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宁远大捷

袁崇焕正命令手下的将领抓紧练兵屯田,按照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原则修建城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制,修建的城高 3丈2尺,雉高6尺,址广3丈,上广2丈4尺。宁远遂成为了山海关最为坚固的军事重镇之一。

为了防止宁远被围困,袁崇焕建议在宁远周围的小城驻兵,它们之间可以互为呼应,又可以为宁远提供屏障,辽东经略孙承宗采纳了袁崇焕的建议,派遣精锐部队驻扎在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城。这样一来,辽西的防线就建立起来了。

在紧要关头之际,十月份,朝廷下令让高第代替孙承宗,担任山海关总兵,负责辽西的防务。高第,陕西榆林人,此人从属于阉党,生性胆小。

高弟上任不久之后就造谣说,山海关的部队已经接连两个月都没有得到军饷,军队的数额也严重不足,只有五万多人,并不是之前说的十一万人,他之所以这么说,想达成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天启皇帝责怪孙承宗,孙承宗在山海关督师四年没有什么功劳,基本上属于白吃饭一类。他现在接手的山海关是一个兵员缺额,士气低落,弹尽粮绝的烂摊子,孙承宗犯了欺君罔上的大罪。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从关外撤兵找个充足的借口。后金的军队太厉害,而明军不堪一击。

高弟把造谣的消息传到朝廷后等待了几天,认为舆论准备的差不多了,就开始实行自己撤兵管内的主张。他希望在撤退之前,努尔哈赤的军队不要杀过来,所以一到边关,就马上要求各部队迅速将所部撤回到关内。

他呈递撤兵的上疏送到朝廷后,天启并没有批准,而是令他:宜严饬道将,倍修战守,务保万全。

高弟派往前线的探子回来报告说,后金的军队正从它们的驻地离开,气势汹汹赶来,要在十五日左右和明朝一战时,贪生怕死的高弟,觉得时间再也耽搁不得了。不顾天启皇帝的命令,执意将关外驻军全部撤人到关内。高弟的撤退命令让山海关陷入危险的境地,边关军民几年开拓获得的数千公顷土地和两百多公里的疆土被轻易丢弃,关外四十几万民众生死堪忧。城池据点也大为收缩。

因为命令下的匆忙,连军队都无暇顾及城外的数十万石后勤粮食补给,直接留给了后金。

对于卖国贼臣的行为,必然遭到广大军民的反对抵制。其中最用力的就是孙承宗一手提拔起来担任右参政的袁崇焕。

袁崇焕当时正带兵驻扎在宁远,当他获知后金军队前来的消息时,积极组织,准备大干一场,这个时候却收到了高弟从山海关传来的军令,要求他马上撤兵,退入关内。对于这种龟缩懦弱的号令,袁崇焕坚决拒绝。并传书高弟陈述不可撤兵的重要性,他认为:诸城已复,怎能轻易撤出?锦右动摇,则宁前震惊,关门也失去保障。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高弟收到他的传书之后没有理会,只是不断的催促他赶紧撤军。

袁崇焕他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他再次回信:“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

他作为宁前道的职责就是要守护好这个地方,人在关在,人亡关亡。

他看清了局势,如果撤退道关内将会给明朝造成惨重的后果,要使得关内安全无忧就必须把关外给守好,而关外最主要的城池就是宁远,他下定决心用自己的性命来拼死守住这座孤城。

执拗的袁崇焕让高第无可奈何,只得同意让袁带领一部分士兵留下,其他等地的明军都全部撤走了,沿途的百姓因为军队匆忙撤退的这一举动,以为敌人来袭,惊慌乱作一团。逃难的人群挤压碰撞在一起,无所适从,乱作一团,哭声遍野。

最可惜的是孙承宗苦心建造的十二车营,一千多辆准备火器的战车因为时间不及,被丢弃在深沟,失去了机动性能的边防车营,作战能力陷入困顿。

高第认为车营的战法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不过是变换花样弄着玩,是经不起战争的淬炼的,还很费钱,当孙承宗远在高阳听说自己一手创立起来的新式战车营毁于一旦,不禁仰天长叹,痛心疾首。

宁远成了一座暴露在后金军队面前的孤城!

