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加航试飞

“没有原则的人会漂流不定,正确的坐标可让我们在保持真我的同时,亦能扮演不同的角色,挥洒自如;在不同的岗位上拥有不同程度上的成就,就活得更快乐更精彩。”

1993年3月,

李嘉诚出席汕头

第一城项目协议

签字仪式。

2003 年11 月10 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全球第十一大航空公司——加拿大航空证实,香港长江实业副主席李泽钜将通过其名下的三一时代投资公司(Trinity Time Investments,缩写TTI),出价6.5 亿加元(约40 亿港元),洽购加航31% 股权。这是李氏家族在购买中国南方航空3% 股票后,第一次大规模入股航空公司。

入股加航

2003 年,世界航空业界最大的新闻莫过于遭受SARS **苦不堪言的、世界排名第十一的加拿大航空公司由于亏损严重申请破产保护事件。加拿大航空公司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该公司在加拿大国内20 多个城市经营航班服务,国际航班服务通达美国35 个目的地,欧洲的47 个城市以及亚洲、澳洲、墨西哥和南美洲等广大地区,中国的北京、上海每天都能听到加航班机的声音。加航连年遭到“911”、伊拉克战争、SARS 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多重打击,运营成本上升,亏损严重,终于走到资不抵债的地步,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据统计,2002 年全球航空客运量下降了约20 %,有的地区降幅高达40%。2002 年全球航空公司的损失总额,扣除利息后几乎是他们前四年的利润总和。《华尔街日报》说,李嘉诚长子李泽钜入股加拿大航空公司,对于加航来说,绝对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在2003 年年初还排名全球第十一的加航,自从经历了年中的SARS 风波后,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加航申请破产保护,全力进行内部重组,而加航的股票价格也在2003 年3 月开始大幅度下滑。

李泽钜是李嘉诚的长子,早已入了加拿大国籍。他自己名下的私人公司——三一时代投资公司,由荷兰银行、长江实业等共同参股。在加航申请破产保护的时候,加航的主要投资人就开始四处寻找新的融资,以解燃眉之急。终于,经过数月的接洽,他们通过代理人寻找到了三一时代投资,双方很快达成了框架协议。经过协商,李嘉诚决定,出资6.5 亿加元购买加航31% 股权,同时接受加航投资方与加航工会之间达成的协定——加航全额支付1.5 亿加元的退休基金款,不过后者的条件是,必须等到公司经济状况好转后再行支付。

李泽钜与加航签订的收购协议还规定,加航的两位执行总裁将各自得到1%的加航股份,约合2100 万加元,换取他们留任四年,李泽钜则拥有重组董事会的掌控权,按照规定可指派五名董事列席加航十一人的董事会。也就是说李嘉诚家族将会实质上拥有加拿大航空的控股地位。

加拿大航空公司是加拿大唯一同时经营国内和国际航线的公司,也是世界第十一大航空公司。加航过去三年半来亏损高达26 亿加元,是第三家申请破产保护的北美大型航空公司。2003 年4 月申请破产保护前,债务高达100 亿加元。

2003 年11 月10 日晨,加航公司股价在蒙特利尔股市开盘后应声上涨11.2%,达到1.2 加元,但距2000 年年初的20 多加元高点仍差很多。加航很大一部分营运利润来自于加中航空旅游业。据经营加中旅游和加中航线销售第一的加拿大天宝旅游公司叶玉桐总经理介绍,由于加航到中国航班最多,每天十四班次,因此约80% 中国游客乘坐加航。仅该公司每年就安排四千余人次内地人士访问美加,包括多次接待了北京、江苏等地赴加参展的百人代表团。

另外,从当年12 月1 日香港时间13 时起,加航将开辟一条由香港直飞多伦多的新航班,游客仅用14 小时35 分钟就能直达多伦多,而多伦多是香港数十万移民加拿大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显然是一条最赚钱的航线。对于加航的香港新主人和香港新航线的开通,业界称,“得知加航可能因此而起死回生,我们很高兴。”

2003 年4 月1 日,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加拿大航空公司的收购抢购过程充满了兵诡势讹的戏剧过程。同年7 月,有13 家国际投资机构参与了收购加航的竞争大战,李嘉诚的大公子李泽钜从世界级的众多投资财团中脱颖而出,后经一波三折,最终成为独家洽购方。

