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日本军事及其对我威胁

日本是东北亚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军事实力不可小视的国家。日本与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矛盾不断升级,日本声称要使用自卫队来解决钓鱼岛问题,其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近期以来,美日举行了针对性强的联合“夺岛”演习。

同时,日本也在东富士演习场举行了大规模富士综合火力演习,演练了以岛屿防御为中心的科目,展示其“政府决心”。为了配合军事演习这种展示实力的硬行动,日本政府还使用了烧毁光盘、进口管制等软手法。日本的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其强烈的焦躁和对美国失望的情绪与心态。

未来一个时期内,日本的这种焦躁与失望将会更加强烈,并极可能转化为东亚地区的动**之源,同时也将会转化为日本提高军力的一种动力。日本军事在未来可能发挥的作用值得我们研究。

第一节 独特的军事文化使日本成为“问题国家”

从二战结束以来,战争问题已经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绊脚石:日本国内不时出现否认战争的言论;有的政客还时不时地推波助澜,通过参拜靖国神社等手法来推动日本国内右翼思潮的泛起。这些都阻碍着中日关系的顺利发展,影响着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稳定。至今,日本方面对其本身的这些问题仍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继续伤害着中国人民及东亚地区各国人民的感情。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源于日本特殊的军事安全文化。

一、危机与扩张并存的安全观念

日本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群岛国家,陆地面积仅为37.7 万平方公里。这种呈现为群岛状态而又面积狭小的生存空间使日本大和民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危机与扩张特点的安全理念。

由于日本列岛周边有海峡及海洋与大陆和其他大国相隔,日本古代历史上几乎没有受到外敌的入侵。虽然中国古代王朝对其进行过几次不成功的军事行动,但这种行动并没有对其产生威胁。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者开始侵入东亚地区,日本也未能幸免。这使日本在近代以来的安全理念归结起来表现出这样几个方面:

日本无力与海洋殖民大国相抗衡而采取了“脱亚入欧”之策。从古代至近代,日本从来也没有成为东亚地区的强国。为了从大陆上获得一些利益,日本某些武士、浪人等采取了一些偷鸡摸狗的手段,但并没有对大陆国家造成多大的威胁。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东进,日本也不断遭受这些殖民主义者的侵略。由于实力所限,日本无力与这些殖民主义者抗衡,只好不断接受殖民国家提出的让日本难以忍受的殖民条件。后来,日本历史上的明治政府开始进行资产阶级改革,日本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同西方资产阶级殖民国家找到了共同点,那就是对外殖民。日本作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采取了“脱亚入欧”的国策,开始重点在东亚地区与其他殖民主义国家争夺势力范围。日本与西方列强在东亚地区展开了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的博弈。

日本向大陆深处发展力不从心,而只在沿海边缘地区建立殖民势力范围。日本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对外殖民的过程中,与其他殖民国家相比具有其特殊点,即其殖民地都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而不是在全球各地都有殖民地。由于日本在开始对外殖民时东亚地区已经有了其他殖民列强建立的殖民地,日本便打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这一旗号,从其他殖民者手中夺取地盘。对于这些被殖民的国家来讲,它们由一个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地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对日本而言,日本只能在大陆的沿海及太平洋岛屿国家这样一个范围内建立殖民地。这表明日本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与其他殖民大国无力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势力范围,同时也表明日本将其殖民重点放在了东亚和太平洋岛屿国家。在这个范围内,日本采取了排他性政策,这也是日本与其他殖民列强发生冲突同时又有某些合作的根本原因。

