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启迪

何谓“进步教育”?其定义虽然因人而异,但其核心应当有别于教师教给学生们答案的传统教育模式,指的是针对儿童不同好奇心和接受能力的因材施教。

天空为什么是蓝的?白云为什么会漂浮?孩子常会提出这类朴素的问题。当他们收获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时,心满意足,印象深刻。精心呵护这份好奇心不要让它毁灭,有利于从中引导出更多的学习机会。这就是校长希金斯思考的“进步教育”。

为了落实“进步教育”的理念,不仅要关注孩子们读书写字、计算数字,还要从孩子们的好奇心这根天线上接收信息,开展各种活动,比如艺术鉴赏、歌剧、舞蹈、游泳、种菜等。至于“进步教育”这种提法是否恰当姑且不论,希金斯校长倡导的教育理念,在富裕家庭孩子就读的贵族学校和私立学校,以及赞助充足的“特许学校”已经普遍推行。

现在,要求学校推行“进步教育”的家长越来越多。“进步教育”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课程支撑,而且要求学校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在经费有限的公立学校开展“进步教育”的路上,有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坎儿。但是,知难而进的希金斯校长勇敢地在这里发起挑战。他说:“‘进步教育’本身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办学模式。我以前常听当过教师的父母说起过,这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当时我就暗下决心,等我当了校长以后一定要尝试一番。”

从传统教育向“进步教育”的转型开始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值得一提,即小学附设的Pre-K(儿童年满4岁的幼儿园学前班)所实施的教学活动。

幼儿教育原本不在于提高学力,许多课程都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P.S.125小学的Pre-K也积极组织开展这类活动,老师把孩子们带到室外,让他们参与各种体验活动,效果与人气不足的小学完全不同,幼儿班的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们喜爱。因此,希金斯决定帮助Pre-K的老师们,把这些经验推广到幼儿园和小学的低年级。

“为低年级的孩子们创造一个自我尝试、自我发现的环境非常重要。比起课堂教学,更应该让孩子们接触实际,有所发现,然后再把这些发现带回到课堂上。”编写Pre-K教程并且在幼儿园大班授课的米歇尔·阿伦说。

2017年6月初我前去采访时,天空不时下着小雨,可幼儿园的孩子们依然满不在乎地来到学校旁边的小菜园。一组孩子把吃剩的香蕉皮放到角落里堆肥,另一组孩子坐在田头画紫苏苗,还有一组孩子寻找土里的昆虫,最后一组在园内爬树。没有大人在意他们弄脏了衣服。阿伦老师说,这些活动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们亲身感受自然界的生态循环。

当然,把传统的授课方式转变为“进步教育”并不容易。一所在纽约市垫底的学校高调推行“进步教育”的时候,市里是不会痛痛快快地点头答应的。所以,希金斯首先把精力放在提高考试的分数上。

通过考试检测每个学生的学力,准确把握每个学生没有学懂的内容。同时将每位教师擅长的科目进行梳理,根据他们的特长重新组成教学团队。尽管追求考分的做法与校长希金斯的理念背道而驰,但是为了让学校争取到更多的管理权限,他硬着头皮把解决问题的焦点对准了考试。

后来,学校的考试成绩有了提高,市里的督导员也认可了他们开展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看到这种情况以后,希金斯校长开始下调应试教学的比重,增加英语和算数以外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