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的理想

短暂的婚姻

1841年,米勒27岁了。这一年,他结识了他的第一任妻子。一次,当他准备出去旅行写生的时候,他收到朋友的来信。

亲爱的米勒:

在格鲁什村创作了什么好作品没有?大家每次见面都谈起你,这里有好几个人很希望你能替他们画肖像。他们虽然不能付出很高的价钱,但都对你有很大的好感,相信你能工作愉快的。

瑟堡的朋友们和以前一样,希望能和你一起研究画作,你来到这里,一定会大受欢迎。

米勒看到这封信,高兴地到了瑟堡。他第一次到瑟堡时是住在穆歇尔先生家里,第二次是住在朗格鲁瓦先生家里,在这里交了不少的朋友。此次,他已经是大家所仰慕的巴黎沙龙入选的画家新秀,朋友们见到他在亲切之中更怀有一份尊敬。找米勒画肖像的人都不是有钱人,当然所付的钱也不会很多,但米勒并不在意。

米勒和朋友一起去旅行写生,日子过得非常快乐。许多朋友一见到米勒都请他画肖像,米勒也都爽快地答应,最后,朋友们甚至说:“你简直是肖像专家嘛。”米勒在瑟堡这段时间里,认识了一个很漂亮的姑娘波丽娜·尤莉吉里·欧娜。

一个星期日,波丽娜在朋友家里遇到米勒,当她得知米勒就是沙龙中入选的很有才华的画家时,对他充满了敬意。波丽娜是一名女裁缝,收入微薄,勉强可以维持生活。波丽娜的身体不好,但是性格温柔,米勒也注意到了这个文静的姑娘。不久,两人开始一起去散步,朋友们也纷纷撮合他们。终于,米勒下定决心向波丽娜求婚,波丽娜也答应了。他们的婚约公开之后,朋友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米勒告别了朋友,带着未婚妻,高兴地回到格鲁什村,祖母和母亲一看到波丽娜便非常欢喜,马上着手为他们准备婚礼。米勒每天都沉浸在幸福之中。这年的11月,米勒和波丽娜在山丘上的教堂,按照古老的风俗举行了婚礼。

1842年,米勒带着新婚的妻子来到巴黎。他们在巴黎找了一间小小的房子安顿下来。这个新居很寒酸,但是对贫穷的米勒而言,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安顿好之后,接着便是生活费的问题。现在有了妻子,米勒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早晨只有面包和水,没钱就不吃午饭。为了多赚取生活费,米勒只有更勤奋地作画,有些是按照巴黎流行的风格画出的画,还有一些是他自己的风格的画。画好后就立刻送到画商那里去。虽然仅在沙龙里入选一次,画商的态度却改变了许多。但是米勒那些和巴黎所流行的不同的画作,画商们仍旧不肯收买。

画卖不出去就没有其他收入,朋友们知道新婚的米勒夫妇生活发生困难,就劝米勒模仿名画。有些人买不起名家的作品,只好买仿制品。当时印刷术不发达,仿制名画的作品都是由画家一张一张地仔细临摹仿制,这种画最受画商欢迎,也是无法售出作品的画家唯一的谋生途径。

哪怕是为了赚取生活费,这样的事对米勒而言,也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更糟糕的是画商要他模仿的,都是他最不喜欢的画家的作品。朋友们看到他模仿这些画时的痛苦表情,都安慰他:“不要太在乎,这是为了生活,虽然模仿你不喜欢的画,但是,并不会因此而减损了你自己的天分。”波丽娜对贫困的生活没有任何怨言,除了照顾米勒,有时间就替邻居缝补换取一些钱。

1842年的春季沙龙要开始了,这是米勒唯一可以展示自己真正才华的机会。而且在沙龙中入选一次对想要出名的画家来说当然不够,能多次入选,声望才会提高,地位才能稳固,作品的售价也会因此提高。米勒对这次沙龙寄予厚望,却不幸落选了。

真是祸不单行,波丽娜此时又生病了,她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可能巴黎浑浊的空气和沉重的生活负担对她的身体影响很大。除了生活费,米勒还要设法赚取医药费。更糟的是,唯利是图的画商们非常现实,不再买沙龙落选的米勒的画了。米勒陷入极端困苦之中,他必须再像学生时代那样,画便宜的肖像画,甚至靠画招牌度日。波丽娜病情日渐加重,1844年4月,她终于在米勒怀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米勒与这个体弱多病的可怜的妻子结婚仅仅三年。米勒每天都陷入悲伤之中,朋友们都尽力安慰他。