日本不遗余力地寻找各种机会与列强争夺,尽可能扩大殖民范围,抢占更多的生存空间。在向外殖民过程中,日本首先选择朝鲜半岛作为对外殖民扩张的第一步。然后,日本开始占领中国东北,并不断沿着中国的沿海地区南下,直至东南亚地区。这是日本从明治维新后为扩大生存空间而制定的国策。与此同时,东亚地区业已存在诸多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日本在不断扩大殖民地范围的同时还要与西方列强争夺这些已经成为殖民地的地区。一战后,日本提出了人人皆知的“二十一条”,其目的是从西方列强手中不费一枪一弹地扩大殖民地范围。二战时,日本空袭珍珠港,开始将美国在东亚的势力向外赶,以进一步扩大其在东亚地区的势力范围,建立其独占东亚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在东亚地区不断动武的思想根源在于其时时存在的危机感,其摆脱危机的办法就是在大陆和太平洋岛屿地区建立殖民地,并且不断排挤其他列强在东亚的势力范围。所以,危机性与排他性的扩张成为日本军事安全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军国主义思想的传承

二战后的1946 年11 月,日本政府颁布了《日本国宪法》,将国名由“大日本帝国”改为“日本国”。从此,日本国内的军事势力对日本政治生活的影响大为下降。日本的军事力量也改为“自卫队”。实际上,自明治维新始至二战,军人在日本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明治政府成立后,走上了效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路子。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来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提高国家的实力。1873 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征兵令》,开始建立近代常备军队。这支常备军不称国防军而是称为“皇军”,意在为日本天皇服务。为了达到真正效忠天皇的目的,日本又在体制与机制上采取了“配套”措施。1889 年2 月,日本颁布了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名为《大日本帝国宪法》。该部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权”,“天皇神圣不可侵犯”。这使天皇成为日本政治生活中一个具有广泛特权的人物。之后,日本于1893 年成立了海军军令部。1898 年,日本又成立了军队教育总监部。加上1878 年成立的参谋总部,与元帅府和军事参议院一起,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军部体系。天皇凌驾于国会、内阁和法院之上,直接统率军队;军部这个独立的军事体系,享有特权,可以直接影响天皇。此后,在不断的侵略战争中,军部的势力得到加强的同时还不断膨胀。从侵略中国台湾开始,日本军队不断对外动武。在这一期间,日本军队出身的首相不胜枚举。至1942 年左右,日本在东亚地区控制的范围达到了极点,这也是日本军部在日本的政治生活中发挥影响力最大的时期。尤其是1940 年10 月21 日,法西斯统治的组织机构“大政翼赞会”

成立,标志着日本国防国家体制,即法西斯体制最终形成。日本军人主导政治达到了极点。至日本投降,日本军人在日本的政治生活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军人统治与政治的结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军国主义思想。

这种思想的主要特征就是穷兵黩武,以战争为手段对外侵略扩张,压迫和奴役其他国家的人民,对内则以军事警察的暴力来镇压人民维护统治。二战后,日本的740 万军队被遣散。在美国将军麦克阿瑟主导下,日本制定了新的宪法,即《日本国宪法》。该部1946 年颁布的新宪法取消了天皇的特权。宪法规定,“永远放弃以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日本从此不再拥有军队,天皇也没有了统率军队的权力。但是,随着美苏之争的表面化,东西方开始进入对立状态。新中国的建立,美国独霸中国,并通过控制中国达到其称霸亚洲的美梦被打破。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悄悄在发生着变化,美国开始使日本走上了重新武装的道路。1950 年1 月,麦克阿瑟发表《告日本国民书》,声称“《日本国宪法》并不意味着自卫权的放弃”,公开暗示将允许日本重新武装。从此,日本政府开始以各种形式组建武装力量。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清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工作停止,军国主义代表人物得以生存下来,其中的一些人还在美国的支持下在日本的政治生活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朝鲜战争停战后,在东北亚地区乃至东亚地区,冷战日益激烈,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庇护下又开始滋生与生长开来。加上,日本进入美国的阵营,日本政府也不再清算国内的军国主义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这就是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至今还仍然具有很大势力和影响的重要原因。

