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警惕“假性亲密”,别让它拖垮你的感情

当两人之间有真爱情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年龄的问题、经济的条件、相貌的美丑、个子的高矮等外在无关紧要的因素的。假如你们之间存在着这种问题,那你要先问问自己,是否真正在爱才好。

——罗曼·罗兰

每当我们被隔空“撒狗粮”的时候,总是会自嘲可能“谈了个假恋爱”“结了个假婚”。

虽然是一句玩笑,但对有的人来说,真的如同谈了个假恋爱、结了个假婚,看上去符合恋爱、结婚的过程,但并没有亲密关系的精神内核。

我身边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便是如此。两个人是从校服到婚纱的“毕婚族”,按说这样的感情美好又真挚,可是婚后三年,他们还是再次走进了民政局。

原来,当他们真正生活在一起后,发现婚姻并非和自己想象的一般,但为了不影响感情,他们努力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吵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避开的问题依旧存在,且分歧越来越多,最终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直到他们离婚,周围的人还都不明白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他们从未对婚姻有过抱怨,更没有过激烈的争吵。

这便是典型的假性亲密关系:没有争吵,没有家暴,更没有出轨,像所有幸福的恋人一样,会牵手,会拥抱,但精神世界并不靠近,甚至随时都可能分崩离析。这种表面亲密,实际却保持距离的关系,形式大于内容,是双方经过心理博弈后产生的一种防御机制。

而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是相信自己的价值,也能看到伴侣的价值,能依赖伴侣,也能保留空间。如此具有弹性的“安全型依附关系”才是科学的亲密关系,亦是能与时间赛跑的亲密关系。

爱是一种能力

心理学家埃瓦尔德·海林说:“我们的感情和态度面对的对象不仅只有其他人,也包括我们自己。”

一个拥有爱的能力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幸福。然而,走进感情的圣殿才会发现,拥有爱的能力并不简单。

一般常见的问题是分不清“迷恋”和“喜欢”。

对一个人迷恋的表现往往是在还不了解对方时就忽略对方的缺点,将对方当作心中想象的“完美恋人”,疯狂“爱”上对方。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爱”充满占有欲。喜欢一个人则是在了解对方的基础上,看到对方的优点,不会“疯狂”,但却持久,且不畏惧承诺。

在一档调解节目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女孩是一名幼师,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但偏偏爱上了一个已婚男人。两个人在一起并不快乐,吵架也是家常便饭,可就算对方的妻子找上门来,女孩依然不肯放手。细究之后,才在女孩的只言片语中找到答案。原来,女孩特别喜欢电视剧《大宅门》中的白景琦,她觉得现在和自己交往的男人很像白景琦,所以舍不得放手。

这个理由听上去很无厘头,但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类似的人,因为某个浪漫的场景、特定的人设爱上对方,结果在正式走进感情后才发现,对方并非自己想象的样子。事实上,这不是因为对方变了,而是因为迷恋的作用消失了。

但真正的爱不一样,虽然它也有“**”的成分,但在“**”消退后,会留下掺杂了亲情的温暖、友情的义气。因为了解对方,看得见对方的优点,也看得见对方的缺点,所以所做出的感情承诺就不是一时冲动,这会让感情更加持久。这一点,恰恰是迷恋所给不了的。所以,当一个人在择偶方面一错再错时,便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否错把迷恋当成爱。

阻挡我们幸福的,除了对迷恋傻傻分不清楚,“爱无能”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爱无能是一种情感疾病。顾名思义,所谓“爱无能”,便是不具备“爱”的能力,不愿去爱,不懂去爱。

导致“爱无能”的因素有很多,有人是因为在上一段感情中受到伤害或背叛,从此心灰意冷,不敢再爱;有人是把所有一切都排在爱情的前面,一旦需要选择,便会率先放弃爱情;还有的人是不懂得爱,常常会走进两个极端,要么追求完美的对象,要么错把一夜情当成爱。

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爱,在向往的生活中不期待爱,甚至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这样的人最容易“爱无能”,如同丢失了幸福的能力,就算有适合的感情出现在面前,也能把一切搞砸。

