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间隙进行环湘南游

徐霞客一行返回衡阳,来到同乡金祥甫家,想求老乡帮忙解决旅费。金祥甫也手紧,推辞说,弄旅费很困难,如想回家,倒是可想想办法凑些盘缠。

徐霞客恳求说:“我不能就这样回去,这等于半途而废。你想想看,如果我家人知道旅途这么危险,还会让我再出来吗?

你帮我作保借些钱吧,待你回家乡时就到我家来取!”

可是金祥甫一时筹不出钱,徐霞客等得不耐烦,就留下静闻各处催款,自己拿了点散碎银两,带着顾行去做环湘南游。

这时正值明末动乱,土匪山贼横行,山田荒芜,旅途上险象丛生。由于民不聊生,主仆二人晚上投宿常被拒之门外,有时不得不与猪、牛共处一棚,有时没有办法,只得住岩洞,甚至露宿山野,在风雨中度过饥寒交迫的夜晚。

再加上此时的徐霞客已进入暮年,健康状况不佳,因此四十多天的环湘南游,病的时间就有二十余天。而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他,却愈艰难愈向前。

徐霞客在楚地旅行,时刻不忘搜寻当地的人文景观、历史掌故。过祁阳、永州、道州一带时,虽然身体不适,他仍带病探寻元结、柳宗元等先贤的遗迹。

唐代大文豪柳宗元曾被贬永州多年。彼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地区,永州还是开发不足的蛮荒之地,虽山水幽奇雄险,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柳宗元在待罪期间百无聊赖,便到处游览,搜奇览胜,借以开拓胸襟、排遣寂寞,寻求些精神上的慰藉。游历之余,写下了八篇著名的山水游记。

徐霞客循着柳宗元的足迹,一一游览了各处景点。永州是柳宗元的伤心地,彼时徐霞客由先贤遭际想到家族的坎坷仕途,自己满腔抱负无处施展只能化作山海之游,内心必有一番起伏吧!

三月二十四日,徐霞客来到了九嶷山。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得名于舜帝之南巡。因境内有舜源、娥皇、女英、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桂林九座峰峦,且峰峰相似难以区别,故名九嶷。

九嶷山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纵横约两千里,南接罗浮山,北连衡岳。这里峰峦叠峙,深邃幽奇,千米以上高峰有九十多处,多由砂页岩、花岗岩、变质岩组成。

九嶷山九峰耸立,山峰耸翠,巍峨壮丽,溶洞密布,绿水长流,自然风光十分秀丽。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八峰,拔地而起,如众星拱月,簇拥着舜源峰,紧紧依偎着两旁的娥皇峰与女英峰。

九嶷山以独特的风光、奇异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和动人的传说,驰名中外,令人神往。徐霞客由西北方入山,一路上,有曲折的石穴,有直立的山峰。

路旁散乱的岩石,有的玲珑剔透,有的如惊涛卷雪,但无论大小都被罩上初春的新绿,掩盖在朦胧的烟雨中。

走了十里,徐霞客见到一处有几排荒芜的建筑,四周杂草丛生,以为不是什么重要的去处,就继续走。一直走到斜岩,碰到一个耕田的老农,徐霞客向他打听舜帝陵墓所在,这才知道刚刚经过的就是,徐霞客惊懊不已。

这时已到斜岩了,只好先游斜岩。没想到,在岩洞里碰到了一个叫明宗的僧人,僧人告诉他:“此地的名胜,近处的有书字岩、飞龙岩,远处的有三分石。但三分石太远了,今天去不了。”

徐霞客此行最为重要的目的是要到三分石察看水系,因为志书上说,三分石下水分三支,一流广东,一流广西,一流湖南。

如果这样,那三分石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对这样重要的地理现象,徐霞客是不会放过的。

徐霞客又问明宗,哪里有碧虚洞、玉琯宫、高士岩、天湖等名胜,明宗也不知道。徐霞客在明宗的指引下,直奔书字、飞龙两岩。

书字岩的岩穴不是很深,后面有一块垂悬的石头,上面用隶书刻着“玉琯岩”三个大字,是宋代李挺祖的笔迹。岩穴右边刻有“九嶷山”三个大字,是宋代嘉定年间莆田人方信孺写的。

侧面又用隶书刻着汉代蔡中郎撰写的《九嶷山铭》。后人因为岩石上有巨大的字,便用“书字”来称呼此岩。

徐霞客在书字岩坐了很久,想找个人带他去三分石。然而当地人告诉他,三分石离此处还很远,周围都是瑶族人居住的地方,必须找瑶族人做向导才行。而且中途没有住宿的地方,必须携带火把露天住宿。

徐霞客重金雇到一个瑶族人,二人约好第二天天气晴朗就出发,天气不好,就在斜岩中等候。从玉琯岩出来后,徐霞客又游览了飞龙岩,此岩内还刻着“仙楼岩”三个字,都是宋代人的笔迹。

