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摆脱情绪化处理问题的方式

本课内容开始前,先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有个叫格伦·斯特恩斯的富豪曾经参加某档综艺节目,他带着100美元和一辆卡车随机来到一座城市,挑战在90天内创建一家估值100万美元的企业。实地考察后,他准备开一家烧烤店,并创立自己的啤酒品牌。

烧烤店开业前夕,店里的厨师却买了一车冰冻的肉,导致烤肉无法顺利腌制,仅有的可食用的肉很快就卖光了。

格伦察觉到这一情况后当即提醒了厨师,没想到第二天依然出现了类似情况,格伦批评厨师准备工作做得不好,并叮嘱他一定要为第三天的营业做足准备。

结果厨师因为觉得当众丢脸而恼羞成怒,一把摘下麦克风摔到地上扭头就走,整个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暂停工作安抚他的情绪,格伦也主动向他道歉,场面一度紧张又慌乱。

从厨师的身上,你是否看到了熟悉的影子?

我们身边的人,甚至是我们自己都有这样的时刻:特别容易生气,一点就着,对身边的人没有坏心,却总是控制不住发脾气;容易沮丧,闷闷不乐,一件不顺心的小事就能难受好几天;总是因为别人一句话而胡思乱想,钻牛角尖;很讨厌别人指责自己,情绪容易表现在脸上且失控……

作家佐藤传说:“人只要一变得情绪化,原本能够解决的问题,也变得无法解决了。”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明明可以毫不费力地解决,却因为性格过度敏感,难以保持情绪的稳定而把事情搞砸,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伤人又伤己。

因此,如何避免情绪化,妥善处理负面情绪,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觉察那些容易忽略的敏感情绪

在寻找处理这些负面情绪的方法之前,不妨先来回想一下,在坏情绪出现之前都发生了什么。

有位来访者曾跟我们倾诉,说自己在公司有个非常要好的同事,她们经常同进同出,周末还会约着一起逛街。但这天她来到公司,发现平日和自己关系最好的同事却和其他人说说笑笑,自己根本插不进去话。

她先是有点吃醋,随后觉得自己不该这样想,紧接着又忍不住胡乱猜测起来:“是我做了什么惹她不开心了?还是她觉得别人比我更适合做朋友?”

最后得不到一个具体答案的她感觉很生气,甚至想发怒,对着要好的同事说话时就有些刻薄。她很后悔,却又控制不住自己,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这样,敏感多疑不说,只要心情不好就特别容易发脾气,非常情绪化,最后工作没干劲,对人也没耐心。

其实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情绪并不是单一的,就像我们所举的例子那样,如果你只感到“吃醋”,就是单一情绪,而感到生气、愤怒,就是带有“吃醋+生气/愤怒”的复杂情绪。

萨特曾针对现象学、心理学与情绪心理学转向存在论的过程进行研究,在他的著作中,他把这些被我们忽略、压抑的复杂情绪称为“无意识能量”。

萨特解释,无意识能量让我们从一个有机主体,变成了一个非有机的主体。换句话来说,我们对坏情绪的感知被客观的复杂情绪掩盖,坏情绪本身便不再“纯粹”。

但是,当我们意识到这些复杂情绪的存在时,就能脱离这种情绪敏感的状态,最终掌握情绪的主导权。

比如上面的例子,如果我们因看到要好的同事和别人亲密而吃醋生气的话,看似我们是因对方的行为生气,但有可能此时的“愤怒”来源于内心的占有欲、自卑感以及惧怕失去。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些,就能从源头控制自己的坏情绪。

过度敏感型人群的特质

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曾把过度敏感的表现概括为:容易受刺激,容易感到疲劳,对光线、声音、气味等特别敏感;厌恶人多、嘈杂的环境,需要独处,喜欢自然和安静的环境等。

比如别人稍微用力一点关门,你就会觉得是不是自己说话太大声,或者哪里做得不好,他摔门是摔给你看的;给朋友评论朋友圈,发现朋友回复了别人,但没有回复你,你就觉得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你们的关系是不是疏远,不如从前了;穿了一套新衣服,同事见到你打量了一眼,你心里就开始乱想,是不是穿着不好看,他们会不会在背地里议论你……

工作室曾有位来访者苦恼地说,她自己就是过度敏感的人。

平常哪怕一件很小的事情,都会让她想半天:我这么做是不是对的?会给别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后续事情会怎么发展?

一旦周围的人情绪有些许的变化,她都能明确地感觉出来,尤其是伤心、失望这样的负面情绪,她更是能先人一步发现端倪。

这让她的情绪总是处在不稳定的状态,她会经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事情,是不是得罪了别人。

比方说有一次,她给一个朋友发信息想让朋友帮点忙,但是那个朋友当时有事没看手机,就没有第一时间回复她。

于是她就开始胡思乱想,怀疑朋友是不是讨厌她,是不是在想着怎么拒绝她,哪怕后来那个朋友看见信息回复她以后,她还忍不住想是不是朋友在敷衍她。

毕业参加工作后,她又特别害怕自己被同事孤立,哪怕她并没有做错什么。有一次她看到有个同事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和另一个同事聚餐的照片,就赶紧去挨个翻其他同事的朋友圈,看她们是不是背着自己偷偷聚餐。

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对,可就是控制不住陷在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里,总是要忍受许多像这样不是问题的问题。