努尔哈赤在取得广宁大捷之后又相继占领了明朝辽西的大片领土,形势似乎一片大好,但努尔哈赤却高兴不起来。

不高兴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便是自己治下的汉人又在举行反抗和暴动了。导火索是努尔哈赤在占领区推行的“计丁授田”的政策,遭到了汉人的抵制,计丁授田分为官田和份田,所谓官田的来源就是明朝官绅以及地主因抗击后金而死亡或逃跑遗留下来的“无主之田”,将其收归国有,然后按照人数分别给女真军户和汉民。以人数的多少来平均分配,并将辽东的百姓纳入八期制度管理,不允许隐匿男丁,甚至连乞丐、僧人也都分给土地,用来耕种。

咋一看,似乎很公平,但实际上这些分配的土地都是当地百姓原有的土地,女真人进来后基本上属于白拿,汉人不满。加上后金实行不平等的奴化民族政策,强迫百姓剃发,遵守后金的各种制度,使得占领区内暴动频繁。

为了能够解决这种危机,努尔哈赤又在计丁授田的基础上进行修改,颁布了新的做法,按人丁的数目来编庄。具体来说,就是男丁十三人,配以七头牛为一个庄,设置庄头一名,庄头必须来沈阳,住在牛录额真家(满足出征狩猎每十人选一人担任首领,称为牛录额真)附近。两庄头住在一起,方便督查催促劳役。将庄内的土地按照八比二的比例分为份田和官田。这样一来,百姓旧稍微自由一些,但因为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没有变,汉人在生活方面经常受到歧视和不平等对待。经常发生遭到女真人恶意欺霸,掠夺财产等事件。

努尔哈赤对占领区发生的暴动实行血腥镇压,大肆屠杀汉人,在这种恐怖的手段下,汉人斗争更加厉害,一有机会就逃跑投靠明军。

第二便是后金陷入了争权夺利的旋涡,趋于分裂。

因为战争获得的财富逐渐增加,他和自己的弟弟舒尔哈齐的矛盾也日渐丛生,努尔哈赤觉得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弟弟的觊觎和威胁,便借故剥夺了他的兵权,并杀死了他的儿子阿布什和武将武尔坤。最后将舒尔哈齐幽禁,施酒灌醉,使其出便溺而死。

1610年,他让自己的大儿子褚英执掌国政,因为年轻气盛,做事不考虑周全,加上为人心胸狭窄,褚英得罪了当时掌握实权的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又因为琐事遭到五大臣费英东、额亦都、扈尔汉、何和理、安费扬古的反对。为了平息众怒,他将大儿子狠心处死。

在后金占领明朝辽东广大地区之后,四大贝勒之间又陷入权力的决斗,因为储君的事情,几大贝勒相互较劲,为了能平息事态,努尔哈赤想出了一个八大贝勒共治国政的办法。

凡是后金国家大事的决策,军事义务的承担,战利品的分配,司法权的行使,都要经过八家共议才能决定。经济上的一切利益,要坚持“八分”分配的原则,选出来的汗王也需要八旗共议才能决定。

这样一来,努尔哈赤稍微放宽了心,但他还是担忧,如果自己以后不在了,情形变成什么样子还不知道。

加上现在大明朝的军事实力比以往更强大,特别是孙承宗整顿山海关,屯田筑城、秣马厉兵之后,形势越发对后金不利,战役上占不到多少便宜。想当初,他主动放弃广宁就是为了能够引蛇出洞,以便于对明军实施打击,但孙承宗却坚守不出,始终把不对的主力集中在宁远一处。使他奈何不得。

除了正面的猛将孙承宗让他头疼外,东部的朝鲜也蠢蠢欲动,西部的察哈尔林丹汗也暗地里和明军联手抗击后金,南部还有明朝的水军在枕戈待旦。准备随时登陆。

内外压力之下,努尔哈赤感到十分烦躁。

占领辽东的领土之后,为了便于指挥,他本想把都城迁到辽阳,那地方交通和地理位置都不错,但后来又担心明朝军队袭击,因为距离比较近,于是又改迁沈阳。

确定迁都沈阳之后,努尔哈赤着手开始调兵遣将,做好战斗的准备。

这天,他正带着自己的十五岁的儿子多尔衮和十三岁的儿子多铎在后山练习射箭,皇太极急匆匆的赶来禀报,说接到可靠的情报消息,明朝镇守边关的大学士孙承宗被撤职了。

新任的长官是兵部尚书高第。他来之后就废弃了之前的明军部署,把锦州、松山等多个地方的明军全部撤入到山海关了。

努尔哈赤一直为内部争权夺利的事情弄得头疼,加上孙承宗这块难啃的骨头,一度让他很是抓狂,八旗士兵虽然骁勇善战但面对明军的闭门不出他们也无计可施,等得心急火燎,而现在孙承宗被撤职,战略转向,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这个好消息让他欣喜不已。马上传令军师大臣前来商议。