2003 年5 月,德国金融界巨擘德意志银行欲入主加航,是福是祸,加航能否重新打开一片蓝天,留给人们太多的遐想空间。就在这时,在一个多月前收购加拿大航空的最后一轮比拼中落败的美国Cerberus 公司卷土重来,其修订后的收购建议,大打债权人和工会牌,十一名无抵押债权人已经向加拿大安大略省法院申请要求重开竞标程序,以考虑接纳Cerberus 的新建议。如果那样,则意味着李泽钜对加航的收购方案会被束之高阁。

显然,Cerberus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李嘉诚此前已取得的绝对领先的优势地位岌岌可危,升空计划前途未卜。Cerberus 一词,原意是希腊神话中地狱里长着三只头、专吃冥灵的恶犬,而以此命名的Cerberus 公司,专门收购濒临破产的公司,然后转手获利离场。他们所做的就是趁火打劫,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尽快赚取利润。这种说法在某种意义上显然低估了Cerberus 所做的事情,他们拥有各种精明强干的投资专才,在改良企业财务、创造利润方面有相当精深的专业水平。在他们的历史上,已经有多个咸鱼翻身的精彩个案。

Cerberus 的新建议出手阔绰──以2.5 亿加元收购加航11.9%的股权,并向加航提供8.5 亿加元的额外融资,较李泽钜提供的资金总额测算高出1.65亿美元。而现时加航的现金总额只有8.93 亿加元,还有15 亿加元的员工退休金赤字,急需补充营运资金并解决退休金赤字。Cerberus 的发起人Stephen Feinberg 是一个强悍的人物,他曾经是名列前茅的网球选手、象棋大师和美国军队的一名伞兵,管理着120 亿美元的资产,Cerberus 这家从事中间市场融资的公司,在过去的五年拼杀中资产几乎翻了一番,在收购财务处于困境的公司并改善其财务方面负有盛名。Cerberus 还邀请了加拿大前总理马尔罗尼做顾问,并允诺如果成功,他可以获得加航总裁的高薪职位。

新建议使得债权人入股机会陡然增加,这一决定得到了以德意志银行为首的十一家无抵押债权人的支持,这些债权人共拥有加航5.4%的债权,他们强烈要求加航和法院考虑Cerberus 的新建议。对于债权银行来说,钞票的分量是唯一考虑的要素。

加拿大航空公司2002 年亏损了4.28 亿加元(约合25 亿元港元),债务总额高达121 亿加元。加航历经几年亏损,累计亏损总额近20 亿加元(不含该公司2003 年亏损的19 亿加元)。加航最近的盈利年份是在1999 年,也就是说已连续四年亏损。

加航在2003 年年初曾决定通过裁减大批员工和出售部分资产的方式改善经营状况。加航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米尔顿表示,由于亏损严重,公司正考虑出售拥有4000 名员工、总部设在加拿大东部哈里法克斯的JAZZ 地区航空公司,并出售拥有8000 名雇员、从事飞机维修业务的加拿大航空科技服务公司49%的股权。他还表示,加航还将通过裁减人员的方式每年削减6.5 亿加元的运营成本。米尔顿解释说,公司雇员的工资和福利约占运营成本的31%,每年超过30 亿加元,所以必须采取变卖资产等非常措施削减如此庞大的开支。加航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负债有增无减,每天亏损约260 万美元。市场分析员认为,面对如此困境,加拿大航空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实施公司重组、直至卖盘是唯一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

2003 年4 月1 日,在游说员工接受减薪方案失败后,加航向法庭正式提出破产保护申请。米尔顿无可奈何地称:“这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而又唯一可走的一条路了。”除此之外,加航管理层还能做什么呢?

加航在向法院提交的破产保护申请书中称,公司目前已筹集了约7 亿美元的资金,以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营的庞大开支。加拿大安大略地方法院接受了该公司的破产保护申请,并允许该公司继续负债运营。加航曾与加拿大通用金融集团达成总值55 亿美元的特别信贷协定,包括逾31 亿美元定期放款和近24 亿美元循环信贷,供加航购买四十三架小型及省油的飞机,以便重组机队,至少在现阶段使加航能够继续运作,待以寻求新的投资者重组加航。

