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盆地

吐鲁番盆地是仅次于死海和加利利海的世界第三最低点。这片绿洲的位置在低于海平面80米处,而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甚至低于海平面154米。吐鲁番在汉语中也被称为“火州”,因为这里的夏天温度有时甚至能高达45摄氏度,而冬天却冷到零下15摄氏度。

尽管吐鲁番盆地几乎很少下雨,可这块绿洲却依然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农业经济面貌。其根源就在于这里有一套完整的,人工开凿的灌溉体系——坎儿井。这条地下的坎儿井体系把北部天山所融化的雪水引入这片面积约为1万平方千米,人口约30万的绿洲。这是一项总长约2000千米的水利工程杰作,而且两千年以来一直畅通无阻,有效地工作着。在这些蜿蜒在地下10~20米深处的渠道间,每隔几百米就有一眼竖井,由此可以对流淌在地下的暗河河道进行监测和检修。同时,凭借挖掘而在地面上形成的凸出地面的小土堆,人们就比较容易辨认出坎儿井地下河的流向。

在这片绿洲给人们所带来的农作物的贡献中,葡萄当属重中之重。葡萄被置放在高高凸起的、网状黏土建筑物上,经过晾晒而制成不同颜色的葡萄干。即便是在这个穆斯林聚居的绿洲,在小范围内也生产一种味道不错的葡萄酒。那强烈的日照,加上融化的冰山雪水为此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除了葡萄,这里还出产哈密瓜、桃子以及其他的水果,同时也有小麦、大麦和向日葵。这片绿洲的居民主要是维吾尔族,他们属于突厥族后裔中信奉逊尼派的伊斯兰教一支,使用的是一种源于阿拉伯和波斯地区的民族语言文字。

除了那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市场,吐鲁番盆地仍一如既往地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之地,它们与那些位于绿洲中心的清真寺一起,同属这座城市古城风貌的构成部分。放眼望去,这些清真寺从外观上早已被打上了中亚的烙印,而且与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回族明显地区分开来。这座漂亮的额敏清真寺虽然并非建自丝绸之路时期,可也是18世纪的建筑物。从那屋顶的瓦片花纹中,人们会看到中亚的样子。那栋入口处的建筑物结构,即进入清真寺内的拱形大门,显示出在伊朗和中亚到处都可以看见的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