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影响

金城公主带来的慰藉

公元690 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为神都。两年后,武周军队从吐蕃手中逐渐收回了龟兹、于阗、疏勒、焉耆等安西四镇。在唐蕃的纷争中,唐王朝重新占据了上风。

后来,吐蕃又派遣使者来到唐朝请和,把持朝政的论钦陵还曾请唐朝撤去安西四镇兵,并将突厥十姓之地(在今新疆境内)分给吐蕃,但是武则天没有答应。

器弩悉弄赞普长大以后,打算收回旁落的国事大权。公元699 年二月,赞普与大臣们趁论钦陵外出之机,捕杀了其亲信党羽两千余人,随后召论钦陵来朝。论钦陵自知必死无疑,便举兵抗命。赞普出兵讨伐,结果论钦陵兵败自杀身亡。

在论钦陵死后,其弟赞婆于同年四月率部千余人降唐。于是,武则天封赞婆为归德王、右卫大将军,令其率部众镇守洪源谷。接着,论钦陵的儿子弓仁,也率吐谷浑七千余帐归附大唐,被任命为左玉钤卫将军、酒泉郡公,后又担任左骁卫大将军、朔方副大使。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 年),吐蕃再次派使者到唐王朝求和。这一回,武则天在麟德殿宴请了前来的使者。

第二年,吐蕃又遣使者献马千匹、金两千两以求婚。这一回,武则天终于答应和亲。但是,不久之后,器弩悉弄赞普在前往平定吐蕃南境的叛乱时死于军中,因此未能成婚。

然而,吐蕃并没有放弃与唐王朝再次和亲的努力。器弩悉弄之子赤德祖赞继位之时虽然年幼,但是他的祖母赤玛类仍然派遣大臣悉薰然来到唐王朝为其请婚。这时候,唐中宗李显已经恢复了皇位。

唐中宗神龙三年(706 年),唐中宗委派仆射豆卢钦望、魏元忠等与吐蕃宰相等人划界定盟,达成了初步的政治和解,再次掀开了两国和好的序幕。

这次盟会被称作神龙会盟。

后来,唐中宗便将雍王李守礼的女儿封为金城公主,许嫁给了赤德祖赞。雍王李守礼是唐高宗次子—— 唐中宗二哥章怀太子李贤—— 的长子。不过,由于李贤与自己的生母武则天不和,所以武则天就废掉了他的太子之位,并将他杀害。

后来,李守礼兄弟被禁闭在宫中,每年被祖母武则天赐数顿敕杖,每次都被打得浑身是伤,结果落下了风湿的毛病。直到唐中宗复位后,他才作为皇侄恢复了王爷的身份。所以,当唐中宗命他的女儿充当和亲的角色远去吐蕃时,他并没有反对。

其实,唐中宗对他的侄孙女金城公主很是厚爱。景龙四年(710 年)正月,唐中宗为和亲一事专门下了诏书,内容为:

圣人布化,用百姓为心;王者垂仁,以八荒无外。故能光宅遐迩,裁成品物。由是隆周理历,恢柔远之图;强汉乘时,建和亲之议。斯盖御宇长策,经邦茂范。朕受命上灵,克纂洪业,庶几前烈,永致和平。

睠彼吐蕃,僻在西服,皇运之始,早申朝贡。太宗文武圣皇帝德侔覆载,情深亿兆,思偃兵甲,遂通姻好,数十年,一方清净。自文成公主往化其国,因多变革,我之边隅,亟兴师旅,彼之蕃落,颇闻凋敝。

顷者赞普及祖母可敦、酋长等,屡披诚款,积有岁时,思托旧亲,请崇亲好。金城公主,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则边土宁晏,兵役服息。

遂割深慈,为国大计,筑兹外馆,聿膺嘉礼,降彼吐蕃赞普,即以今月进发,朕亲自送于郊外。

唐中宗本来想选派宰相纪处讷、中书侍郎赵彦昭担任送亲使,但是他们都因为畏惧跋涉七千里唐蕃古道的艰难,就以自己不熟悉边事为由坚决推辞了。唐中宗只好以左卫大将军杨矩充当送亲使。

