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加航试飞02

双方在过去两个月一直就此磋商,但始终未能达成协定。而法院发出的破产保护令2004 年4 月1 日到期。加航为争取更多谈判时间,向法院申请把破产保护令延长一个月,但法院只批准延长十五天。到4 月15 日,如果没有投资注入,加航将不得不正式宣告破产。

航空业分析人士麦克亚瑟认为,如果李泽钜放弃投资,加航不可能在4 月15 日之前找到新的投资人,那么破产将不可避免。麦克亚瑟说:“我认为,许多人没有认识到加航已面临破产的严重的实时危机,而李泽钜是位诚心诚意的投资者。我认为,如果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他可能会毫不犹豫地放弃投资。”

因为,李嘉诚的投资从来都没有非买不可的古董心理,亦从来都不缺乏投资目标。

李嘉诚手中的这笔钱并不是一定要用来购买加航股权。李嘉诚声言放弃收购,不过是强硬立场的障眼法。只可惜,这班洋人并不是个个熟读中国兵书。

麦克亚瑟相信,加航员工会在究竟是减少福利还是失业之间,在短期内必须做出明确明智的快速选择。他认为,如果加航真的破产,那么短期内,将使加拿大民众和来往于加拿大的旅客,面临无飞机可搭的断航困境。就算暂时未宣布破产而这样持续拖延,这一市场也很快会被加拿大的其他航空公司或美国的航空公司填补蚕食。到时加拿大航空公司想不死都难。

加航高层则表示,TTI 忧虑现时推行的界定福利退休金计划发展下去对公司带来的波动。TTI 一方面确认会全面支持处理15 亿加元退休金赤字的拨款建议,但另方面要求把退休金计划改变为界定供款性质。界定供款的退休金计划在预算方面较容易应付,而界定该等福利的退休金在投资失利时,成本可能变得昂贵。即问题不在退休福利的多少,而在于这种福利必须是可以控制的,可以核算的,而不是任意放大的无底洞。否则,届时工会狮子口大开,随时要挟罢工,李家的龙鼻子岂不被这班洋人牵着走?

加航表示,TTI 的计划不会影响目前已经退休的员工,此外,年龄与年资合计达到六十或以上的员工可以选择继续保留现行的界定福利退休金计划。

可见,李嘉诚在收购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东方式的人情味。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纯商业的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术。TTI 亦建议,在为期五年内渐进分担若干雇员的福利成本,以及当成功公开招股之后,给予每名加航员工一笔“慷慨的花红。”

不过,有五个工会组织表示,已经通知TTI,他们不会接受原有退休金制度的任何改变,并警告加航高层在“法律上不能够”做出任何更改的建议。加航工会组织指出,在2003 年的协商中,工会已经做出巨大让步,使加航每年节省10 亿加元的开支,而作为交换条件,新股东应该保持原先的雇员退休金计划不变。工会组织表示,将会采取一切所需的步骤,确保公司为所有员工维持界定福利的退休金计划。看来,加航工会的智商不低,他们知道放下身段讨价还价是对他们利益的最大保障。

李泽钜与加拿大航空公司协定中最具争议的还有,加航总裁米尔顿及公司管理总监罗云斯库分别可以在今后四年内获得约2100 万加元的花红,而这个安排是有关协定中最受争议的事项。加航工会组织纷纷表示“NO,NO。”工会组织认为,在上述两名加航高层职员所推行的重整计划之下,这些工会的会员需要减薪,更有数以千计的人失去工作,甚至搞得该间公司面临破产的边缘。

而他们则趁火打劫,卖身为荣,获取高额花红,况且,加航落得如斯地步,两人焉能逃脱干系。这显然是强取豪夺,是对加航的敲诈,是对员工的盘剥勒索与侮辱。加航工会更扬言要在破产法庭挑战这些花红安排。一些加航的长期投资者眼见本身所持有的股票已跌至几乎一文不值,与此同时,另一些债权人也只能取回部分的欠款,这些人也不失时机地发出了怒吼。

