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公主,功在千秋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的和亲,为历史上唐蕃关系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首先,伴随着唐蕃古道的形成,唐蕃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尤其是唐蕃使臣的相互往来逐渐频繁起来了。

据后世有关资料统计,自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 年)吐蕃首次遣使入唐,至9 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在两百多年间,唐蕃双方往来使臣多达两百多次。

这中间有朝贡、议盟、盟会、修好、和亲、告丧、吊祭、封赠、求请、报聘、慰问、约和等诸多表现汉藏团结友好的活动,其中对汉藏关系影响最大、历史意义最深的来往就是汉藏间的和亲活动。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 年),唐朝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标志着唐蕃政治关系迈出了亲善友好的历史性一步。而六十九年后金城公主再次入蕃,则使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了延续和进一步发展。

双方频繁的往来,在增进汉藏民族间了解的同时,也增进了两个民族间的友谊和融合。

如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 年)、十九年吐蕃使者名悉腊和唐使皇甫惟明、崔琳等在长安和逻些的出使活动,就为开元二十二年赤岭划界树碑和设置贸易集市铺平了道路。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 年),吐蕃使者讷罗前往长安,同唐朝宰相崔植参与会盟;唐朝使者刘元鼎前往逻些,和赞普赤德祖赞举行了会盟。这两次会盟,对于重申“甥舅之好”和巩固、发展唐蕃“同为一家”的亲密友好关系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到了宋代时,唃厮啰政权在吐蕃故地崛起。作为当时西藏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政治集团,唃厮啰政权与宋朝确立了君臣关系,使藏汉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得到了延续和加强。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 年)至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 年)的九十年间,唃厮啰向宋朝进贡达八十次之多。

到了元代,包括后来西藏在内的藏族聚居区全部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统一管辖中,藏汉人民的交往和团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明朝时,藏族聚居区僧俗首领对朝廷的朝贡往来更为常见,甚至由于藏区的朝贡过于频繁,明朝政府不得不作出限制性规定。当时藏汉之间的来往也是非常普遍的。

到了清朝,藏传佛教领袖达赖喇嘛、班禅两大系统的转世制度得以确立,新达赖喇嘛、班禅的确立都必须得到清朝皇帝的批准。达赖喇嘛、班禅每年须各遣使者朝贡一次。乾隆末年,清兵开进西藏,击败了蒙古廓尔喀部的侵扰,保全了中国领土的完整,解除了西藏人民的灾难。

进入近代以后,在英帝国的挑拨下,西藏与祖国一度出现了不正常的关系,汉藏两族也出现了一些隔阂。

1951 年5 月23 日,西藏和平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人民实现了当家做主,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关系。藏族同其他各兄弟民族一样,在伟大的民族政策光辉的照耀下,迈向了幸福美满的社会主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