三、变异的武德伦理

人们从涉及近代日本战争的电视或电影中经常看到日本“皇军”在战败时总是走上自杀之路,其目的是表示对天皇的效忠。实际上,日本“皇军”的这种武德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传承,也是变异的武德伦理的表现。

这种武德伦理比军国主义思想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所谓武士道,说白了就是武士精神,既是日本历史上武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包括武士对主子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武士该词在日本的本义是指侍者、贴身随从。

日本的武士产生于公元8~9 世纪。日本列岛上的一些地方领主建立的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这些人员称为武士。这种武装逐渐成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武士的突出特点就是忠诚和勇猛。直到明治维新,武士在日本社会体系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建立了常备军,这些常备军成了天皇的武装,为天皇服务。

武士是为主子服务的,日本的常备军是为天皇服务的。武士精神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日本军人继承了下来。武士道便成为日本天皇军队的主要武德伦理。日本战败后,由于“皇军”这种旧军人没有被彻底清除以及一些主张军国主义的旧政客重新回到日本政坛,武士道在日本军事思想中仍占有一席之地。这种伦理道德与日本自卫队结合起来,便形成了一种变异的日本武德伦理。这种变异的武德伦理在当今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过去战死的人员,不分因正义还是非正义战争而死,而统统加以纪念与祭拜。人们都知道,位于日本东京的靖国神社里面供奉着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推行军国主义侵略政策而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其在殖民地地区募集的士兵。由于靖国神社里还祭祀着二战后被判定的14 名甲级战犯,该神社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就是这样的一个神社,日本的政客不时去祭拜。这表明日本国内的以武士道为其精神支柱的军国主义者仍然在日本大行其道。这种右翼势力,包括日本遗族会在内的诸多势力,不时推动日本政治走向。这导致东亚地区不时出现抗议浪潮。

二是不正确认识战争侵略罪行。至今,日本国内许多政客,包括日本政府中的许多人士,都时不时地表达对战争不正确认识的言论。如日本对外发动的战争不是侵略性战争、日本在中国东北没有使用生化武器等。日本的这些言论与做法不仅遭到日本国内那些有正义感人士的反对,也遭到东亚地区遭受日本侵略与**国家的强烈抗议。日本这种右翼言论对东亚地区安全与稳定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三是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认为“慰安妇”是子虚乌有的事情等等。不管是政府与政府还是两国的民众对民众,中日之间关于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等问题的争议已有多年。本来事实存在的事情,日本方面不时有人出来加以否认。这种变态的心理既是日本传统武士道精神的一种反映,也是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潮泛滥的一种表现。如果日本政府以及持有右翼思想的民众不能对过去战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日本政府以及日本民众就不能顺利健康地与东亚地区的邻国发展友好关系。这同样对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十分不利的。

日本的军事文化造成了当今许多“日本问题”的存在。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需要日本方面正确地认识这些“日本问题”,并解决这些“日本问题”。根源于日本军事文化而产生的这些“日本问题”的解决,需要日本政府与民众对其军事文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对邻国的军事文化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通过日本与邻国间军事文化的对比,人们期待日本方面改正过去的错误,正确认识战争给东亚各国带来的灾难,争取得到东亚人们的谅解。

第二节 新军国主义抬头成为亚太地区动**的重要因素在“购岛”行径遭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强烈反对的情况下,日本政府仍置若罔闻,继续坚持其顽固立场,执意推行“钓鱼岛国有化”,并虎视眈眈地准备用武力与中国一搏。日本这种不惜搅起东亚地区安全动**的做法让亚太乃至世界上许多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百思不得其解。人们在问,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日本破坏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呢?其实,在诸多动因中,日本国内新军国主义的兴起是其背后的主要动因,“购岛”行径只是这种势力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一种外在表现而已。

