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大漠被尊为天可汗

自唐太宗登基三年过去了,大力实施的革新都有了成效。百姓不仅度过了灾荒,且家有余粮,生活富足;官府的粮仓中也堆满了粮食。兵力充足,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国防巩固。经济发展繁荣,长安城商旅往来络绎不绝。

全国的风气大有改善,许多地方可以夜不闭户。唐朝的国力强大起来了。

东突厥这三年的境遇却完全不同。首领颉利可汗不发展民生,一味享乐,使得突厥百姓生活困苦。第二次与唐朝交战时还没开战就签下了渭水盟约,使得部落中最强大的薛延陀(活动范围在今蒙古中部杭爱山附近)、回纥(活动范围在今内外蒙古)、拔野古(活动范围在今东北松花江、黑龙江一带)十分不满,因而脱离了颉利的统治。

至此,东突厥国力大衰。

贞观初年,唐太宗刚刚即位时,颉利可汗曾率领大军攻到京师,唐太宗以机智化解了危机,双方还签订互不侵犯的渭水盟约。那时因为唐朝刚刚统一,国力不强,没有足够的实力与突厥相抗,签订盟约后还“馈赠”大量财物给突厥,才使得突厥退兵。这是唐太宗最感奇耻大辱的事情,所以突厥兵退以后,他每天亲自带领数百名卫士在宫中操练,以表并未淡忘这奇耻大辱,以及矢志雪耻的决心。

卫国公李靖向唐太宗谈起东突厥的现状,因连年灾荒百姓苦不堪言,颉利不但不进行改革休养生息,反而率兵到朔州作乱,看来唐朝雪耻的机会快到了。

唐朝签订渭水之盟后,东突厥中最强大的三个部落就脱离了颉利可汗的统治,颉利十分愤怒,命令突利带大军去讨伐,结果没过多久突利就狼狈逃回,几乎全军覆灭。颉利可汗更生气了,他认为是突利没有用全力作战才导致的失败。实际上,是因为颉利的势力远远比不上脱离出去的那三个部落。颉利可汗又想到突利是李世民的结拜兄弟,认为他是与唐朝勾结,就把突利囚禁起来了。突利在狱中百口莫辩。后来在突厥的大臣们劝颉利要以国家为重、不要引起内乱的原因下,颉利才将他放出来,但两人心中的猜忌裂缝却难以缝合。

东突厥这一年不仅内部不安定,连天气都变得十分恶劣。这年冬天下了几场大雪,大地冻结成冰块,羊马等牲口不知冻死多少,庄稼更是颗粒无收。整个东突厥的百姓几乎都连饭都吃不饱,颉利却下令要到朔州打猎。

颉利可汗的部下都劝阻他,颉利却认为这是为了向唐朝示威,不但不听劝,反而把劝他的人都杀了。这一年的夏天,气候的变化出人意料,五六月时,气温仍旧偏低,偶尔还会下上一两场霜,害得百姓刚播下的种子还没有发芽,就被冻死了。到了七八月,天气突然转热,每天早上大地先是弥漫一层浓厚的红雾,令人望而生畏,不敢出门,等雾一散,太阳已发挥最大的威力在上空蒸烤这片大地了。

不但每天都酷热难当,而且连一滴雨水也没有,整个漠北的地面都已龟裂,河流也都干涸了。东突厥百姓的生存都是问题。

这时,唐太宗派到东突厥的间谍便开始在人群中散布谣言,说是因为颉利可汗整日派兵去攻打其他的部落,从来没想要好好地治理自己的部落,所以老天爷看不惯他的行为,要惩罚整个东突厥。很快这个谣言一传十,十传百,东突厥的每一个人心中都对颉利可汗充满怨恨。

突利一看机不可失,连忙率领自己的部众脱离颉利的统治,一场内战过后,双方虽无重大的伤亡,但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颉利已经元气大伤了。