滞留的矛盾,是假性亲密的关键

如前面所讲,迷恋、“爱无能”,都是假性亲密的成因。但假性亲密的关键,是伴侣间那些没有被解决的矛盾。

积水成洼,堆土成丘,那些小矛盾日积月累,不仅会成为两个人之间很难跨越的鸿沟,更会让两个人的相处变得“僵硬”,一般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 “忍字诀”维持表面和平

很多人之所以会维持表面的和平,是因为利益和面子。当两个人被巨大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时,便会把矛盾压下来,在外人面前佯装亲密。当两个人中的其中一方十分看重面子时,也会为了避免他人异样的目光不敢吵架,不敢去深究矛盾,只为给他人留下幸福的印象。还有人会因为父母的健康、孩子的成长,面对矛盾时选择隐忍不发。

然而,那些没有被解决的矛盾并不会随着忍耐消失,两个人也最终会因为这些矛盾渐行渐远。具有特色的高考后的“离婚潮”便是如此。

因为这种亲密关系中总有一方会率先怀疑“忍”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一种很消极的相处方式,没有情绪的起伏,对方便不知道你内心的波澜;没有语言的交流,对方便不知道你对某件事的看法。最终,一个费尽心力隐藏情绪,一个却丝毫不知道问题已然出现。

? 刻板印象成为亲密绊脚石

很多人在和伴侣相处多年后,突然会在某一件事中发现自己一点儿也不了解自己的伴侣。这其实并不是伴侣隐藏太深,而是因为他们在相处过程中被刻板印象局限,对对方的了解停留在最初。

很多亲密关系会出现问题也是基于刻板印象,初遇对方时,对方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便觉得对方不需要细腻的情感表达,于是在日后的相处中就忽略了这一点;对方在某个特定时期说自己并不讲究仪式感,便觉得对方不是一个浪漫的人,于是在日后的相处中不再主动表达爱意。

事实上,不管对方一开始是不是大大咧咧、不在意细节的表达,是否真的不喜欢仪式感,我们都要明白,人的情感需求会随着时间变化,甚至在不同的环境下也会发生改变。一旦让刻板印象蒙住双眼,停止探索对方的情感需求,问题便会出现在亲密关系中。

? 错误地解决矛盾

在亲密关系中,有人是想要解决矛盾,让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的,但常常用错方式。

比如有人会因为前期的迷恋,过度解读对方的言行;比如对方会挑剔你的着装或者是出行时间,而你却把这些当作对方爱和在乎的表现。等到**退却,你不再把对方的种种挑剔当作一种享受时,却因为习惯的养成,早已无力改变这种相处模式。

还有的人喜欢用“冷静”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当矛盾出现的时候会迅速抽离,并美其名曰自己想静静,也让对方静静。冷静之后,看上去两个人都没有多大的情绪起伏,但问题被搁置,并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虽然这三种假性亲密的形式不同,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探得假性亲密关系的明显标志,便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了固定的相处模式:忍的人一直忍,藏的人一直藏,冷暴力的一直冷暴力,两人交往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始终未曾解决。

假性自我,是假性亲密的本质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假性亲密,仅知道它的表现形式是不够的。

我们最先要了解的是自我,因为假性亲密的本质便是假性自我。

心理学中有个词语叫“镜映”,指的是养育者需要像镜子一样对孩子的价值、成绩和成就做出适当的反应。

一个人会出现假性自体,源于早期养育中的镜映失败。养育者不是对孩子的一切做出反应,而是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方式来做。当孩子不能调整自己以满足养育者时,养育者通过冷漠或惩罚来训练孩子,孩子便会倾向于发展出一种假性自体。

即当一个孩子被要求成为“乖孩子”“勇敢的孩子”时,他们便会逐渐戴上虚假的面具,隐藏自己真实的个性。

这些孩子可能会很优秀,成为备受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他们的内心并没有真正连接到自己的情绪。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年纪轻轻就成功的人内心却并不快乐,这便是因为他们的努力都是为了满足操控自己的养育者,自己并不能从中体会到成就感。

