面孔的人,他心里想,他们十有八九可能都和自己一样,是来自东南亚柬埔寨、越南和老挝的难民,而其中不少肯定是华侨华人。看到他们,林海毅的心中觉得有了一种安慰,都是自己的同胞,以后进了工厂,在工作中也可以结交些朋友,相互之间有个照应,自己也就不会感到那么孤独了。

队伍继续往前移动,前面只剩下三十来人了。林海毅心中开始显得有点激动,心跳也跟着加快,马上就要轮到自己了,他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希望上天保佑,一会儿能够顺利通过招工头这一关卡,进入雷诺汽车厂工作。心里一边想着,脚步一边跟着移动的队伍向前迈进。

忽然,大门口的队伍前面出现一阵躁动和喧哗。李朝阳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立即快步走向前去,想探个究竟。一会儿,李朝阳回到林海毅身边,向他摊了摊手说:“唉,招工头说了,今天要招的临时工人数已经够了,停止再选人了。你只能等明天再来排队了。”林海毅一听,心马上凉了半截,自语道:“今天白排队了,没有希望了?”李朝阳说:“听前面的人说,最近一个时期外国难民涌入法国的比较多,所以来这里找临时工的人也特别多,供远远大于求。今天只能先回去,等明天再来吧。”面对这种情况,林海毅除了无奈之外又有什么办法呢?看了看前面原来排着的队伍转眼间已经散了,只好跟着李朝阳往公共汽车站走去。一路上,林海毅在心里思考,看来早上六点钟出门太迟了,明天得五点钟出门才行,早点到,可以排在前面,那么被录取的可能性就会高一点。

夜里,已经很晚了,林海毅还在睡垫上翻来覆去折腾着难以入睡,害得应美妮也只得陪着他瞪大双眼看天花板。妻子很理解丈夫此时的心情,一家大小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居无定所,只能暂时寄居在姐姐、姐夫并不宽敞的家里;三个孩子正是嗷嗷待哺的时候,他们要吃要穿,要上学,样样都需要钱。如果不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多少有点收入,日子就很难维持下去。所以,应美妮十分理解和同情丈夫此时的心情。白天时,在将孩子们送去学校后,她就利用姐姐海珍闲着的缝纫机,按照纸样,开始缝制衣衫。好在在柬埔寨家里时,她就会摆弄家里那部小型缝纫机,现在面对的虽然是工业缝纫机,操作的原理还是差不多的。一上午练习下来,她也基本上能自如地控制这部缝纫机了。到了下午,她就拿起姐姐林海珍留在家里还没有缝制完成的一些裙子,一口气缝制好了三件。她反复翻看了几遍,觉得针脚和缝边都符合海珍姐所讲的要求,心里很是喜悦。她想等傍晚姐姐下班回来后帮忙检查一下,如果缝制的质量过关,等制衣厂要人的话,她就可以去见工了。等到夫妻俩都工作后,一家人的生活就会慢慢地稳定下来,好起来。

夫妻俩各人想着自己的心事,双手却紧紧地握在一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都进入了梦乡……

不到清晨四点半,林海毅就醒了,他自己也不知道睡了几个小时。为了不惊醒美妮和孩子们,他轻轻地掀开被头,悄悄地走进洗漱间,用昨天夜里就盛好在木盆里的清水,简单地洗了一把脸,穿好衣服,又在桌子的塑料袋里拿出两个面包,就准备出门。想不到此时美妮也醒了,她看海毅准备开门,一边揉着惺忪的双眼,一边坐了起来。正准备开门往外走的林海毅,立即一步迈了过来,在妻子的头上拍了一下,用手指着鼻子做了个鬼脸,要她不要出声,躺下去继续睡。美妮看了看丈夫,也就没有出声,只好又躺了下来,目送着他小心翼翼地开门、关门。

林海毅昨天晚上就与李朝阳讲好,他已经知道怎样去雷诺汽车厂了。今天不用李朝阳再陪同,自己乘地铁再转公共汽车就可到达,也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排队等招工头挑选。林海毅坐在地铁里,车厢里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林海毅一会儿看看车厢里对面坐着的人,一会儿又打量打量新进来的乘客,心里在想,在写字楼工作的白领阶层或者老板们,现在可能还都在梦乡里。这么早就出门赶路的人,大概都是一些和自己一样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吧。

等赶到雷诺汽车厂时,林海毅看了看手表,刚刚六点钟。再来到临时招工处的大门前,林海毅轻松地舒了一口气,队伍还只有二、三十人,看来今天是有希望的了!