在加拿大航空公司向加拿大安大略省地方法院提出破产保护申请后,李泽钜立即以个人及属下Trinity 公司的名义不失时机地发出了收购要约。李泽钜可谓识时务者之俊杰。此举被认为是李嘉诚家族集团首次涉足国际航空业界。当时欲投资收购加航的有十余家世界跨国投资公司,其中不乏国际上最具实力的投资财团,但唯有李泽钜被加拿大人所看好。李泽钜是加拿大公民,他若控股加航意味着加拿大航空公司至少在名义上仍然属于加拿大所有。

李泽钜发出收购要约后不断向外界传言,“我不希望看到加拿大最大的航空公司落入外国人之手,加航是我们加拿大人的航空公司。”其实,李泽钜又何曾不是外国人,只不过是,李泽钜拥有一个加拿大名义的法律公民身份而已。

只不过,李嘉诚不失时机地利用儿子李泽钜的加拿大护照身份,释放一个争取民心民意民情的烟幕而已。不少加拿大人也希望,秉承了其父李嘉诚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经商风格的这位商界精英,能够妙手回春,帮助已陷入接受破产保护状况下的加航起死回生,让加拿大人能够看到自己国家的企业浴火重生,再飞蓝天。

据加拿大报章报道,早于加拿大航空前一年陷入困境之时,李泽钜曾与加航行政总裁米尔顿会面,磋商注资事宜。而这次为李嘉诚父子穿针引线的关键人物,是加拿大华裔商界人士郭李绮华。郭李绮华是加拿大投资公司Amara 的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曾担任多家公司董事,现在是加航的独立董事兼管治委员会成员,也是李嘉诚旗下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和长江生命科技的独立董事。她担任董事的另一家公司Telesystems International Wireless,此前三年曾与和记黄埔合资竞投英国3G 牌照,但其后已完全退出合资公司。郭李绮华在拣选两名候选买家的会议上,基于自己的敏感身份,并没有投票,显示出她本人的专业操守。加航重组部门主管Calin Rovinescu 表示,李泽钜2002 年曾与米尔顿通过多次电话,但没有亲自到加国参与磋商,而是透过职员和高盛证券进行。之后,为长实副主席李泽钜穿针引线收购加拿大航空的华裔商界人士郭李绮华为免利益冲突,已经辞去加航非执行董事之职。

李嘉诚为何会看中连续多年亏蚀、负债累累的加航?加拿大经济观察家分析,李氏家族在亚洲有相当的实力,且香港因为有数十万移民与加拿大有着密切的来往。如果由李泽钜入主拥有多条中加航线的加航,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加航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航线。

香港前民航局局长乐巩南也称:“根据1997 香港回归前修订的民航条例,加航像国泰一样,只要在香港注册,便可以向北京、上海、厦门等取得双边航权。”

这种说法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忍”字功夫

2004 年6 月28 日,李嘉诚再次剖白自己的内心世界:很多时候传媒访问我,都会问及如何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其实我很害怕被人这样定位。我首先是一个人,再而是一个商人。每个人一生中都要扮演着很多不同的角色,也许最关键的成功方法就是寻找到导航人生的坐标。

没有原则的人会漂流不定,正确的坐标可让我们在保持真我的同时,亦能扮演不同的角色,挥洒自如;在不同的岗位上拥有不同程度上的成就,就活得更快乐更精彩。

更多商人却知道今天商业社会的进步不仅要靠个人勇气、勤奋和坚持,更重要的是建立社群所需要的诚实、慷慨,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

李嘉诚的发家致富史,实际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资本运作支配下的企业收购扩张史,这一过程充满了惊心动魄的场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充满了变幻莫测的想象空间,充满了出人意料的精彩变局。在李嘉诚主持的每一次庞大的收购行动中,几乎都是采取“软”收购,而且真正做到了虽兵临城下而兵不血刃。这特别表现在收购永高公司、和记黄埔、青洲英坭,甚至收购港灯股权上。

李嘉诚的收购行动,始终都是以股东的利益为前提条件,以冷静、合理、双方皆大欢喜为出发点,而进行善意的收购。包括亚视,当大股东明确表示无意放弃控股地位后,李嘉诚便不失时机地宣布退出收购。李嘉诚的每次收购及资本运作,未必都是合情合理的,但绝对是合法的。以诚为出发点,就不会得寸进尺,商业的扩张自然是每个生意人愿意看到的事,但若对对手穷追猛打,可能会收一时战功显赫之虚荣,但从长远来看,会广树敌人,自断退路。

纵横商海几十年的李嘉诚非常懂得“忍”字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做出最恰当的判断,才能做出最有利于企业转危为机的抉择。

