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学徒

1848 年夏天,萨缪尔开始到《信使报》做学徒工,跟 着约瑟夫·阿门特先生学印刷。

身为学徒,萨缪尔在两年内没有工资,要无条件地为阿 门特先生做事。而阿门特先生除了教他印刷术外,也供应食 宿和服装。多年后,萨缪尔在回忆起这段生活时写道:阿门特先生在供食宿和服装两方面都很抠门,我 本来应该每年得到两套衣服一一正如黑奴的待遇一 样一一可是他连这点都没做到,他一年只给我一套新 衣服,其他的都是他自己的旧衣服。他的衣服我穿根 本不合适,我只有他一半高,穿上他的衬衫,我觉得 自己好像马戏团的小丑。我儿乎要把裤子上提至耳部, 裤管的长度才勉强合适。

当时阿门特先生还有一个学徒,名叫韦尔斯·麦考密克, 当时十七八岁。韦尔斯的个子跟阿门特先生差不多,可是他 比阿门特瘦多了,穿上阿门特宽大的衣服,韦尔斯看起来就 像掉到海水里而缩了水。

萨缪尔和韦尔斯都对自己的怪模样感到十分尴尬。为了 掩饰自己的窘态,萨缪尔开始真的扮起小丑来一→也的模样 可笑,便做出可笑的举动引人发笑。萨缪尔不愿意承认不合 身的衣服和卑贱的职位令自己不快乐。他一直告诉自己,自 己的父亲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尽管贫穷使父亲无法施展 才华,可他始终是汉尼巴尔人口中的"克雷门斯法官",并 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

有一段时间,两个小学徒都在阿门特家的厨房里吃饭, 而阿门特夫妇及一位正式印刷工则在楼上的餐厅吃饭。萨缪 尔、韦尔斯要与一名黑人厨娘及她的女儿挤在厨房里吃饭, 他们的食物少得可怜,阿门特太太亲自替两个小学徒的咖啡 加糖,她把汤匙倒拿,用匙柄蘸一点糖放在他们的咖啡杯里。

印刷室位于一家药店的楼上,小学徒夜间便席地而睡, 这种生活艰苦无比。虽然萨缪尔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穿着 洁白如新的衣服,吃着丰盛的大餐,喝着美酒,住着装潢美 丽的大房子,可是学徒生涯给他造成的痛苦回忆在很长时间 里都印在他d 心里。

两个小学徒穿不合身的衣服,睡在印刷室的地板上,每 顿饭都觉得吃不饱。为了填饱肚子,他们经常在晚上潜人地 下室,把每个口袋都装满马铃薯、苹果或祥葱,然后用阿门 特先生的炉子煮来吃。在炉火上烤马铃薯能使沉闷的夜晚变 得鲜活而快乐,他们两人也都尽力保持愉快的心情,并希望 不久后就能长大成人,像大人一样生活和做事。

每天下午下班后,萨缪尔可以自由活动。他常四处游逛或者去乡下走走。他很喜欢做这些事,有时候,他会和几个 朋友走到河边,用褐色的河水一点点洗涤印刷室的种种束缚。 河畔的果园、玉米田、瓜回、马铃薯园也都芬芳迷人。从田 里偷来的一两个甜瓜、一把熟玉米,再加上从河里钓的鱼, 就足以做一顿大餐了。

1849 年春天,美国最轰动的新闻就是加州发现了金矿, 一拨一拨的人驾着篷车前往西部,途经汉尼巴尔。遥远的西 部山区发现金矿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着,如果幸运的话,镇民 有时还能看到并摸到一块金子。

这些事大大剌激了孩子们的冒险欲,他们也到附近的山 上东挖西挖,希望汉尼巴尔的某个地方也有丰富的金矿,或 者哪个采金人曾经在回程途中把金子埋在这里。

镇上很早以前就流传一个故事:一群法国籍的捕兽人曾 把宝藏埋在山上,而他们还没来得及把宝藏带走,就全被印 第安人剥了头皮。一天晚上,汤姆·布兰肯西梦见宝物埋 藏的地点。第二天,他便带着一群孩子来到了梦中的地点, 命他们动手挖掘,他自己则在一棵小木瓜树下监督大家工 作一→也是发现金矿的人,他觉得有特权,可以不动手。孩 子们忠诚地挖了一下午,一直挖到暮色四合,仍一无所获。