十四日一早,努尔哈赤便集合十三万大军,在祭拜天地之后,举行盛大的出征仪式,他们一路向南推进,十六日就抵达东昌堡地区,十七日渡过三岔河,十八日占领右屯。一路上比较顺利,没有遇到明军的抵抗,后金军队又分兵把守,相继占领了明军撤退的各个城池。他则亲自带领一支六万多人的部队,继续推进,二十三日便已经抵达了宁远城下。

驻守宁远的是袁崇焕的明军,一共有两万人,因为没有其他城外的据点做屏障,在努尔哈赤到来之前袁崇焕就做足了准备,他先是放弃了在城外结寨的阵势。将宁远外围的兵马和城外的西洋大炮,守城的武器装备和百姓都搬到城内,城外的所有房屋全部焚毁,不留给后金士兵任何可以吃的东西。将宁远城的城墙四个角落修复延长,形成一个三面合拢的造型,然后将炮台放在炮车上,以便于转动,最大限度实现活力覆盖的范围。对于前来袭击的敌军基本上可以做到无死角射击。

宁远城墙上一共布置了十一门红衣火炮,这些火炮是葡萄牙人造的,明军担任火炮总把的人是彭簪,他接受过葡萄牙人的专门训练,他学成之后又带了一批专司教他们使用红衣大炮。

后金军队在宁远城北设立大营,努尔哈赤将沿途所掳掠的汉人派人押到城门前,喊话劝降,被守军拒绝,袁崇焕命令手下的将领,罗立等人马上点火炮轰击。大炮齐射,后金八旗士兵被炮轰得七零八落,死伤惨重,后金赶紧将驻地军营往西边移动。

第二天一大早,努尔哈赤下令攻城,后金士兵拉开阵势准备攻城,运用推楯车、运钩梯,步骑蜂拥攻城西南角,并发射万枝利箭,城上箭头像下雨一样落下,袁崇焕站在城头屹立不动,下令开炮迎击。

明军依托构造的工事死守城池,伤亡之后又马上有人补充,祖大寿也率军过来支援,铳炮齐发,雷石齐下,后金军被击中多人,死伤累累。后金先期抵达西南角的八旗士兵开始猛凿城墙,一些薄弱的地方被凿开,不一会儿,就有约两仗宽的洞显现出来。

形势变得危急起来,后金士兵马上有进城的可能,在这种时刻下,袁崇焕马上命人把库房中剩下的一万两银子拿出来,对坚守的士兵说,凡是打死一个敌人,马上赏赐一锭银子。

我说话算数,在这种鼓励下,士兵们作战更叫激昂。

袁崇焕则亲在担土搬石,堵塞城墙的缺口,即便身上已经负伤也不下火线,仍然坚定的应对,率领城中的军民一道将柴油和火药混在一起,用铁索放到城下点燃大火。大火燃烧得很剧烈,后金士兵的战车等被引燃,士兵被烧伤不少。战斗一直进行到了半夜,都还没有攻入的迹象,后金士兵只得收兵。

第二天天亮之后,后金军队不甘心作战失利,又来攻城,这次攻城是努尔哈赤跑到前线亲自督战,部署精锐士兵猛攻宁远城,袁崇焕在城墙指挥炮手,在后金士兵靠拢以后再放炮,士兵一靠近,便被红衣大炮炸得死伤无数。领悟了明朝的炮火威力,后金士兵有所畏惧,努尔哈赤无奈只得将军营驻扎地往后撤五里。

