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中国最西部的城市

喀什(或者说喀什噶尔)是中国最西部的城市,也是丝绸之路上多条线路的枢纽。印度北线从喀什向南折拐,通过喀喇昆仑峡谷抵达现今的巴基斯坦境内,随后穿越旁遮普进入恒河平原,到达那个作为大地中心的地方,也就是释迦牟尼的生活地。从喀什向西有两条路,翻越伊尔克什坦山口和吐尔尕特山口进入现今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到达中亚。喀什约有350万人口,其中90%是维吾尔族,汉族只有9%,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譬如塔吉克族、吉尔吉斯族和乌孜别克族。

马可·波罗这样记述这个城市:“喀什噶尔曾是一个王国,然而它现在是(蒙古)大可汗的附属。这里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在为数众多的城市中,喀什噶尔当属最大最美的城市。当地居民靠贸易和纺织维持生活。他们有漂亮的院子,他们种植葡萄,而且收获甚丰。这里种植棉花,也种植亚麻和大麻。来自喀什城的商人们走遍世界。这里的人们讲的是一种特别的语言。要走过这一带,大约需要五天的时间。”

喀什城区平均海拔1289米,是中国最大的绿洲。丰富的淡水资源使得这里的人们足以种植粮食和水果。当然,正像马可·波罗已经注意到的那样,这里的居民也种植棉花,这是一种需要大量淡水的农作物。丝绸之路上的所有驼队都途经喀什,这里也因此经历了一个多变的历史,月氏统治过,汉族也统治过。丝绸之路上的所有宗教都对这片绿洲的居民产生过影响,然而现在的喀什,更多的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城市,一座带着中亚烙印的城市。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座城市的两个主要旅游景点——艾提尕尔清真寺和阿巴和加麻扎——都是伊斯兰教的。艾提尕尔清真寺是中国四大清真寺之一,几乎可以容纳一万人。现存的建筑建于15世纪,两座额敏塔坐落在主体建筑两侧,清真寺的屋顶由140米高的木柱托起。这座初建成于17世纪的阿巴和加麻扎所尊崇的是当时的一位穆斯林统治者阿巴和加(7),他同时也是伊斯兰教白山派的首领,并且被敬奉为圣人。

在喀什著名的还有周末市场,参加周末市场的人经常有10余万之多。以绵羊、山羊、骆驼和毛驴为主要商品的家畜市场呈现出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市场上出售的还有水果、蔬菜、服装,当然还有其他日常生活必需品。

(1).吴哥:高棉语意即“城市”,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的柬埔寨西北方暹粒省,曾为高棉王国之都。现为古迹群,分布在4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其中有高棉王国从9世纪到15世纪的历代都城和寺庙,如吴哥窟、吴哥城、巴戎寺、女王宫等遗址。

(2).麦积山石窟:中国佛教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的麦积山(因形似麦垛而得名),在天水市中心东南45千米处,窟凿于山体西南、南、东南三侧的峭壁上,洞窟之间以层层相叠的栈道相连。它以泥塑佛像而著名。

(3).因其造型形象,有“铜奔马”“马踏飞燕”等多个名称,此处为尊重作者原意,翻译为“飞马”。

(4).时轮(Kalachakra):源于密宗大乘佛教,用于表示时间和轮回的符号,常用木结构或彩砂搭建而成。其概念源于无上瑜伽部的最高教法“时轮密续”,是西藏黄教主要教学内容之一。

(5).鸠摩罗什(344—413或350—409):也有译为“鸠摩罗什(耆)婆”,略称“罗什”或“什”,意译“童寿”。东晋十六国时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人,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6).佉卢文:又名犍陀罗文,一种古代文字,通用于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最早发现的佉卢文可追溯到公元前251年,但是到公元3世纪时就已逐渐消失。然而,这种文字在丝绸之路的其他地方仍被使用,可能一直到7世纪才彻底被遗弃。

(7).阿巴和加(约1626—1695):又译为阿巴克霍加、阿巴霍加、阿帕克和卓,是当地昔日回部伊斯兰教著名的政教合一领袖。“霍加”意为“圣裔”,是南亚、中亚、新疆等地伊斯兰教派领袖的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