林海毅赶紧站进了队伍的行列。“你是新来找工的?”排在前面的一位亚洲人脸孔的年青人回过头来问林海毅。林海毅一听有人用中国话问他,心里一阵欣喜,连忙回答说:“是啊,我是第一次来的,你呢?”这位年青人退后了一步,与林海毅并排站着,他个子高高、身材壮实,快人快语地说:“一年前我就来这里做过工,后来找到一家中餐馆厨房打杂的工,就去那里做了。上个星期这家中餐馆转让了,餐馆的新主人夫妻俩和儿子包揽了餐馆里里外外的所有工作,我就失业了。现在只好又来这里找份工做。”

林海毅一听他以前在雷诺工厂做过工,知道他一定熟悉这里的情况,忙问道:“你以前也是每天来这里排队找工的?”这位年青人答道:“雷诺厂每天都需要一些辅助工,帮助那些技术工人打打下手,搬搬东西。因为每天的工作量不一样,所以他们请的临时工也有多有少,不过,你做工时卖力,被工头看中,他决定继续用你,这样,你就不用每天排队了,第二天可以直接去见他。我后来就不用天天在这里排队了,工头满意我的工作,发给我一张准工作证,有工作就直接叫我。”林海毅见他身板挺直、粗壮,满有力气的样子,应该是不怕出力气的,哪为什么后来又不做这份工,而改到中餐馆去做打杂呢?这位年青人告诉林海毅说:“主要是工厂离巴黎市区几十公里,而且早上上班时间又早,每天很早就要起床往工厂赶,自己晚上睡得晚,天天早上要早起实在受不了。后来想想还是去做餐馆吧,晚上收工虽然晚,但早上可以睡点懒觉。没有想到餐馆又做不长,只好又来这儿找工做了。”离工头八点开始招工,还有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这么长的等待时间里,刚好遇见自己的同胞可以聊聊天,林海毅认为是个运气。在交谈中,林海毅知道这位名叫陈永华的年青人原来也是柬埔寨的华侨,也是在柬埔寨发生战乱后,先逃难到泰国,后辗转到了香港,并在香港住了两年。后来申请难民获得批准,最后才来到法国。

经过短暂的交谈,林海毅觉得陈永华性格开朗、待人友善,直觉上感到他是一位可交朋友的人。陈永华知道林海毅刚来法国,就主动地表示如果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告诉他,他一定会尽力而为。他还说:“大家都是中国人,在海外讨生活谁都不容易,互相帮忙最重要。”讲到等一会去见招工头时,陈永华特别吩咐林海毅:“等一会招工头向你问话时,当他问你什么重活都能干吗,你要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什么都能干。千万不要说自己有这病有那病。不然他就会让你靠边站。”聊了一会,他还直率地问林海毅:“你现在是单身还是有了家庭?”“我早有老婆了,还有了三个孩子呢,都是在柬埔寨出生的。现在我们把他们也一起带来了法国。”林海毅笑着答道。

陈永华听说林海毅不但早已结了婚,虽经战火,死里逃生,一家人没有失散,而且还把三个孩子都一起带到了法国,真是不容易,也算是运气好。他一面听着林海毅的述说,一面若有所思,微张着嘴巴不时地点头。林海毅讲完了自己的故事,随便也问陈永华:“那你呢,你在法国也有家吗?”陈永华叹了一口气:“我呢,算有也算没有。”突然,他不说了。过了一会儿,他对林海毅说:“不说了,说来话长,一时半时也讲不清楚。等以后有机会时我再好好说给你听吧。现在招工头快要出来了,我们可以先交换一下电话号码,以后有事可以电话联系。”说着,他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张小纸片递给林海毅,上面写有他的姓名和电话号码。林海毅没有陈永华想得周到,身上既没有带纸片,也没有带圆珠笔,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陈永华见林海毅窘迫的样子,连忙又抽出一张纸片,同时掏出一支圆珠笔说:“没有关系,那你报你的电话号码吧,我记下来好了。”林海毅就将姐姐家的电话号码报给了陈永华。林海毅接过陈永华递给他写有电话号码的那张小纸片,觉得很是珍贵。有了这张纸片,等于在巴黎多了一个朋友,于是小心翼翼地将它放进了自己的钱包夹里。