据分析,李泽钜收购加航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笔,其中之一是,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2002 年度曾取得8 亿多加元利润的不菲业绩。公司2003 年7 月24 日宣布,将于2003 年10 月1 日发放每股1 加元的特别分红,这意味着李泽钜将由此收到1.5 亿多加元的分红。此外,由李嘉诚拥有49.9%股份的香港和记黄埔公司,也将从赫斯基能源公司中分得1.4 亿多加元。这种大战略大跨度的谋篇布局,决定了李嘉诚资本运作的大气势大成就大收获。

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创新,加强能力,居安思危。

无论你发展得多好,时刻都要做好准备。

一个超人的存在,成就了显赫伟业的同时,也可能毁灭了多少个凡人的京华春梦。商场上的呼风唤雨也可能动摇了多少个凡人仅有的那么一点儿自尊自信。事业上的举重若轻可能令许多对手,甚至许多合作伙伴无所适从,甚至战战兢兢。这其实不是文明的扭曲,而是财富的祸害。这或许是文明万幸中的不幸,但是人们仍营营役役于金钱之中,甘做孔方兄的奴才,甚至连称兄道弟都不能。这不是文明进化的过错。这不是李嘉诚等人自把自为的过错。这也绝对不是历史的必然的无可选择的过错。这只能是现实的无可回避的必须时时面对的差错。用一个不太时髦的说法,是一种社会异化。或者,人性的嬗变。从一个时代一种文明中超拔而出,也必须有效地引导其积极健康的因素,否则为其反噬,成为人不能理解,不能明白,甚至在许多方面不能接受的异类。是的,李嘉诚确实在很多时候很孤独。甚至,没有一个可以容纳自己的独立的空间。

你争我夺

在这次收购加航一役中,李嘉诚完全胸有成竹,表面上看来,抱定一个并非志在必得的心态,疏于周旋,不慌不忙,不徐不疾,不卑不亢。其实,却是精心算计,瞻于前顾于后,前面所讲到的李泽钜不断强调其加拿大身份,便是赢得加航员工接纳的烟幕弹。其实,李泽钜心里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按香港人的说法,以李氏家族的身家实力,如果已下定决心收购加航,有没有这笔分红,恐怕都不会影响他们的决定,因为这次收购行动大约只需动用不到7 亿加元,这笔款项对于李氏家族来说还不至于是财政负担。

在初期参与收购加航的竞争队伍中,有来自美国纽约的亿万富翁索罗斯,还有国际银行业巨擘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和美国花旗银行(CITIGROUP INC.),后两家金融机构持有加航42 亿加元银行和债券债务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美国著名投资家索罗斯的出面,这些国际投资公司为投资控股加航股份而展开的竞争异常激烈。索罗斯及其属下的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 LLC)早先试图以7 亿加元现金融资换取超过25% 加航股份的投资计划,试图一举击退其他几个投资集团。不过,由于这些现金要转换为加航在摆脱破产保护后新发行的股票,现有加航债权人担心他们自己的债权被转换为新加航的股份时会吃亏,由此而来,索罗斯的投资计划由于遭到众债权人的反对而少了吸引力。当然,主要还是众债权人对以投机为目标的索罗斯不放心。

由此看来,在此次国际投资机构进入加航最后股份竞投阶段后,据称最合乎加航未来重组理念的仅剩下了两家公司,即李泽钜的私人公司(Trinity 投资公司)和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Cerberus 资本管理公司。美国Cerberus 资本管理公司实力颇佳,2004 年初与股神巴菲特在争夺一家公司的收购大战中,一举击败巴菲特,被美国媒体称之为多年以来美国企业并购案例中不多见的“最漂亮的战役”。 Cerberus 管理的资产高达90 亿美元,而且专门向资产值低残面临破产的公司出手。

加航总裁米尔顿说,加航认为,Cerberus 资本管理公司及李泽钜所提出的投资建议,乃与该公司成功摆脱破产保护令,以及推行日后商业计划的要求最为吻合。问题是,作为资产管理公司的Cerberus 资本管理公司,显然是一个投资多过经营的公司,收购加航,只不过是其资本运作的一个手段,最终的结局依然是包装重组后的出售,因此,接受Cerberus 资本管理公司的收购建议,对加航来说,只是暂时摆脱经营困境,加航未来依然面临着再为人妇的盲婚哑嫁的许多不确定因素。加航的未来命运,依然是一个不定的变动中的未知数。

