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祖国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莱茵河,我的眼里满是泪水,我发誓,虽然自己只是个穷艺术家,却要把我的一生贡献给祖国——德国。”瓦格纳离开巴黎后,经由德累斯顿回莱比锡。回去的路并不好走,他们遇到了暴雪和寒风天气。由于许多人赶往莱比锡的复活节市集,路程行进得非常缓慢。

1842年4月12日,瓦格纳夫妇到达德累斯顿,可怜的明娜吃了不少苦头。瓦格纳童年时期曾经在德累斯顿生活过,对这儿有深厚的感情。然而现在在荒寒阴沉的天气里,到处显得冰冷而死寂。

《黎恩济》和《漂泊的荷兰人》将要在德累斯顿首演。《黎恩济》的故事情节是:14世纪时罗马城暴动,黎恩济领导民众反抗贵族,取得教会的支持并获得成功。黎恩济被选为护民官。他的妹妹伊伦娜被贵族高隆纳之子阿德里亚诺狂热地追求。但贵族不甘心失败,高隆纳父子加入反抗护民官的队伍。黎恩济被阿德里亚诺诬陷卖国,教皇听信谎言,罢免了黎恩济的护民官之职。阿德里亚诺要伊伦娜和他私奔,但伊伦娜情愿和哥哥在一起,黎恩济演讲的皇宫发生了火灾,黎恩济和伊伦娜葬身火海,阿德里亚诺为救伊伦娜也一同殉难。

从《黎恩济》到《漂泊的荷兰人》,瓦格纳的写作有显著的进步。《漂泊的荷兰人》是由“歌剧”进入“乐剧”的第一步。瓦格纳的这部作品,无论在音乐方面或戏剧方面,无论在乐谱方面或剧词方面,都已获得较完美的效果。其中含蕴着阴郁迷幻的色彩,只偶尔夹杂着一些轻松悠闲的情调。

传说从前有一个荷兰的航行者,冒着巨大的风浪想要绕过好望角,并发誓说必须完成此壮举,虽作一世的航行亦无所惧。魔鬼听了他的誓言,就判了他的罪,罚他终生在海上漂流,直至世界的末日,他将永远不得解脱,直至他的死日。每七年许他登陆一次,让他去寻觅那愿以忠贞的爱为他赎身的女子。

歌剧开始的时候,恰恰又满了一个七年的时期,那荷兰人的船停泊在沿挪威海岸的一个港湾里。在那里原有一只船在躲避风浪,船主是一个名叫达兰德的挪威人。达兰德的家在离那儿不远的地方。荷兰人在谈话中得知达兰德有一个女儿还不曾出嫁,他就要求达兰德允许他向她求婚,并说愿以全部的财物作为报偿。达兰德同意了。他的女儿名叫森塔,是个多情的女孩子,漂泊的荷兰人的故事很早就在她的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当达兰德把那荷兰人带到家里来的时候,森塔正专注地注视着一张传说的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画像。等她看到那位客人的相貌,与画中人惊人地相像,就立刻被他迷住了,她的忠贞的爱无形中已贯注在这位客人的身上,她自觉有赎救他的使命。后来,一个名叫埃里克的青年对森塔倾诉自己的爱意时,被那荷兰人听见了,荷兰人想到自己这次必又将遭人抛弃,遂毅然而去,返回到自己的船上。可森塔追到岸边,说她是真心爱他的,那荷兰人也是真心爱森塔的,他不愿连累她,就向她说明自己的身世,想使森塔害怕,然后他立刻开了船。但森塔毫不为他的话所动,誓要忠贞爱他至死为止,她跑到一个悬崖的边缘,两臂向着那荷兰人张开,纵身跳入海中。这时幽幻的船影沉下去了,海水涌起了高浪,旋又落下,成了急流的漩涡。在落日的余晖中,森塔与那荷兰人的影子互相拥抱着,在海上浮现出来。

歌剧院里的许多工作人员不喜欢瓦格纳,因为他要求多、脾气也不好。只有合唱班的教练韦汉·费雪与戏装设计师费迪南·海涅对他比较友善,在《黎恩济》首演时,不论瓦格纳怎么要求,韦汉和费迪南都尽可能地照他的意愿去做。除了这两个人之外,瓦格纳对德累斯顿的幻想全都化为乌有了,他觉得尽管故乡的山川草木使他眷恋,那些所谓的贵族却是“污秽的、势利的、蠢笨的、怠惰的,而且粗俗……”

阔别六年后,瓦格纳见到了母亲乔安娜,心情十分激动。随后,他就前往柏林,去和剧院经理雷登商讨《漂泊的荷兰人》的演出事宜。《漂泊的荷兰人》是通过梅耶贝尔介绍给雷登的。

到了柏林,瓦格纳发现雷登将要退休,继任者是原慕尼黑剧院的经理,就是以前否定过《漂泊的荷兰人》的一个人。那人不便推翻雷登的决定,便把它无限期地拖延下来。不能在柏林演出,使瓦格纳的情绪十分低落。毕竟在德累斯顿的成功是比不上在柏林的成功的。单从报酬角度来说,在柏林每演出一回便有上演税可拿,德累斯顿方面却是一次成交的。无奈之下,瓦格纳把希望寄托在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那儿,希望他能帮助自己完成艺术理想,但是仍然没有成功,他的歌剧也一直没能在柏林首演。

瓦格纳到柏林时,曾去找门德尔松。门德尔松刚刚辞去莱比锡布业大厅乐团的指挥职务,出任普鲁士国王的一位音乐总指挥。之前,瓦格纳曾寄了份《C大调交响曲》谱给他,瓦格纳想请他帮忙使自己的作品得以在柏林上演。门德尔松对瓦格纳并不是特别欣赏,因此也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帮助他。瓦格纳与门德尔松的关系后来一直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