加航公司管理中心主席费利表示,正当投资者及员工受到损害之际,增加高层人员花红无助解决问题,只会火上加油。他相信,预先给花红予公司高层非良策,这尤以要求员工做出牺牲为然。而米尔顿则在一份备忘录中向加航员工“幽默”地表示,获得加航新股东李泽钜提供红花挽留,他感到荣幸,他本人乐见这样的安排,并愿与员工共同努力,重振加航。米尔顿称,李泽钜方面开出投资的条件是要他本人及罗云斯库留任,推行未来加航重整计划,这些花红也只相当于总股份的1%。以李泽钜投资6.5 亿加元而获得31% 股权计算,1% 相等于2100 万加元。而工会方面则表示,这些股票可能下跌,但也可能上升三倍,达到6000 万加元。

据分析,李泽钜分千万花红挽留加航总裁米尔顿及公司管理总监罗云斯库留任四年的计划,是导致工会拒绝就裁减退休金方案作进一步让步的导火索。

他们确实不理解李泽钜为什么厚此薄彼,劫贫济富?加拿大媒体认为,李泽钜之所以出高价挽留加航两位执行总裁,是因为今后主要靠他们帮助完成重组加航的重任。显然,香港与加拿大不仅万水千山,而最重要的是隔行如隔山,兼且鞭长莫及,需要有熟悉加航内部管理与外部运作的人士才能推动加航重上蓝天。在这个问题上,李泽钜所显现出来的高超的经营眼光,秉持并体现了乃父李嘉诚的超人作风。李嘉诚早年收购和黄等公司,亦是留用老臣子,待其一切运作畅顺后,再慢慢锲入操作。

2004 年4 月7 日,加航重组管理总监罗云斯库眼看欲到手的花红落空,扬手而去。到此为止,李泽钜与加拿大航空公司行业工会组织的谈判全面陷入僵局。加航后勤维修人员工会谈判代表贾莱特表示,应该让全体工会会员自己决定未来的命运。

李泽钜于2004 年3 月发出警告称,倘若退休金的问题在是年4 月30 日之前仍未解决,将会放弃投资计划。不过,工会方面对这个限期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嗤之以鼻,依然认为是李家玩弄惯常的虚张声势的谈判伎俩。代表李泽钜的加拿大律师向法庭递交了信件,信中称,如果12 月8 日法院不批准李泽钜的注资,李泽钜就不得不退出收购。之后,该律师在其他场合又强调,李泽钜扬言退出绝非戏言。因为李泽钜不会做不惜代价孤注一掷的事。李泽钜退出交易并无任何重大损失。李嘉诚的资金不会没有投资的管道。

无论所说的退出是否纯属姿态,这一绝地反击事实上非常有力。相比之下,加航董事会似乎更为不安。加航工会也有点忐忑心虚了。一旦李泽钜退出,而Cerberus 承诺的资金又不到位的话,加航将不可避免地被清盘。而且,李泽钜对现在的管理层大打亲善牌,并许诺现任总裁和副总裁各获重组后1%的股权以及高额花红,但在Cerberus 的新建议中,这些名目都没有。

加航董事会称,Cerberus 违反了夏天它参与竞标时签署的机密协定中的有关条款。李泽钜的律师则指责对方违反了由法院主导的竞标规则,说这是在干扰加航的重组。按照该条款,不能公开收购意向书的细节,而如果Cerberus 要求法院公开讨论其新收购建议,就是违反该规定。

加拿大安大略省法院委任的监护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考虑了美国Cerberus 资产管理公司的新建议后,仍然在12 月2 日晚建议安大略省法院,应尽快通过以李泽钜收购方案为基础的重组行动。加航与李泽钜的收购协议规定,必须在12 月20 日前取得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加航董事会表示,Cerberus 的新建议被法院通过的可能性不大,他们相信李泽钜的注资承诺比较可靠。另外,加航工会组织面对李泽钜咄咄逼人地削减福利计划称,更换新控股投资者势在必行,这里毕竟是加拿大,而不是亚洲,更不是香港,忽视工人的利益在这里是万万行不通的。

事实上,加航汽车工人工会组织早已入禀法院,要求法庭废除2004 年1 月16 日批准李泽钜成为加航股东的决定,他们认为强逼加航违背先前达成的协定是“废掉”李泽钜的最充足理由,因为他们无法容忍李泽钜在收购加航过程中的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强买强卖。加航汽车工人工会组织表示,应该把较早时遭加航淘汰出局的其他几个投资集团请回来,给他们再提供一次考虑投资加航的机会,以增加工会讨价还价的机会。并满腹牢骚地称,加航员工不是任人屠宰的羔羊。

