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让孩子专注的方法

努力学习,成绩却无法提高的原因

大脑会不断遗忘以前的事情

“无论怎样学习,成绩都无法提高”——这与大脑结构有一定的关系,而不是因为孩子努力不足、头脑不够聪明或精力不集中。

大脑有一个功能,就是一旦有新信息进入,就会遗忘旧的信息。

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你想着去隔壁房间做一件事,结果一进屋就忘了自己进去是干什么的。

这可能由于是你正想做某件事的时候,中途又想到了别的事情,或者处在做另外一件事情的状态,因为新信息的输入,大脑就忘记了最初想做的事情。

大脑就是这样,一旦有新信息输入,它就会瞬间作出反应。

当别人问你:“四天前的10点左右你在哪里?正在做什么?”你能够当场就回答出来吗?你也许会这样回答:“呃,我没法一下子想起来。”

如果不是发生那种刻骨铭心、印象深刻的事情,大脑都会不断地舍弃旧信息。所有进入大脑的信息都会暂时被当作“工作记忆”,不是很重要的信息会在前额叶皮层保存三天之后消失。

总之,大脑会判断是否需要,当大脑判断某个信息为“无关轻重的信息”时,就会遵循“自卫本能”,马上选择遗忘这些信息。

这样看来,大脑有这样的结构:①对新输入的信息瞬间作出反应;②遗忘那些被大脑判断为“无关轻重的信息”。

如果不理解大脑的记忆功能,就会造成“无论怎样学习,成绩都无法提高”的结果。

比如,考试时粗心造成失误较多,或者课后小测验成绩挺好,总结性的大考却得分不高。这些都与大脑功能有关系。

不能只停留在“大致理解了” 的层次

要想学习好,需要做什么呢?

最重要的就是不让孩子说“基本上做完了”“大致理解了”。

习惯说“基本上做完了”“大致理解了”这些话的孩子,虽然也能跟上学习的进度,但是由于未能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所以,当学了新内容以后,之前的内容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孩子趴在课桌上拼命学习,成绩却不见提高,这时父母可以问孩子:“你整理一下昨天学的内容,给我讲一讲。”这时,他/她可能会不知从何说起。那么,您的孩子在学习上很有可能习惯停留在“大致理解了”的状态。

事实上,我也同样面临过这个问题。我在上大学之前,一直都是前一阶段学得差不多之后,就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自己还觉得自己挺用功的,可是成绩总是提不上去,一直为此很苦恼。后来从事了脑科学研究,才恍然大悟。我当时要是知道这些的话,成绩应该可以更好,想想就觉得很遗憾。

“大致理解了”的状态,是在尚未到达100%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已经懂了。实际上是自己还处在没有完全理解的状态下,就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因此,学了新内容,忘了旧内容,成绩自然不会提高。

“基本上完成了”所关联的情绪是“这样就结束了”。报偿性神经系统因此判断,“可以不用再思考了”。这样做的后果是:还没结束,大脑就已经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动机,也就无法对所学内容有更透彻的理解。

要想在头脑中牢记学过的内容,需要坚持专心学到最后,并且努力复习,直到完全记住为止。要养成扎实的学习习惯,先彻底学通上一阶段的内容之后,再开始下一阶段的学习,还要养成反复思考的习惯。

如何确定对于所学内容是否已经充分理解?大家可以通过“是否理解到可以给别人讲的程度了?”“过了三天之后是否还能记住?”这两个问题来进行评估。

先褒奖则无斗志

接下来,有必要讲一讲关于“褒奖”的问题。这里所说的“褒奖”指的是让孩子开心的一些具体的事情,如玩游戏、看漫画、看电视等。

努力之后获得褒奖这件事没什么问题,褒奖的本质是“给人注入自主性的基因”。如果先得到褒奖,那么人的报偿性神经系统就不会发挥作用,做事的情绪也会就此松懈,这样一来,人就拿不出干劲了。所以,父母需要注意褒奖的方式方法。如果观察一下那些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坐到桌前最先做的是玩游戏,而不是学习。

经常有人争论“究竟是先褒奖更能激发斗志,还是后褒奖更能激发斗志?”这个问题,我从大脑结构来分析,认为应该是后褒奖更能激发人的斗志。

如果“绝对禁止游戏”,那一定会激起孩子的反驳,所以,父母可以先让孩子坚持好好学习,之后再让孩子玩游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不应该是父母决定,而应该巧妙地引导孩子自己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