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明君
二十四功臣留像凌烟阁
贞观十七年(643 年),大唐疆域一再拓展,百姓的生活十分富庶安定。一天,唐太宗向魏徵询问自己是否能称得上他所说的明君了。魏徵慎重地说:“大唐现在算得上强盛了,但是近几年皇上有些志得意满,处理政事不再像早年那么认真,生活上也有趋向奢靡的倾势,千万不能因此坏了您一世的英名呀。”唐太宗对魏徵的劝诫十分诚服,接着又说起想给对建国有重大功勋的大臣画画像,放在凌烟阁,以便流传到后世。
凌烟阁是皇宫内三清殿旁一个清静的阁楼,唐太宗命御用画师阎立本绘出24 位功臣的画像放置在凌烟阁内,他时常前往怀旧。
凌烟阁内的24 位功臣,第一个是赵公长孙无忌。他是长孙皇后之兄。他自幼与后来即位为唐太宗的李世民是好朋友,在李渊于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他与李世民一同经历过多次战役,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是唐太宗最为信赖的臣子之一。唐太宗曾说过,自己能得到天下,大半是长孙无忌的功劳。唐太宗驾崩前命他辅佐唐高宗,后来他因为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被诬陷谋反而自杀。
第二个是赵郡王李孝恭。他的父亲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唐朝建立后,唐高祖命李孝恭管理巴蜀一带。唐高祖派李靖帮他消灭萧铣、辅公佑的军队,收复长江以南。唐太宗登基后,李孝恭上交实权,每日饮酒作乐。贞观十四年(640 年),暴病身亡。
第三个是蔡公杜如晦。他经房玄龄推荐给秦王李世民后受到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他助唐太宗得天下,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贞观四年(630 年)病故,年仅46 岁。
令唐太宗万分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第四个是郑公魏徵。他是有名的谏臣,终生深受唐太宗信任。唐太宗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徵第一。贞观十六年(642 年)病故。
第五个是梁公房玄龄。他原是秦府幕僚,善于谋略。
唐太宗登基后被任为宰相,被比为汉之萧何,是唐太宗最为信赖的人之一。贞观二十二年(648 年)病故。
第六个是申公高士廉。他是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也是他们的抚养人。
第七个是鄂公尉迟敬德。他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唐郑决战时单骑救主,以勇将著称。玄武门之变中亲手杀死齐王李元吉。突厥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
第八个是卫公李靖。他协助李孝恭收复长江以南。
后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战功无人可及。又挂帅出征,消灭吐谷浑势力。屡次被诬告谋反,为免嫌疑,主动退休闭门不出。
第九个是宋公萧瑀。他是隋炀帝的萧后的弟弟,隋朝的重臣。后归附唐朝,被唐高祖重用。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唐太宗,仕途沉浮。唐太宗评价他“疾风知劲草,板**识诚臣”。
第十个是褒公段志玄。他是唐高祖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是首义功臣。参加多次重要战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争时,他拒绝李建成、李元吉的拉拢,忠于李世民,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其人治军严谨,唐太宗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贞观十六年(642 年)病故。
第十一个是夔公刘弘基。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时,刘弘基负责招募勇士立有大功。在霍邑之战中斩隋主将宋老生。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力尽被擒,灭薛后获救。又在刘武周进攻太原时战败被俘,侥幸自己逃回,随后配合秦王在介休歼灭宋金刚。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贞观年间曾随唐太宗远征高丽。唐高宗时病故。
第十二个是蒋公屈突通。他原是隋朝大将,战功赫赫。降唐后被封为兵部尚书。灭王世充,后被委派镇守洛阳,于贞观元年(627 年)病故。
第十三个是勋公殷峤。他是唐高祖李渊旧部,于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进攻薛举时,他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重被任用。在进攻刘黑闼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第十四个是谯公柴绍。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的丈夫。参与过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作为主将消灭最后一位反王梁师都。贞观十二年(638 年)病故。
第十五个是邳公长孙顺德。他是长孙皇后的叔叔。
太原起兵时,他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此后功劳不显。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病故。
第十六个是郧公张亮。他在房玄龄、李勣的推荐下入李世民幕府。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唐太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唐太宗征高丽而立功。贞观二十年(646 年)谋反,受诛。
第十七个是陈国公侯君集。他任秦王幕僚,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他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他在唐太宗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唐太宗拥立李承乾,事泄被杀。
第十八个是郯公张公谨。他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秦王幕府。他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谋划。唐太宗登基后,任他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次年病故,仅39 岁。
第十九个是鲁公程知节。他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后因不满王世充,与秦叔宝一同降到李世民军下。经历多次战役及玄武门之变。
他于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被免官,后病故。
第二十个是永兴公虞世南。他本是秦王幕僚,在李世民即位后继续尽心辅佐,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638 年)病故。
第二十一个是渝公刘政会。他是唐高祖李渊任太原太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是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他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给李渊,在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贞观九年(635 年)病故。
第二十二个是莒公唐俭。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唐俭与李渊亦是朋友。他参与了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谋害”,竟奇迹般逃生。后来任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被贬官。唐高宗年间病故。
第二十三个是英公李勣。李勣即徐世勣、徐懋功,又称徐茂功,后赐姓李,为李世勣,为避讳唐太宗李世民,改名为李勣。他原为瓦岗军大将,年少时跟随翟让起兵,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李勣成为独立势力,但他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唐高祖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他因父亲被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后来密谋暗杀窦建德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秦王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16 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唐太宗进攻高丽。唐太宗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唐高宗重画其像于凌烟阁。灭高丽后次年(669 年)病逝。
第二十四个是护公秦琼,也就是秦叔宝。他与秦王李世民一起参与多次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后因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638 年)病故。
唐太宗不愧被称为一代圣帝,与前朝的任何一个皇帝最大的不同点是,他不仅有唯才是用的贤明,而且时时不忘为他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臣子,坚决不做“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只能与功臣共苦而不能同甘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