2004 年4 月2 日,加航的破产保护截止期(4 月15 日)前夕,TTI 投资公司断然单方面向媒体公开宣布,即日起撤销该公司入主加航的投资计划。TTI 投资公司表示,虽然TTI 投资公司在收购加航过程中对员工福利考虑良多,照顾有加,无奈收购并非公司一厢情愿所能够完成,由于种种因素造成阻滞,但更多的是加航工会在退休金计划上没有做出令人心动的重大让步,因此,TTI 投资公司被逼宣布此项决定。

TTI 投资公司宣称,允许加航寻求另外的投资者。不过,TTI 投资公司最后仍未忘记不要把门关的太死,为而后转寰预留相当大的空间,“若加航和雇员工会愿意考虑并接受他们善良的建议,TTI 或许仍有兴趣并可能参与加航的重整计划。”

眼睁睁看着上千万加元的花红付之东流,加航总裁米尔顿先生不无悲哀地表示,他对李泽钜将会改变放弃对加航注资的决定仍然抱有强烈希望,并抱有好大信心。米尔顿对加航工会组织领导人说,加航需要的是一个可靠的、长期的投资经营者,而不是那种期望对宣布破产的公司投资、以在短期内炒卖获利的投机性公司。也许,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加航汽车工人工会主席夏格夫则表示:“李泽钜若退出,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如果李泽钜不参与,其他加拿大人会有兴趣,也不会逼迫工会破坏退休者的福利。”更有人大不敬地戏言,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是:“李泽钜先生还是先让大西洋的海风把头冲洗清醒后再回来谈吧。”意气用事于事无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仅仅靠空气和口水是烤不出面包点心的。面临着随时破产失业的困境,这班工会大佬还在这里趾高气扬色厉内荏地耍威风。

一名接近TTI 投资公司的消息人士称,李泽钜此前已多次被加航工会领袖“羞辱”,这也是李泽钜拂袖而去的一个诱因。2004 年3 月5 日,一个工会领袖就曾对TTI 投资公司的人说:“你叫你们那位香港亿万富翁将钱拿走送到中国去修长城吧。”如此说来,李泽钜最终还是被加航的工会组织很不客气地逐之门外。

李泽钜由于与加航工会组织就削减福利赤字计划难以达成共识率其旗下公司拂袖而去以后,加航一度陷入前途渺茫的境地。加航公司高层与工会组织的谈判也一直在马不停蹄地进行中,并伺机寻找新的投资者。

2004 年4 月底,德国金融界巨擘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表示,可有条件地向处于破产边缘重整之中的加拿大航空公司注资8.5 亿加元,其条件之一是,加拿大航空公司必须在今年9 月30 日之前完成公司重整。对加航工会提出的条件是:首先,工会必须在以前达成的各项削减福利的基础上再设法为加航减少成本2 亿加元;其次是必须在尚未解决的劳资争议问题上做出妥协或是放弃抗争。

此外,通用公司的金融分公司亦表示,如果工会不愿让步,与德意志银行的交易失败,该公司只好取消贷款予加航的计划,原本该公司已决定提供加航18 亿加元资金来添购全新的客机。

工会已经别无选择,唯有放下身段,翘首以待那位香港亿万富翁把钱送来,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因为他们要吃饭,无论如何,此时此刻腰杆难以硬起来。

工会终于明白,不是李泽钜一人针对他们,而是所有的投资者及债权人,都一致认为养得他们脑满肠肥的福利待遇,确实太过优惠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分析家认为如果加拿大航空公司此次错失良机的话,很难再找到合适的投资者,加航将面临彻底解体的危险。在和德意志银行的交易中还包括加航无力支付的12 亿加元的退休金计划,该银行承诺参与支付这笔费用。除此之外,加航在消除退休金赤字方面,也获得联邦政府由原本五年延为十年的核准(根据加拿大现行法律规定必须在五年之内偿清),这使得加航原先或会遭到清算的岌岌可危之势,总算得以解除。德意志银行为此次投资计划订下了一个严格的摊牌截止期,并威胁说,如果加航高层无法说服工会组织达到削减福利,节省开支的目标,将放弃对加航的投资。

