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前往战场

10月16日,弗洛伦斯拜见赫伯特,并进行了一次很愉快的谈话。3天之后,派令及详细的指示便正式下达。

除了布雷斯布里奇夫妇同行外,还多了一位坚强的随行者,那就是《泰晤士报》的记者马可。

马可负责把《泰晤士报》所募得的善款送往前线慰劳战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弗洛伦斯,因此结伴同行,并答应互相合作。

一向站在反对立场的母亲知道这是国家大事,弗洛伦斯受全国人民之托,担负重要任务,因此也不再固执己见。姐姐更是一反常态,高兴地把这个消息写信告诉朋友:

每一个细节的巧妙结合使弗洛伦斯成为这次医护工作中最适当的人选,真叫人万分诧异!好像弗洛伦斯来到这个世界,只为了等候这个日子的来临。过去她所做的每一件事,现在都产生了效果,发挥了最大的功用,一点也没有白费。多年来,弗洛伦斯所做的各种调查,深入研究并搜集资料的工作——对天主教服务精神的喜爱、到凯撒沃兹做的内部调查,以及与各阶层人士交往所学到的通情达理、应对自如的高雅风范,如今都成为她最宝贵的财富。

姐姐和母亲过去始终站在同一阵线,坚持反对弗洛伦斯,认为她是一个不可理喻的怪人,但是现在弗洛伦斯的每一句话却变得非常动听。

“神的召唤!”大家都相信这是神的召唤!

10月21日,也就是和赫伯特谈话后的第五天,弗洛伦斯离开了伦敦,在短短的四天中,除了整理行装,处理琐碎的事情外,最使她头痛的就是赫伯特一再强调的关于挑选护士的工作,她想尽办法,征集护士。

她征集的是对病人有爱心、有服务精神、能忍受战地医院的艰苦工作、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有夜以继日不眠不休的牺牲精神和强健体力,并且具备丰富的医疗常识,且到克里米亚之后没有后顾之忧的女性。

虽然人才难寻,但这一次工作的成败得失完全取决于医护人员素质的高低,所以选择的标准绝对不可轻易放宽。

更何况如赫伯特所说,这件事的意义不仅是挽救伤兵性命,也是对妇女才能的重大考验。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更是一项对国家、对社会公益有深切影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计划。

在当时保守的英国民风中,国家授予大权和重责给一位女子,派遣她前往战场,不能不说是一项重大的决定和改变。

弗洛伦斯挑选了38位合适的人。这在当时,都算得上是不可多得的医护人才。

在全国人民热情的欢送下,一个富有历史意义的时刻降临了。弗洛伦斯由布雷斯布里奇夫妇陪同,率领着38名护士以及牧师等一行人,于10月21日离开伦敦。

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不仅是弗洛伦斯忙得不可开交,她周围的每一个人也都跟着她忙碌不堪。就因为这样,弗洛伦斯在旅途中带回来的小猫头鹰竟被大家遗忘而饿死了,这件事让弗洛伦斯伤心得掉下了眼泪。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是谁?”

这几天,全英国的人民都在谈论着她。

过去,因为弗洛伦斯不喜欢参加社交应酬,因此认识她的人并不多。虽然她的名声传遍英国的每一个地方,仍然很少有人知道她究竟是谁。

一个星期之后,一家权威报社刊出了一篇比较正确的报道。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是谁呢?这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但是没有多少人能说出她究竟是谁。现在,让我们来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就是恩珀蕾花园以及茵幽别墅的主人威廉·南丁格尔先生的小女儿,也就是南丁格尔家族的继承人。

接着报刊简要地介绍了弗洛伦斯的过去、她的学识和才华,并以“与女王同龄”, “气质高雅,深孚众望,凡是接近她的人,都认为她和蔼可亲,是一位具有不可思议的感化力和魅力的未婚淑女”来描述她。

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因同情远征国外的伤兵,毅然离开了繁华的伦敦以及温暖的家庭和亲戚朋友,怀着服务的热忱,不求任何回报地走上了前线。

当我们阅读这篇报道的时候,这位思虑良苦、感受敏锐、才华出众的高贵淑女正在战地,献出女性最珍贵的爱心,为劳苦功高的战士服务。

在阿尔玛激战中,奋勇抗敌的士兵值得我们赞扬;但是为了许多受伤和生病的将士,牺牲自己、贡献自己,前往前线的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小姐,更值得我们尊敬。

有人认为她的做法是沽名钓誉、矫揉造作,因认识不清而嘲笑她、批评她,但真正了解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小姐的人一定会为她的精神和行动感到骄傲,并对她产生敬仰之情。

还有谁能像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一样站在神圣的高塔上,摒除娇弱、自负,牺牲自我而为群众服务呢?她是我们英国人民的楷模。

这篇报道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恍然大悟,原来护士队的队长不是一个穷苦、卑贱的老妇人,而是一位学识丰富、气质高雅、年轻貌美、不求任何报酬的富家女子。她所率领的护士队,使后方的百姓感到无上的光荣。因此,先前对这次行动漠不关心的人士,也开始热烈地响应及支持了。

上流社会的妇女们更把学习护理当成一种时髦。纷飞而至的慰问信件,使南丁格尔家不得不在伦敦特设一个办事处,由姐姐芭斯诺普和她的好友共同负责处理信件。

在弗洛伦斯出发前,就已经收到了不少捐款,善款数目随后仍在不断地增加,后来达到了7000英镑。这笔巨款暂存在一家大银行,供弗洛伦斯随时调用。

自去年弗洛伦斯离家独立后,父亲每年寄给她的500英镑的生活费,也成为庞大捐款的一部分,弗洛伦斯把它们用在了最适当的地方。

10月27日,弗洛伦斯转搭匹尼西纳公司运送印度邮件的快速邮轮“贝克济慈号”,前往克里米亚半岛。

这时候已是1854年,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已经34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