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沟通是家庭的润滑剂
第一节 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在第三课,我们讲到职场中的沟通技巧,在第四课,我们要开始聊一个完全不同的话题:家庭中的沟通。相信很多人在家庭的沟通中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我们明明已经处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身边都是自己爱的人,但是我们依然会感到孤独,感到不被理解。很多时候,我们想说的话,其他的家庭成员并不想听,也听不懂。这是为什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沟通方式有问题。
一、家庭沟通的常见问题
国内有名的心理治疗师陈海贤曾经提出,家庭中的沟通问题主要有两类。第一类问题,是以本能和过去的经验沟通。人们凭借本能的冲动,想当然地认为,我爱我的家人,站在自己的角度,我是为他们好的,那么我说的话对方应该接受。比如有的母亲要求孩子去学钢琴,是这样说的:“妈妈让你学钢琴,是为了让你有一技之长,以后你长大了,到大学、到社会里面,就会比别人多一个才艺。”孩子说:“妈妈,我不喜欢钢琴,我觉得学钢琴很累。”母亲问:“那你喜欢什么?我们可以换个才艺。”孩子回答:“我不知道,我也不想学什么艺术。”母亲马上生气了:“小孩子懂什么!妈妈让你学你去学就是,以后你会感谢我的!”我们思考一下,会发现类似的沟通模式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比较常见。很多人觉得孩子不懂事,对很多事情判断力不足。虽是如此,但是作为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其实可以给予更多尊重,有时候换一个角度,孩子或许更能理解父母的苦心。
还有的人,与爱人沟通的时候,喜欢用过去的经验。确切地说,就是自己原生家庭的经验。但这存在一个问题,一个人在原生家庭的沟通经验,是否能无障碍地迁移到新家庭?如果说他的原生家庭比较完整,家庭成员的感情融洽,这种迁移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但如果原生家庭本就存在许多问题,那他在沿用过去经验的同时,很可能也会把原有的问题“带”过来。类似的情况在《原生家庭》这本书中有过探讨。有的孩子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下长大,自己也认识到了这种环境的坏处,但等到他们成家立业了,依然会家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会重复原生家庭的沟通模式。
第二类问题,是单纯以理性和逻辑沟通。有的人可能会有疑问,我讲道理讲逻辑,怎么还有错了呢?其实严格来说不是有错,只是容易引发矛盾。举例来说,妻子感冒了,她对丈夫说:“我头疼,身体很不舒服。”丈夫回答:“你应该多喝热水,加强代谢,同时吃两片止疼片缓解头痛。”妻子突然气鼓鼓说道:“我看你根本就不关心我!”丈夫很莫名其妙,自己明明给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妻子为什么说他不关心自己呢?
因为沟通,尤其是家人间的沟通,不仅仅是在逻辑上的,也是在心灵和情感上的。家人生活在一起,首先是心灵上的契合,其后才是生活上的互帮互助。可是有的人没有注重这一点,尤其是在和爱人相处一段时间后,**减退。当人们更多地从理性、逻辑的角度去沟通时,这就少了一些温情,容易引发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家庭中的沟通呢?
二、家庭的沟通基础是亲密关系
我们首先要理解,家庭的沟通基础是亲密关系。
它是诸多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但又是相对特殊的一种。它指个体在情感或身体上体验到亲近感的人际关系。这种亲近的主观体验可以是情感和认知上的,包括但不限于心意互通、情感流动以及相互的特殊感;也可以是物理和身体上的亲近。当一个人组建家庭,意味着从“我”变成了“我们”,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即使是“我们”,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个体。两个人需要去理解彼此、经营关系,这才会给人心意相通、心在一起的感觉。现在许多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单身,而不是较早地进入亲密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沟通确实有难度。如果一个人需要花很多时间去了解别人,去满足对方的喜好,迁就他的脾气,还有那么多琐事要应付,的确有时会觉得一个人也挺好。
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亲密关系对人的发展作用。在高质量的亲密关系中,人们能够更多地完善自己,提升自我的价值感、归属感,变得更自信。比如有的人,一个人生活的时候没有太多限制,但是在恋爱、结婚之后,不能像之前那样随心所欲了,很多时候需要先为对方考虑,顾及其他的家庭成员、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是忠诚与责任的体现。
家庭中的沟通,其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如果每个人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愿意奉献自己,那家庭氛围自然会变得和谐融洽,很多事情甚至不需要沟通。相反,如果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坚持己见,不愿为他人去改变、忍让,那即使一点小摩擦,也能在家里引起很大矛盾。
那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三、构建积极的沟通模式
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的沟通模式。当我们学会用家人的眼光看待关系,就会发现,家庭成员间的每一个互动、每一句话,背后都有着“爱”的含义。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会随着家庭的各种交流、摩擦、碰撞,慢慢形成不同的关系模式。它是由家庭成员相互配合形成的、具有一定默契的相处方式。
对大部分的家庭来说,我们可以把沟通模式做一个简单分类,一类是积极的沟通模式,而另一类则是消极的沟通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不同的表现。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典型表现,你也可以判断自己的家庭拥有的是怎样一种沟通模式。
在积极的沟通模式中,家庭成员都会直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分享自己的情绪,营造家庭的和谐氛围。举例来说,妻子要过生日了,丈夫却忙于工作,不小心忘了这件事。妻子本来还想等等看,看丈夫会不会想起来。后来见丈夫没有表示,干脆跟丈夫说:“我要过生日了,还缺一个手表,你是不是得表示一下啊?要不我可生气了!”丈夫听了妻子的话,不好意思地笑了,第二天就跑去买好了手表,在生日当天还准备了蛋糕和玫瑰花,带孩子一起吃了个饭,一家人都很高兴。
有话直说,这就是作为妻子的一种智慧。但也有很多人,在家庭中不太愿意直接说想法,而是让别人去“猜”,认为这些事情别人应该会明白。如果对方猜不到,就会感到失望、生气。这就是一种相对消极的沟通模式。
在消极的沟通模式中,家庭成员往往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抱怨别人,而不愿改变自己。例如有的丈夫工作比较忙,时不时还要应酬,又有很多朋友需要社交,每天晚上很晚才回到家。妻子看不过去了,便和丈夫说:“你看看你,老在外面不着家,每天都是一身烟酒气,深夜回来,像什么样子。”丈夫马上不高兴了:“我这么累,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家!你看我每天都这个样子,也没见你怎么照顾过我啊!”夫妻俩就这样吵了起来。
事实上,他们只要稍微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丈夫多想想妻子需要陪伴,交流感情,妻子也多考虑丈夫在职场上、社交上有自己的难处,他们的沟通就会变得更加顺利。
所以说,沟通模式就是一个家相处的基本氛围,它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识地磨合、改进,相互配合,找到一个大家都舒适的办法。
好了,说到这里,这一节的内容就差不多了。我们说到有的人在家庭中喜欢以理性和过去的经验沟通,或者单纯靠理性沟通,这些都很可能引发问题。要理解家庭中的沟通,我们就要意识到,家庭沟通的基础是爱,它对我们既有限制,也有发展,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在日常相处中探寻适合的沟通模式,让家庭更加和睦。
下一节,我们将讨论如何与爱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