历史的一些书籍记载,努尔哈赤也是在这一天负了伤,比如《石匮书后集》记载:“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北骑谓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号哭奔去。”《春坡堂日月录》记载:“我国(李氏朝鲜)译官韩瑗,随使命入朝。适见崇焕,崇焕悦之,请借于使臣,带入其镇,瑗目见其战。军事节制,虽不可知,而军中甚静。崇焕与数三幕僚,相与闲谈而已。崇焕即送一使,备物谢曰:‘老将横行天下久矣,日见败于小子,岂其数耶!’努尔哈赤先已重伤,及是具礼物及名马回谢,请借再战之期,因懑恚(menhui)而毙云。”可见明军的炮火的确很厉害。

吃尽了明军炮火的苦头,后金的士兵再也不敢到城下来了,无论军官怎么督战,士兵快抵达城门边调头又跑回来。

一直到二十六号,虽然后金的军队还在周围驻扎,但对于他们来说,宁远城就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宁远城打不了,那就换个地方大,努尔哈赤马上派人打探,发现周围的觉华岛上有人烟,就派士兵前去,才知道明军的粮草都存放在这里,于是干脆将守卫粮草的几千名明朝军队给灭了,这样才算出了一口气。

这样双方战斗以后,努尔哈赤知道这样下去没有任何胜算,于是撤军了,两军交战以袁崇焕的胜利告终。

消息传到京师,文武百官和百姓都击掌称贺,天启皇帝也很开心说,七八年来,终于取得了一次胜利。

努尔哈赤撤军以后又在四月份攻打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得了大量的牲畜”。

一月份的宁远战役,后金遭到惨败,努尔哈赤因此而郁郁寡欢,加上身体受过伤,这年7月份,又身患毒疽,二十三日前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病势转危,遂决定乘船顺太子河返回沈阳,到八月十一日,乘船顺太子河而下,病死于叆(ai)福陵隆恩门鸡堡。

努尔哈赤死后,其第八子皇太极受诸位将领的推举袭承汗位,改元天聪元年,五月,皇太极完成攻打朝鲜王朝以后,就调转矛头准备战斗。162 7 年初,皇太极率领六万八旗士兵越过鸭绿江朝明朝奔来。此时的明朝在取得战役的胜利之后也没有闲着,袁崇焕已经升为辽东巡抚,为确保山海关的防线不受后金威胁,袁崇焕坚持以辽人守辽土的作战方略,扩建加固锦州、宁远及中左所、中前所、右屯、大凌河等关外诸城堡,派遣兵马,充实粮饷,招集 6万余兵在各个城市驻守,他本人则坐镇宁远,担任守锦州的是平辽总兵赵率教。很快就构成一道“宁锦防线”。并把边关的防线向前推进了八十多公里。

皇太极早就想为父亲报仇,出兵明朝,早日完成他的心愿。在听说明军在加紧建设几座城池之后,觉得时间已经不等人了,若全部建好,无异于会加剧自己的危险程度。于是就马上行动,亲自带领六万人举兵向西挺进,在五月十一日这天包围了锦州。

袁崇焕很快就收到了前线的探子的消息,说后金军队正在渡过辽河,他马上作出战略安排,满桂率军移驻前屯,孙祖寿带兵移驻山海关,黑云龙在一片石驻扎。锦州的防务则交给了三个人,其中左翼是副总兵左辅统金国奇,右翼是副总兵朱梅,平辽总兵赵率教居中调度,贾胜领奇兵在东西两面随时策应。

做好安排之后袁崇焕才松了一口气,他是一个很谨慎的人,做事情务实且保守,对于城池的保护,他的一贯主张就是以守为主,痛击来犯之敌,对付后金这样骑行为主的部队,就是要坚固城防和猛烈的火炮才行。各个将领只要尽心尽力守住城池,基本上就不会出大的乱子。

天启七年五月初九,后金八旗士兵在皇太极的统领下,分为前中后三队,挺进。初十,率领大军抵达广宁,在路途上抓住了明朝军队的哨卒。经审问得知,明朝的大凌河和小凌河城墙还没有修完,目前驻扎兵力部队,而锦州有兵马三万人,在确定消息的真实性后,皇太极乘着夜色进军,带部队直奔大凌河城,队形由行进的前中后变换为左中右,准备攻占。除了自己带领一支军队外,他还命令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贝勒硕讬及总兵官等人率领两红旗和镶蓝旗的兵马为右翼,前往锦州城。三贝勒莽古尔泰率正蓝旗的部队攻打右屯卫。

