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与暂居伦敦
1889年春天,吉卜林从加尔各答出海,返回英国。与他同行的是希尔教授夫妇。
吉卜林喜欢在他的书上题词,但往往语意不明,以致经常有人以为那句题词指的是自己。比如在《来自山上的简单故事》一书上,题词写的是“献给在印度的最聪慧的女士”,艾丽斯以为这是对她的尊敬。希尔太太也拿到了吉卜林亲笔签名的这本书,她自然以为书上的题词是给她的。
希尔太太是美国人,漂亮而且活泼,她是吉卜林在印度最后几年最注意的女人,而她也影响了吉卜林离开印度的时间。
1888年10月,希尔太太因脑膜炎几乎病死。在度过危机之后,她决定回美国,不在印度休养。吉卜林立刻决定跟她一同走,虽然从印度到英国取道美国会增加不止一倍的距离,虽然春天离开就不能够参加翠丝的婚礼。
吉卜林的第一站是仰光,关于缅甸这个国家,吉卜林曾写过一两篇散文,但是他并没有到过这里。现在,他将要完成绕行大半个地球的航行,仰光、新加坡、香港、横滨、长崎……当他想到这些地方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做的是一件无比崇高而伟大的事,比那些狭隘的英国人不知道聪明多少倍。
作为一个世界旅行家,吉卜林可以认识那些对他来说极为陌生的城市。但他的表现却不像一个成熟的世界旅行家,因为他一到美国,就在加州的报纸上随意批评这个共和国的语言和习惯。美国报界像吉卜林一样是具有攻击性而傲慢的,当然也乐意给予吉卜林反击,而且许多年后,他们还记得吉卜林曾经对这个国家做过的狂妄的、肤浅的评论。
吉卜林寄回印度报社的稿件也都是经过研究删改后才刊出的,以迎合英国人褊狭的观念。他抱怨美国式的民主、美国人的态度修养等。在吉卜林之前,已经有一些著名的对美国持敌视态度的英国人,而这时候,知道吉卜林的美国人,认为他比之前的所有人都要恶劣。
忽略这些不谈,吉卜林在美国的旅行生活还是过得很愉快的。他到西北部去钓鱼,注意到当地人模仿英国人穿着双排扣的服装;他去看尼亚加拉大瀑布,认为这处自然景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去了波士顿,那里美国独立战争的遗迹给了他很深刻的印象。最后,他到了宾夕法尼亚州,住在希尔太太家里。
希尔太太的父亲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大学的校长。有一段时间,吉卜林似乎认为自己已经爱上了希尔太太的妹妹加罗琳,当希尔太太决定带着她妹妹取道欧洲返回印度时,吉卜林当然很高兴有加罗琳同船而行。
1889年10月,吉卜林在利物浦上岸。此后他再也没有到过印度。吉卜林到朴次茅斯看望了外祖父母,又在巴黎度过了一个很短的假期,最后选择暂时居住在伦敦。这里充满文学气息,适合他未来的发展。
吉卜林并没有多富裕,所以在伦敦安定下来之后就没有多少钱了。他自尊心很强,不愿意向他的姨妈或表姐妹们借钱。在他寻找愿意为他出书的出版商和编辑的时候,他可能曾被迫依靠典当生活,他那时只能吃很便宜的东西,抽廉价的烟草。
吉卜林住的地方位于伦敦的中心地区,离泰晤士河也很近。这里的氛围是吉卜林喜爱的那种。吉卜林很快融入其中,与当地的酒吧女侍、警察,以及音乐厅里的艺术家成了朋友。
音乐厅就在吉卜林住所的对面,他从楼梯处透过气窗就可以看到音乐厅里面的情形。吉卜林发现花一点钱到里面度过一个晚上是一件乐事,那些酒吧女侍和音乐爱好者们可以为他提供很多小说写作的素材,而且背景音乐时常是很轻快的那种,他可以配合着音乐的节奏写出一些有趣的文章。
1890年,吉卜林在作品《消失的光芒》中,留下了较多他在伦敦的单身生活的痕迹。
这篇自传式的作品产生的契机是吉卜林与他的初恋情人高娜德在伦敦街头的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