一、复兴的渴求促军国主义泛滥

所谓军国主义是崇尚武力,推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安全置于军事的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军国主义在日本国家振兴过程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日本的军国主义在亚太地区具有其独特性。目前,日本的军国主义大有抬头之势,其带来的危险需要爱好和平的人们给予高度警惕。从发展历史看,军国主义使日本走上了强国之路,实现了强国的目标。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日本自古代就有使用武力获利的传统。日本是一个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太平洋西北部的群岛国家,陆地面积仅为37.7 万平方公里。由于日本列岛周边有海峡及海洋与大陆和其他大国相隔,从古代至近代,日本几乎没有受到外敌的入侵,但也从来没有成为东亚地区的强国。作为一个岛国,为了从大陆上获得利益,日本古代时就有某些武士、浪人等武装分子对大陆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情来获利的勾当。这就是日本偏爱使用武力的根源。武士道也便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渊源。这是导致日本近代以来在安全理念上逐渐产生军国主义立国思想的主要土壤。军国主义逐渐成了日本的立国之基。

其次,日本在近代使用武力取得了强国的地位,尝到了军国主义的甜头儿。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者开始侵入东亚地区,日本也未能幸免。

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东进,日本也不断遭受这些殖民主义者的侵略。由于实力所限,日本无力与这些殖民主义者抗衡,只好不断接受殖民国家提出的让其难以忍受的殖民条件。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之路,对外推行殖民扩张和侵略政策,开始与其他资本主义列强争夺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日本军国主义不断发展。日本组建近代常备军。这支军队却不称为国防军而称为“皇军”,强调效忠天皇。明治维新后短短几年内,日本的军队规模不断扩大。至1873 年,日本作战部队就可动员40 万人。日本有了军事实力后开始对外侵略扩张。1874 年,日本武力侵犯台湾。1879 年,日本吞并了琉球。1894~1895 年,日本又发动甲午战争,割取了台湾、澎湖列岛等岛屿,并勒索了巨额赔款。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俄手中接管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一切政治经济权益,并割取了库页岛南部。1910 年日本对朝鲜发动殖民战争后,吞并了朝鲜。从此,日本建立了包括中国台湾、朝鲜在内的庞大的殖民帝国,成为事实上的亚洲最强大的军事帝国主义国家。一战前,日本的军事预算已经占政府预算的30% ~ 45%。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不断膨胀。此后,日本不断使用军事手段在海外攫取利益。二战期间,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起最大的殖民帝国,初步形成了“大东亚共荣圈”,殖民范围达到了顶峰。军国主义给日本带来的这种“荣耀”是日本永远不会忘记的。至今,日本东京靖国神社供奉的就是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军国主义战死的人员及其家属。实际上,这种神社就是对军国主义的一种怀念和寄托。

再次,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后没有被彻底清除,仍然不断滋生。军国主义给亚太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侵略行动也严重侵犯了美国的利益,尤其是珍珠港事件,更是让美国蒙受了最大的民族耻辱。二战后,美国控制了日本,由其主导制定了“和平宪法”以约束日本,并大刀阔斧地展开清除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势力和军国主义思潮的行动。美军占领日本初期,首先迅速铲除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武装力量,撤销了各级军事机构,废除了《兵役法》《国防保安法》以及《国家总动员法》等有关军事法令,并禁止军工科技研究和军需生产,设置远东国际法庭来审判战犯,取缔一切支持日本军国主义的政党和社团组织。

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因出于争霸需要,美国中止了在日本国内清除军国主义思潮和打击军国主义势力的活动,转而扶植日本支持美国在朝鲜半岛的战争行动。美国在日本采取的一系列战时举措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扶植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之效。