加航管理层与各个工会按照德方的要求随即展开了艰苦的马拉松式的苦口婆心式的谈判。5 月18 日,对新重整方案意见最大的加航汽车工人工会领袖夏格夫在记者会中表示,去年已经向加航让步1.64 亿加元的减薪额,裁员2000 人,加航在近期与他们的谈判中忽视了这些让步,加航高层实在是得寸进尺。新重整方案要求加航汽车工人工会再做出4500 万加元的让步,但工会只愿接受1830 万加元的让步,由于双方在削减劳工开支方面意见极度分歧,在认知上相距甚远,谈判再次陷入僵局。加航的前途及工会员工的钱途再次划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时,加航工会才开始紧张起来,问题看来并不像当初自己一厢情愿那样乐观。夏格夫指出,资方所开的条件过于苛刻,工会无法同意将会员年薪每人平均削减1 万加元的要求。加航汽车工人工会是唯一不愿妥协的工会,其余的工会在这之前已与加航取得共识。据当地媒体分析,夏格夫最终在公司做出某种象征性让步之后会接受协定,夏格夫将表现出他为工会成员尽了最大努力据理力争,如果最终不接受新的合约将把加航公司推向破产,届时公司与员工一拍两散,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

5 月20 日,加航公司高层终于与最后一个工会达成了临时协定,从而避免了加航破产。据悉,为了避免加航破产,加航劳资双方都做出了众多的实质性让步。加航决定年内削减总值1864 万加元的工作岗位和薪金,米尔顿也在被减薪之列。米尔顿自2003 年7 月1 日起减薪5%,年薪减至92.8 万加元,其他管理高层平均减薪2.5%,到2004 年年底前加航将裁减不少于250 个管理层的职位。加航汽车工人工会同意接纳总值1.755 亿加元的薪金及福利条件而达成临时协定后,米尔顿于6 月1 日正式宣布了上述削减开支措施。

据称,本次达成的节省经费计划比预期的2.053 亿加元超额完成,原来预期来自工会方面的开支削减1.899 亿加元,现在整体节省了2.078 亿加元,而工会方面就削减了1.9 亿加元。加航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米尔顿随后表示,对于加拿大最大航空公司的前景充满信心,他相信加航的员工会在究竟是减少福利还是失业之间做出非常明智的选择,加航一定能够达到每年削减劳工成本11 亿加元的目标。米尔顿称,有鉴于李嘉诚的全球化事业做得很成功,加航希望借此机会在他的参与和协助下,进一步发挥加航的真正潜质。

历经一年多的坎坷,加拿大航空公司资方与加航劳工组织最终全部达成了协定,但加航前途仍然充满荆棘。在加航公司规模缩小的情况之下,如何增加收入,从其他竞争对手夺回客户,及提高雇员职业道德水平,缓解多年积累的劳资关系对加航高层来说都是十分严峻的课题。

如果无法改善服务以及按计划削减开支,加航有可能再次陷入财务危机。

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商业学教授莫尔表示,加航是否能够盈利,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仍是个未知数。据分析,世界上其他航空公司在脱离了类似加航这样的破产保护状态之后,也满以为前途一片光明,但最后仍然又转回到破产法庭上去。

加拿大皇后大学商业学教授雷德表示,在航空业,例子不胜枚举。雷德称,虽然米尔顿能够带领加航走到这一步值得赞赏,但在目前情况之下,尚不能说可以高枕无忧。比如说,美国第七大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U.S.AIRWAYS)在削减年度开支20 亿美元之后,于2003 年初脱离破产保护状态,削减开支计划包括大约10 亿美元的劳工让步协定。但在一年之后,这家公司要求雇员再接受10 亿美元的让步条件,以便使公司能够生存下来。2004 年4 月,该公司总裁暨行政总监被迫辞职。美航由于一再要求雇员让步,劳资关系极其紧张。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迪克鲁兹指出,即使美国航空公司一再要求雇员妥协,仍然未获成功。莫尔指出,做比说更加困难,因为进一步要求雇员在削减劳工成本上妥协将激怒员工;而公司又需要雇员保持高昂的工作热忱,善待客户。莫尔称,航空业从本质而言属于服务行业,如果雇员牢骚满腹,热情不高,将无法保证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加航必须将重整过程之中失去的客户争取回来。

