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机制与学校评估
为什么这所学校落后到这种程度?为了揭开其中之谜,我们需要解读美国公立学校目前的处境和教育改革的历史。
在里根执政的1983年,美国发表了一份题为《危机立国》的教育报告,开头一句“我们这个国家正在面临一场危机”颇为震撼。这份报告将美国学力下降与教育荒废的问题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其中包括大学入学考试的劣绩和读写能力的欠缺等。
“教育报告认为,公办教育的质量一塌糊涂,无异于遭到敌国进攻。这份报告发布后,人们普遍意识到美国的教育出了问题。”纽约市立大学的教育学教授彼特·陶布曼这么说道。
里根政府将教育改革定位为国家战略,其后的历届政府也将教育改革确定为基本国策。
关于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从总体来说,无非是将竞争机制引进学校,以考试成绩对学校进行评估。在教改中走在前面的是“特许学校”。所谓“特许学校”是公立学校的一种,这部分中小学校领取国家财政补贴,但是由民营企业或非营利社会组织(NPO)负责运作,全国共有在校师生140万,不足公立学校学生总数的5%。而在1990年以后,这类“特许学校”的在校生人数一直在不断增长。
教育改革的另一个方面,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根据考试成绩进行的学校评估,学校和教师对学生成绩负有说明责任,即问责制。
乔治·W.布什政府推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案”,在全国实施学力统一测试,对未达标的学校和教师课以处罚。奥巴马政府采用的是名为“力争上游”(Race to the Top)的教改计划,具体内容包括财政补贴向取得成果的州倾斜。结果,考试成绩落后的学校不得不更换教师或主动转型为“特许学校”。
现在的特朗普政府也基本沿袭了历届政府的做法。教育部部长贝奇·德波斯是一位力挺“特许学校”和“教育券制度”的重量级人物。
“教育券”是专门发放给公立学校低收入家庭学生的一种“优惠券”(定向代金券),用来鼓励学生尽量选择“特许学校”和私立学校。这是新自由主义之母、芝加哥大学的米尔顿·弗里德曼倡导的鼓励机制之一。从那以后,他便成为共和党制定教育政策的关键人物。
学校评估体系居然建立在竞争机制和考试的基础上?……看来这便是所谓贯穿美国教育改革的脊梁吧。
一场历时30余载的美国教育改革!这段历史也承载了P.S.125小学走向没落的整个过程。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后半期,这所学校有1000多名学生。当时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并不少,也曾配备过戏剧、语言、音乐方面的专业教师。”在P.S.125小学的讲台上站了32年的本吉·布拉特曼老师这么回忆道。
然而,从1990年以后学生开始大幅度减少。这里虽然也有本地区孩子本身减少的动态人口因素,但其主要原因还是竞争不过邻近的“特许学校”。