前面的队伍在慢慢缩短。陈永华和林海毅很快就靠近了招工的大门口,前面只剩下五个人了。林海毅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后面,队伍如一条长龙望不到尾。他心里想,今天应该没有问题,肯定能排得上了。这时,突然有三个阿拉伯青年冲到陈永华和林海毅旁边,与排在他们前面的两个也是阿拉伯青年叽哩咕噜不知说了什么,就想插到队伍里。林海毅一看,心里冒火想喊,但是一看他们是三人,个个都是人高马大,满脸浓黑的胡子,刚想出口的话又咽了下去。这时,陈永华站了出来,走上前两步,对着这三个阿拉伯青年,同时也对着大门口的几个招工头,用法语大声地说:“你们懂不懂起码的规矩?在这里是要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的,我们大家在这里都排了一个多钟头了,你们一来就抢到前面,太不像话了。请你们到后面排队去!”三人中的一个不屑地看了看陈永华,又指了指队伍中他们的两个阿拉伯青年同胞,凶巴巴地说:“我们是一起来的。”陈永华毫无畏惧,反驳他们说:“我们明明看见你们是刚刚才跑上来的,怎么可以这样胡说?”后面的不少人同时都喊了起来:“到后面排队去,到后面排队去!”站在前面的一个招工头目睹了刚才的情景,这时也对这三个阿拉伯青年说:“我都看见了,你们是刚刚才来插队的。你们要找工作做首先得遵守规矩,不然我们是不会录取你们的,请到后面排队去。”这三个阿拉伯青年见招工头都这样说了,知道今天是混不过去的了,只得走出队伍。其中一个走到陈永华面前时,向陈永华做了个想打架的手势,此时的陈永华毫不退让,反而迎上前去,一把将他的手抓住,一用力,就将它拧到他的后背,威严地说:“怎么,想打架啊?一个一个来,不怕死的尽管过来试试好了,让你们尝尝中国功夫的厉害!”看到陈永华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也不知道他的中国功夫如何,这三个阿拉伯青年先自气短了一大截,相互迅速地交换了一下眼神,不再出声,悄悄地溜到后面去了。

想不到陈永华还有这一副胆气和威严,让这几个小阿在中国功夫面前吓得不敢妄动,先自退缩了。在众多求职者面前,陈永华临危不惧、敢于主持正义的勇气,等于警告那些小混混不要小看中国人,也让中国功夫露了脸。林海毅很佩服陈永华的勇气,觉得今天遇到他实在是一种运气,这样的朋友更值得交往。

轮到陈永华时,他拿出了早年在雷诺厂工作过的证明,招工头看了一下他的身份证,二话没说就点头通过了,要他进去到签到处签名领取临时工作证。陈永华回头与林海毅招了招手,说了句:“我们电话联系!”就往里面走去。

接着轮到了林海毅。他走到招工头面前,递上去自己的临时难民证,心里显得有点紧张。这位招工头看年纪约四十岁上下,脸面还算和善,他拿起林海毅的证件,随手翻了翻,又抬起头来瞅了瞅林海毅,问道:“你是刚到法国的?从哪儿来的?”林海毅立即答道:“我是柬埔寨的难民,是由国际红十字会安排来到法国的,到今天还不到一个月。”“你以前干过粗活、重活吗?”“干过的。我以前在柬埔寨是在农村种地的,专门干粗活、重活的。”“你的法语是从哪里学的?”“柬埔寨原来是法国的殖民地,学校里都有法语课,我是在学校里学的。”林海毅对答如流,他暗自称幸自己有点法语基础,能够与招工头简单地交流。

就这样,林海毅被录取了。

在接待处办理了相关手续后,林海毅被一位厂方工作人员带到一个车间,当面交给了一位名叫保罗的师傅。这位保罗师傅五十来岁样子,长着一副标准的法兰西民族的脸孔,鼻梁高高的,嘴唇薄薄的,一头深黄色的头发,间中已有了一些花白。保罗与林海毅简单地交流了几句,发现林海毅能讲法语,显得颇为高兴,问了一句:“你有法文名吗?”林海毅摇了摇头,答道:“没有。我姓林,名叫海毅,你也可叫我林。”保罗听了,就说:“好吧,就叫你‘林’好了,比海毅容易叫。”随即他高喊了一声:“老虎,你出来一下。”突然,从旁边的车身下面,伸出来一张黑面孔。这是一位非洲人,看上去也是三十来岁的样子。一会儿,他就从车底下爬了出来,站到保罗师傅的面前。保罗对老虎和林海毅介绍说:“这位是林,今天才来的;他是老虎,但不会吃人。以后就你们俩搭档干活了。主要是一些重的东西要搬动,就需要你们俩要合作,平时,各人干各人的工作。明白了吗?”林海毅和老虎齐口同声地答道:“明白了。”老虎主动地伸出右手,林海毅也急忙伸出右手,两人紧紧地握了握手。接着,保罗交待林海毅说:“今天上午,你就跟着老虎先看看他都需要做些什么活,先熟悉熟悉要做的工作。我有需要时就叫你。”