通常情况下,产生假性自我的孩子分两种:

一种是表演型的孩子。这类型的孩子和父母的互动方式主要是逗父母开心。

另一种是观众型的孩子。这类型的孩子和父母的互动方式主要在于接纳父母的一切,比如父母的抱怨、父母的坏习惯。

但不管是表演型还是观众型的孩子,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依然会把这种假性自我延续下去。

比如在父母面前是“观众”,总是顺从父母的人,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很容易把这种相处模式复制进去,即不管伴侣做什么,都以被动的形式接纳:伴侣发牢骚,他便在一边听着;伴侣有什么不好的习惯,也不会主动去沟通。

在时间的磨砺下,伴侣便逐渐被“培养”为和父母一样的人。在这样的亲密关系中,看上去过分的是伴侣,但事实上,他在以自己的方式操控着伴侣。而在这样的“操控”中,他也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因为他所表现出来的并不是真实的自己,“操控”也并非自己真实的意愿。

同样,一个善于“表演”的人,在成年后也会把“哄人大法”用在伴侣的身上,当矛盾出现时,他可能会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对方的怒气,但矛盾并不会被真的解决。

不管是“表演”还是“做观众”,在亲密关系中,他们都没有做真实的自己,或忽略压抑自己的情绪,或操控伴侣的情绪和注意力,最终都忽略了亲密关系中真正的矛盾。

走出假性亲密的怪圈,从“心”做起

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中说:“你对待伴侣的方式事实上就是你对待自己的方式……你对伴侣付出什么,就是对自己付出什么。”

假性亲密关系也是如此,戴着面具对待伴侣,亦是戴着面具对待自己。

那要如何打破假性亲密的魔咒,拥有灵魂契合的高质量亲密关系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 学会辨别真正的亲密关系

说到底,感情始终是两个人的事情。一个人努力,永远体会不到双向奔赴的快乐。

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是想起来就心安,还是充满愤怒;是情绪流动很顺畅,还是小心翼翼不敢流露情绪。

确定了自己的状态,再去分辨形成这种关系模式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还是对方;是因为过于珍惜不敢把矛盾拿出来解决,还是息事宁人,觉得没必要大惊小怪。

辨别出真正的原因后,才能对症下药,及时解救自己的亲密关系。

? 提高警惕,建立预防意识

在所有的假性亲密关系中,一半是因为性格、环境等因素,还有一半则是因为疏忽大意。

很多人的亲密关系一开始是良好的,但随着感情的深入,会逐渐放松对情感方面的关注。相信很多人对这一点都深有感触:婚前浪漫无敌,婚后装傻充愣。

一句“老夫老妻”,便省略了所有促进感情的仪式、对对方的体贴关心等,虽然不至于天天因为这些小事吵架,但好好的感情也会慢慢变成“将就”。

不要在感情中做“温水青蛙”,时常保持警惕,可以避免让自己的亲密关系进入“假性”的模式化。我们要相信,感情里的每一件小事都不会白做,所有好的细节最终都会成为感情的基石。

? 勇敢做真实的自己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要学会做真实的自己。

活在人群中,我们常常会压抑自己的天性,让自己成为他人期待的样子,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轻易获得赞美、肯定和掌声。时间久了,我们便会忘记自己真正的样子,甚至会失去做回自己的勇气。

其实,一个人只有做自己才更容易拥有幸福的人生。因为做自己可以让自己真实地感受快乐,可以让自己享受轻松。你不必因为担心他人的目光而不敢做渴望的选择,你也不必担心自己的选择会带来不被他人认可的后果。忠于自己的你,才拥有无限可能。

同样,在亲密关系中,也许真实的你并不完美,但可以让你更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也明白内心真正的需要。

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和伴侣沟通,因为你的每一次愤怒、失望、高兴、激动,都是我们对自己或伴侣的内心渴望。也只有如此,我们才可以向伴侣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做到有效沟通。

亲密关系是两个人的关系,也是和自己的关系,不排斥自己的内心,不消极对待,我们不仅会拥有一段好的亲密关系,自己也会成为越来越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