米勒看着墙上挂着的那幅波丽娜的画像,瘦削的脸,大大的眼睛,可爱的嘴唇,仿佛要和他倾诉什么似的。米勒感到波丽娜好像对他说:“不要再悲伤了,无论生活如何困苦,能和你在一起我感到非常幸福。你是很有前途的画家,虽然春季沙龙落选了,但你不能因此而气馁。要想克服和我分离的痛苦,就必须再鼓起勇气努力作画,我的灵魂会在天上看着你光荣地再入选。”为了尽快忘却这份悲哀,米勒回到了格鲁什村。如果继续留在巴黎,有关波丽娜太多的回忆,无法使他心情开朗。

秋季沙龙开始了,米勒努力振作精神拿出两幅蜡笔画准备参展。这两幅画是米勒在照顾生病的波丽娜时在她床边画的。在回格鲁什村前,他托朋友把画送去参展。这两幅画是《挤牛奶的姑娘》和《练习骑马》,都是以乡下景物为主题。前者是描绘一位年轻的农家姑娘,抱着刚挤满的一桶牛奶。本来米勒并未命名,以无题之画参加沙龙,但是受托送画的朋友自作主张替他命名为《挤牛奶的姑娘》。另一幅是描绘乡下孩子骑马玩耍的情景。

两幅画都入选了,而且由于光线和色彩很美,在沙龙中颇受重视。波丽娜特别喜欢《挤牛奶的姑娘》,曾经不停地说:“真漂亮!我要是能像画中的姑娘那么健康就好了。”波丽娜平时对米勒的画从不表示意见,只有这一次例外。米勒想,如果波丽娜还活着,知道这两幅画都入选了,并且得到好评,不知要多高兴。米勒回想看起当时的情景,悲喜交集。

这一时期,米勒的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的色彩。画的色彩像鲜花一样妩媚,有活力而充满阳光。

米勒是带着一颗悲伤的心返回故乡的。祖母安慰他说:“弗朗索瓦,人的死是神的旨意,活着的人不能长久地留在悲哀里。波丽娜是个非常温柔的姑娘,一定能在神的身边得到幸福的归宿,你还有重要的使命,要画出能安慰世人的作品,在天上的波丽娜才会高兴。”听了祖母的话,米勒默默在心中鼓励自己。

米勒的两幅画都入选的消息在格鲁什村再次引起了轰动,所有人都相信米勒一定能成为伟大的画家。祖母笑着对他说:“弗朗索瓦,悲哀之后,神一定会赐予喜悦,所以不能因悲哀而使心灵受到挫折。”两幅画的入选确实带给米勒很大的希望,真正令他感动的是终于有人赏识他的画了。

米勒的姐姐和最大的弟弟已经自立门户了,家里能工作的人减少,祖母和母亲的负担加重。米勒并不想回到巴黎,他决定留在家里帮忙。土地是米勒创作的源泉,大地的芳香、田园的风景都给予米勒最大的安慰。

瑟堡的朋友们得知米勒再度入选的消息,纷纷来信祝贺,鼓励他,也有人特地到格鲁什村来看他。朋友们都以为米勒一定在为作画忙碌着,没想到,米勒并没有拿着画笔,却抓紧锄头,满身泥巴与汗水在田里工作。米勒微笑着向他们解释,只有从大地中才能挖掘出最好的题材。

当天晚上,米勒留朋友在家里过夜,大家喝着自酿的苹果酒,谈着许多巴黎的事。第二天早晨,米勒和朋友们一起到瑟堡。他到了朗格鲁瓦的画室,朗格鲁瓦高兴地握着米勒的手,对米勒的态度也十分客气。虽然米勒以前是朗格鲁瓦的弟子,但现在已经是在沙龙中两次得奖的画家,不能单单被看成是他的学生了。朗格鲁瓦首先对波丽娜的去世表示了哀悼之情。他们又谈起了获得好评的两幅画,朗格鲁瓦诚恳地说:“沙龙的评审员都是一流的,但是对于画的看法往往有不同的意见,必然会有持相反意见的情况。若他们的意见不一,即使是你自己信心十足的作品也有可能落选。”朗格鲁瓦是在告诫米勒,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骄傲自满。不久,米勒告别了朗格鲁瓦以及瑟堡的朋友,回到格鲁什村。

米勒仍旧每日带着锄头下田工作,以及画些自己喜欢的画。村里的人比以前更加尊敬他,而且,祖母和母亲看到米勒能安居在家中,似乎也很放心。与故乡大自然的接触,渐渐地将米勒失去爱妻的哀痛冲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