游览完这两处后,徐霞客又回到斜岩,让明宗做向导,继续游览。斜岩又名紫霞洞,传说舜帝就在这里炼丹。明宗拿出之前准备好的七支火把,自己点燃一支走在前面引路。

这斜岩内部果然深不可测,一行人走了很久。先拾级而下,后转向东,洞里平旷无比,里面有一块块的石田鳞次相连,田中有水。

又有一个大洞室,内有一大石柱端立中央,一小石柱陪立于侧,俨然一副先生训教学生的模样,这就是所谓的“石先生”

和“石学生”,这里也叫“教学堂”。

途中有条烂泥河水,一直延伸到观音座。明宗做向导,到了这里就停住了,然而徐霞客还要继续往前走,只好蹚过烂泥河水。那河水过了观音座就很深了。

明宗之前没有来过,沿途边走边插下竹竿做标记,以防返回时迷路。当时徐霞客的草鞋已经坏了,走前曾让顾行随身带了一双,以备途中替换。

顾行渡水的时候,见水深,便把鞋子偷偷藏到了观音座下面,这样,徐霞客就不能继续往前走了。没有鞋穿,只能返回。

徐霞客推测,洞内之水大约会一直流入潇水。

出洞后已经是傍晚了。第二天阴雨霏霏,之前说好,天气不好便不能去游览三分石。于是,这一天,徐霞客就安闲地卧在斜岩里。二十六日,雨依然下个不停,徐霞客只好打着伞考察了舜陵。

那时所谓的舜陵,就是明初建的“圣殿”。古代的舜陵、舜祠早已**然无存了。而明初建的圣殿也是颓废不堪。看到这荒草掩径、凄清冷落的景况,徐霞客不禁黯然神伤。

第二天,雨停了,然而向导说云雾没有散尽,怕是晴不长久,还是不愿意去。于是徐霞客听他说了说当地的名胜典故,就回了住处。二十八日,天放晴了,霞客早早吃完饭,又去找向导。等向导吃过饭后,霞客一行带上行李、粮食上路了。

翻过重重山脊沟谷,根本见不到三分石的踪影。到了鳌头山,浓雾散开,远远地看见万山顶上有三个峭耸的石峰在峰群中突兀而起,这就是传说中的三分石。

去三分石,必须过三分岭。三分岭陡峭不能放脚,只有手挽着手,慢慢挪动双脚。就这样走了八里多,又向南走了两里。

这时,夜色渐浓,继续前行显然不可能了。

徐霞客就地找了一块狭小的平地歇下来。想煮饭,可是山高无水,饭是肯定吃不成的。只好砍些树枝,在四周燃起篝火,和衣而睡。不多一会儿,忽然一阵狂风暴雨,淋灭了篝火,他们真正到了饥寒交迫的境地。

一直挨到天亮,抬头望天,天又放晴。徐霞客非常兴奋,生上火,找来水,正要煮饭,雨水又浇灭了火。他们只好带上火种,走了一段路,找到一个避雨的地方煮饭。

饭后,两个人又走了很久,中午才到了三分石。徐霞客查看了好久,总算弄清三分石的水实际上是山下涧谷之水。向东北流是潇水之源,向东流是岿水之源,向东南流至江华为沲水之源。三分石涧谷的水根本不能向东南流入广东、广西。这一结论,解决了地理学上的一宗悬案。

考察完毕,夜色已深。二人开始寻找住宿的地方,走了一段后,看到前面有一两间茅屋。茅屋的主人二十多岁,非常熟悉山里的情况,而且对徐霞客一行十分热情。

徐霞客大为感动,赞叹当地民风淳朴,古风犹存。进屋后,徐霞客忙着烧树枝烘烤衣服,又煮了粥吃。当天登山路途艰苦,二人一路上又累又冷,早已疲乏不堪,吃完饭就睡下了。

徐霞客在游览过九嶷山后,经祁阳县到达永州府零陵县、道州、江华县、蓝山县、郴州、永兴县、耒阳县等。当徐霞客带的银子用得分文不剩时,离衡州还差三天的路程,只好用朋友赠送的一段绸布从村妇那里换了四筒米,勉强支撑到衡州。

此后数日,徐霞客为了筹措旅途盘缠,费尽心力。同乡金祥甫劝他说,若是放弃西行考察,便可资助他返回故里的路费。

徐霞客担心回去后妻儿不会再让他出行了,于是说道:“我不能改变西行的决心和志向。”

徐霞客恳请金祥甫借钱给他,以便继续西行。几经周折,最后写下二十亩地契作抵押,才算借到旅费,得以上路。

出游四十多天,徐霞客以为借钱的事总有一两处有了结果,不料筹钱的事仍如他二出衡州时一样,没有任何进展。无奈之际,徐霞客孤注一掷,决心以不足二十两银子继续西行,走到哪儿算哪儿。

徐霞客不为困难所动摇的决心,深深感动了他的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总算有了近四十两银子的旅资。就靠着这笔银子,维持了他此后在广西、贵州四百多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