第二天,他们又带着铁锹上山,每隔一段距离就用铁锹 戳戳地面,希望能碰到什么硬物。他们就这样搜索了一大片 地,还是一无所获。

当天晚上,汤姆又做了一个梦,梦见黄金实际上就埋在 他坐的木瓜树下。于是,第三天,孩子们又带着铁锹上了山, 还是没发现黄金。当晚他们彻底放弃寻宝计划,此后就没再 动此类念头。

刚开始工作时,阿门特先生让萨缪尔替他跑跑腿、送送 报纸、清洗打字机等。送报纸还不错,大家都急着看新闻, 因此送报的孩子往往很受欢迎。可是其他工作就没那么有趣 了。还好,不久后他就开始操纵印刷机了。印刷机在白纸上 向前滚一次,再向后滚一次,白纸两面使整整齐齐印上了字。 年轻的萨缪尔很喜欢印刷机富有韵律的动作及声音。他可以 配合印刷机的韵律而歌唱,印刷机"咔、嚓、砰!咔、嚓、砰!" 的声音就是他歌曲的节拍,唱歌可以使他忘却整天被困在印 刷厂里的苦闷。

萨缪尔的印刷技术日渐熟练,不久之后,他已经可以担 任排版的工作。他站在小箱子上,聚精会神地从一柜子的铅 字里挑出所需的字母。他手中拿着排字架,把字母一个一个 排上去。一整页的报纸往往需要花掉萨缪尔两星期的时间, 而熟练的印刷工只需三天即可完成。

有时候萨缪尔的眼神也会不经意飘向窗外,但他会很快 收回目光,重新技人工作。他希望学完印刷术后就做个巡回 印刷工,就像哥哥奥利安一样。奥利安的薪水很高,钱多到 花不完,还能吃可口的食物,穿定制的衣服。一个人应该努 力去追求这样的生活,况且巡回印刷工还可以到各处旅行,一边赚钱,一边见世面。

此时,萨缪尔也开始阅读他排出来的文章,除了汉尼巴 尔的新闻,报纸上还有许多外地的新闻:例如新发明物的消 息、旅游报道等。

铁路也是报上讨论得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当时的火车刚 刚开始在美国营运,尚被称作"蒸汽草",载着乘客和货物 横越美国大陆。人们正热切讨论要建条铁路穿过宾州境内的 阿里赫尼山,连接费城和匹兹堡。如果这项计划得以实现, 将来美国很可能会布满铁路网,使城市之间都有铁路相通。

有些人对"铁路网可以普及全国"的构想嗤之以鼻,他 们认为在运输方面,铁路的效率绝对比不上河运。但是萨缪 尔并不这样想,虽然他很喜欢那条大河,但是现在他开始梦 想乘坐"蒸汽车"造访东部的城市,并成为举世闻名的人。 想到这里,萨缪尔卷起衣袖继续工作。现在他长大了,明白 若是有工作要做,就不能像小时候那样一走了之,他也明白 工作带来的报酬是他和母亲所需的东西。

萨缪尔深爱他的母亲,他不能让她失望。他并不羡慕同 龄那些无忧无虑的男孩,他本来就不喜欢上学,此刻进入社 会这个大课堂,反而使他学会了更多实际的东西。他发现生 活本身有时虽然冷酷而令人生厌,有时却也是相当温馨的。 有一天,萨缪尔看到一个路人被刺杀倒地,热心人把他抬进楼下的药店急救,一位虔诚的路人把一本厚重的《圣经》 放在垂死者的胸膛上,却没考虑到这样反会使伤者的情况恶化。萨缪尔在混乱中跑下楼,建议他们把《圣经》拿开,好 让伤者呼吸畅通,可是药店中的人却把他推向一旁。