贞观三年(629),唐太宗决定出兵,他打着帮助结拜兄弟突利的名义进攻东突厥。在发兵之前,唐朝已先派人与薛延陀部落达成协议不出兵助颉利可汗,然后派李靖领兵一举就将颉利赶出马邑(今山西朔县),还收降了拔野古、同罗、仆骨等部落,使得颉利越发势单力薄了。

这时唐朝才正式发出宣战通牒,派李靖做主帅,由李勣、柴绍、李道宗、卫孝节、薛万彻等六大总管辅助,率领十万大军浩浩****去包围颉利的残余势力。

李靖和李勣分别在定襄和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北部)夜袭成功,不但将颉利苦心扶植的傀儡政府由隋皇室杨政道和萧太后组成的伪政权消灭,而且还虏获了突厥士兵10 多万人。颉利用诈降期望找个适当时机来反攻,未料唐军早已看穿他的计谋,将突厥部将打得七零八落,颉利只好逃往吐谷浑(今青海一带),谁知半路又遇到另一路唐军,这时颉利深知大势已去,无心再战,于是便束手就擒。

贞观四年(630 年),大漠南北都进入大唐的版图。

长安城到处锣鼓喧天、张灯结彩,老百姓都挤在街道旁等着凯旋的队伍归来。唐太宗登上顺天门,召见颉利可汗,先是责骂他不断背盟、恃强好战;但看在没有真正的入侵唐朝,决定不杀他。唐太宗把颉利和他的亲人安置在太仆寺加以款待。颉利可汗感激万分,表明自己会永生归顺唐朝。当唐太宗听说颉利整日郁郁不乐、日益消瘦,不住房屋而在院子里搭了帐篷,经常同家人抱在一起悲歌哭泣的事情后,就改任颉利为虢州(今河南灵宝)刺史,但颉利不愿到那儿去。唐太宗又改任他为右卫大将军(禁军的高级武官),赏赐了大量田宅。后来颉利病死,唐太宗按照突厥风俗施行火葬,还在灞水东面为他筑了高大的坟墓,并让颉利的儿子终身袭其父职。

大破东突厥以后,唐朝在东突厥的故地设置了许多羁縻州府,任用东突厥贵族做都督(地方军政长官),并按照他们的习惯,规定职务可以世袭。这些州府名义上要接受唐朝的册封,定期向中央朝贡,但不向唐交纳赋税,仍然保持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在这些州府之上,设都护府,其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代表中央行使主权,管理边防和处理民族之间的事务。

在朝廷里,唐太宗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突厥各部首领凡愿到长安的,都拜为将军(武官,在大将军之下)、中郎将等官。当时五品以上的突厥武官达到100 多人,几乎占了整个朝廷武官的一半。在宫中随时可以看到带刀的身着官服的突厥守卫。例如,以智勇闻名的阿史那社尔,率突厥部众归顺后,被唐太宗封为左骁卫大将军(禁军的高级武官);后在平定高昌的战役中立功,唐太宗还赐予宝刀和丝织品,封毕国公。

契苾何力率铁勒部归顺后,唐太宗任他为左领军将军,他屡建战功。一次随唐太宗出兵,他被敌军刺伤,唐太宗亲自为他敷药。契苾何力在回家探亲时被部众抓去见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契苾何力在真珠可汗面前宁死不屈,唐太宗为换回契苾何力,把新兴公主嫁给了真珠可汗。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将领能与汉族将领一视同仁,赢得了少数民族将领的尊敬。在唐太宗巩固边疆的战争中,少数民族将领和首领起了很大作用。

塞北最强悍的部落被灭,其首领被擒,这消息立即传遍天下,四方的蛮夷纷纷到长安城进贡,一来为表示衷心的诚服,二来是想借机瞻仰一下天朝的威仪。一时颜色各异的奇装异服、千奇百怪的蛮音夷语充斥长安城,看得生在黄河流域的唐朝群臣们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从此,四夷都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这一年日本也派遣使节到大唐来,长安成为东方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世界各地的人都拥到长安城朝圣、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