迪克鲁兹认为,经过连番争拗,客户对于加航的信心已经受到严重损害。

市场人士认为,其实SARS 并不是加航濒临破产的主要原因,最多只能是个诱因或导火线。早在2001 年8 月,加航就因为出现1.08 亿加元的巨额亏损,宣布解聘7500 人。谁知,7500 人还没有解聘完,就爆发了“911 事件”。

从此,加航陷入了长达连续四年的巨额亏损,四万名雇员半数以上都已经离开了公司。

对于加拿大的投资,李氏家族最早在20 世纪60 年代就有所动作,其投资范围包括酒店、地产、石油及证券等,其中赫斯基石油最令人瞩目。《华尔街日报》认为,加航这个时候的股价已经大大缩水,与净资产价格相差无几。

所以说,李家的这个投资是十分划算的。对于李家参股加航,分析人士还表示,此举给加拿大的经济、就业都带来一定好处,具有实质的正面意义。加政府的一些官员更是对李泽钜赞誉有加。

退出

李嘉诚此次的收购加航事件,则是李氏帝国在航空业上最大的举动了。李嘉诚的投资策略往往是寻找一些被冷落的行业,在其处于低谷时买入,然后一直持有,直至其他投资者开始对该行业感兴趣时,卖出获利。

加拿大航空公司的总部位于蒙特利尔,自2003 年之后的三年半内,该公司共亏损26 亿加元。由于受经济放缓、伊拉克战争及SARS 疫情爆发等不利因素影响,航空业客流量骤减,该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代表TTI 公司及李泽钜的发言人则表示,公司将与加航共同完成其重组工作,并立志逐步把加航重建成为全球航空业界的领头羊。

此次收购令人想起赫赫有名的赫斯基石油收购案。20 世纪80 年代末,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撮合下,李氏家族及和黄通过合营公司Vnion-Faith 投资了3 亿港元,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股权。当时世界石油价格低迷,石油股票处于底部,而李嘉诚看好石油工业,因此做了一笔很划算的交易。这是当时李嘉诚跨国投资的最大手笔,也引起香港工商界的**。其后,李嘉诚不断增购赫斯基石油股权,直至个人拥有46%。同时,李氏不断对公司进行改组,通过收购合并,成功将业务由亏转盈。其后,李氏趁赫斯基业绩有好表现,顺势在加拿大借壳上市,令集团从中获特殊盈利65 亿港元。

在20 世纪80 年代的全球化热潮中,李嘉诚抓住机遇,在加拿大、英国、美国奇招百出,令人叹为观止。而加拿大,则是李嘉诚的海外投资重点。李氏家族成了加拿大的投资英雄。据悉,仅李嘉诚一人,就为经济面临衰退的加拿大,带来一百多亿港元巨资。每每李嘉诚出现在加拿大会所,驻港的加国官员及商人,便把他众星捧月般地围住。

李氏家族在加拿大投资已有相当历史,而且投资范围也非常广泛。李嘉诚是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大举进军加拿大的。在大规模行动前,李嘉诚已在加拿大小试牛刀。1977 年,他首次在加拿大温哥华购置物业。1981 年,李嘉诚在美国休斯敦,斥资2 亿多港元收购商业大厦;同年,他再次斥资6 亿多港元,收购加拿大多伦多希尔顿酒店。在短短数年中,李嘉诚个人或公司,在北美拥有的物业有二十八幢之多。并以32 亿港元投得1986 年温哥华世界博览会会址一块204 英亩的黄金地段。除地产及赫斯基石油项目外,在金融业,李氏还拥有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及投资银行Gordon Capital。

有业内人士表示,李嘉诚拥有强大的国际资本运作能力,对加拿大的经济社会环境相当熟悉,在加拿大投资的经验也非常丰富,亦非常认可加拿大的投资环境,同时加拿大的华人人口与日俱增,对航空服务的需求不可小视。因此,从加航的角度看,特别是加航以主打中国航线为盈利目标的特殊情况下,选择及时雨李嘉诚更可能形成双赢局面。分析人士认为,李氏家族此次入股加航,也是时机最佳的时候,相信这个投入会给李家带来不菲的收益。

