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加爱国运动

1935 年,北平爆发了“一二·九”爱国运动。12 月9 日这天,天气非常寒冷,北平在怒号的寒风中瑟瑟发抖。然而,数千名学生却冒着严寒,冲破军警的层层封锁,一路高呼“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保卫华北”等口号,从四面八方涌向新华门,向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请愿。

就在群众准备向即将成立的“冀察政务委员会”所在地,也就是外交大楼示威时,宋哲元调来大批军警,用大刀、木棍向手无寸铁的学生施暴,并逮捕了30 多名学生,其中有100 多名生受了伤。年轻学生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中国历史推向个重要关头。

但是,反动政府的血腥镇压并没有吓倒心系祖国存亡的生们,“一二·九”之后,学生们的爱国斗争仍然在继续。他纷纷罢课、发表宣言,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要求政府对内战,一致抗日。

14 日,《立报》以《北平消息》为题,发表了朱自清写给谢逸的信,大致内容是:记者先生……这回知识分子最为苦闷,他们眼看着座文化的重镇,就要沉沦下去,却没有充足的力量挽救它他们更气愤的,满城都让些魑魅魍魉白昼捣鬼,几乎不一分人气。他们愿意玉碎,不愿意瓦全。

也就在这一天,北平报纸披露,“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月16 日宣告成立。16 日,万名爱国学生再次上街游行,清华燕京等校学生,在清晨6 时,便冒着刺骨的寒风出发了,但却军警拦在了西直门和阜成门外。于是,学生们越过铁路,奔到便门,发现城门又被关闭。愤怒的学生们便冲开城门进入了区,与各路游行队伍会师天桥,召开1 万多名市民参加的大会朱自清和另外两位教师也参加了这次大游行,途中当他到军警戒备森严之时,他很想劝学生们返校。但是,当他看学生们奋不顾身地冲城时,却又打消了这个主意。

朱自清对市府镇压学生的行为感到非常不满,直到回到里他心中还愤愤不平。他情绪高昂,热血沸腾,虽然半壁江胡尘蔽天,但是他却从这些年轻的学生身上看到了希望。因此他并不悲观,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一首《维我中华》。

1936 年2 月29 日的晚上,天空乌云密布,还刮起了风,整个清华园都沉浸在一片黑暗中。虽然夜深了,但是朱自清还没有休息,他正在和陈竹隐聊着天。忽然,他听见外面传来急促的叩门声。于是,他连忙打开门,只见黑暗中站着两位惊恐瑟缩的女学生。

原来,二十九军的士兵在当夜闯进了学校搜查宿舍,骚扰了一个多小时,还抓走了21 个学生。这两个女学生是来避难的。

因此,朱自清夫妇俩热情地将两个学生请进家中,还为她们张罗了住宿。就这样,两个学生才度过了这个不安之夜。

在这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下,初春的北平极不平静,这也使朱自清的心境难以安静下来。但是,在3 月间,朱自清终于迎来了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那就是他的散文集《你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部散文集全集共计29 篇,分为两集,甲集是随笔,乙集是序跋和读书录。

5 月30 日,朱自清吃过午饭后,忽然接到了三弟从扬州寄来的信。他拆开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母亲病重,信里催他尽快汇款回去。于是,朱自清在惊恐之余,连忙拿着金戒指乘车进城兑换现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兑换成,于是他晚上只好留宿在朋友家里。

第二天,朱自清急忙赶回了北平的家中。这时,他又接到了父亲的来信。信上说母亲已于5 月28 日5 时去世了。读完信,朱自清悲痛万分,但是因为工作太忙,不能回家奔丧,他便把钱汇了回去。7 月初,朱自清终于能趁暑假的时间,回扬州望亲人。

假期结束后,朱自清又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教学生活。10 19 日,由文学系进步学生组成的“清华文学会”的一些干部在商议事情,朱自清冒着风雪闯进会所,然后气喘吁吁地告大家说:“鲁迅先生去世了!”

“清华文学会”的成员听了,不禁大吃一惊,都把震惊的光投向了朱自清。原来,朱自清在城里得到了这个不幸的消后,就特地赶回来报信。10 月24 日,“清华文学会”举行了鲁先生的追悼大会,朱自清和闻一多也都出席并做了讲演,以示他们对鲁迅先生逝世的深切哀悼。

第二天,朱自清又和冯友兰一起到了绥远。原来,自8 月来,傅作义部队在绥远两次打败了日本支持的伪蒙军的进攻并收回了白灵庙和大庙,于是举国欢腾,还掀起了绥远抗日潮。因此,朱自清等人是代表北平市民前往绥远慰问的。

12 月12 日凌晨,张学良毅然发动了“兵谏”,派兵到临潼清池拘禁了蒋介石及其重要干将十余人,提出了停止内战、行民主、坚持抗日的8 项主张,并致电中共中央,邀请中共派表至西安共商救国大计。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消息传到北平后,民众对事情的真相也都不明了,于是所人都议论纷纷。朱自清也是惶恐不安,他在1936 年12 月13 的日记中写道:张学良兵变,扣押蒋介石,尚无详报,此诚大不幸也……他在15 日的日记中又写道:

午后开教授会。通电中央请讨伐张学良,另拟宣言,七人起草委员会以余为首。

20 日,朱自清在家中汇集资料,准备写一篇论文《诗言志辨》。这时,一位陈姓朋友登门拜访。不料,他们在闲谈中,不知不觉地就谈到了西安事变,后来朱自清明显感觉到陈姓朋友的言论与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同,因此他便忙向朋友表示自己的立场与政府相同。

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针指引下,“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国共终于坐在谈判桌上形成一致意见,蒋介石得以释放,内战停止了,国内暂时出现一点新气象。

清华大学终于可以照常上课了。这时的朱自清一面忙于教学,一面专心致志地写《诗言志辨》。但是民族的危机感,仍像磐石一样压在他的心头。

转眼,血雨腥风的1936 年过去了,朱自清感到自己已不觉年届四十。不惑之年的到来让他不胜感慨,作有七律《盛年》:盛年今已尽蹉跎,游骑无归可奈何!

转眼行看四十至,无闻还畏后生多。

前尘项背遥难望,当世权衡苦太苛。

剩欲向人贾余勇,漫将顽石自蹉磨!

朱自清在诗中回首往事,感叹世事之艰辛;展望未来,虽然韶华已逝,但自己也不愿消沉,仍须坚持自策自励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