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平定东突厥后,唐朝的外患基本上解决了。唐太宗大力推行和亲政策,他了解到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权多由后妃操纵。如果外孙做可汗,就不会骚扰唐朝。出嫁一个公主,可以保证北方30 年无事。因此,唐太宗先后把自己的妹妹衡阳公主嫁给了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把另一个妹妹九江公主嫁与在朝为官的突厥酋长执失思力。

贞观年代,四夷降服,大唐声威远播,因此慕名前来请婚者不计其数。其中就有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他几次前来唐朝求婚。

公元7 世纪,松赞干布继位做了吐蕃赞普(即吐蕃王),他是一位骁勇精悍的领袖,率领军队统一了许多部落,令吐蕃实力大增。贞观十二年(638 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今四川松潘),破城后把全城百姓中的男人全部斩杀,女人全部为奴。唐太宗派侯君集率领大军前来讨伐,在松州大败吐蕃。松赞干布向唐朝俯首称臣。因为对大唐的强盛羡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朝求婚。

由于当时请婚者过多,唐太宗就决定出几个题目来测试他们的智慧和胆识,选出最优秀的人,再把公主嫁给那个人。当时参加测试的一共有5 个附属国。

“第一个问题,这儿有一块碧玉和一束丝线,玉的两面各有一个小孔,里面的通道是曲折弯绕的,谁先把线穿过去,谁就赢了。”一名唐朝侍臣出来宣布试题。

吐蕃派来的代表是他们的宰相禄东赞,他是个十分聪明的人。听到题目后,他想了一会儿就命人找了几只蚂蚁来,然后把丝线绑在蚂蚁身上,再把蚂蚁放在玉的孔旁,在它身后轻轻地吹气,蚂蚁便急急忙忙地跑进孔中,不一会儿蚂蚁和丝线便自另一洞孔穿了出来。

“第一道试题吐蕃得胜。下面一题是,在诸位面前各有一根两头粗细相同的圆木,请你们判断一下,这些木头哪一端是根部,哪一端是枝干?”

禄东赞稍想了一下,就请侍从把面前的木头沉入水中。其他四国代表看到他这么做,都面面相觑,很是不解。

“现在请大家仔细看,”禄东赞大声说,“这些木头都是一头朝上一头朝下,那朝下的就是根部,朝上的便是后长出的枝干。因为根部的纹理比起后长的枝干更为细密,比较重,所以会沉入水下,反之,另一头自然是干部。”

“好!”唐太宗笑着竖起大拇指,“第三道题目等到晚上再宣布,我会以钟声通知你们,现在你们先回去休息吧。”

当晚夜半,大家都等得快不耐烦的时候,清脆的钟声自宫中响起。

“为什么没有接引官?”禄东赞怀疑地自问,“难道这也是一道题目?”一时摸不着头绪,便匆匆忙忙向宫中奔去,并吩咐随从随后在每个转弯和岔路做下标记。

唐朝的宫殿非常宏伟,内中亭榭楼阁、曲径、长廊,若无识路者带路,便会有走入迷宫的感觉。禄东赞朝着亮光的地方跑去,一看原来是个戏台,正在表演杂耍百戏,唐太宗和大臣们正在观赏。不一会儿另4 位代表也赶到了,唐太宗笑着说:“请诸位照刚才的来路回去,谁先走回宾馆,谁就赢得公主。”禄东赞当然是第一个回到宾馆的,他的机智不仅使吐蕃在比试中大获全胜,还获得了唐太宗对他的赏识,将一宗室女子许配给他。

唐代画家阎立本画有《步辇图》(见下页),描绘的内容就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翻译人员。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威仪。

唐太宗许配给松赞干布的就是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不仅长得美丽端庄,而且性格坚毅勇敢。她自幼饱读各类书籍,精通许多知识。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一无所知,但欣然同意去吐蕃和亲。

贞观十五年(641 年)的冬天,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护送下,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的队伍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蔬菜种子。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因为当时吐蕃已经击溃了吐谷浑,成为西南举足轻重的强邦。深谋远虑的唐太宗觉得只有对吐蕃加强笼络,才能保证大唐西南边陲的稳定,因此从经济、文化、农业生产上都给予吐蕃大力帮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随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远嫁的,这支送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遇到了松赞干布亲自率领的大队迎亲人马。松赞干布一行见到大唐使臣江夏郡王李道宗跪地便拜。送亲和迎亲的队伍前呼后拥地进入了逻些城。在李道宗的主持下,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按照汉族的礼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全逻些城的民众都为他们歌舞庆贺。

婚后不久,松赞干布为缓解大唐妻子的思乡之情,为她建造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宏伟华丽,亭榭精美雅致,有池塘和各色美丽的花木,都是模仿大唐宫苑的样式。为了与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松赞干布脱下他穿惯了的皮裘,换上文成公主亲手为他缝制的丝质唐装,还努力地向文成公主学说汉语。他们感情融洽,互爱互敬。

吐蕃人有个传统习惯,就是每天要用赭色泥土涂敷面颊,他们认为这样能驱邪避魔。文成公主仔细了解这个习惯后,觉得没有道理又很不卫生,就婉转地向松赞干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松赞干布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下令废除这项习俗,慢慢地吐蕃百姓都觉得不在脸上涂抹赭色泥土既方便又好看,都很感激文成公主的建议。

习惯了吐蕃的生活后,文成公主命跟随来的汉族乐师向吐蕃百姓传授音乐知识,使汉族的音乐渐渐传遍了吐蕃的领地。随来的文士们开始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干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向正规化。松赞干布又命令大臣与贵族子弟诚心诚意地拜文士们为师,学习汉族文化,研读他们带来的诗书。

接着,松赞干布还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贵族子弟远赴长安去学习,把汉族的文化引回吐蕃。农技人员先把从中原带去的粮食、蔬菜种子播种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后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获得了大丰收,使不善种植的吐蕃百姓大吃一惊。农技人员还有计划地向吐蕃百姓传授农业技术,使他们在游牧之余还能收获到大量的粮食。

最重要的是把种桑养蚕的技术带到吐蕃,使吐蕃有了自制的丝织品,极大地改善了吐蕃百姓的生活。吐蕃百姓对文成公主感激不已,视她为神明。

文成公主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提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议,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的建议都尽力采纳。但文成公主对吐蕃的重大政治决策,只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强行干涉,因此松赞干布和大臣们经常向她讨教唐朝的政治制度,以作为他们行政的参考。

文成公主去世后,吐蕃百姓到处为她立庙设祠,以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