李氏家族的成功,主要并不是由于其家族式的管理。恰恰相反,正是跳出家庭管理的公司制,才是不断提高产业层次,推进产业合作,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能,实现跳跃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李氏家族的长江实业从开始募股,进而上市,成为社会公众性公司,已有数十年之久。现在李氏控股八家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由传统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同一的家庭管理,向两权分离的公司制管理转变。董事会集体决策,总经理负责日常管理,已形成一种不依赖单个人的运作制度。

二是高薪聘请高级管理人才,包括上市公司总经理、非出资人担任的独立董事,以提高公司的经营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益。李嘉诚资产庞大,经营项目林林总总,如果不是旗下不乏业务专才和管理专家,单凭其父子三人,是怎么也管不过来的。更何况从传统的产业层次转向以高科技为主的新型产业,更加离不开学有专才的科技精英。舍得出高薪借用外脑,是李嘉诚家族资本得以蓬勃发展扩张的要诀。

三是积极谋求向社会资本开放,这是李嘉诚家庭资本迅速扩张的重要途径,也是连续成功创造投资神话的关键因素。过去,一些华人家庭企业不愿意与人合资,更不愿意上市融资,主要是怕别人会来分享企业利润,肥水流向外人田。

入股加航所显现出来的投资意义在于,李嘉诚家庭作为昔日传统产业的代表,以自己的成功实践提供了由旧经济向多元化的新经济转型的典范。

然而,事件却出人意料地走向人们视野的另一方面。2004 年4 月4 日,李泽钜私人公司表明,将中止向加拿大航空注资38 亿港元拯救该公司的计划。

李泽钜私人持有的TTI 称,该公司不会就将于当月30 日到期的投资协议进一步延期,并由三日起,解除与加航独家商讨的限制。对于此次表态退出注资计划,TTI 董事Harold Gordon 表示失望,而最后需取消注资计划,主要基于数项因素造成。

首先,尽管加航在米尔顿的管理下业务有所改善,有关重组亦进展顺利,但TTI 与其委任的顾问及合作伙伴高盛证券经过评估后发现,加航的财政状况较该公司原先预期为差,尤其是在注资协议下,加航工会答允可以减省劳工成本,及提高生产力方面,工会都未能达到曾许下的承诺。

其次,基于燃油成本长期高企,收益率以及边际利润皆面对压力,同时,航空业界整体竞争环境加剧、加国运载能力过多等,都对经营不利,令到加航的盈利前景远低于该公司原先预期的目标。另一方面,亦为最重要的是,Gordon 指出,现时加航的工会组织结构令注资计划无法成功。

让敌人都相信你,你就成功了

李嘉诚曾经这样公开剖白自己:

我有个对手,人家问他,李嘉诚可靠吗?他说:他讲过的话,就算对自己不利,他还是按诺言照做,这点是他的优点。答应人家的事,错的还是照做。让敌人都相信你,你就成功了。

有次,我们和一家拥有大幅土地的公司将进行合作,他们公司有个董事跟其他的同业是好朋友,有利益的关系,就说为什么要跟长江集团合作,不考虑其他的公司?他们主席(指董事长)说,跟李嘉诚合作,合约签好以后你就高枕无忧,麻烦就没有,跟其他的人,合约签好后,麻烦才开始。这是家大公司,公司全部的人包含高级主管都知道,结果没有人敢讲话,所以一次会议就通过。这个案子,长江集团赚了很多钱,对方也赚了很多钱,是双赢。

敌人相信你不单只是诚信,敌人相信你是因为相信你不会伤害他。

例如我是他的竞争者,但他相信我不会伤害他,不会用不恰当的手段来得到任何东西,或是伤害任何一个人。除了诚信,第二是自强不息,第三是真的要追求知识、准确的信息。

李嘉诚在接受专访时,详尽地披露了自己成功的秘诀。

问:你如何看待自己今天的成功?这其中有没有什么秘诀?

