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生涯

安史之乱

杜甫在奉先待了没多久便返回长安任职。不知道是不是杜甫命中没有官运,这年年底,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附近)起兵,天下陷入纷乱之中。天宝十五年初,即公元756年,安禄山占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安禄山,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母亲是突厥人,安姓为其继父的姓氏。安禄山30岁时步入军旅,之后,以狡黠及反应迅速赢得赏识,仕途上一帆风顺,节节高升。

天宝元年(742年),安禄山升为平卢节度使,时年刚满40岁。节度使本是都督所兼有的一种特殊名义,最先设立于高宗时,凡是都督而持有中央所颁给的旌节者,称节度使。最初这只是一种重要的形式,而非正式官职。到玄宗时,先后在边境地区设立了十大兵镇,最高长官称节度使,至此埋下了唐朝藩镇割据的伏笔。

最初设立节度使的用意是纯粹的军事目的,旨在防御外族,保卫疆土。但到天宝后期,节度使俨然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例如安禄山任范阳节度使,不但可任意调换部将,还可保举其辖区内的官吏。

由于节度使一面拥有庞大的武力,同时又掌握地方政权,因此他们的辖区渐渐变成半独立的封建王国。节度使不甘心为人臣的时候,起兵反抗在所难免。

安禄山具有少数民族血统,个性十分粗犷,又懂得逢迎、谄媚,手腕极强,他尽量逢迎李林甫等朝廷奸佞,使得李林甫对他大为赞赏,常在玄宗面前为他美言,因此玄宗也对他十分宠爱。

天宝十年(751年),安禄山恃宠而骄,求玄宗赐给他河东节度使之职,结果玄宗竟然答应了。如此一来安禄山便身兼三镇节度使,坐拥重兵,荣耀君宠达到顶峰。

“人心不足蛇吞象”,安禄山不满足于这样的荣宠高位,他暗中扩大势力,贿赂群臣,同时派间谍刺探朝中大小事务,到后来,连杨国忠都制衡不了他。天宝十四年(755年),玄宗下令召见安禄山,安禄山称病抗旨。不久后,安禄山便以讨伐奢**的当政宰相杨国忠为名,在范阳一带起兵造反。

安禄山的军队中,史思明带领的一支最为骁勇。史思明也是营州人,与安禄山关系密切,从军后也屡建战功。安禄山起兵造反一事,史思明参与谋划,并一直亲力亲为,所以此次叛乱被称为“安史之乱”。

天宝末年,宫廷内室奢**之风弥漫,政权落在无能无德的杨国忠手上,觊觎大唐江山、一直很有野心的安禄山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立刻将一直以来的谋划付诸行动。

安禄山很清楚中央政权的腐败,他算准了中央军队的懦弱无能。当时宿卫京城的军队都是从农民中挑选出来的精壮之士,缺乏战斗经验,平日又养尊处优,士气日益衰颓。相比之下,安禄山的藩镇边兵就不同了,他们经常与外族有规模不一的战事,一直保持着强劲威武的实力,再加上藩镇士卒的人数远较中央守卫军多,胜负之势实在很明显。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造反。他的行军路线是从蓟州(今天津蓟县一带)、幽州(今京津地区)两地出发,一路向西南,先攻下恒州(今山西大同),然后再西入太原,进而攻入长安。鉴于对阵双方兵力悬殊,安禄山的军队所过州县,唐军望风瓦解。安禄山攻入太原时,太原地方长官将其起兵叛唐的消息传回长安,玄宗还不相信这是事实,还认为是有人在挑拨离间,直至各地沦陷的情报纷纷传至京师,玄宗才发现大事不妙,于是赶紧召集群臣商量防御之策,然而为时已晚。

百姓在没有内乱之时尚且过着贫困交加的生活,如今内乱一起,朝中显贵为保全自身,更加巧取豪夺,加重兵役和徭役。叛军占领地区的百姓们饱受**,不仅家庭破碎、骨肉离散,就连原来稍可容身的房屋都被焚毁或破坏,到处哀鸿遍野,惨不堪言!

朝廷为防卫东都洛阳,特招募了六万人左右。在这之前,为了讨伐外族就已经征调了不少壮年,而且每次战役的伤亡人数都不少。因此此时能够募得的兵源,在素质上已经不是一流的了。

十二月初,安禄山奔洛阳而来。洛阳守将率军出城迎战,厮杀过后,乱尸堆积,已分不出敌我,战场上尘土飞扬,一片混沌。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叛军攻占了洛阳城外的其他小城,军心大振,而唐军则士气消沉,一蹶不振。

十二月中,洛阳沦陷。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这时候,全国上下人心惶惶,时局已混乱得不可收拾,四处都是逃难的百姓,茫茫然不知何处才能安居,何地才没有战乱、没有伤亡、没有离别分散。

杜甫刚回长安任职时,眼前的局势已经使他感觉到他所忧心的事终将来临,眼看着各地传来的消息及流离四散的百姓,杜甫不免有所警惕。据从沦陷地区逃出来的难民说,叛军一到就开始烧杀掳掠,无所不为,侥幸逃离者寥寥无几。

听说安禄山已准备攻打长安,杜甫立刻想到在奉先的妻儿,他焦急不已,跟着人潮离开长安,先到奉先去探视妻儿,再作安排。

杜甫回到奉先收拾妥当之后,便带着一家大小前往白水避难。他们到白水后寄居在舅舅家中。六月间,哥舒翰坚守潼关失败,长安危矣。玄宗仓皇逃亡蜀地。杜甫带着妻子和孩子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涯。

七月,长安被攻陷,玄宗已逃往蜀地,留在长安的皇孙王族被大肆屠杀,宫阙则被叛军纵火焚烧,昔日的繁华顿成废墟!随着玄宗一起奔向蜀地的军队回头望见烈焰冲天的长安,他们的沉痛悲哀无法自制,因为他们的家室子女都还留在那儿,在哀伤之余,一股怨恨昏政之心也跟着滋长。

当几千名军队带着悲痛的心情到达马嵬坡时,便都不愿意再前进,将士们不愿护送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和杨贵妃,于是推派代表向玄宗转禀众人的意愿,除非诛灭杨国忠和杨贵妃,否则便不肯前往。玄宗迫于无奈,只得忍痛赐死杨贵妃,诛杀杨国忠。杨氏兄妹一时风光无二,最后落得这样的结局,也实在可悲可叹!

八月间,百官拥玄宗之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灵武),是为肃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