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互市
唐蕃双方的交往,促进了茶马互市的兴起,对繁荣农牧业经济、改善生活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据记载,吐蕃曾在武则天天册万岁二年(696年)、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 年)、唐宪宗元和十年(815 年)三次派遣款塞使者(即“通好使臣”)到唐朝,分别请求在益州西北边、赤岭和陇州设立互市,唐朝政府都同意了这些请求。这些唐蕃共同市场的建立,以及以茶叶马牛交易为主要商品的物资交流活动,对于唐蕃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唐朝所需的战马、用于农业生产的耕牛,都通过互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充。吐蕃也通过互市,得到了他们所需要的茶叶、缯彩等物品。双方广泛的贸易交往,大大促进了唐蕃两地经济的发展。
到了宋代,汉藏两地茶马互市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政府还设立了掌管茶叶专卖、买马事宜的专门机构,也就是茶马司。由于宋朝设立了管理马匹买卖的机构,并对市场交易加强了管理,因而汉藏之间的互市贸易量大增,茶马交易也异常活跃了。
当时唃厮啰(guō sī luō)政权的都城所在地——青唐城(今青海西宁)——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地,藏族部落之间除了进行日常的交易活动外,还会帮助宋朝买马。
元朝幅员广阔,马匹充足,政府没有必要用实物交换的方式去收拢马匹。政府对茶叶营销也实行国家专卖制度。所以,在元代,茶马互市有所衰落。
在明代,政府出于边防的需求,每年必须买到大批马匹来武装军队。由于“蕃人食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于是,明朝承袭唐宋的做法,继续与西北产马的少数民族开展茶马贸易。明代与茶马贸易配套的管理机构更为庞大,管理制度更加严密,茶马交易更为活跃,而且逐步趋于制度化。
清朝在沿袭明朝做法的同时,对明中期以来的茶马互市制度做了一些调整,使管理制度变得更加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