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专注力无意识松懈的秘诀
“看起来好难”的瞬间就会失去干劲
10岁以后,孩子的大脑与成人无异,因此,父母可以让孩子做学习、运动等任何事情。
10岁以后,孩子很快就会面临考试、比赛等需要他们发挥实力的事情。因此,父母也希望在这个时候把孩子培养成实战能力强的孩子。
如果想让孩子在关键时刻获胜,父母不仅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还要不断培养孩子必胜的决心和能力。在关键时刻发挥实力,需要孩子能够保持专注力不松懈。
我在第一章中提到专注力的五个大敌。
1.说否定的话语,比如“啊,这不可能!”“糟糕!”“做不到!”
2.沮丧地说:“到此结束了,已经不行了。”
3.想着“还是做得稳一点吧”,然后采取一些保守的策略。
4.意识到剩余部分,“只剩下……就结束了。”
5.担心“失败的话,就麻烦了!”或是幻想“对手能不能败给我们啊?”
如果情绪出现无意识松懈或变得消极,孩子就会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专注力松懈。
“通过率只有三分之一,我也许没有希望了”“我赢不了他”一旦产生这些想法,判断事物基础的“统一/一贯性本能”瞬间就会变得消极懈怠,朝着“没希望”“赢不了”的方向发展。
于是,孩子可能还觉得自己专注力挺集中的,但实际上情绪已经在无意识之中变得消极,最终导致他/她无法集中精力——你觉得自己在努力,可是“本能”在你没有察觉的时候就已经阻止你集中精力了。
平时我们很容易犯这五个错误。正因为如此,所以很棘手,父母要在孩子小时候就培养“不说否定话语”“凡事善始善终”的习惯。
如果还能有“谨慎小心以免失败”“这种情况下,采取稳妥的做法吧”的智慧也非坏事。但是如果平时跟孩子们过于强调效率优先、避免失败、行事谨慎,孩子就会养成做事只求稳妥的习惯。孩子遇事就会想:“这里有风险,还是避开比较好。”最后很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无意识专注力涣散的人。
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重视培养孩子全力以赴的能力。
“情绪固化”也能通过“情绪杠杆”撬动
那么,在正式比赛的时候,要怎么做才能避免专注力无意识松懈呢?
情绪变得消极才是造成专注力涣散的原因,因此,我们只要及时调整情绪就可以了。情绪的影响还是要通过“情绪杠杆”去撬动。
“只差一点儿就到终点了”“只剩这一点就做完了”,一旦有了“结束意识”,专注力就会自然松懈了。为此,需要有“接下来才是关键”“接下来才是最后阶段” 的意识。
“只差一点儿”的想法导致报偿性神经系统做出错误的判断,认为“可以不再努力了”。当我们将情绪调整为“接下来才是关键”的时候,就可以保障报偿性神经系统发挥其功能。
无论学习还是运动,越是到了最后的阶段,越要让孩子养成“重视最后阶段”的习惯。这时,父母可以跟孩子说,“接下来才关键,要做得更加认真”“最后五分钟的时候,要拉大分差来赢得比赛”,让孩子把最后阶段的工作认真做好。
如果是团队运动,在队友失败或出现失误之后就觉得“这下完了!”“都怪他”,专注力立马就会松懈。
职业棒球投手松坂大辅在赴美比赛之前找到我,希望了解与投球相关的脑科学。我告诉他:“当你状态绝好的时候,队友出现失误,如果你觉得‘糟了’,那就赶紧离开投手岗,出声说,‘上一次他帮了我,这一次我要帮他’,然后再回到投手岗。”
这样做,是为了不让“统一/一贯性本能”向负面发展。暂时离开,将情绪调整为“为了队友而努力”,借助“生存本能”“交友本能”的力量来保持专注力。
但是也有这样的情况:考试或者比赛的时候,所剩的时间不多了,拼命去做也不能充分发挥实力。
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产生了两种相反的情绪:“不进攻就会输”的积极情绪和“只剩……分钟”的消极情绪,导致进退两难。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情绪固化的状态。
如果在正式比赛时发生这样的情况,必须要下决心,在前进还是后退两个选项里做出抉择,否则情绪就无法调整。
日本男子柔道教练井上康曾经问过我:“本来最后15秒钟是必须进攻的,可是身体却无法向前动,这是为什么?”我跟他说起“情绪固化”的想象,并告诉他:“如果你觉得实在赢不了,那就调整一下情绪,要让观众觉得你输也输得令人感动。要想让情绪积极一些,就要有‘现在还不算输,最后15秒要打出我自己的柔道’的意识,平时就要练习最后15秒将对手带入自己擅长的区域。”
将情绪调整为“让人感动”的积极情绪,并贯彻到底,可以让大脑“同时开火”,从而发挥出惊人的实力。这样一来,也会震撼到对手,让对手产生“也许会输”的消极情绪。一旦对手的专注力松懈,形势就会朝着有利于自己取胜的方向发展。
把剩余的时间当成自己的时间,就会产生“赢”的决心。
将对手带入自己擅长的区域,就可以在自己的地盘来一决胜负,也就更容易赢得比赛。
要想培养孩子强大的实战能力,就要跟孩子讲这些情绪的机制,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在最后阶段,积极地想要赢得比赛这一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