萨缪尔已经渐渐成熟了,他知道自己早晚要离开汉尼巴 尔,到一个大城市去。不过他毕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有时候他的心里也会兴起许多恶作剧的念头,有时候他的心 灵又会被荣耀和高贵的感觉充斥着。当这种感觉袭来时,他 的眼神会因喜悦而发亮。

他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一首诗,可是他不打算发表。他会 把作品印在一小块布上,送给洛娜或乡下的堂兄妹。女孩子 都很喜欢这种礼物,因此萨缪尔受到了她们的欢迎。

总而言之,萨缪尔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努力着。

萨缪尔的母亲不喜欢一个人孤零零地守着家,她决定搬 回希尔街的房子,并希望全家人一起生活。她要求萨缪尔搬 回家住,多余的房间可以出租出去,以贴补家用。她还写信 给奥利安和帕梅拉,催他们回汉尼巴尔。她相信帕梅拉在汉 厄巴尔也可以教钢琴,而奥利安在这里的薪水或许没有在圣 路易斯那么高,不过应该也足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更何况, 闺家团圆是每个人的愿望。

萨缪尔很高兴能回到家里,现在他是个懂事的孩子了,母亲也不像以前那样总管着他了,他可以随意进出家门,晚上也一样。 镇立公墓的西边有一间老的制革厂,孩子们常常在那里聚会和讲故事,他们讲的大部分都是鬼故事。萨缪尔对死亡 特别敏感,大概是因为父亲的去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汉尼巴尔的居民也有很多迷信的观念,他们谈起晚上看见或 听见的怪事时,在一旁聆昕的小孩往往就信以为真了,萨缪 尔也常告诉别人他见过鬼一一远处隐约的狗嚎声,对他而言 就是死亡的预兆。

不久之后,萨缪尔的注意力就转到了别的地方。一个有 风的下午,他下班回家,在路上,他随手捡起了一张纸,那 是一本书的残页,写的是圣女贞德的故事。此后,这位被关 在阴湿地牢的女孩子的影子就一直盘旋在他的脑海里,他希 望能多读点关于她的故事,了解她生活的年代、她的心理。 至目前为止,萨缪尔读过的书并不多,他对教科书不感 兴趣,汉尼巴尔又没有图书馆。他的弟弟亨利倒是什么书都 看,难道书中真有那么多令人血脉责张的冒险故事?读书真的有很大乐趣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萨缪尔开始搜寻各种历史书籍,并决定自学→门外语。没人会教他法语,不过有个鞋匠倒是个德 国人。萨缪尔带了一个朋友一起去拜访鞋匠。等他们说明来 意后,鞋匠诚恳地脱下皮围裙,洗净双手,然后取出一本书。 鞋匠念一句,男孩子们也跟着重复一遍。孩子们问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鞋匠困惑地看着他们,又把句子念了一遍。萨 缪尔再次请他解释句子的意思,鞋匠就干脆把书拿给他们 看一一原来是一树英语人门),鞋匠想正确读出里面的句子。 两个孩子这才明白,原来鞋匠想让他们教他英语。

奥利安回到汉尼巴尔后,心中定下一个计划:他打算买 下一间报社,以家庭作坊的方式来经营。萨缪尔两年的学徒 生涯即将结束,可以担任印刷工了,奥利安每周付给他 3.5 美元薪水,另外又找了个学徒当他的助手,小亨利可以在家 跑腿,这样他们三兄弟就可以让全家过着舒适的生活了。

奥利安贷款 5∞美元买下了《汉尼巴尔日报》。自己经 营报社之后每个月都有相当大的开销:买纸和油墨、租金、 灯费、煤钱、萨缪尔的薪水、新学徒的食宿费、家里的菜钱, 加上贷款也要还......

