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之乱

晋元帝司马睿,在没有成为皇帝前初镇建康时,在江南一带没有什么威望。王羲之的堂叔王导、堂伯王敦帮助司马睿建立了威望。东晋建国之后,王家势力日盛,晋元帝便有心削弱王家的势力,于是故意提拔刘隗和刁协等一众士族,以牵制王家。同时,晋元帝对王家的忌惮,也使得他逐渐疏远了曾极力扶持过自己的王敦、王导。

丞相王导城府至深,深谙其中机宜,为官尽忠职守,为人低调宽厚,从不与他人交恶,同时还在政治上主张“宽惠、宽和”,以致刘隗、刁协等人专权用事。

王导的堂哥王敦却截然不同,见晋元帝忌惮疏远王家,便愈加独断专行起来,甚至开始不将皇帝放在眼里,私自选置属下州郡官员,更意图在刘隗等人的身边安插亲信。

王敦的擅权行为让晋元帝深感厌恶;与此同时,受晋元帝提携的刘隗等人自然不喜欢见到王氏的独大,在揣明圣意之后,也便纷纷“请求”晋元帝削弱王敦的势力。王敦见情形逐渐不受自己的控制,便写信劝刘隗与他修好,刘隗断然拒绝。晋元帝也让刘隗等以防备北方胡人为名领兵出征,以防备王敦。王敦见状恼羞成怒,萌生了反叛之心。

公元321 年,名将祖逖病逝,王敦觉得满朝上下已再无人可以在军事上对他构成威胁了,于是调动兵马,决意兴兵逼宫,其党羽也随之响应。

公元322 年,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举兵向建康进发。

晋元帝见王敦先发制人,大为恼怒,决意要将他诛灭,于是亲率六军与王敦对抗,并下令:斩杀王敦的人可封为五千户侯。

王敦做出这样背叛朝廷的事来,对王导和整个王氏一族来说如同晴天霹雳。为了避免全族受诛,王导率领几十名王氏子弟,日夜伫立在宫门前谢罪。晋元帝最终被王导的至诚之心感动,虽然刘隗等人再三奏请将王氏满门抄斩以绝后患,但是晋元帝最终以王导及王氏一族能够“大义灭亲”为由,免其罪责。

且说王敦举兵后,将军队开往长江下游,攻击晋元帝率兵驻守的建康的西方要塞——石头城。王敦放任军队恣意掠夺,使得城内的官员和百姓四散奔逃。晋元帝见叛军四面拥入,便对王敦说:“王将军曾为国家栋梁,如今还望以百姓为重,勿使黎民受苦。”说完,当场封王敦为丞相,晋爵武昌郡公,令他退守武昌。

同年,晋元帝忧愤成疾,最终病故,由太子司马绍继位,是为晋明帝。王敦得知新主即位,又再度威胁朝廷,图谋篡位。晋明帝畏惧王敦,便封王敦为司徒;王敦又自封为扬州牧。晋明帝想以王羲之的岳父郗鉴作为外援,牵制王敦。

虽然王敦野心勃勃,但毕竟岁月不饶人。当时,已近花甲之年的王敦身染重病,早已不复当年的骁勇。朝廷也趁着这个机会派兵讨伐。王敦卧病在床,仍不死心,指派他的兄弟王含应战。

在交战之前,王导急忙修书一封派人给王含送去,信中句句提醒他念及国家与王氏一族的声誉,慎思慎行。可是,信函还未送到,双方便已开战了。王含的军队大败,王敦见大势已去,忧急而死。

虽然王敦背叛了朝廷,但王导对东晋的功绩是难以磨灭的,也正是因为有了王导的庇护,王氏一族才免于灭顶之灾。

见自己的家族中竟出现了如此大的分裂,王羲之的心被深深刺痛了;经历了这场几欲惹来杀身之祸的动乱,他比以前更加成熟了。生于宦门,在普通平民眼里意味着锦衣玉食、风光无限,但实际上,王羲之感受得最多的,却是政治的无情和官场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