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孩子的节奏,而不是父母的

父母的节奏合适吗?

事实上,“空间认知”也是“間合い”(译者注:“間合い”有“物体之间的距离”和“采取某一行为的时机”之意,但是考虑到本书的语境,将其译为“节奏”)的科学。

这样说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理解。一般而言,“間合い”是指与对象的距离和空间。所以,与认知空间中位置关系、距离和方向有关的“空间认知能力”,就是对“間合い”这个说法的一个科学化表述。

其实,我所说的“間合い”跟“空间认知”没有关系,它实际上是构建人际关系的一大要素。

比如,大家在跟朋友、有业务往来的人相处的时候都会考虑对方的性格类型与特点、自己应该表现出的热情与亲密度。也就是说,要认真观察对方的特点,来考虑距离感和相处方式。这就是在考虑“間合い”。

与人共事时多考虑对方的节奏,让其心情舒畅,或者根据对方的节奏来调整自己的节奏,这样做比较有利于双方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成人之间能够做到这一点。可是,一旦父母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不知为什么,这个“节奏”却很容易变成“以父母为中心”。育儿不重视孩子的节奏,却以方便父母的节奏来进行。这种情况有增多的趋势。

“快点”是专注力培养的禁语

如果想拓展孩子的能力,那么育儿就要非常重视孩子的节奏。

孩子的大脑成长速度有快有慢,因人而异。观察孩子所具有的节奏和步伐,判断孩子的性格类型都很有必要。通过观察,父母才能找到适合孩子成长的最合适的节奏。

其中有一些例子很典型,比如,妈妈会斥责孩子说:“你要磨蹭到什么时候?!”“快点!”这种教育方式是最无视孩子节奏的一种教育方式。

不考虑孩子的节奏和步伐,一味地按照父母自己的心情和状态不断地叮嘱孩子要“快点”,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孩子的大脑无法充分发展。如果从小就在这种催促中长大,本该在相应阶段发展的脑力就无法提高,孩子的才能也就很容易毁掉。

觉得孩子“总是磨磨蹭蹭的,让人很犯愁”的父母,其实只是想让孩子跟上自己的节奏和步伐而已。

虽然父母可能会想说“可是,早上没有那么多时间啊”“我自己也有很多事情要做啊”,实际上,父母可以再稍微花一点心思,比如,早点叫孩子起床,给孩子营造一个可以自己主动做事的语境与环境。

有些孩子很像序章中提到的直子。如果您的孩子是一个慢节奏的孩子,您要这样想:“这个孩子的大脑机能需要花时间来慢慢培养。”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跟孩子接触,那么,您再来看孩子的状态就不一样了,孩子将不再是“做事慢吞吞的孩子”,而是一个“在充分发展大脑的孩子”。

“合乎节奏的会话”能提高孩子的理解力

跟孩子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节奏。人在理解事物的时候,“会话合乎节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如果会话合乎自己的节奏,理解就会更深入。

我在演讲的时候会观察会场的所有人,说话时尽量照顾到每个人。我会重视配合听众的节奏,根据他们的节奏来调整自己说话的节奏。

如果老年人比较多,我会让节奏慢一些,有时候原本一个小时的讲座会延长到一个半小时。如果为了赶时间而忽略听众的节奏,那么,讲座的内容也不能为听众所理解。最后的评价只会是“说得太快了,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结束了”。

重视节奏的说话方式比较容易唤起“同时开火”的机制,这样一来,会话内容能够深入对方的大脑,得到深入的理解。

跟孩子进行“合乎节奏的会话”也很重要。父母如果按照自己的节奏不停地说,一点不考虑孩子的节奏的话,就很难让孩子听进去。孩子连听都听不进去,自然很难理解内容。

所以说,父母也要培养自己“尊重节奏”的能力。孩子越小,育儿越要尊重孩子的节奏,这一点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