加航表示,这两份建议书均已顾及海外资金不可以拥有该航空公司超过25% 投票权的法律,所以现行条例不用修改就可完成重整。其他的债权人有权以Cerberus 资本管理公司或李泽钜所获得的相同条件,购买市值超过3.5 亿加元的股份。这些发售给新投资者的股票,最多可达总数的六成。另外,加航还可以运用余下的股票来偿还没有抵押的债权人。这些无抵押债项高达100 多亿加元。

米尔顿表示,事态的发展表明,加拿大航空虽然连年出现亏蚀,而且在申请破产保护令之后已陆续出卖了很多资产,但在投资者眼中仍然有极具**力的投资价值。他说,能够吸引到当今全球金融界中一些资金充足且富经验的投资者的兴趣,反映出加航继续发展的商业规划,以及加航经营权所应有的价值。

2003 年11 月8 日,加拿大航空公司经董事局研究后宣布,同意李泽钜以私人名义出价6.5 亿加元(约合4.85 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取得加拿大航空公司31% 的股权,协定还包括提供4.5 亿加元认股权予德意志银行为首的债权人,李泽钜由此将成为加航公司最大单一股东。

对于李嘉诚来说,结果看起来相当圆满,或者说至少已经呈现出圆满的态势。李氏家族两家上市公司现持有南方航空1.6%的股权,而这次收购是李氏家族进军国际航空业的一个大手笔。这是一桩非常划算的买卖。总是事后诸葛亮的人们,酸溜溜地这样说到。

李泽钜透过其私人控股公司TTI 注资6.5 亿加元,取得加航重组后31%的股权,成为加航的单一大股东。加航向其债权人发放新股抵债,债权人可以与投资人同等价格购买由德意志银行包销的价值4.5 亿加元的新股。整个集资计划涉及约11 亿加元。根据收购协议,李嘉诚虽然只有31%的股权,但拥有49%的表决权,有权任命董事会十一名董事中的五名。李嘉诚与任何一方联手,就可取得加航的控制权。其实,无需联手,李嘉诚已经可以实质性地控制加航。

业内人士分析,加航飞往亚洲地区的航线基本上是赢利的,如果把飞往亚洲的航线经营得再好一些,公司有望短期内扭亏为盈。而亚洲航线,特别是中国航线,毫无疑问是李嘉诚的强势所在。这也是这次加航花落李家的最主要原因。商场从来都是这样现实。

这次收购可以说是20 世纪80 年代李氏家族入主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的翻版,当年赫斯基石油濒临破产,和黄以低价购入,终于起死回生,并成为李家在加拿大的最大投资项目。法院指定的监管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指出,加航之所以选择李泽钜,主要原因是李泽钜拥有加拿大身份。这令他在竞购加航时占了上风。因为加拿大政府规定,非加拿大籍的投资者投资加航,其占股不得高于25%。而李泽钜显然可以不受此限。

然而,不甘失败的Cerberus 资本管理公司卷土重来,又交出了一个新的收购建议,要求加航董事局重新考虑他们做出的新决议。Cerberus 宣称,他们愿意出6.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加拿大航空公司,这一价格比李泽钜同加航达成的收购协定中规定的收购价整整高出1.65 亿美元。加航的一些债权机构也在同一时间表示,它们同意纽约的这家投资公司重新提出的投资建议。一时间,加航何去何从再次成为世界上财经媒体关注的焦点。

据媒体报道,德国银行和加拿大航空公司的另外十余家债权机构纷纷表示,它们将投票反对加航把31% 的股权出售给李泽钜的TTI 公司,理由是美国投资公司的出价更高。虽然加拿大司法机构已警告Cerberus 资本管理公司,不得事先向加航的债权人提供新建议的具体信息,但有报道报料,Cerberus 资本管理公司的新建议是用2.5 亿加元收购加航11.9% 的股权,同时再向加航注资8.5亿加元。

