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假途灭虢 上

假途欲展灭虢谋,雄师借道意悠悠。

西疆未觉风云变,东路先惊草木愁。

功就归来烟已散,计成归去水长流。

天下谁人堪比肩,我自登高吞九州。

就在曹操准备离开帐篷,独自发起攻击之际,一位诸侯突然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震惊众人的建议。

“各位,我们何不另立新帝?”这位诸侯的声音在帐篷内回**,仿佛投入了一枚重磅炸弹。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议论纷纷。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有人则觉得这是对皇室的极大不敬。

曹操听到这个建议,瞬间大怒,他转过身,目光如炬地盯着那位提出建议的诸侯。

“当今陛下乃是汉室血脉,正统无疑!且他自即位以来,并无过错,我们怎能轻易废立?”

曹操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的愤怒与坚定。

他继续道:“董卓虽拥立刘协,但那是他狼子野心,图谋不轨。我们身为大汉臣子,理应铲除董卓,拥护正统。如今,刘协身处险境,向我们求援,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反而另立新帝?这不是背信弃义,是什么?”

不等众人反应,曹操继续说道。

“你们这些所谓的诸侯,口口声声说着要维护大汉江山,实际上却各怀鬼胎,只顾自己的利益!”

曹操痛斥道,“如今刘协天子有难,向我们求援,你们却在这里推三阻四,甚至想要另立新帝,简直是大不敬!”

他的话语像一把把锋利的剑,直刺众人的心窝。那些诸侯被他骂得面红耳赤,有的低头不语,有的则试图反驳。但曹操并未给他们机会。

他继续说道:“我曹操虽然势单力薄,但我也知道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大义!我不会像你们一样,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背叛皇室,背叛天下百姓!”

说完,曹操猛地一甩衣袖,转身大步走出了帐篷。他的背影在众人的视线中逐渐消失,只留下了一片沉寂和尴尬。

曹操刚走出帐篷,耳畔突然响起一声敬佩的赞叹:“曹公如此忠心,在下实在是倾佩。”

他回头一看,只见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二人,正迈步走来。

刘备上前一步,拱手道:“曹公,我刘备虽不才,但也知道忠孝节义。看到曹公为了匡扶汉室,不惜与诸侯争辩,我深感敬佩。我愿追随曹公,共同讨伐董卓,恢复汉室荣光。”

曹操听闻此言,心中不禁一动。

他微微颔首,说道:“玄德兄,你的心意我领了。如今汉室衰微,董卓专权,确实需要我等齐心协力,共图大业。”

刘备又补充道:“帐中那些诸侯,只顾自己的利益,不足与谋。”

“我们与他们道不同,不相为谋。曹公,我们齐心协力,必定能够铲除董卓,恢复汉室江山。”

曹操点头赞同,他深知刘备所言非虚。那些诸侯虽然名义上结为同盟,但实际上各怀鬼胎,难以共事。

而刘备等人则不同,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能够齐心协力,共同为汉室江山而奋斗。

如今,刘备主动表示愿意追随自己讨伐董卓,恢复汉室,这无疑是曹操梦寐以求的机会。

他感到十分庆幸,自己的诚意和决心终于打动了刘备,让他成为了自己的盟友。

曹操深知,刘备不仅有着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更有着广泛的人脉和民心。

他的加入,不仅能够增强自己的实力,更能够带来更多的支持和助力。这对于曹操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刘备又说道:“曹公,我等可不比其他诸侯,在下是一兵一卒都没有,只有兄弟三人,还望曹公不要嫌弃。”

曹操听闻刘备此言,急忙摆手。

他诚恳地说道:“玄德兄,你此言差矣。我曹操素来敬重英雄豪杰,更看重的是人的品德和能力,而非单纯的军队数量。”

“你刘备仁德之名远扬,关羽、张飞皆是万人敌的猛将,你们兄弟三人,便是最宝贵的财富。”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况且,英雄不问出处,富贵当思原由。我们如今共同的目标,便是铲除董卓,恢复汉室。只要有心报国,有志于天下,何愁大业不成?玄德兄,你的加入,是我莫大的荣幸。我相信,我们齐心协力,必定能够成就一番伟业。”

刘备听了曹操的话,心中也是一阵感动。他深知曹操的雄才大略,也明白自己兄弟三人的力量有限。如今有了曹操的支持和信任,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于是,刘备拱手道:“曹公如此看重我等,刘备感激不尽。我们兄弟三人,定当竭尽全力,助曹公一臂之力,共同讨伐董卓,恢复汉室荣光。”

曹操闻言大喜,他知道,有了刘备等人的加入,自己的势力将会更加强大。他深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定能够击败董卓。

……

夜晚。

曹操与刘备并肩坐在帐中,昏黄的灯火映照着他们凝重的面庞。

两人就刘协的密信展开深入的商讨,密信中的每一个字句都牵动着他们的心弦。

曹操眉头紧锁,沉声道:“玄德兄,刘协天子在密信中请求我们倾尽全力攻击长安,但如今我手中仅有万余人部队,与董卓的西凉铁骑相比,实力悬殊。攻打长安,无异于以卵击石,我实在是心有顾虑。”

刘备沉思片刻,缓缓道:“曹公所言极是,长安城坚池深,董卓势力庞大,我们确实不能轻举妄动。但刘协天子身处险境,向我们求援,我们又岂能坐视不理?”

随后刘备继续说道:“正面冲突我们根本不可能打到长安。”

曹操也叹了口气,不知如何是好。

“曹公不必忧虑,我已有对策。”

刘备深吸一口气,指着地图上的荆州,神色坚定地对曹操说道:“曹公,请看这里,荆州地处中原与南方的要冲,且距离长安不过数百里之遥。若我军能借道荆州,不仅能缩短进军长安的路程,更能避免与董卓军队冲突,直取长安。”

他顿了顿又说道:“更为关键的是,荆州牧刘表乃备之表兄。若备亲笔书信一封,说明我军意图,刘表兄或会念及亲情,同意我军借道。届时,我军便可**,直逼长安,董卓必定措手不及。”

曹操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他深知刘备智勇双全,且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

如今听他如此详细地分析荆州的重要性,以及借道的可能性,心中不禁对刘备的谋略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