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古都
从欧洲进口物品到喀什,至少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为了打发时间,他们进行了第二次的帕米尔探险,这次他们成功了。
回到喀什后,赫定不幸患了热病,耽搁了好几个月。
不久,新仪器运到了,赫定立即着手组织旅行队,准备第二次沙漠探险。他们于1895年12月14日完成了出发前的准备,随行的除伊斯兰外,还有三个伙伴和九匹马。
1896年1月5日,他们到达和田,此城从前被称为库斯塔那,中国人几千年前就知道这个地方了,欧洲人还是经马可·波罗(1254—1324,意大利旅行家)介绍后才知道的。
传说沙漠里有一座被埋没的城镇,关于这件事,附近有种种传说。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一则某村子因为亵渎神灵而遭黄沙掩埋的故事。
听了这些故事后,赫定完全忘记了此前在沙漠遭受的种种痛苦,而又野心勃勃想寻找那座被埋在沙漠里的村落了。
住在和田绿洲上的居民向赫定保证这个故事绝对是真实的,他们还告诉他,如果他愿意付钱,他们可以带他到那个村落去探险。
1896年1月14日,赫定带了四个仆从、三头骆驼和两头驴子准备出发,因为从此地到传说中的那个村庄路程并不算远,因此他只带了两三个星期的食物,那些贵重的行李暂时寄放在一位和田商人家里。
实际上这趟旅行却花了四个月,跟随赫定的四个仆从是伊斯兰、间恩,还有猎人梅尔艮和他的儿子柯信,他们就是之前随同伊斯兰一起去沙漠里寻找失物的猎人,此外,还有两个自愿带领他们到古都去的当地人。
1月19日,他们再度进入了可怕的沙漠,此时已是严冬,四只皮袋里的水都冻成了冰,扎营时只要轻轻地挖个两三米深的坑就可获得清冽的泉水。
几天后,他们抵达了被向导们尊称为塔克拉玛干城或丹丹乌里克(象牙之塔)的古废墟。房屋大部分已埋入沙中,但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柱子和墙体,赫定在一堵土墙上发现了几座石灰岩雕刻成的精致佛像,其雕刻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
赫定把这些东西都包裹好放进箱子里,以便日后的考古学者们研究。
赫定用自己发明的方法来测量沙丘移动的速度,测出这座埋没了的古都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两个向导在得到报酬后就离开了,赫定等人又继续沙漠中的旅程。当天晚上,他们在克里雅河岸边的森林里扎营。这条河约有30米宽,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那时,还没有一个欧洲人能顺着克里雅河进入沙漠深处,因此,赫定决心顺流而下,看看这条河流到底有多长。
他们沿着河流向北走,一路上碰到了不少的牧羊人,他们也经常带着两三个牧羊人同行。
有一次,一位牧羊人告诉赫定,从这个方向朝西北走,可以找到一座古代都市遗迹,叫作喀拉墩。赫定好奇地去调查了这处遗迹。那里果真埋有一些建筑物,都是中亚最繁盛时期的建筑,最大的长达85米,宽76米。赫定把它们的位置记了下来。
2月5日,他们又遇到了四位牧羊人,他们有800只绵羊和6头牛。一位常年与世隔绝的老人告许赫定,河流源头到沙漠尽头还有三个月的路程哩。
他们继续向前推进,在沙漠的左边发现了六头野骆驼。一头老骆驼带领着两头年轻的公骆驼和三头母骆驼,在沙地上悠闲地漫步。野生骆驼的驼峰比人工饲养的骆驼要低一些,驼峰比较尖而且更结实。
再往沙漠深入,连克里雅河那一块三角洲也看不见了。
天气严寒,路上可以捡到枯树枝来生火,所以他们也没有吃到什么苦头。当其他人准备食物、照顾动物、挖掘水井、捡干柴的时候,赫定就伏在沙地上,借着营火写日记。
2月17日,山羊皮袋里的水又喝完了,宿营时他们掘了两米深的井,也只渗出了一些小水滴,只够大家润润喉咙和勉强装满水袋。第二天水喝完后,大家又开始掘井,但徒劳无功,幸好不久后大家发现了一些狐狸向北行走的足迹,以此推测出塔里木河的方向。
2月19日,在饮水告罄的情况下,他们继续向北走,沙丘越来越低,终于踏入一片平地,在最后一处丘顶上,赫定看到了塔里木河旁的森林。无奈黄昏来临,四周漆黑一片,大家只好原地宿营,这时赫定已两天滴水未沾了。
天亮时,一行人走出树丛不远就发现了水源。
2月21日,老猎人梅尔艮和他的儿子想转回和田,赫定给了他们应得的报酬和两匹驴子,让他们能顺利返回老家。
3月10日,赫定等人抵达小镇可拉。他在小镇买了一条狗,还是取名叫尤达西。3月底,他们离开可拉,沿着塔里木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孔雀河的左岸前进,此行的目的地是塔里木河三角洲和罗布泊。
赫定和伊斯兰在姆切喀分开,伊斯兰走陆路,赫定则雇了一条独木舟走水路,两人约定在马路和三角洲交汇处会合。
不久后,赫定来到会合点,大家继续上路,抵达一个叫作阿布旦的小村落,这个村落位于塔里木河注入罗布泊汇流点的上方。从阿布旦到和田约有1000千米的距离,骑马是最快的方式。凭着一股坚毅不拔的毅力以及当地住民的协助,他们终于安全返回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