大凌河城还没有修缮完毕,不足以抵御后金军队。于是守城官兵在得到首肯的命令后,全部撤入锦州城,右屯卫也缺乏抵抗的设施,后金军一抵达,屯卫的守军就开始溃退,这样一来,大凌河和右屯卫两座城池皆被后金军占领,几路大军汇合在一起。现在最大的城就是眼前的锦州。

袁崇焕马上布置兵力,调集宣府和大同等地的部队出关迎敌。

很快,皇太极率领的部众就将锦州城包围,当时候在驻防锦州的是总兵赵率教。

明军决定采取表面和谈用以拖延的政策,毕竟后金军队来袭,明军的准备还不充分,城池还没有修缮坚固,此外,枪械和粮食还有待补充,赵率教派遣官员到皇太极营地假装议和。拖延时间。

皇太极对锦州志在必得,他受到来使的求和后,提笔写了回书,但是明军一直没有回复,皇太极等不及,几天后,皇太极下令攻城,锦州战役爆发,中午,军队攻打到城下,但明军的炮弹威力巨大,八旗士兵死伤严重,迫不得已,皇太极后退五里扎营,战争开始吃了大亏,皇太极马上派人到沈阳调兵支援锦州战役。

十三日,皇太极用骑兵围城,三次派遣使者来求明军投降,都被赵率教一口回绝,于是又下令攻城,除了士兵死亡的数量增加以外,攻城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他于是命令手下的士兵将劝降书用箭射到锦州城中,以为这样子可以达到目的,刺激明朝的军队出城作战,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同一天晚些时候,后金在路途上截获了辽东巡抚袁崇焕送给赵率教等人的书信,这其实是袁崇焕有意为之,目的就是骗皇太极相信,没想到皇太极不仅丝毫没有怀疑信的来头反而还当真了,并且派了阿济格、岳托、萨哈廉、豪格等率军前往塔山护粮,结果护粮的前队和明军满桂率领的部队相遇,由于双方担心背后都有伏击,因此战役很快就结束了,明军回到宁远,后金则回到塔山。

几日以后,皇太极收缩对锦州城的包围,劝降的书信几次射入城中还是老样子没有任何反应,围困锦州已经半个月,自己的士兵粮食短缺,兵马疲惫,到二十七日,眼见锦州没有任何进步,于是皇太极率领部队前往宁远一代打击明军。以求能够获得战果。

锦州被围困之后,袁崇焕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派赵率教坚守城池。二是派人快马加鞭送书信进京,及时向天启皇帝报告前线情况。并陈述守卫宁远的重要性,他在信中说,宁远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是山海关的屏障,如果宁远守不了。那么山海关就会出问题。所以在宁远驻守的明军主力不能轻举妄动,否则会中敌人的敌围点打援的奸计。锦州现在很危险,请求从山海关总兵满桂那里抽调军队前往支援。

守卫宁远,意义很重要,很明显就是战争的关键点,天启皇帝也看出来,他认为只有把宁远守好,山海关才能够做到安全放心,这样一来明朝也就有了安全保障,于是他下令,让满桂从驻守山海关的部队中抽出一万名士兵立即赶往前线支援,得到天启皇帝的圣旨后,满桂马上和自己的内臣孙茂霖带领一万骑兵向东挺进,很快就到达了宁远。袁崇焕从增援的部队中选出精干的士兵两千人,又从关外挑选了健壮的士兵两千人,共四千余人让满桂、祖大寿和尤世禄前往驰援。

部队出发不久,在笊篱山便和后金将领莽古尔泰带领的一万名骑兵不期而遇,双方展开厮杀。

虽然明军人数不占优势,但带兵将领个个都是善战之人,冲锋陷阵一点都不畏惧,带领自己的部队和后金激战。

后金仗着人多,对明军完成快速包围。明军在满桂等将领的率领下,各个击破。一直打到中午时分,战况激烈。后金因为长途行军,体能消耗较大,遇到和明军苦战,便体力不支,明军选拔的都是健壮精干的士兵,加上近距离驰援,个个都士气高昂,打起仗来也是分外有力。

后金将领莽古尔泰见这阵势暗暗吃惊,想到今日明军战斗力比以往要强很多,自己虽然人数多但却一点便宜也没有占着,为了避免全军覆没,马上下令撤兵,退回塔山驻地。并派人将情况报告给皇太极。

