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斯的构想
达灵顿是一个小镇,位于纽卡斯尔南面,1825年时人口仅5000余人,是英国东北部的羊毛中心兼亚麻纺织业区。就整个英国而言,这个小镇的地位微不足道,为什么竟能一跃成为世界铁路交通业的发源地呢?
要想在国会中通过一条法案,例如修筑运河等,绝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量的金钱,需要优秀的律师,还要和权贵们经常接触。修建铁路这种大事,为什么不是那些大城市,如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或爱丁堡的那些大工业家、大商贾或有名望的国会议员提倡呢?这是因为,达灵顿这地方有一群有组织的教友派信徒,铁路交通技术的引进,就是这一群教友派人士努力的结果。就因为教友派信徒的力量,达灵顿在不列颠帝国里的重要性不输于任何城市。达灵顿市面积虽小,却能说服国会,使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创铁路交通的城市。
教友派人士在达灵顿居住了近百年。皮斯一家是由约克郡迁徙过来的。爱德华·皮斯于1767年在达灵顿出生,他在附近一所寄宿学校毕业后,14岁就接触家族的羊毛生意。就像他的历代祖先一样,他骑马巡视苏格兰北部地区,访问农民及市场,购买羊毛原料。在他的主持下,羊毛生意迅速扩张,当地煤矿业也被收入自己名下,但他始终保持着小城商人的姿态,住在城内商家云集的北门街的一栋三层楼房里。他不像一般人稍微发达后便搬去更好的居所,他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乐意与城里商业中心为邻。在北门街73号的住宅,皮斯家已住了六十多年,家中妻子儿女共八人,乔治第一次去拜访他,就是在这个地方。
我们不知道乔治为什么想要会见一个教友派人士。教友派的人士一向被人认为有些古怪,乔治不属于任何教派,对宗教也没有兴趣。然而,他必然知道一些有关教友派的神话、传奇和事迹。
英国的教友派是在内战时在部分清教徒的激烈反对下兴盛起来的,创始人为乔治·福克斯,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暴力,不讲求形式,不要牧师、僧侣,主张和平主义和宗教自由。他们的聚会一般是在一片沉默中开始的。在聚会进行时,任何一位与会者都可以发言。信徒们称他们自己为“光的儿女”。此会成立三年后,他们才有“教友派”的名称,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是由于早期一位领袖的号诫“听到上帝的话而发抖”。从此以后这群教友就自称他们是“震动者”,但正式公开的名字仍是“教友派”。
教友派教徒的观念之一是不说任何誓言,因此容易和法官起争执。这也使教友派人士不易担任公职,不易进入剑桥和牛津大学,不易进入国会。他们拒付教堂费或税金,拒服兵役,拒绝承认帝王优于任何人,拒绝承认任何圣者、圣徒,拒绝称呼任何显耀爵位或头衔。他们称呼每一个人为你或您,认为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同样平等的。
他们摒弃鲜明而华丽的衣服、富丽堂皇的家具及各种鲜艳的颜色。因此,百年以来,他们始终是穿着黑色或灰色的衣服,他们不让自己的形象加上色彩,认为那是虚荣。爱德华·皮斯后来居然被说服为后裔留下一些照片,他到最后终于承认拍照不是罪过,因为照相机与美术家不同,它不说谎。
教友派对平等极度热爱,在19世纪社会陋习的改革方面颇有建树。1824年,在斯多克顿至达灵顿铁路推进运动中,教友派参与抗奴役运动,爱德华·皮斯往来于英法之间,游说法国国会议员及商人,力求废除奴隶制度,虽然没有什么成果,但是他的正义及勇气值得人们称赞。
教友派人士有许多美德,表现在商场上尤其显著。懒惰、闲居、享乐均被视为罪恶。他们认为只要不是以正当目的追求金钱,就是光荣的。他们绝不从事武器制造以牟利。
1600年,皮斯祖辈在运输羊毛背心给一位公爵的部队时出现了纰漏,直到1744年时,皮斯家人还在为那一次的过失而忏悔。一般教友派人士认为达灵顿区教友派教徒比其他地区教友派教徒思想开放,比较能适应社会活动。就皮斯家族而言,爱德华本人仍属老派人士,其儿女则近于新进开放派。
1817年,爱德华·皮斯50岁,他的日记中已有谴责自己年轻时浪费与不检行为的记载,并表示后悔对各项世俗功利的追逐。此后,除从事花圃园艺外,他不再有任何世俗之乐。甚至,在他晚年,他对他所获得的花卉竞赛奖也视为有损清规,于心不安。他的日记中充满了此类内心挣扎与寻求精神解脱的记载。
在商场上,教友派人士的正直为一般人所信赖。在19世纪,勇往直前如皮斯家族的教友派信徒,在工商业中成了领导模范,甚至已经成了一大组织,他们背后有教友派银行家的支持。就算是一个狂妄计划或奇特投资,如果获得了教友派人士的支持,往往能够成功。
1817年,爱德华·皮斯仍旧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英国东北商人。虽然如此,若提起他是教友派人士时,他又往往让人另眼相看。
他于1817年起致力于反对奴隶制度,并大力提倡修建铁路。反对奴隶制一事他已经与法国国会议员及内阁部长们接触过,表明了他的坚持、耐心与毅力。
另一项铁路交通事业则是为了造福商人及工人。他知道如果从矿场修一条运输通道到达海口,将会使一般平民及工厂得到廉价的用煤,并使工商业更加发达。达灵顿距矿区只有12公里,正好在矿区与海口的中途。当时煤价的高低受运输的影响很大。
远在北部的泰恩煤矿,当时几乎独占伦敦市场,这是因为矿场邻近泰恩河畔,运费较低,而本地煤却因运输困难而成本奇高。若能降低运输成本,不但可促使达灵顿与斯多克顿的制造业繁荣,也可以推进煤炭外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