林海毅跟着老虎走到他正在组装的一辆轿车旁边。老虎今天的主要工作是将汽车的四个新装上去的轮子螺丝拧紧,并检查是否固定好。林海毅观看了一会,领会了工作要义,就自己到另外一辆车上干起同样的工作。这个工作简单而重复,没有太高的技术要求,只要肯出力气,动作仔细,用力均匀,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务。间中,师傅保罗会叫林海毅和老虎过去帮忙从仓库抬来车门和车里面的坐垫,安放在组装中的轿车上。

工作一天下来,感觉上虽然有点累,但是林海毅的心情还是很愉快的。到法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世界著名的雷诺汽车厂,虽然刚开始薪酬不高,但靠自己的劳力付出,多少总是有了收入。如果这份工作能稳定一个时期,那么基本的生活费就有了保障,孩子们也能够安心的到学校里学习。有了一些钱,就能逐步还清来法国时国际红十字会垫付的一家人的飞机票。想到这里,自从到法国后,林海毅第一次心里有了一份充实感。

傍晚收工回到家,林海毅刚一踏进家门,妻子应美妮就满面笑容地迎上前去,随手接过他脱下的外衣,急切地问:“怎么样,今天开始做工啦,一天下来累不累?”“不累,这个活容易干。法国师傅对我们也很不错。”林海毅一边回答,一边抱起扑在他大腿上的大龙,在他还显稚气的小脸上狠狠地亲了一口。姐姐和姐夫他们正在缝纫机旁忙着什么,听到林海毅的声音,也都转过脸来注视着他。大家看他脸色轻松,面带笑意,知道他第一天见工顺利,也都为他高兴,连孩子们都围在他的身边“爸爸,爸爸”的叫得欢。

全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饭时,林海毅又详细地讲述了他第一天在雷诺工厂见工和工作的经过,并说,现在好了,每天不用再那么早去排队等招工头挑选了,师傅保罗同他说了,只要早上八点钟准时到厂里上班就好了,还是在他的手下干活。

就这样,除了星期日休息外,每天,林海毅总是准时到雷诺厂上班、下班,没有一天迟到、早退过。工作中和保罗师傅和老虎相处得也不错。林海毅抱定一个主意,像他这样以难民身份来到法国的华人,在法国很快就能找到一份工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要珍惜。他懂得在工作中要眼明手快,积极主动,该干的活儿尽量将它干好,反正现在身体还健壮,身上有的是力气,遇事多干点没有什么坏处,起码在外国人面前不能丢中国人的脸面。

一个月下来,加上有时加班补发的加班费,林海毅也能拿到四千法郎,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收入了。加上应美妮在家里料理一大家子的家务、除了负责三个孩子上、下学的接送外,饭后,也不休息,她就换条板凳,由饭桌前换到缝纫机前,又开始缝制姐夫每天从制衣厂带回来的布料,一直到深夜十一点多还不肯收手。这样下来,平均每个月也能挣到三千法郎左右。夫妻俩加在一起每个月有了近七千法郎的收入,除了每月交给姐姐海珍应该负担的家用,不到一年时间,也还清了国际红十字会垫付的一家人飞机票的钱。

每个月有了固定收入,可说生活逐步走上了正常的轨道。三个小孩子在学校里的进步也很快,从刚进学校时一句法文也不会讲,到现在讲法文与讲中文一样顺溜。尽管大人们规定,在家里时不准讲法文,一律要讲中文,否则时间长了,担心他们不会讲中文了。但是,大人们不在身边时,小孩子们很自然地就讲起法语来了。为此,林海毅还专门把这三个孩子召到一起,严肃地与他们谈心,说:“我们在法国生活,你们又在法国的学校里读书,妈妈和爸爸根本不用担心你们不会讲法文。但是我们毕竟是中国人,不管生活在何处,中文绝对不能丢掉。现在没有条件让你们去学校学习中文,你们也没法认识中文字,但在家里坚持讲中国话,将来有条件时再去学习中文就会容易得多。所以,以后你们在家里一定要讲中文,要形成一种习惯就好了。”应美妮还专门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了一个本子,规定每天由爸爸给他们写两个汉字,让他们照样子书写十遍,并熟读记在心里。

三个孩子很懂事,也听话,在家里都坚持讲中文,只是在一起做学校里布置的功课,互相询问作业时,才用法文对讲。这种好的习惯一直伴随着他们长大。后来,法国的华人社会发展了,不少侨团都办起了中文学校,林海毅和应美妮又相继将他们送到中文学校里去学习中文。所以,等他们成人后,虽然是一直在法国生活和长大的,却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中国普通话。每当别人称赞他们中文讲得很地道时,他们笑称都是得益于当年父母强迫他们在家里从小必须坚持学中文、讲中国话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