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历史:早期

在1700年——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历史中,丝绸之路曾享这三大繁荣时期:以公元初年为轴线的400年;表现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的唐代时期;蒙古时期,在这个时期,东亚、中亚和西亚联合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并因此极大地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交流。笔者将对这三个时期予以简短(也因此而简单)的介绍。

在丝绸之路的早期,这条路的两端——起点和终点——处于相近似的政治状态下:在西端,主要是在如今的叙利亚境内,古罗马帝国正在卷入一场抵制帕提亚帝国向西扩展的长期战争之中,而贸易对于丝绸之路的这一端而言,无疑也将因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变得异常艰难。在东端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当时的中国人必须持续不断地抗击北部游牧民族部落,尤其是匈奴的南侵和掠夺。中国人当时修建的长城——相对于明代修建的部分而言,那些在早期修建的是极小的一部分——应该提供某种程度的保护,可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幻想。中国的长城向西一直延伸到嘉峪关,它确实有效地疏导了商贸流通,并且使得对那些入境商品进行关税征收成为可能,然而作为抵御外敌入侵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措施,长城却从未起到过这样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在东部有帕提亚王朝——一个来自俄罗斯南部,与斯基泰人(39)有着血亲关系的印欧游牧民群体,史存于公元前247年到公元227年的王朝。而亚历山大大帝(40)西归之后,他的帝国也分裂了:地中海是埃及的托勒密(41)王朝,亚洲是塞琉古(42)王朝。这两个王朝后来被罗马人所灭。在中亚有这样三个王朝:巴克特里亚王朝——首都位于现在阿富汗的巴尔赫(43),王朝存在的时间在公元前250年到公元200年;粟特王朝——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首都为阿弗拉西阿卜,又名玛拉坎达、撒马尔罕,一个直到公元6世纪的小城邦联盟,随后为蓝突厥(44) 所灭;花剌子模王朝——在库尼亚-乌尔根奇(45)的咸海南部地区,直到712年被阿拉伯人占领为止一直以希瓦为首都。可以说,在丝绸之路的早期,它的整个中段地区都属于一个多民族混杂交织的地区,此外还有来自东北地区、向西迁移推进的游牧民族部落。

丝绸之路的印度岔道在早期也非常重要,其缘由之一就是,第一批佛教僧侣正是经过此道而到达中国的。反过来亦如是,中国的佛教大师们也是沿着这条路来到印度,为的是在塔克西拉和那烂陀(46)的佛教学院研读佛教经典,并把它们带回中国。高僧法显(公元5世纪)和玄奘(公元7世纪)都是这一时期非常著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