其实,这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状态。

在意他人的眼光,为一些小事而情绪低落,被贴上“玻璃心”和“想太多”的标签,难以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和体贴。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简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点来讨论。

? 认知和情绪的敏感程度太高

伊莱恩·阿伦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过度敏感的人总是能敏锐察觉细微刺激,比如说他人细微的表情变化、不易察觉的气味等。

而会有这样的敏锐度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觉器官反应过度,而是认知和情绪的敏感程度太高。

有研究者曾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人类大脑的活动情况,结果发现,高敏感人群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比一般人更有深度、更精密。

但这也导致了他们能敏锐地察觉细节部分变化带来的感受和情绪不适,从而被误解为想太多、钻牛角尖,显得固执,难以沟通。

? 个体心理边界不清

心理学中的边界效应同样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所谓“心理边界”,其实就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安全区”,区域内是你的爱好、权利、思想观念等可控的东西,区域外就是别人的思想等一系列不可控的东西。

心理学研究表明,90%的人际关系问题,都是个体心理边界不清导致的。

因为你一旦试图越界干涉别人的行为和思想,就会由此产生许多问题,这也是造成敏感心理的重要因素。

例如自己的好朋友和他人同样要好,你对此不满意却猜不透对方的想法,或者妄图跨过他人的心理边界来干涉对方的行为,这些活动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尽的困扰,影响到彼此的正常生活以及人际关系。

面对此类问题我们要做的是:控制自己的言行或心理感受,划定恰当的心理边界,避免被周围的环境和他人的行为影响,保持自我的情绪平稳。

抓住情绪中的小细节

知道了情绪化的特征有哪些后,我们再来说说人为什么会变得“情绪化”。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定律叫作“情绪定律”,它指的是每个人都是情绪化的,而且我们所做的决定都是被情绪支配的。

那让我们变得“情绪化”的原因就是情绪本身吗?并不是。心理学上认为,情绪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本身并不存在任何问题。

情绪化的根源,往往来自我们自身,概括起来有以下两点:

? 自动化思维

这是认知行为疗法之父、心理学家亚伦·贝克在认知治疗中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人在受到某个刺激后,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在大脑中整合,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

比如今天你的伴侣跟你聊天时有些心不在焉,你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怀疑对方有什么瞒着自己,但他可能只是有些累了而已。

你不死心地追问他,得到的回答却是:“跟你没关系。”这句话就是一次冲击,冲击又转化为“愤怒”,让你习惯性地做出反应,比如言语攻击、惊慌失措等,让你陷入“情绪化”的状态中。

? 认知水平

行为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习惯性反驳”,拥有这种心理的人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接受不了他人客观的评价,又或者是内心对自我期待极高,却因为各种外在因素难以实现,所以就将内心的冲突外化,通过发脾气、指责他人等行为释放出来。

其实,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认知不同造成的结果。

在心理学上,认知的过程是这样的:我们通过感觉、知觉、记忆等一系列形式获取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由这些心理活动支配我们的行为。

也就是说,认知水平的高低,同样决定我们情绪化的程度。

假如雨后你正走在大街上,一辆汽车溅起的雨水落了你一身,对一部分人的认知来讲,这是小事,不值得一提,心情丝毫不会受到影响,但同样会有一些人,对这件事的认知是“愤怒”“不可饶恕”,进而有一些激烈的想法,如“这人是不是故意的啊”“我怎么这么倒霉”。

于是心里不痛快的感受马上就反映在脸上和行动上,继而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做情绪化的动物,做情绪的主人

到底怎样才能避免太过情绪化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 关注情绪

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比如愤怒、孤独、紧张、焦虑……

当你焦虑的时候,往深处找找,是什么让你焦虑?是没做完的工作吗?是对自己的不认可吗?

关注自己的情绪,找到情绪的根源,就能冷静看待问题,避免情绪化。

? 认可情绪

有来访者说自己经常控制不住情绪,哪怕一点小事情都能让她暴跳如雷,她特别讨厌这样情绪不稳定的自己,又不知道怎么改变。

我们给她的解决方案里有一点,就是认可自己的情绪。

认可,就是要认识到自己在某种状态下产生某种情绪是人之常情。注意这并不是为发脾气找理由,只有认可自己的情绪,才能将坏情绪转化。倘若一味地压抑情绪,时间久了对我们的身心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 多维度思考

学着多维度思考问题,就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事物。

比如,你在工作中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遭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反驳,你觉得自尊心被践踏,又不能当众发火,所以情绪就压在心里,一点就着。

这个时候,你就要学着问问自己:他们说的有没有道理?如果没有,那问题是出自我本身还是他们?如果有,我能从哪些地方进行优化?

借由这样的多维度思考模式,就能非常轻易地平复自己的心情,将注意力集中到事情本身,从而摆脱无意义的情绪影响,在坏情绪来临前解决它,并确保自己一直在做有价值的事情。

当然了,你还可以寻找一些释放情绪的合理方式,比如跑步、听音乐、看电影等。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

情绪反应,永远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出现负面情绪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深陷其中,走不出来,无法自我抚平这些失控的情绪。

只要能够在当下克制自己,用更理性的心态去处理事情,衡量过度情绪化带来的后果,慢慢地,你就能够保持情绪稳定,从容又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