志在必得的TTI 公司随即发表声明,指Cerberus 资本管理公司此举是不适当地干扰加航的重组进程,而且不符合加航、其雇员和旅客的最佳利益。李泽钜更是强调Cerberus 此举显然是依靠其资本运作的手法试图推高加航名义资产值,以期成为未来抛售加航的铺垫。打蛇打七寸,李嘉诚此招着实将Cerberus 一棍子打死。因为,加航一旦落入Cerberus 之手,未来究竟会再次倒卖给谁,无人能知道。TTI 公司将维护注资加航的立场,且期望加航、股东及法庭尊重整个过程的完整性及重要性的基本精神。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航空业分析人士欧姆认为,加航与李泽钜的交易不会改变。因为李泽钜的加拿大公民身份及其经营考虑使得他在同Cerberus 资本管理公司收购倒卖策略的竞争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加航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面对经营与炒卖,自然而然地会理智地选择前者。欧姆称,不但加拿大的法律不允许外国人拥有加拿大任何航空公司25% 以上的股份,而且加航自己也不希望由外国人控股,更不允许外国人炒作加航。

加拿大安大略省破产法庭后来甚至专门听取了加航与李泽钜达成协定解释。

安大略省破产法庭的法官认为,让收购方重新竞争的过程不利于加航尽快重整,尤其不利于加航员工的基本利益。何况美国的投资公司已两度变更出价,没有人能保证它今后不再出尔反尔,再有第三度出价。

长远来说,投资公司也不能确保公司的有效运作及员工的基本福利。安大略省破产法庭最后裁决由李泽钜取得加航31% 的股权协定有效。根据该协定,加航将运用李泽钜注入的现金、出售资产所得的资金,加上或将分拆旗下维修分支所得成立收入信托,重整加航资本。如此一来,曙光再现的加拿大航空公司重新规划了2004 年的航空布局,2004 年初还专门订购了90 架耗油量较低的区域客机。

一波三折

李泽钜与加航达成的投资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李泽钜投资加航后将拥有加航董事会的控制权,投资条件是,加航员工必须放弃拥有15 亿加元赤字的福利计划。也就是说,加航雇员在职工福利计划上必须做出应有的让步,才能换取李泽钜的投资。

加航共有七个行业劳工分会组织。在达成初步的投资协定后,李泽钜与加拿大航空公司各行业分会组织之间一直就员工福利问题进行磋商,但始终未能达成协定。有些工会组织在某些方面同意做出些让步,有些工会组织则表现得非常强硬。加航工会对于李泽钜投资计划不满之处在于,李泽钜的投资计划没有谈到如何合理解决加航员工15 亿加元的福利赤字问题。加航工会代表声称:“当就收购协定进行谈判时,必须要保证所有人都获得同等的对待。好的协定必须保证各方平等。对于任何忽视员工利益的收购协定,加航工会都将会向法院申请禁止令,阻止收购行动实施。”退休金问题成了李泽钜投资加航计划的一个关键障碍。

2004 年2 月5 日,李泽钜的TTI 公司在与加航工会组织谈判退休金问题后表示,TTI 深信加航可以摆脱破产保护令,成为朝气蓬勃和成功的民航公司,为所有员工带来极好的机会。不过,假若存在一个无法控制无法负担的退休金计划,这一情况将不会实现,尤其是主要的国内竞争对手West Jet 并没有为员工提供如此丰厚的退休金计划。

收购加拿大航空公司的计划一波三折,再现阻滞困顿。好在李泽钜成竹在胸临危不乱。李泽钜不失时机强硬宣布,如果加航工会不在员工福利问题上做出让步,他将不得不放弃收购。敲山震虎,以退为进,软硬兼施,逼其就范。

战争要取得胜利主要靠奇兵的突然袭击。《孙子·势篇》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兵的出击要不断变换花样,正如孙子所说:“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同上)只有这样才能使敌人防不胜防,无法应付,从而取得重大的战果。进行投资活动,也要“善出奇”,才能不断拓展业务,使盈利迅速增长。

代表加拿大航空公司1.1 万多名后勤维修人员的工会定于4 月12 日由全体会员投票决定,是否接受一项与李泽钜达成的临时协定。这项协定的中心内容是,工会在职工福利计划上做出让步,换取李泽钜投资加航,使得加航免于破产。

然而,加航工会主席指责工会的谈判代表未经授权就同李泽钜签署了临时协定。

但工会的谈判代表贾莱特表示,应该让全体工会会员自己决定未来的命运。贾莱特说:“员工们确实希望自己有权做出决定,在最后期限之前,员工将决定是让公司破产,还是共创加航的未来。”不过,贾莱特又说:俄国有句谚语,叫做“只要众人齐心协力,再大的萝卜也能从泥土里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