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领悟

瓦格纳离开柏林后,便回到德累斯顿,准备上演《黎恩济》。途中,他到姐姐露易丝家去看望他们,露易丝和她的丈夫及其他的家人准备按月给瓦格纳一些钱,一共给他六个月,直到《黎恩济》赚了钱为止,这使得他非常感激。

《黎恩济》排练前,明娜和婆婆一起去特普利采度假,瓦格纳则上波希米亚山区去找灵感,准备谱写《唐怀瑟》。他租住了一间简朴的房间。一天,他在攀登附近最高的山峰时,看到悬崖上有个牧羊人正用笛子吹奏着轻快的曲调:“霎时之间,我竟置身于朝圣者的合唱当中,他们排成了一行,由牧羊人的身边走过……”这后来就成为《唐怀瑟》里的一景。瓦格纳回到特普利采时,情绪很好,他就在这里完成了这部歌剧剧情的第二次草稿,其余的工作则在以后的三年中逐步完成。1845年,《唐怀瑟》在德累斯顿首演。

《唐怀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维纳斯堡沉溺多时的唐怀瑟忽然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厌倦。他不顾维纳斯的劝阻,决意离去。回到现实世界后,他与圣洁的伊丽莎白重遇。唐怀瑟因为讴歌肉体的享乐而被教会所不容。伊丽莎白让他明白了自己的罪过,唐怀瑟自愿前往罗马朝圣,并最终获得了救赎。在第一幕的第一场,唐怀瑟这样唱道:

神的使吏走向我

他要把罪人引向幸福。

啊!我戏弄了他,

对他投去了罪恶的一瞥。

噢!高居尘世之上的神。

你派来了天使!

饶恕我吧,罪恶深渊中的我,

曾蔑视了上天的使者。

在第一幕的第二场,唐怀瑟更加热切地期盼着回到家乡,重获自由:

在玫瑰的芬芳中,

我渴求家乡森林的气息。

天空的蔚蓝,

草地的翠绿,

小鸟的欢唱,

还有那熟悉的钟声。

我必须逃离你的王国,

噢,女皇,女神,放我走吧!

这里,瓦格纳表达了对德国,对德国乡间景色的渴望之情。维纳斯堡、巴黎的生活、德国风景、对家乡的思念现在都统一起来了。

第三场里,唐怀瑟以新的形象出现,全然一副当时德国民族艺术家的崭新面貌:

我定要返回尘世。

在你这里我只是奴隶。

而我却追求自由,

自由,自由才是我所渴求的,

我要战斗、冲杀。

死亡和毁灭也在所不惜。

因此我必须逃离你的王国。

噢,女皇,女神,放我走吧!

《唐怀瑟》的这些基本思想是与作品产生的年代以及瓦格纳当时的观点息息相关的。这位大师后来也未曾对此产生过动摇。

瓦格纳这时开始领悟到,一个人必须集诗人和音乐家于一身,才有可能写出真正有意义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是他朝着“完全的艺术体验”这个方向所迈出的明确的第一步,这样的创作体验,结合了诗歌、音乐和歌剧三种艺术。

《漂泊的荷兰人》中所使用的主导动机,逐渐成了瓦格纳音乐语言的标志。瓦格纳自己从未使用过这个名词,这是他的好朋友沃尔佐根在总结瓦格纳的创作特点时提出的。主导动机有时候浓缩在序曲中,成为整部歌剧的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