满桂等人担心路上有埋伏,也不派人追击,率军返回宁远。

皇太极收到莽古尔泰的消息,也疑惑明军的战斗力怎么如此强悍,他带兵攻打锦州城已经多日,却没有半点进展,加上天气炎热,士兵深受其苦。于是他决定派主力部队前去对宁远死磕。只留下少数士兵监视锦州。

后金的部队在二十八日将宁远包围,宁远的明军已经做好了准备。袁崇焕将前来赶往增援的满桂援军布置在城外,命令宁远的总兵官孙祖寿和副将许定国率军在西门驻扎,派副将尤世威在宁远城东扎营,这样就可以互为犄角之势,相互支援。

为了对后金军队形成有效的攻击。他还将装载有数门的火炮排在城墙和护城河之间,构筑强大的火力网,后金军只要敢靠近宁远一步就可以对其形成有效性杀伤。只要后金军队无法靠近城墙,那就奈何不了宁远。

皇太极把宁远包围了一圈,但是却不敢靠近一点,一来宁远城的东西北三个面都有明军严阵以待,自己不好下手,而唯一的南面,又是明军的大炮射击区。

他很早之前就领教过明军大炮的厉害,直接可以轰的士兵死伤惨重,哭爹喊娘。现在的形势很严峻,他觉得现在接受的宁远,已经比父亲那时候的征战更难打,但后金前来,如果不战就回去,有失脸面。

于是想了一个计谋,引蛇出洞。

传令让部队后撤,让明军出城作战,只要一出来,那就是他们的菜了。

后金军很快就斥退,但明军却依然坚守不出。

眼见明军没有中招,他没有办法,只好又率军重新回来再度包围。

看来只有打了。

即使奈何不了宁远,但也要给明军一点厉害瞧瞧。他一眼就盯上了宁远城外驻守的明军,觉得吃掉几股明军没有问题。就传令,后金攻打宁远周边的明军据点。

出乎意料的是,明军周边这些士兵是由车营护卫的。八旗士兵只要一靠近,车子装载的火炮和火铳齐发,折损了后金相当多的人马。后金军队擅长骑兵作战砍杀,但在明军的炮火伺候下,毫无用武之地。皇太极焦急之下,又命士兵掉头攻打城池。

明军城墙的士兵以逸待劳,大炮齐射,后金军被炸得人仰马翻。

几次进攻都未能靠近城墙,八旗士兵吃了败仗,士气低落,这个时候,明军将领满桂趁势出击,带领明军精锐骑兵出城和清军激战,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斩杀后金数千人。

皇太极六神无主,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又有士兵传来消息说一股明军出来砍杀一阵之后又退回去了。他气不打一处来,马上下令带兵强攻锦州,不相信锦州弄不下来。

六月三日,皇太极带领后金强攻锦州,他亲自指挥士兵攻城,对凡是有后退贪生怕死之徒,一律斩首。后金几大贝勒也纷纷上战场,带领士兵进攻,投降后金军的明军叛将李永芳冲锋在前。想要给新主立一个战功。八旗士兵在死命令下,只好带着云梯,推着战车攻城。

几天空闲的时间里,守卫锦州的赵率教没有闲着,他除了修缮城池外,还发动群众,自制了雷木灰罐,组织居民严防死守,定时巡查。只有发现八旗士兵就痛击,毫不手软。

皇太极做事情虽然很认真,但却没有他父亲努尔哈赤那样的耐心,在他的指挥下,虽然后金军队进攻异常英勇,但和明军交战的二十多天内,却没有占到任何便宜,战斗了几十次但却没有一点进展。

再度组织人马进攻,八旗士兵吃了个大亏,在明朝军队密集编制的强大火力网下,后金军死伤惨重,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进攻,要知道后金士兵最擅长的就是攀爬,但这也需要靠近才行,每次八旗士兵一靠近护城墙,就会被炮火轰死很多人,城下面密密麻麻都是后金军队的尸体,一场战役在开头都死了三千多人,这对后金军队来说算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侥幸捡下来一条命的士兵回营之后都是灰头土脸,士气低落。

皇太极看这个形式,再打下去会把自己本都赔进去,于是在夜里和诸位将军商议之后,撤军退回沈阳。路过大小凌河的时候,为了出气泄恨,将两座城池毁掉。

宁远之战,是明朝对后金作战一来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宁锦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