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历史:繁荣时期

相对于早期而言,丝绸之路在第二次繁荣时期,也就是在7世纪到9世纪期间,呈现出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这种变化首先是基于两个巨大的转折性变化:穆斯林帝国在西方的崛起和中国人的唐朝在东方的崛起。

唐代(618—907)被公认为中国历史的高峰之一,它与汉代(前206—公元220)和明代(1368—1644)在中国历史发展上的意义相似。唐朝的统治者不仅把唐帝国的疆域向南拓展,而且向西扩展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个相当于今天中国版图规模(西藏除外)的帝国就这样形成了。然而,中国人的影响仍在继续向前推进:向北进入蒙古地区,并在某种程度上进入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地区;向西进入今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47)境内。751年,当阿拔斯王朝的穆斯林联军在塔拉斯河(48)流域击败唐朝大军之后,唐帝国的版图扩张便在这里画上了一个句号。对于中国而言,唐代是一个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一连串的创造发明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技术的进步。(通过均田令)把小块土地授予农民,禁止农奴制。那些从西方来到中国的宗教,诸如摩尼教、伊斯兰教,尤其是佛教,在唐朝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这种宗教的自由直到唐武宗皇帝时才停止,因为他颁布赦书,禁止“外国”宗教传播。

在西方,在伊斯兰教势力的不断冲击下,此时的东罗马帝国严重萎缩,君士坦丁堡与罗马的距离越拉越大。随之,西方以法兰克族统治和罗马作为宗教中心的方式走上了自己的道路。那古老而强大的罗马帝国的解体绝不仅仅是由于民族迁移(部落迁移、法兰克族和日耳曼人的崛起),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庞大的阿拉伯帝国在西亚和北非许多地区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当先知(伊斯兰教始祖)穆罕默德(570—632)实现了阿拉伯人的统一,并且使伊斯兰教传遍阿拉伯半岛的时候,他的后继者,也就是四大哈里发,阿布·伯克尔(又译:艾卜·伯克尔,632—634在位)、欧麦尔·伊本·哈塔卜(634—644在位)、奥斯曼·伊本·阿凡(644—656在位)和阿里·伊本·阿比·塔利卜(656—661在位)则占领了整个西亚以及中亚的一部分,甚至还把他们的势力范围扩展到埃及、北非,直至西班牙。随着大马士革(661—750)的倭马亚王朝和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建立于750年,公元13世纪被西征的蒙古人推翻)的发展和壮大,它们控制了一个疆域辽阔的版图,并且控制了丝绸之路整个西部和中部地区的贸易通商。

在这段时期,丝绸之路的印度段线路更多地保持沉寂,因为在印度北部地区,一支改良的印度教使佛教的统治地位受到遏制。确切地说,印度的北部地区为拉杰普特人所控制,一个个的国王把持着各自的小块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