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香港求学

1883 年11 月,孙中山告别家乡,告别父母,告别好友,乘船来到香港,进入了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办的中等学校——拔萃书院,继续他的高中学业。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跟一个叫区凤墀的基督教华人传教士补习国文。

不久,经区凤墀介绍,孙中山结识了美国牧师喜嘉理。这年年底,孙中山和从上海来香港的好友陆皓东,在香港的美国纲纪慎教会礼拜堂受洗成为基督教徒,主持受洗仪式的就是喜嘉理牧师。

孙中山受洗登记册上署名为“孙日新”。“日新”二字取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他给自己起的号,也是他的教名。

后来区凤墀用“日新”的粤语谐音又给孙中山多起了一个号,叫“逸仙”。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孙中山都是用的这个号。

1884 年4 月,孙中山又转学到香港的中央书院(今皇仁书院)继续求学。

中央书院建于1862 年,是香港第一所由英国当局所办的官立中学,也是一所新式英语学校,校长、教员均来自英国著名大学,他们的思想都很民主、开放。这是一所十分优良的学校,教学质量很高,中国近代有不少著名人士都曾在这个书院求学。

在中央书院,孙中山认真学习各类课程、攻读中外文书籍,加深了对西方科学、社会、政治制度的认识,尤其是对英国国会的发展、王权与人民的斗争经过、法国大革命的故事、19 世纪欧洲的革命等都有了深刻了解。

像在檀香山时一样,孙中山仍然学习很努力,白天专心听课、认真复习,夜晚还请人辅导。在全班学生中他的英文最好,深得教师们的赞许。

孙中山勤学好问,常对人说:“学问学问,不学不问,怎样能知?”他爱读诸子百家的著述,涉猎群书,知识面广,因此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通天晓”。

学校的一切都很顺心,孙中山心中自然也十分舒畅。

1884 年11 月,孙中山忽然接到大哥的信,说檀香山的生意做失败了,如今需要资金,因过去有些财产登记在了他的名下,需要他前去协助。接到信后,孙中山只好前往檀香山。其实,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孙眉从父亲的来信中得知,孙中山在翠亨村捣毁神像,引起众怒,不得不避走香港。如今他又在香港正式受洗,入了基督教。孙眉认为,弟弟的这些活动都是胡作非为。孙眉觉得,弟弟之所以如此胆大,如此不听话,一定是因为他仗着自己有钱;这笔钱留在弟弟手里很危险,说不定将来会闯大祸,连累家人。孙眉真后悔把一部分财产划给了弟弟,决心收回这部分财产。但律师告诉孙眉,这笔财产既然已经过户给了弟弟,契据上有弟弟的签字,要收回也得由弟弟自愿放弃,亲笔签字才行。没办法,孙眉只好写信给弟弟,谎称生意失败,唤弟弟来檀香山。

等孙中山到了檀香山后,孙眉向弟弟说明了这一切,然后叹气道:“不是哥哥不心疼你。我给你一部分产业,是想让你回去以后成家立业,为祖上争光,不是让你拿来闯祸的。我担心,你手里有了钱,将来会闯更大的祸,以致连累全家的人,所以我打算把这部分产业暂时收回,等你以后改正了再说。”

像绝大多数中国传统家庭一样,孙中山的父母、哥哥孙眉都希望孙中山走一条循规蹈矩的、安分守己的路。

孙眉的一番话,说得推心置腹、语重心长,可孙中山听来却很不是滋味。他觉得自己做的事都是正事,并没有胡作非为,更没有仰仗自己有钱干什么坏事。

孙中山知道,钱对于他来说确实很重要,没有哥哥给的这笔钱,他无法继续念书,前途将会受到很大影响。但是,孙中山也明白,这笔钱是大哥给的,大哥有权收回去,何况大哥这么做本意是为了他好,他不愿得罪大哥。所以,孙中山毫不迟疑地决定将那份财产归还给大哥,并随同大哥办妥了退还手续。

接下来,孙中山被哥哥留在店里帮忙做生意。但是,孙中山在侨民中继续谈论改变中国政治的话题,而学做生意也非他的本意,店里伙计也对他的政治热情十分不解,甚至有些厌恶。

孙中山无法忍受这一切,几个月后便向哥哥提出回香港继续上学。

1885 年4 月,孙中山乘坐客轮经日本回国。

孙中山本来是想在翠亨村休息一下以后,马上到香港中央书院去复学,不料一到家就接到了父亲让他马上结婚的命令。

孙中山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被搞得晕头转向。后来他才知道,这也是大哥做的文章:

原来,孙中山刚一离开檀香山,大哥就又生气又后悔,气的是弟弟不听他的话,竟敢自作主张;悔的是自己对弟弟责罚太严,有些不近人情。孙眉觉得没有把弟弟管好,心里很内疚,于是马上寄来一大笔钱,让父亲为孙中山完婚。孙眉想,这也许是拴住弟弟的唯一办法了。

孙中山拗不过,只好奉父母之命,凭媒妁之言,于5 月26 日与同县外望村商人卢耀显的女儿卢慕贞结了婚。

和当时许多中国人的婚姻一样,孙中山的这次婚姻是一桩包办婚姻。决定婚姻的并不是要结婚的这对男女,而是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双方父母的定夺,以及媒婆那两片能说会道、上下翻飞的嘴皮子。

同当时许多中国男人一样,孙中山也是结婚以后才认识并逐步了解自己夫人的。卢慕贞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旧式女子,她希望过安定的日子,希望自己的丈夫要么读书做官,要么务农经商,有自己的一份事业。孙中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当了职业革命家,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救国救民的革命事业上,对于家庭的照顾相对比较少,而且为了革命长期流亡在外。所以,他们俩的志趣、理想有很大的差别,加上聚少离多,长期天各一方,感情的隔阂越来越大,彼此之间徒有夫妻的名分。后来,1915 年,孙中山与卢慕贞协议离婚了。

这场婚礼让孙中山在家里住了三个月。他海外求学的心并没有死,便再次离开家乡,奔赴香港,回到中央书院复学,一直到1886 年修完了中学课程。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曲曲折折,孙中山终于认清,要实现自己的民族改良愿望,只有回到中国,去改造中国,从事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