唐中宗把金城公主亲自送到郊外。唐朝皇帝的这一隆重而亲切的送别,让吐蕃迎亲使者直接感受到了金城公主的尊严,金城公主也更明白了自己肩负着的和睦唐蕃关系的重大责任。其实,当时的赤德祖赞赞普才十二三岁,金城公主与他年龄相仿。

金城公主在途经玉树时,为保护文成公主留下的雕像,为其修了窟前建筑,这就是后来的文成公主庙。

等金城公主到了吐蕃之后,这时的赞普和当年松赞干布对待文成公主一样,为金城公主修建了新的居住地。金城公主赴吐蕃时,还带去了几万匹绫罗绸缎、大量乐器等,以及大批工匠。

金城公主出嫁吐蕃后不久,景龙四年(710 年)六月,唐中宗被毒杀,唐睿宗李旦即位,改元景云。

接下来,唐蕃在剑南、西域屡次发生冲突。吐蕃以此为借口,指责唐朝违背了盟约,并要求唐朝作出相应的领土赔偿。吐蕃利诱都州都督杨矩,以给金城公主修筑汤沐地的名义,奏请唐朝割让河西九曲之地给吐蕃。唐睿宗答应了奏请,于是吐蕃军队就在九曲之地长久留驻了。

九曲的范围,涵盖了后来的青海的黄南、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地方。那里靠近唐朝边境,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既能屯兵,又可以放牧。吐蕃在当地设置了独山、九曲两军,并在黄河上架桥,之后频频侵扰唐朝边境。

唐睿宗太极元年(712 年),赤玛类驾崩。年仅九岁的赤德祖赞开始亲政,由主战派强硬人物坌达延与大相乞力徐共同辅政。

因为吐蕃新取得的河曲之地没有在盟约中被唐朝承认,所以,为了使唐朝承认自己占领九曲之地的合法性,吐蕃于公元712 年数次遣使前往唐朝要求重写盟约,但是唐朝均未同意。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 年),吐蕃以金城公主名义,将赤玛类的死讯通知了唐王朝,唐玄宗命令宗正卿李敬宗持节赶赴吐蕃参加会葬仪式。吐蕃又遣使求和。

坌达延在唐蕃边境屯集兵马,并致书唐朝宰相,请唐朝把河源定为边境,使两国具有稳定的边疆,然后结为友好盟国。

六月,吐蕃派遣名悉腊到达长安敦促。唐朝答应了吐蕃会勘边界的请求,派左散骑常侍解琬奔赴河源。在谈判中,吐蕃一再施加压力,要求修改界约,解琬据约严拒。于是,两族会盟彻底破裂。

七月,坌达延领兵十万人侵扰临洮、兰州、渭州,大肆进行杀掠。唐朝被迫全力对付吐蕃。

八月,唐玄宗下达诏书,“大募壮勇士从军”,任命名将薛仁贵之子薛讷为陇右防御使,抵御吐蕃。

唐军在大来谷口、武街谷、长城堡等地打败了吐蕃,迫使其退守到洮河以西之地。

十月,唐王朝诏令河西、陇右各地清理战场,要求所在州、县掩埋蕃军尸骸,并派遣使者慰问安抚金城公主。此时的吐蕃也派大臣请和,但是由于使臣态度傲慢,唐玄宗没有答应。

十二月,唐玄宗改元为开元,唐王朝在都州设置陇右节度使,以陇右防御副使郭知运为陇右诸军节度大使、鄯州都督,全面加强陇右地区的防御。

开元三年(715 年),吐蕃在西域、松州挑起事端,均被唐军击溃,只好放弃了与唐朝为敌的策略。

开元四年(716 年)八月,屡战屡败的吐蕃想要求和,金城公主以谢恩的名义向唐玄宗上《谢恩赐锦帛器物表》称:

现在时值仲夏炎热,希望皇帝兄长注意起居饮食。我曾见两国当年的舅甥盟约,希望现在还能像以前那样和好如初,若真能如此,我便如同获得再生、欣喜雀跃。皇帝兄长赏赐的金帛物品我都收下了,谨以金盏、羚羊衫和缎青长毛毡回赠。

开元五年(717 年),金城公主再次上表请和称:我很平安,请皇帝兄长不必忧心。吐蕃的宰相对我说赞普想要请和,希望双方亲立誓文。以往皇帝不答应立誓,我嫁到吐蕃后双方和好。但如今边境战事不断,恐怕难以继续安宁。若只怜悯我远嫁他国而让皇帝兄长盟誓是不合理之事,但念在能使两国长治久安,恳请谨慎思量。

唐玄宗准许了金城公主求和的奏请。开元十年(722 年)至十七年,唐蕃战事再起,唐军屡次大败吐蕃。唐玄宗派遣皇甫惟明、张元方前往吐蕃向赞普和金城公主宣旨,要求和谈。吐蕃赞普答应请和,并上表称:

外甥迎娶公主,情义如同一家。之前是张玄表等人率先发起进攻,才使得边境战事紧张。外甥深知尊卑礼仪,怎敢失礼冒犯?实在是边境情况所迫,得罪了舅舅。如今承蒙远差使节前来看望公主,外甥不胜喜悦。若能两边修好,我死而无憾!

吐蕃因此再度依附唐朝,这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后来,吐蕃又派人到长安求取了《毛诗》《左传》等书籍。这样一来,汉族的工艺技术和文化典籍进一步传入了吐蕃。

就这样,在又一位和亲公主的影响下,唐蕃关系再次出现了积极成果,双方又罢兵和好。吐蕃也在经济文化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进步。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金城公主在吐蕃病逝。第二年,吐蕃使者抵达长安报丧。几个月后,唐玄宗辍朝三日,为金城公主举行哀悼。

金城公主入蕃三十年,以文成公主为榜样,力促唐蕃和盟,为两地文化交流贡献良多。此间唐蕃虽曾有过多次战争,但双方使臣往来频繁,仍以和好为主。

开元二十二年(733 年),唐、蕃在赤岭定界刻碑,立下盟约互不侵扰,并在甘松岭设立了贸易市场,平息了边界持续数十年的战乱,造福了边疆百姓,也帮助唐王朝继续巩固繁荣景象。应当说,这次唐蕃会盟的促成,金城公主是功不可没的。

在金城公主去世后,她开启的双方会盟的协商机制,成为了一项重要的遗产,在后来的许多年仍然不时地被人们采用。这种协商机制虽然不能彻底解决争端,但对缓和双方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唐蕃双方分别在唐肃宗元年(761 年)、唐代宗永泰元年(765 年)、唐德宗建中四年(783 年)举行了会盟。

最为世人称道的,就是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唐蕃双方在长安的会盟。次年,唐朝派礼部侍郎刘元鼎到逻些参加会盟典礼,并在大昭寺前塑了一座唐蕃甥舅会盟碑,正式确立了唐蕃为甥舅关系。碑文写道:

南方门隅天竺,西方大食,北方突厥、湟麦,均畏服,争相朝贡,俯首听命。

东方有汉国,地极大海,日出之处,其国君与南面尼婆罗等国不同,教善德深。

盟誓中还说:

为了长远的利益,彼此要消除存在过的不和,爱惜舅甥的亲密关系,永远和好,互相援助。

此碑的前后两面,还刻着盟约的誓词,左右两侧刻着唐朝和吐蕃会盟使臣的姓名。

此碑共有三块:一块立在长安,一块立在交界处,一块立在逻些。如今,前两块碑已经找不到了,但是,在逻些的一块还完整地屹立在大昭寺门口。

这是汉蕃两族关系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两族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