答:成功实际上是相对的。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与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这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与俭也不太容易。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地学习,把握时间。

问:所以,你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如果勤与俭是初期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基础的话,那么作为创业之初的企业的关键又是什么?

答:一个企业的开始,意味着一个良好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必然具备的商业道德。就像做人一样,忠诚、有义气。对于自己每说出的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承诺,一定要牢记在心,并且一定要能够做到。

问:主要从哪些方面建立自己的信誉?

答:当然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与优秀的质量。我最初做塑胶生意时,外国最新的塑胶杂志,在当时的香港,看的人并不多,但我学我看。

我认为一个人凭自己的经验得出的结论当然是好,但是时间就浪费得多了,如果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那才是最好的。

问:这也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吧?你是从零开始创业的,你认为对于创业者自身成就事业至关重要的是什么?

答:是培养自己对所从事行业的浓厚兴趣。以我个人的经验,有了兴趣,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保持这样的心态,做每一件事情,是没有困难可言的。做那一行就要培养出那一行的兴趣,否则,要成功,要出人头地也不容易。

只有充分掌握市场状况,对这一行业未来至少一到两年的发展前景有所预测,那么,你面对每一件事情,就会简单得多、准确得多。

如果你从事这一行业,你对这个行业没兴趣,你的兴趣在那一行,但你并没有从事那个行业,你的手里仅仅是这一行业,那么这时候,你就不能够说你喜欢做的事,而应该说是你应该做的事。

人,其实都是一样的,当然是希望自己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譬如当年我开办长江时,我的预算是只做三年,然后像我的祖辈、父辈那样,去从事教育事业,说心里话,最初我是根本不喜欢做生意的。但后来,生活环境的改变,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却又是一回事。慢慢地,我就强迫自己定下心来,这样才一路发展到今天。

问:这其中有没有涉及到你对金钱的看法呢?

答:当然有。世界上并非每件事情,都是金钱可以解决的,但是确实有很多事情需要金钱才能解决。就像我当初没有钱,为了巩固知识,只有买旧书,读旧书。

问:事业有了一定起色后,要想取得进一步成功还需要什么?

答:需要一个组织,一个对你有信心又跟你结同心的组织来帮你。

而且,你也必须对这个组织信任,对他有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同心同力取得成功。

问:在你的王国,你是怎样看待敬业精神各不相同的人的?

答:在今日的商界,当人们考察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的人员的表现时,只是在年终看他们的P&L(盈亏),但是,我不是这样的,因为当你等到看P&L 时,已经晚了整整一年。我通常都是在这一年的期间,例如公司例会或到公司巡视的时候,作一些有心的考察。这样,如果发现不对,就必须采取行动。

问:你今天的成功说明你是一个非常有志向的人,你认为志向是不是天生的?

答:以哲学的角度看,事物都是发展的。人的志向是由儿时的幻想到以后成长中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也是一个纵向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就涉及到两个环境,其中一个是你自己的理想所造就的,其二是现实生活所给你的。这两个环境就是你所无法抗拒的,他们互相斗争的过程,也就是磨砺你意志的过程。

当我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我要肩负家庭的重担,因为我是长子,而父亲并没留下什么给我们,所有读书是绝对没可能的。

赚钱是迫在眉睫的必须,这样志向就有了改变。而且,在接下来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日子里,我有韧性,能吃苦,因为我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勤力工作,努力向上,再加上忠诚可靠,反而一路进步,薪金也一路加。

问:你今天的生活已经是相当富裕,并没有任何压力,你为什么还在拼命工作?

答:这就说来话长了。简单地说,主要有四大原因:其一,我很理解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很想赚一些钱,做多一些善事,帮帮他们;

其二,我爱读书,却因为穷,没法完成学业,实现我心中的理想,所以我很想赚多一些钱,去帮助那些心有大志而力所不及的穷人的子女,有了很多的钱,才方便在教育上更好地发展;其三,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父亲因为没有钱买药而失去生命的情景,所以我想赚多一些钱,去帮助那些被病魔缠身的人,去不断地发展人类医疗事业;

其四,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challenge(挑战),今天的社会是一个讲求实力的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而且,钱永远是赚不完的,你要赚钱就必须去面对或者接受这种挑战。你看我随便一说就有四大压力,我的压力其实大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