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与回归

沉醉在桂林山水间

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 年)四月二十日清晨,徐霞客和静闻、顾行在衡州南关外冒雨登舟,继续他千回百转又危机四伏的旅程。二十八日,徐霞客一行抵达广西桂林。

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状。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平地,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

桂林昔称八桂、桂州,因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北接湖南、贵州,西南连柳州,东邻贺州,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漓江西岸,属山地丘陵地区及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形成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

再加上桂林水多湿气大,空中常云雾迷蒙,山涧多绿树红花,江上有蓑笠渔人、白鹭竹筏,游人至此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因山为城,大山有虞山、象鼻山、鹦鹉山、铁封山、叠彩山、独峰山、伏波山,等等。四周又有小峰独立,东有隐山、媳妇娘山,西有望夫山、荷叶山、南山、兹山等。有山即有洞,有名的如刘仙岩、穿云洞等,数不胜数。这对于好探险寻奇的霞客来说,真有如到了宝地。

初到桂林,徐霞客就发现一奇:这里的包子,多用韭菜和肉为馅,放的却不是盐而是糖;稀粥呢,又都是与鸡肉掺和着吃。

五月初二,来到桂林的第二天,吃过这有趣的早点,徐霞客便急匆匆地去游著名的七星岩洞。

七星岩早在五六世纪就有了文字记载,隋唐称栖霞洞,宋代称仙李岩、碧虚岩,位于桂林普陀山腹,东西贯通,入口在天玑峰的西南半山腰,出口在东麓。

它原是一段地下河道,后来地壳变动,地下河上升,露出地面成为现在的岩洞,已有一百万年的历史。岩洞露出地面后,雨水长期沿洞顶裂隙不断渗入,溶解石灰岩,并在洞内结晶,形成许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流石坝,千姿百态,像一条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地下画廊,蔚为奇观。

七星岩早在隋唐时代就已成为游览胜地,是桂林山水中的溶洞代表,主要景点有石索悬锦鲤、大象卷鼻、狮子戏球、仙人晒网、海水浴金山、南天门、银河鹊桥、女娲殿等。

徐霞客从七星岩下的寿佛寺开始登山,佛寺正在岩洞入口处,进入寺中就已经开始进入岩洞了。岩洞分为上、下两层,上洞称七星岩,下洞称栖霞洞。徐霞客主要游览了栖霞洞。

栖霞洞宏大明朗,雄壮开阔,洞顶裂开一条石缝,有一条石鲤鱼跃然欲下,栩栩如生。洞内西北面是高高的平台,沿石阶上去是老君台;东面却是一条深壑,越走越深。

穿过一个门洞后,有阴风吹来,冷刺肌肤。徐霞客揣度,大约是离出口不远了。随着水流的方向出得洞来,徐霞客又马不停蹄地游览了省春岩、弹丸山、朝云岩、水月、荷叶等岩洞,发现洞洞不同,洞洞见奇。

五月初九,徐霞客游览了著名的象鼻山。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头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

象鼻山以神奇著称。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明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与漓江东岸的穿月岩相对,一挂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徐霞客登山览胜,遍游大小溶洞。一路行来,他读山,读水,读岩石溶洞,也读前人摩崖文字。有的随读随录,甚至在瓦片上磨墨而录;有的因历时久远,虽抄录甚久,则因剥落难以辨识而痛惜不全;有的则出钱请摹匠拓工,协助摹拓。

在穿云洞,洞内刻有宋朝人写的《桂林十二岩十二洞歌》,徐霞客欣赏这个题目,想抄下来,可惜高不可及。道士找来两把梯子,靠在石壁上,霞客先站在一把梯子上抄录完这半面,接着再平移到另一把梯子上抄另半面,免去上、下梯时间,好不容易才抄录完出洞。

五月二十一日,徐霞客自桂林乘船沿漓江去阳朔。阳朔位于广西东北部,地貌以石山、丘陵为主,山地为辅。较之桂林,阳朔的山更为雄奇,水流也更加清澈。从桂林到阳朔,一路上,徐霞客才算切实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魅力。

到了阳朔,徐霞客又同静闻、顾行去探龙洞。他们打着火把由北面进洞,走了一段,洞顶渐高。洞的后壁上有龙影、龙床,龙影下面有两个水池,水清澈如镜,池深仅五六寸,可是上面的泉水流入池中,却一直不满。徐霞客觉得很神奇,认为这应是阳朔八景的第一景。

徐霞客进入阳朔县城后,游览了文昌阁、鉴山寺、状元山、龙洞岩等,对鉴山寺的景色尤为赞赏。五月二十八日,徐霞客自阳朔返回桂林,此次旅程历时八天。

徐霞客在桂林前后共盘桓了近一个半月。六月初十日,他离开桂林,离别途中,不忘游览琴潭岩、牛洞、上岩等。十一日,到苏桥,算是彻底告别了桂林山水。

六月十二日,徐霞客到达柳州,这时静闻和顾行都病倒了。

南方的暑天,瘴气弥漫,身体不好的很容易染病。静闻同顾行先前受过伤,身体尚未完全恢复,旅途又遇了点小风寒,受瘴气一冲很快便病倒了。

静闻病重,徐霞客不惜重金为他雇马、雇车、雇轿子。到南宁之后,静闻已虚弱不堪,再也不能与徐霞客同行。

十二月初十,徐霞客出游后返回南宁入崇善寺,得知静闻已于九月二十四日,也就是与他别后一日就逝世了。想到静闻和尚一路上的陪伴和对自己的照顾,徐霞客泪流满面,大放悲声。

为了实现静闻供经鸡足山的遗愿,霞客决定携经负骨继续前行。十二月十九日,徐霞客用一个竹筒装好静闻的遗骨和血写的经书,密封了放进自己的行囊,离开了这伤心之地,向贵州进发。

此次广西之行,徐霞客最大的收获,是考察了当地的诸多溶洞,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探索,给以合乎科学的解释,并对各地地貌特征的差异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概括。

广西是国内岩溶地貌覆盖面最广、景观最完备的地区,岩溶面积占广西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徐霞客对桂林附近六十多个岩洞的全面考察,以及对洞内结构的如实描述,让后来国内外学术界叹为观止。

徐霞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大面积岩溶地貌考察的先驱者,也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考察和分析岩溶地貌的第一人。离开桂林后,徐霞客又仔细考察了勾漏洞、百感岩等,为研究广西地貌增加了很多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