这份新报纸虽然销量还不错,可是报费却不能马上收到。 许多人希望用交换的方式订报,比如以蔬菜、鸡或马铃薯代 替报费。

报社经营之初相当吃力。家中成员也尽量节省开支,一 日三餐仅吃千篇一律的豆子、腊肉和自制的饼干。报上的文 章完全出自奥利安一人之手,萨缪尔则不停地排版、校对、 印刷。有时候他们收工时已是深夜了。然而,要付的账单总 是超过报纸的收入,根本没有余钱给萨缪尔发工资。

奥利安急着使报社业务蒸蒸日上,因而脾气有些暴躁, 对人要求也非常严苛。在这种情况下,萨缪尔仍尽量保持开朗的心情。奥利安买下《汉尼巴尔日报》时,萨缪尔还只是个 15 岁的孩子,可是他默默地承担着沉重的工作而毫无怨 言。他不仅努力工作,还经常在工作时说些笑话或做出怪样 来逗人开心。

新来的学徒吉姆·沃尔夫是个害羞的乡下小子,萨缪尔 经常取笑他。

吉姆、萨缪尔、奥利安和亨利都睡在楼上的卧室里,厨 房烟囱上猫的叫声经常吵得人睡不着觉。一个寒冷的夜晚, 屋顶覆了一层薄冰,萨缪尔故意激怒吉姆,要他爬到滑溜溜 的屋顶上把猫赶走。吉姆接受了他的挑战,因为他也烦透了 这群恶猫,他穿上羊毛袜,披着睡衣爬出了窗户。

当天晚上,帕梅拉正在举办糖果会。按照乡下的风俗, 参加宴会的男孩和女孩每人手里拿一盘糖浆,并按顺序把盘 子放在厨房外的雪地上,任它冷却。吉姆的身下就是一排盘子。

接近烟囱上的猫时,吉姆往前一扑,企图抓住它们。这 时他的脚滑开了,只穿了袜子和睡衣的吉姆就这样从屋顶掉 了下来,掉在一盘盘的糖浆上,大家都笑得乐不可支,楼上 的萨缪尔更拿着枕头堵住嘴,以免笑声太响。过了好几天, 只要有人在吉姆面前提到"糖浆"二字,吉姆仍会面红耳赤。

纵然兄弟们尽了全力来经营报社,可是奥利安的报纸仍 赚不了钱。一天晚上一只牛闯进印刷室,撞坏了一架打字机, 并吃掉了两个卷筒。祸不单行,不久后印刷室又发生了火灾, 许多机器被烧坏。不肯放弃的奥利安又倾其所有买了一批新机器,并将印刷室迁至自己家的客厅,以节省租金。 当时家里的经济情况已相当拮据。如以往一样,克雷门斯一家开始商量出售一部分田纳西的土地。然而每回找到买 主后,都因对方出价过低而作罢。

萨缪尔不愿意再这样苟延残喘地过日子,他已是个 17 岁的少年了,几乎要迫不及待飞出去见见世面。他的印刷技 术已经很纯熟,却只能待在这个小镇里不停工作,连薪水也 拿不到。一天晚上,他请母亲取出父亲生前的旅行袋,并替 他收拾行装。

导致他决定离家的原因是和奥利安最近的一次争执。萨 缪尔在一家店铺的橱窗里看见一把二手手枪,他自己身上没 有一分钱,于是请求奥利安给他一点钱去买那把手枪。奥利 安非但没有答应,还责备他浮躁奢侈。两人都不是有意伤害 对方,可是萨缪尔已有离家之意,他要试展自己的羽翼。

奥利安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家,因此一直无法有效地实 现自己的理想,在这方面,他很像自己的父亲。而萨缪尔却 继承了母亲的性格,一想到什么好计划便立刻着手实行。他 要母亲立刻为他收拾行装,这就是他个性的最佳写照。

泪水和道歉都改变不了萨缪尔的决心,他潇洒地挥挥手, 拿起毡质旅行袋,戴上帽子,沿着街道走到码头,等候开往 圣路易斯的晚班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