最后,日本政府被军国主义势力“绑架”,正在滑向重振军国主义的边缘。

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将日本拉上了支持其争霸的战车,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势力和军国主义思潮得以继续生存、发展和壮大。近年来,由于受到经济危机、海啸和福岛核泄漏等困扰,日本国内一部分人感到生存和发展处于一定程度的危机之中。这使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有了市场,军国主义思潮加速泛滥,军国主义势力开始抬头,不断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势力。为了在各派政治势力的博弈中取得优势地位,某些政治势力采取了向军国主义势力低头的做法,这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势力的发展,使其形成一股越来越强的政治势力。这就是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右翼势力的不断兴风作浪。石原慎太郎是一个右翼保守政客,其主张表现为不否认日本在军国主义时代所犯下的各种罪行。在钓鱼岛问题上,石原慎太郎主张日本东京政府从私人手中购买该岛,从而引发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接着,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声音不断加大。日本前防卫大臣石破茂喊出了把自卫队改名,升格为国防军。正是在这种军国主义势力的推动下,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发表了针对这件事应该做好“完全准备”的工作指示。同时,针对钓鱼岛问题,野田还表示,如果有外国船只非法进入日本领海,必要时可考虑使用自卫队。不难看出,为了摆脱困境,日本政府一方面被军国主义“绑架”,一方面又顺水推舟,使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势力不断膨胀。

从目前形势看,日本力图通过军事手段摆脱发展困境,维护其国际地位。

在亚太地区国家中,日本是最为失落的国家。如何重振日本的地位,是日本面临的一种艰难选择。军国主义便成为日本求助的一根救命稻草。

首先,日本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权重”正在下降,企图通过军事上的“活跃”来引起美国的重视。随着全球称霸战略重心的东移,美国开始将亚太地区作为其全球军事重点。这一重点表示为:一是美国将近2/3 的海外战略性武器部署到亚太地区;二是亚太军事部署重心从东北亚向东南亚方向移动;三是关岛战略部署向西前伸等。美国这种战略部署的调整,使得日本在其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开始下降。这是日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日本近年来在军事上不断活跃,大力显示其军事的价值,企图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寻求一个重要的位置。

其次,日本经济正处于滑坡,通过军事企业拉动经济发展。日本军事上活跃的另一个企图是通过加大军事需求,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绝大多数高技术企业都担负着军工生产的任务。由于军需产品需求有限,日本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能发挥出来,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高技术企业也十分不景气。为了摆脱发展困境,日本通过加大军事需求来刺激高技术企业的发展,这成为拉动经济的一剂药方。

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的发展与其经济的萎靡不无关系。

最后,“岛争”引起危机是发展军事、复兴企业的最佳借口。日本与周边的三个邻国都存在“岛争”问题。因为与韩国和俄罗斯的岛争上不占据优势,日本便选择了钓鱼岛问题作为突破口来引发危机,使自卫队的实力加速发展。随着钓鱼岛形势的日益严峻,日本大力提高自卫队实力已渐成其国家上上下下的共识。这使复兴日本企业有了一个合理而堂皇的借口。

从未来发展看,日本力图从军事上做出突破,实现“正常国家”的夙愿,真正成为一个强国。二战后,日本在军事发展上受到了约束。首先,日本是一个不正常的军事国家。《日本国宪法》,俗称“和平宪法”是自1947 年5 月3 日起实施的宪法。自此后,该部宪法便成为日本所有立法的依据。

该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放弃战争权,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此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这使日本在军事上“不正常”,导致日本也就成为一个“不正常”的国家。为了争取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日本大力开展转变为“正常国家”的努力,军事上做出突破是其重点努力方向。在这方面,日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动作:一是参与海外军事活动,扩大自卫队的国际影响,使其与正常国家军队发挥同样的作用。1991 年4 月,日本向海湾派遣了6 艘扫雷舰艇,迈出了二战后向海外派兵的第一步。此后,日本不断向海外派出自卫队。

二是让自卫队采取军事行动,推动自卫队活动范围扩大。1999 年3 月24 日,日本首次采取海上军事行动,拘捕了两艘朝鲜“特工船”。同年5 月,日本正式通过《周边事态法》等“新指针”相关法,目的是为了在日本没有受到侵略的情况下主动参与和协助美国进行战争。这使日本成为一个要进行战争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